走进观察 开启课程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走进观察 开启课程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走进观察 开启课程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走进观察 开启课程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走进观察 开启课程获奖科研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进观察开启课程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对未知世界的观察,思索和提问,是孩子产生兴趣的源泉。《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活实际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的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观察走向课程之际,我们需要做一个敏锐的观察者,从儿童最朴素的好奇出发,发现幼儿的发现,理解幼儿的好奇,读懂幼儿行为背后的意图,助推幼儿成长。

【关键词】观察;生成课程

怎样借助观察到的信息与课程建立关系?与幼儿的生命成长建立联系?本文将聚焦小班“你好,蜗牛”生成课程案例,具体阐述笔者的理解与思考。

在一次户外活动中,睿睿在滑滑梯的角落发现了一只蜗牛,他把蜗牛放在了滑滑梯的围栏上,顿时吸引了许多小朋友过来围观,小朋友们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起来:“你们看,蜗牛在上面爬呢,可是爬的好慢呀!”“只有这一只蜗牛吗?它的朋友呢?”“蜗牛这样倒着爬,它会摔下去吗?”

孩子们把这个小家伙带到了教室里,好奇的观察着蜗牛,每个人都诉说着自己的兴趣与发现。

我们的思考:

观察信息是了解幼儿经验生长的研究工具。笔者看到这群叽叽喳喳讨论的孩子后,我们不禁思考:

“我看到了什么又看懂了什么?”

“是什么引发了孩子对蜗牛讨论的兴趣?”

“孩子们交流背后透露的发展需求又是什么?”

“这样的问题和兴趣,给我们和孩子提供了什么机会呢?”

“如何借助我的观察信息支持孩子们持续观察探索呢?”

从孩子们讨论中,笔者捕捉到孩子们强烈、本能的好奇心,这种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探索着生命自然的奇妙。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幼儿将自己的身体、头脑和情感全部投入进探索蜗牛身体构造、生活习性、技能本领之中,他们认真、专注的观察讨论,运用他们灵活的、富有想象力的头脑认真地观察和发现细节,交流自己对蜗牛猜想认识的多种可能性。

我们的行动:

这个时候,我们意识到:观察是课程开展的起点;以儿童为中心的、发展适宜性和回应性的课程是助推幼儿发展的重要力量。

从上述观察中,笔者看到了观察给予课程生成的契机,如何基于小班幼儿年龄特點,让观察信息走向课程?如何根据观察搭建脚手架,让幼儿的学习向深度走呢?为此,我们尝试这样做:

1.借助级组教研的力量,找准幼儿当下的基础、兴趣与需要。笔者将之前的观察信息带到级组进行分享,借助级组教研的力量分析幼儿已有经验。同时,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方面,我们研讨出了基本的方法路径,更加方便我们在行动中知道怎么做。

2.对接《指南》,探寻蜗牛的多种可能。对观察到的信息进行了梳理和价值判断,分析观察信息中可能存在的价值点以及当下可做的支持。尽可能地满足幼儿对“蜗牛”探究需要。

3.借助追踪观察,发现幼儿的学习与成长。

通过观察与分析,借助追踪观察,聚焦幼儿的学习与成长。可以让我们在接下来的课程生成中增加准确地唤醒幼儿探究的生命力。为了探索幼儿想法,我们从幼儿的角度仔细观察和审视幼儿探索蜗牛的行为,幼儿对蜗牛充满了期待,我们顺应幼儿期待的可能走向,从观察的现场向幼儿认知、能力、情感发展拓展,从中发现教育契机,不断丰富的课程内容。下面笔者将以案例“蜗牛在哪里”、“蜗牛便便大探秘”展开来说一说,这个阶段中所思与所获。

案例一:蜗牛在哪里

孩子们总喜欢去看那只蜗牛,围着小缸讨论:

“就这只蜗牛太少了。”

“它一个人好孤单啊,也没有朋友。”

“我们这么多人每次看蜗牛都好挤。”

“我们去找一找蜗牛吧。”

“哪里有啊,我上学路上都没看到有。”

“快去我们上次找到的滑滑梯那里看看。”

“我以前下雨的时候看到路上有蜗牛。”

通过倾听孩子们的谈话,我们发现孩子对蜗牛在哪里生存有探究的兴趣,于是我们追随孩子的兴趣,让班级每个孩子在幼儿园进行一次“园内蜗牛大搜索”的活动。

这个时候,我们在思考:孩子们正在学习什么呢?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我们可以怎样借助多元媒介来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现?

当我们将这些问题想明白时,我们对幼儿提供的支持与策略都是有理有据的。

例如:

为了将孩子零散的经验进行科学建构,形成更加科学的认知经验,我们回教室后开展了一次谈话活动《蜗牛在哪里》。本次谈话活动我们首先为孩子设计了“蜗牛在哪里”的记录表,里面分为两列:你在哪里找到的蜗牛,你是怎么找到的。通过问题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绘画的调查表进行分享。

活动的最后孩子们互相讨论:为什么鸡窝草地下面有那么多的蜗牛,湿湿的草丛里也有一只蜗牛,干燥的菜地里却没有?他们对比了环境,认为蜗牛喜欢呆在潮湿的地方,于是我们一起看了一个关于蜗牛的百科视频,孩子们发现蜗牛果然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特别是下过雨后,菜地里会爬满了蜗牛,并且多次外出寻找验证。

我们的发现:

只要给幼儿提供开放性材料、时间、空间和支持,小班的幼儿也会兴奋地创造表达他们想法和经历的东西。孩子们通过涂鸦符号式的记录,表达着他们对寻找蜗牛的过程,语言表述能力和表征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对于“蜗牛喜欢生活在哪里?”,幼儿从问题开始——“为什么”——然后实地探究收集信息回答这个问题。他们观察、探索、验证,最终构建了对蜗牛生存环境的自我认知经验,过程中幼儿动作、语言、科学观察能力方面都有了提升。

再如:

孩子们在写生观察时,发现玻璃缸上都有很多的黑点,对这些黑点非常感兴趣,好多孩子都说这是蜗牛的便便,逸逸对这个便便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平时拉的便便是黄色的啊,这是黑色的,是泥巴吧?”轩轩说:“我多吃青菜就会拉棕色的便便,不吃就会拉黑色的便便。”

蜗牛便便的颜色也是和吃的东西有关吗?我们在阅读区投放了关于蜗牛的绘本《我不挑食》,并觀察记录幼儿与绘本互动的情况。从绘本中孩子们了解到蜗牛是杂食性动物,蔬菜水果都能吃。至此以后,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各种颜色的食物。

小班的孩子们,特别期待,纷纷都在猜想:蜗牛吃了他们带来的食物之后,他们会拉出什么颜色的便便呢?于是,我们设计了观察记录表,孩子分组选择食物投喂,他们自己动手切水果、蔬菜投放进小蜗牛缸里准备进行观察。结合观察结果孩子进行了记录,他们又有了新的问题:为什么拉出来的便便颜色和吃的食物颜色不一样(记录时由于没有灰色,孩子用咖啡色代替)?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吗?

我们将这个问题抛给了孩子和家长共同解决,家长进入课程尝试与孩子找到相关问题答案。

最后与孩子又再次观察探讨原因,又在后续的时间里仔细观察,发现了以下原因:

1.生菜刚拉出来是绿色,过了一天变黑了。

2.葡萄皮是紫色,肉是淡色的,所以会有紫色和灰色便便。

3.火龙果很红,可能便便拉出来是深红色不容易分辨。

二次实验根据记录表又投放相应的食物,孩子们最后发现蜗牛的便便真的和他们吃的食物颜色有关,并了解到原来它的消化系统不是很好,吃什么颜色的食物就会拉出什么颜色的便便。

我们的发现:

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仔细观察和审视行为时,会发现幼儿开始自主追求自己的想法和兴趣,会想方法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可适当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机会让幼儿来探索发现他们想知道的东西。

在这次的便便大探秘中,孩子对蜗牛的关心度有了明显提升,他们每天都会来看食物吃的怎么样了,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观察大便的颜色,也经常交流蜗牛吃东西的多少,担心它是不是哪里不舒服还是不喜欢吃,常常互相讨论,孩子看了绘本《我不挑食》后,能在午餐时间互相提醒不能挑食,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当然,我们课程开展的形式还远远不止于此。

在“你好,蜗牛”生成课程开展过程中,我们以幼儿兴趣为出发点,不断观察幼儿,以观察促动幼儿深入探索,验证猜测。用观察的信息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