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朝的对外关系》基础练习1.“凤凰卫视”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一艘名为“凤凰号”的单桅帆船,进行探寻当年郑和下西洋海路的壮举,但他们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是()A.印度洋沿岸 B.红海沿岸 C.非洲东海岸 D.地中海沿岸2.明朝之所以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因为()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3.最早派郑和出使西洋的明朝皇帝是()A.明太祖 B.明成祖 C.明英宗 D.明仁宗4.英国史学博士李约瑟说:“明代的水师在历史上可能比任何其他亚洲国家的任何时代都出色,甚至较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开辟 B.郑和下西洋C.郑成功收复台湾 D.雅克萨之战5.在古代对外交往的事例中,与“丝绸之路”属于同一类的是()A.戚继光抗倭 B.郑成功收复台湾C.郑和下西洋 D.康熙帝组织雅克萨之战6.郑和是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从图中,你不能得到的信息是()A.郑和船队曾从刘家港出发B.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C.郑和下西洋途经东南亚一些国家D.郑和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答案与解析1.【答案】D【解析】1405﹣1433年郑和从刘家港出发,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由此可见BC符合题意,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要经过印度洋沿岸,因而A到达过,而地中海沿岸要远于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因此是郑和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故选D。2.【答案】B【解析】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故选B。3.【答案】B【解析】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年郑和率领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出长江口南下,到1433年郑和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故选B。4.【答案】B【解析】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年号永乐)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下西洋规模之大,时间之久、行程之远,所以说“乃至所有欧洲国家联合起来,都可说不是它的对手”。故选B。5.【答案】C【解析】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对外和平交往的重要代表.西汉丝绸之路的开通,同样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建立和发展.两者都是和平友好交往。故选C。6.【答案】B【解析】题目给出了一幅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在图中我们可以找到他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福建事业单位考试人才素质测评试题及答案
- 农艺师的多职责与行业发展趋势试题及答案
- 分析辅导员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与责任试题及答案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共表达与传播能力分析试题及答案
- 辅导员考试的试题及答案的解析技巧
- 农艺师考试中对专业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策略与具体实践试題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电话分线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农艺师考试职业价值观试题及答案
- 小众智商测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儿童安全手表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6《古代生物的多样性》教学课件
- 口才技巧之一交谈技巧课件
- 2022年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英语试题及答案解析
- 辅警面试考试题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卡通儿童阅读心得读书体会课件
- 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培训教学课件
- 某连锁药店的营销策略研究
- 中小跨径桥梁结构健康监测技术讲稿PPT(107页)
- HG第四章显示仪表
- 二五公式验光法
- 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2015修订对照表(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