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维生素类药物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_第1页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维生素类药物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_第2页
2022年行业分析报告我国维生素类药物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维生素类药物出口形势分析与预测

维生素被称为“万年青”产品,现已成为国际医药与保健品市场的主要大宗产品之一。中国是全球极少数能生产全部维生素品种的国家之一,也是最主要的维生素生产、出口大国,不少维生素品种的产量已位居世界前列。其中,维生素C在世界国际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国的维生素产业曾始终被帝斯曼、巴斯夫和安万特等少数国际巨头垄断,由于国内维生素生产企业的崛起并乐观参加国际市场竞争,我国的维生素产业已被国际社会承认。我国绝大部分维生素产品现已进入国际市场,其价格受国际需求的影响较大;与此同时,维生素国际市场的价格也渐渐下落,整个行业的利润也跟着下降。总体上看来,全球的维生素市场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相关讨论报告显示:维生素作为动物饲料的市场正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长,在药用和食用领域则以4%~5%的速度增长。

重要创汇产品

从历年的贸易状况看,我国维生素是出口型产品,而且贸易顺差越来越明显,是我国重要的创汇产品之一。我国维生素类产品2022年的出口总量为120,544吨,比2022年增长了27.73%,出口创汇7,704万美元,同比增长了10.42%。

在2000年和2022年,我国维生素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顺差不明显,当时许多饲用维生素还依靠国外进口。近几年通过产业进展和科技攻关,我国的维生素生产成本不断降低,有些产品还居世界领先水平,甚至攻克了维生素H和维生素D3等产品的合成工艺颈瓶,使我国维生素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加。2022年我国的维生素产能急剧扩大,国内企业开头注意规模化效益,同时乐观开拓海外市场,出口额比2022年增长了52.71%,是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从图1可看出,我国的维生素产品出口形势看好,进展快速。

维生素C是出口量最大的品种,其次是维生素E系列产品,这两大类产品的出口量约占维生素总出口量的79.69%。其中,维生素C的出口销售额为31,402万美元,维生素E达15,796万美元,合计占到出口总额的61.26%。

2022年,我国从事维生素类产品出口业务的企业共有680多家,主要生产企业为46家,其自营出口销售收入为54,686万美元,占70.98%的出口额。维生素C生产企业是该类产品出口创汇的主力军,在销售额排名的前五家企业中,维生素四大家族就占四位。出口销售额前10名企业中,除了浙江欧大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代理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的产品)外,其余全部是国内制造商。2022年,排名前20位的企业出口金额占维生素类产品出口创汇收入的84.03%。东北制药总厂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1出口销售额达到10,648万美元,该企业是2022年维生素类产品的第一出口创汇大户。

对比2022年和2022年的相关资料可以看到,从我国进口维生素的前六位国家始终没有变化,分别是美国、德国、荷兰、日本、比利时和韩国。美国和德国是进口我国维生素产品最多的国家,也是全球消费维生素最多的地区,美国和德国对我国维生素产品的贸易额始终呈现正增长,增长率分别为18.62%和8.67%;而荷兰、日本和比利时则消失下滑,比利时2022年的贸易额更是比上年削减了近两成;同时也消失了一些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如韩国、巴西和英国,其增长率都在25%以上;绝大多数国家对我国的维生素产品需求还是呈上升趋势。

维生素C价格是焦点

维生素C一直是我国的大宗量出口原料,主要应用于食品、饲料、饮料和药品。其出口量始终在增长,近5年的年平均出口增长率为14.37%,2022年共实现出口67,852吨,是出口增长最快的一年,比2022年增长了25.42%,平均月出口量都在5,000吨以上。

维生素C的价格是维生素产业关注的一个焦点。2022年年初维生素C市场价格的强劲上升是国际巨头对维生素市场重新布局的开头。国际市场维生素C的供应开头紧急,而我国当时在维生素C行业的肯定优势地位非常明显,价格一度高达十几美元/公斤。由于维生素C的利润趋好,国内不少停产的企业预备复产,于是2022年下半年国内开头消失"价格战"。维生素C市场的变脸始于当年7月,价格大幅下挫则消失在8月,7、8、9三个月的月平均下降幅度超过15%,10月份则创出年度新低。在我国医保商会和国内主要生产企业共同努力下,维生素C市场最终在2022年年底有所回暖,并且在2022年保持相对较小的下降趋势,全年平均价格维持在4美元~5美元/公斤之间。

我国的维生素C主要销往美国、欧盟,其中,美国的需求约占三成,欧盟占四成。历年来进口量最大的五个国家分别是美国、德国、日本、比利时和荷兰。与2022年相比,2022年韩国和越南的进口量均增加了1倍,最大的消费国美国的进口增幅达21.45%。我国维生素C产品在全球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维生素E进展速度较快

维生素E是近年来进展较快的维生素产品之一,目前我国的浙江新昌制药厂和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在产量、质量和成本上都与国外水平相差无几,极具竞争力。2022年,北美市场对维生素E的需求大大增加,我国产品的出口量也得到大幅提升。2022年我国共出口维生素E约2.8万吨,比2022年增加35.55%。

新和成股份和新昌制药的维生素E油产量均超过了1万吨,目前已跻身全球前四名。国内其他维生素E供应商还有:新昌国邦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武汉凯迪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西南合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上两大维生素E供应商在华的投资企业有罗氏(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和巴斯夫维生素有限公司。它们也是我国维生素E产品出口的生力军。

我国的维生素E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和德国,这两国的需求占到我国出口量的六成以上,约17,554吨,而且年增长率高达30%~40%。对我国维生素E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分别为阿根廷、哥伦比亚、越南和泰国,将来东南亚地区和南美地区的维生素E需求可能快速增加。

维生素A彻底实现出口转型

我国的维生素A产品已彻底实现了由进口向出口的转型,5年前还主要依靠进口来填补国内的需求,而2022年的出口量已经达到2,188吨,进口量削减到641吨,共创汇2,750万美元。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和厦门金达威维生素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维生素A生产力量最大的两家企业,其合计出口量为1,940吨,约占出口总量的90%。

维生素B系列生产集中度高

我们目前能够统计到的维生素B系列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盐酸硫胺、硝酸硫胺),维生素B2(核黄素、核黄素磷酸酯),维生素B5(泛酸钙),维生素B6(盐酸吡多辛),维生素B12(氰钴胺)。这些产品在国内的生产集中度都很高,前三名的企业出口量占到60%~90%以上的市场份额,维生素B1主要生产企业有天津中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制药总厂和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维生素B2主要由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迪赛诺维生素有限公司生产;维生素B6的生产企业主要是浙江天新药业有限公司、罗氏(上海)维生素有限公司和张家港市宏新化学制药有限公司;泛酸钙主要由浙江鑫富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湖州狮王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和山东新发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维生素B系列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家是美国、德国和荷兰,交易量约占到我国总出口量的六成。

机遇与挑战并存

国际市场维生素产业目前正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改组、大转移的新局面,布满了机遇与挑战。首先,巴斯夫并购日本武田来增加其维生素领域的竞争实力、帝斯曼通过收购罗氏维生素业务着手打造一个维生素帝国,都盼望通过改组并购来增加竞争力,应对日益崛起的中国维生素企业;其次,这些大公司迫于人力成本、环境爱护等因素,纷纷将生产线转移到人力成本相对低廉的国家和地区,并就近满意进展中国家的维生素需求,尤其是饲用维生素。由于我国拥有技术、人力、市场等方面的优势,罗氏和巴斯夫早就在我国投资建厂;近来参股华北制药的帝斯曼看重的不仅是华药的抗生素基地,还有其维生素领域的优势;而这些国际维生素巨头在全球建立的生命养分部和预混料厂大都是中国维生素产品的终端用户。可以说,中国维生素企业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帝斯曼、巴斯夫、安万特,同时也是他们重要的合作伙伴。

目前国际市场维生素价格始终在走下坡路,一些维生素供应商曾指责价格下滑主要是中国企业低价倾销造成的。其实,这是维生素生产、发酵成本不断降低和产能相对过剩的共同结果。我国的维生素产品主要用于出口,一方面过分依靠国际市场,对国际上的维生素价格波动很"敏感",另一方面应争取在国际市场更多的"话语权"。我国目前外销渠道主要通过海外经销商,直接面对预混料这样最大的终端客户较少,虽然罗氏、巴斯夫凭借长期的品牌效应掌握着这些客户,但美国、英国的一些混料厂表示,情愿有更多个的供货商选择,我国维生素生产企业应当抓住商机,加大开拓市场力度。

我国各类维生素产品的企业集中度很高,前三名的生产企业掌握着60%~90%的产能,但各企业的产品又相对单一。据有关调研显示,目前市场上销售最好的维生素产品是复合维生素。国际竞争对手开发了"多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