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生物热力学_第1页
第四章生物热力学_第2页
第四章生物热力学_第3页
第四章生物热力学_第4页
第四章生物热力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生物热力学热力学中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学系统,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体代谢(重点)

第二节生命现象研究的几个重要热力学函数(了解)

第三节体温与体温的控制(重点)

第四节热和冷的生物效应及医学应用(阅读)

第五节分子迁移现象与跨膜输运(了解)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生物体是一个开放热力学系统,生命现象是一种广义的热力学过程。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中物质系统在平衡态的性质和建立能量的平衡关系,以及状态发生变化时系统与外界相互作用(包括能量传递和转换)的学科。第一节人体代谢1.人体代谢热力学第一定律,Q=E+WE/t

:分解代谢率Q/t:生热率W/t:动物体传递给其他系统的机械功率。分解代谢率可通过观察人把食物转换成能量和废物时利用氧的速率,即氧消耗率来精确测量。人体为维持生命活动而消耗体内储存的能量和物质的过程叫人体代谢。E=Q-WE:内能变化量Q:产生热量W

:对外做功

2.氧消耗率和氧热当量氧热当量:氧消耗和人体内能的减少之间的关系,即消耗单位体积的氧所产生的能量。表4—1典型食物的氧热当量食物的氧热当量取决于碳水化合物、蛋白、脂肪等在食物中所占的比例。各种食物平均来说,消耗一升氧约能产生2.02104J的能量。氧消耗率:单位时间内生物体摄取并消耗外界氧的量。食物氧热当量/(107J·m-3)醣蛋白质脂肪乙醇标准平均值2.1131.8661.9832.0332.023.健康状况与最大耗氧率的关系表4—2人体健康水平和耗氧率人的健康状况以及他所能进行各类体力活动的剧烈程度,也取决于其耗氧能力,即做功能力的大小为耗氧能力所制约。健康水平最大耗氧率(mL·min-1·kg-1)很差差尚好好最好28344252704.各类活动水平的耗氧率和分解代谢率表4-3各类活动水平的耗氧率和分解代谢率基础代谢率(BMR):当人处于完全静息状态下的代谢率。

dE/dt=2.929105J/h≈80W哺乳类动物基础代谢率与质量关系:dE/dt=cM3/4c≈3.766105J/(kg3/4·h)活动水平耗氧率/(mL·min-1·kg-1)以质量65kg人为准分解代谢率/(J·h-1)睡眠轻微活动(演讲、散步、家务)中等活动(骑自行车16km/h,赛马)剧烈活动(踢足球、锯木)甚剧烈活动(篮球赛、快速游泳)极剧烈活动(自行车竞赛43km/h)3.510202530702.9291058.3681051.6741062.0921062.5101065.858106第二节生命现象研究的几个重要热力学函数4.2.1焓(enthalpy)等压过程,引入态函数焓,H=E+pVH=E+pV=E+W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E+W故Q=H意义:等压过程中系统焓变化等于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4.2.2吉布斯自由能(Gibbsfreeenergy)等温等压过程,引用态函数吉布斯自由能,G=E+pV-TS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E+W及第二定律dS≥dQ/T,最大功原理:

dG≤pdV-dW意义:等温等压过程,系统对外做功≤吉布斯自由能减少若dV0,dW≤-dG(dW为非膨胀功)4.2.3生物生长过程中的熵熵(entropy):dS=dQ/T熵是系统状态有序性的量度。热力学第二定律:dS≥dQ/T。生物体的群体进化及个体发育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有序的过程。1969年比利时学派提出了“耗散结构”的概念与理论,为自然界存在的大量的(特别是在生物系统)远离平衡的有序现象的解释提供了理论基础,发现其与趋向平衡现象一样,非但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而是同样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支配,因而人们除了看到通常热力学给出的趋向平衡的情景外,尚可以看到“达尔文”式的生动活泼的物质进化的情景。——孤立系统熵增大↑——生命系统熵减小↓熵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人体蛋白质有10多万种,由20种氨基酸按一定的编码组成,每一种氨基酸由4种碱基按照一定排列组成,问题是,如果用4种编码20种氨基酸,每1种氨基酸至少需要几个碱基进行编码?碱基位数可编码氨基酸数目信息量(bit)141=4Log241=2242=16Log242=4343=64Log243=61950s,物理学家伽莫夫(GeorgeGamov)根据信息论提出三联核苷酸密码编码20种氨基酸的推测。1960s,三联核苷酸编码得到证实,并逐一被破译。Log220=4.322bit第三节体温与体温的控制

人体中央体温:37±2℃。人类生存环境温度:-30~+40℃。恒温性:是指机体得热和失热各因素千变万化情况下,机体维持深部温度或体核温度(即内环境温度)在一较窄范围内的能力。保持体温恒定的意义在于:恒温是高级生命形式的重要特征,恒温对维持哺乳动物机体生存是关键性的。——也是生物体从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演化的重要保证。(1)体温越高,和生命有关的重要化学过程和物理过程就进行得越快,(a)酶的最适宜温度在36~37℃,过高导致酶变性,催化作用丧失。(2)体温下降,有可能完全阻止酶的活性。体温下降至33℃以下,神经功能便会受到抑制且知觉会消失。30℃以下则会引起调温系统失灵,若降至28℃,更会引起心室纤颤甚至死亡。(b)体温提高到41℃,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开始衰退且会出现惊厥,(c)温度进一步提高到45℃便会造成蛋白变性及死亡。4.3.1体温1.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人体躯干核心的温度。测量体核温度的部位通常为直肠、口腔、食管、耳膜以及尿流,但所得的值却各不相同,因而没有一处温度可认为是真正的体核温度。食管温度:能间接量度从心脏泵出的动脉血血温。肛温:直肠热惯性大,不适于进行变化较快的温度量度。耳膜温度:耳膜热惯性小,能反映温度变化最快。环境温度为5~30℃时,人体活动时的体核温度只是代谢率的函数,环境温度高于30℃

,因出现热应激,体核温度上升。2.皮肤温度(skintemperature)皮肤温度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随体表部位的不同而不同。常用的皮肤温度是一平均值,选取不同部位测试点的皮肤温度加权平均。如:10,8,6,4,3点法,如四点法:T皮=0.2(T小腿+T大腿)+0.3(T胸+T上臂)如三点法:T皮=0.5T胸+0.36T小腿+0.14T上臂3.体温(bodytemperature)Tb=T肛+(1-)T皮寒冷环境:=0.64温度适中环境:=0.67炎热环境:=0.8~0.9一般情况:=0.65平均体温:36.5~37.0℃4.3.2温度梯度体核温度高于皮肤温度,二者间便存在着温度梯度。体内的温度梯度取决于如下诸因素:局部生热、得热率和失热率,以及局部血流率和组织的热导。4.3.3热盈和热亏热盈(heatstorage)和热亏(heatdebt)指的是体温升降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Q=mcTb=mc(Tb-37℃)m:人体质量(kg),c:人体比热,c=0.83kcal/(kg·℃)=3.5kJ/(kg·K)

人对严寒比对酷热具有较大的耐受力。体温恒定对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体温升高,Q为正,热盈:最高42℃,m=70kg,Q=360kcal体温下降,Q为负,热亏:最低25℃,m=70kg,Q=700kcal4.3.4人体的热性质1.比热:使1kg生物组织材料升高1℃度所吸收的热量。生物组织比热:c=(1.0×H2O(f)+(0.4×Sf)H2O(f)为组织中水所占分量,Sf为干性物所占分量。瘦肉动物(蛋白25%,

水75%)比热:

0.85kcal/(kg·℃)脂肪性动物(脂肪30%,蛋白20%,水50%)比热:0.70kcal/(kg·℃)一般动物的均值常取0.83kcal/(kg·℃)故人体的比热一般取0.83kcal/(kg·℃)=3.5kJ/(kg·℃)

热容量

C=mc,m=70kg,

C=2.4105J/K表4-4正常与患有肿瘤的人体组织的比热组织正常组织比热cp/(kJ·kg-1·K-1)肿瘤组织比热cp/(kJ·kg-1·K-1)肝肺前列腺肌肉皮层网状骨血液眼角膜晶状体水状液3.628~3.6903.5203.7153.5431.2851.4093.7671.0501.0501.0003.83.83.8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比热是不同的。对肿瘤的致热或间质透热疗法也正是基于这一情况进行的。不同组织的比热有所不同,对于其他有关疗法有较大的参考价值。2.热传导方程由于存在温度梯度,生物组织内部的温度分布由Pennes方程描述:为密度,c为比热,称为热传导系数。cb为血液比热,Wb为血灌注率,Ta是供血动脉血温,Qm与Qr分别是容积代谢热与外部立体供热。其解为:T(x,y,z,t)表4—5某些生物组织与材料的热传导系数组织或材料热传导系数/(W·m-1·℃-1)水(37℃下)脂肪(人)肌肉(人)人皮皮层(人)网状骨(人)皮质骨(人)眼角膜(人)晶状体(人)水状液(人)视网膜(人)肿瘤(人)皮革猪油空气(干)0.56520.20.5450.25130.40.50.50.580.400.580.6280.5450.17590.20110.02094.3.5人体的加热率一、总加热率m=70kgC=mc=2.4105J/K二、人体生热及生热率p0=2.929105J/h基础代谢率H=1~20化学生热:变温动物对气温变化的响应类似于简单的化学反应。物理生热:1.颤抖;2.运动——人体热平衡方程三、人体温度控制系统所导致的生热(或去热)人体的控温中心为下丘脑,下丘脑会根据比较人的体核温度与标准温度(37.1℃)的结果去触动有关的效应器作自动调温响应。四、因传导、对流、辐射等从皮肤散发的失热率人体和环境之间不断地进行着各种物理形式的热交换。方式:1.对流,2.辐射,3.蒸发,4.组织传导,5.血液流动Ts:skintemperatureTa:airtemperature

与周围环境有关,1.046×105Jh-1K-14.3.6体温的调节两个控制系统进行:(1)自动控温系统,(2)主动控温系统。一、自动控温系统由感温器,控温中心及效应器组成,又称生理控温系统。1.感温器:皮肤感温器/体核感温器,分冷热两种。2.下丘脑:人体的主要控温中心,负责对输入的温度信号加工,并给效应器发出控制信号。

3.效应器:负责实施在天冷时为减少失热而进行血管收缩和颤抖,和在天热时进行血管舒张、出汗和喘气。R-R0=R(T实际-T规定)4.自动控温系统原理体核感温器皮肤感温器下丘脑(T体核与T规定比较)触动自动调温响应(1)温升效应:增加代谢活动及运动元的活动(如天寒时的颤抖寒战等),从而使热进入体核及肌肉;借助血管的舒缩增加中心体核到外周间的热传导,并减少表面血流量而减少体表失热。(2)温降效应:出汗、通过汗的蒸发而散热,血管的舒张可通过增加表面血流而有利于散热。:(1)温升效应,(2)温降效应。k3.15×106Jh-1K-15.自动控温下的人体热平衡方程如Ts=T体核,k/=G,C/=t0,Hp0=(T规定-Ta)

6.人体患病下的温度变化细菌性毒素感染T规定下丘脑温升效应体温升高

服用退烧药,阻断热原体感染,使T规定回复正常。二、主动控温系统主动控温系统又叫知觉—行为控温系统,与自动控温系统由下丘脑作为控温中心不同的是,此系统由大脑皮层进行主动控温操作。t0:无自动控温时的热响应时间,t0=C/

2.3h,t1:有自动控温时的热响应时间,G=k/30,t1t0/314.5min第五节分子迁移现象与跨膜输运4.5.1粘滞现象粘滞力:层流的气体或液体内部各层间的内摩擦力。粘滞系数4.5.2热传导导热系数斯托克斯定律f=6rv物体内部热量从温度较高处传递到温度较低处的现象。4.5.3扩散1.气体的扩散扩散系数2.溶液中溶质的扩散扩散通量

j: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扩散方向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