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公开课_第1页
李逵负荆-公开课_第2页
李逵负荆-公开课_第3页
李逵负荆-公开课_第4页
李逵负荆-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以北宋末年史书记载的宋江起义作为主要依据,结合民间传统的戏曲、话本中有关故事加工创作而成。主题:官逼民反

施耐庵,名肇端,字彦端,别号耐庵。元末明初人。李逵负荆

施耐庵经典台词辨一辨“招安,招安,招甚鸟安!”““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力如猛牛坚如铁,撼地摇天黑旋风谈一谈:李逵向谁负荆请罪?为何负荆请罪?这之前发生了什么事情?和另外一个人物有关?

上回写的是宋江到东京观灯,先后两次到名妓李师师家,想通过李师师直接面见宋徽宗,请求招安。李逵、燕青随行。李逵认为宋江是贪恋女色,寻花问柳,于是怒火中烧并在门外闹起来。使宋江的计划泡了汤,慌忙带人马杀出京城。宋江等杀出东京城,却不见了李逵,宋江让燕青稍候,自己便带了大队人马回到梁山。没想到,燕青和李逵这一路又搅生了枝节:先是在四柳村乔装成“真人”,替庄主狄太公捉“鬼”;然后路过荆门镇,又发生了课文中所叙的故事自读课文疏通大意

用整齐的句式为每一部分取一个小标题(8个字)情节梳理开端(1)——惊闻宋江,强抢刘女。李逵、燕青回山寨路过荆门镇,听刘太公说女儿被宋江劫去,李逵大怒,上山要与宋江决裂。发展(2-7)——大闹山寨,负荆请罪。李逵大闹山寨,发誓要杀宋江,并立军令状,以人头为质去找刘太公对证。结果是假宋江所为,李逵负荆请罪。高潮(8-12)——戴罪立功,救出刘女。李逵与燕青捉到假宋江,救出刘太公女儿。结局(13)——刘公答谢,兄弟释怨。nǔwǎnjìqiāojuēɡěnɡyē

zhuólǔwāng

léijiácùmáochuòchāoxīqīpōbó李逵形象分析一、粗蛮鲁莽,不分是非。二、敢作敢为、率性憨直。三、崇尚正义,嫉恶如仇。李逵初见宋江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nèn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怎地是粗卤?”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

李逵道:“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戴宗喝道:“咄!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赚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三、崇尚正义嫉恶如仇

1、在江州,李逵初见宋江,当他得知面前的“黑汉子”就是他日思夜想要去投奔的宋公明时,他“扑翻身躯便拜”。

2、不久宋江因写了“反诗”被官府绑赴刑场,在不知道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李逵一个人去劫法场,准备用自己的性命去换取宋江的性命。从此,李逵一辈子追随宋江,忠心耿耿,从未三心二意

3、甚至最后宋江让他喝下毒酒,他明白后,仍然说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他对宋江的忠诚,让人不禁潸然泪下。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和作者的情感倾向等方面去分析人物。联系作者的写作旨意。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举例粗蛮鲁莽、不分是非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李逵口里叫道:“过往客人,借宿一宵,打甚鸟紧,便道太公烦恼!我正要和烦恼的说话。”燕青道:“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李逵道:“他在东京兀自去李师师家去,到这里怕不做出来!”“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举例粗蛮鲁莽、不分是非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还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李逵拿了双斧,抢上堂来,径奔宋江。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举例敢作敢为、率性憨直语言描写“只是我性紧上错做了事。既然输了这颗头,我自一刀割将下来,你把去献与哥哥便了。”“兄弟的不是了,哥哥拣大棍打几十罢!”“哥哥既是不肯饶我,把刀来割这颗头去,也是了当。”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举例敢作敢为、率性憨直动作描写宋江道:“若要我饶他,只教他捉得那两个假宋江,讨得刘太公女儿来还他,这等方才饶你。”李逵听了,跳将起来说道:“我去,瓮中捉鳖,手到拿来。”李逵那里睡得着,爬起来坐地。只听得庙外有人走的响,李逵跳将起来。李逵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水浒传》塑造人物的方法1、传奇性与真实性的完美结合。

人物大都是草莽英雄,又多带有传奇色彩,如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景阳冈打虎,?跳楼救人,?箭无虚发等等。但作者在写这些时,又将传奇行为置于真实的基础之上,不给人以虚假之感。比如写武松打虎,先写他因醉酒而壮着胆子上冈,又写他得知有虎后碍着面子硬着头皮上山,再写他发现老虎后慌乱中打折哨棒而不得不徒手搏虎,最后写他打死老虎后用尽力气而又遇两虎时失声惊叫等等,都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其次,注意到人物性格的矛盾与发展变化。《水浒传》将许多人物统合在“忠”与“义”的矛盾统一体中,同时又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增加了性格的立体感,使人物更富于个性化。再次,《水浒传》多使用白话文,使人物语言个性突出。

金圣叹说:“《水浒传》并无之乎者也等字,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这句评语点明白话对于语言个性化的重要性。如李逵初见宋江时,其语言就显示出高度的个性化色彩:《水浒传》情节结构特点

1、以人物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人物一个个出场,故事一件件展开;上一个人物故事结束时,由事件和场景的转换牵出另一个人物,开始下一个故事;2、结构单纯而不单调,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比如小说以高俅发迹为开端,有交代起义背景的作用;高俅逼走王进,是官逼民反的开始。由王进引出史进,由史进引出陈达、朱武、杨春,一个引出一个或几个,像滚雪球一样,直到一百单八将齐集梁山。每一个人物出场时,都是伴随着事件而来的,有时一个人伴随着几件事同时而来,如鲁智深、林冲、武松、杨志等;有时一个人的几件事是间隔着来的,如李逵、杨雄、燕青、石秀等。人与事经纬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水浒传》结构安排的最大特色。

《水浒传》中的很多故事情节,可以独立成为短篇或中篇;将某个人的几篇故事串连起来,又可以成为人物有声有色的“传记”。我们曾学过“智取生辰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其他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景阳冈打虎”“三打祝家庄”等,都是脍炙人口的章节。

细品阅读时间(15分钟)

思考问题:

1、画出文中难理解或自己所喜欢的词句,准备交流;

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故事大意;

3、你喜欢李逵,还是鲁智深?为什么?请结合课文和材料的具体描写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俺哥哥原来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

“既是宋江夺了你的女儿,我去讨来还你。”

“我闲常把你做好汉,你原来却是畜生!你做得这等好事!”

“你不要赖,早早把女儿送还老刘,倒有个商量。你若不把女儿换给他时,我早做早杀了你,晚做晚杀了你。”

准确、传神的动作描写

“睁圆怪眼,拔出大斧,先砍倒了杏黄旗,把‘替天行道’四个字扯做粉碎”;

“跳将起来说道”;

“那里忍耐得,腾地跳将过去了”

——怒火中烧,大开杀戒,将李逵那粗鲁和嫉恶如仇的形象跃然纸上。

李逵的性格特点:粗鲁正直、嫉恶如仇、崇尚正义,即便是对他最崇敬的宋大哥也是如此,本文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例子。鲁智深

也“粗”,焦躁起来,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还唤来酒保训斥。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远了,方才起身”。之后,才把二两银子丢还给李忠。

李、鲁的性格对比:

相同点:粗鲁、豪爽、讲义气

不同点:鲁智深的“粗”是性急,但粗中有细,有谋略;而李逵的“粗”是蛮,有勇无谋,甚至不讲道理。《水浒》写景文字不多,但精炼、生动、传神。找找文中的环境描写!《水浒》写景文字不多,但精炼、生动、传神。正如金圣叹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写雪的句子,“那雪下得紧”,著一“紧”字,境界全出。请鉴赏下列写景句子的妙处。(1)此时草枯地阔,木落山空,于路无话。(2)是夜,月色朦胧,燕青递杆棒与了李逵,远远望见那汉……(3)回到寨中,红日衔山之际,都到三关之上。习题三[明确]

(1)语言精炼,句式对仗,“草枯”方显“地阔”,“木落”更见“山空”,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此时此景的氛围,暗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