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油料储藏技术_第1页
粮食、油料储藏技术_第2页
粮食、油料储藏技术_第3页
粮食、油料储藏技术_第4页
粮食、油料储藏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29890-2013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

——第八章解读河南工业大学张来13607666577

E-mail:zhanglailin5@163.com2023/1/1428.1低温与准低温储藏技术8.1.1粮仓条件用于低温或准低温储藏的粮仓,墙体的传热系数应符合5.1.7的规定,仓盖的传热系数应符合5.1.8的规定,门窗、与仓体直接相连的各孔洞的盖板或闸板应有隔热、密闭措施。此段是对控温仓房隔热性的要求,仓墙与仓盖的传热系数要达到:(第五、七区)0.46~0.52W/m2·K、<0.35W/m2·K;(第四、六区)0.53~0.58W/m2·K、<0.40W/m2·K;(第一、二和三区)0.59~0.70W/m2·K、<0.5W/m2·K。2023/1/143仓房隔热改造隔热方法:静态法在隔热层面中增设热阻大的材料,达到阻碍热量传递目的,用于仓房壁与顶等部位的处理;动态法通过冷介质持续不断的流动,阻隔热气流传入,如成品仓进出仓门处的冷风幕。静态法:直贴式用于较小空间隔热,如浅圆仓顶内侧喷涂聚胺脂;吊顶式用于较大空间隔热,如平房仓的吊顶。隔热材料:发泡聚胺脂、聚苯板、PEF板。2023/1/144仓盖隔热达不到要求时,仓内顶部应喷涂发泡聚氨酯等隔热材料或加设隔热吊顶,吊顶与仓盖的间距应在0.3m以上。新标准增加了对“与仓体直接相连的各孔洞的盖板或闸板应有隔热、密闭措施”的要求,而这些孔洞的隔热密闭性能好坏对控温仓减缓粮温上升速率、防止局部坏粮关系密切,不可忽视。低温与准低温储藏更多用于热敏性难储粮种和优质成品粮储存,提高仓房的隔热性能为应用人工制冷设备、降低冷却成本做准备。2023/1/1458.1.2降温措施

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或其他机械制冷等措施降低粮温。谷物冷却机的性能、参数应符合GB/T18835的规定,并按LS/T1204的规定进行操作。低温与准低温储藏即为新形势下将仓房隔热改造、通风和制冷等技术相集成、控制粮质的控温储粮。控温首先要降粮温,达到低温或准低温储粮的要求,其冷却手段有: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和空调等方式,选用的谷物冷却机应符合“GB/T18835谷物冷却机”的规定,并按“LS/T1204谷物冷却机低温储粮技术规程”操作。2023/1/146粮堆维持低温方法粮堆维冷:进行仓房改造、隔热保冷;粮堆内空气不对流时,保温性会更好;1.仓房隔热改造:增设保温层、吊顶、设通风层等;2.粮面压盖密闭法:散料、板材与卷材3.降低仓温的措施:通风、空调、喷淋、地下水冷却等;4.环流均温与冷却:自均温、补冷。2023/1/147

粮食进仓后,在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时,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将粮温逐步降低至15℃以下(视各地最低气温而定),并在气温转暖之前采取粮堆表面覆盖等隔热措施。在气温较高季节实施低温或准低温储藏时,应采用谷物冷却机等制冷设备将粮温降低到15℃以下或20℃以下。在高温季节,采用谷物冷却机或其他制冷设备进行低温控湿通风,降低粮温,以保持粮堆准低温、低湿储藏。增加了通风降温后的粮温指标,即降低至15℃及以下,视各地最低气温而定。在实际操作中,北方可降低到-5~5℃,南方5~15℃以下。2023/1/148

当粮堆出现水分转移、结露或粮堆水分损失较大时,应采用谷物冷却机进行控湿通风,以平衡粮温,防止水分转移、结露和保持粮食的水分。在储粮过程中当水分出现有较大变化时可应用谷冷机进行应急处理,在高温高湿地区对制止大豆、玉米发热有效。

种子粮采用低温储藏时,其水分含量应低于17%。该段是对种子粮在低温储存时最大水分含量的要求,以确保种子安全储藏。2023/1/149控温储粮注意事项1.隔热保冷是实现控温储粮的关键,否则就谈不上低温与准低温储粮;2.冷却粮食、形成粮堆低温状态是前提,利用机械通风降温是实现低温环境最经济的作法,无低温季节或夏季冷却只能借助谷冷等制冷设备,然后利用大粮堆保温性好、仓房密闭与粮面压盖进行控温储粮;3.利用半夜、低温时或空调降仓温是缓解粮温上升速率的重要措施;4.控温储粮是以实现粮堆低温为中心点展开,降温与保温措施众多,但必须“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忽视了则推广不开。2023/1/14108.2储粮通风技术8.2.1通风的作用和分类用于降低、均衡粮温,降低或调节粮食、油料水分,防止粮堆结露或水分转移,排除粮堆内异味或有毒有害气体。按其功能分为降温通风、降水通风和其他通风。采用的通风技术有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储粮通风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效果好等特点,应用已扩展保水、降水、均温、熏蒸等范围,已成为各类粮食仓房储粮的必备设施。2023/1/14118.2.2自然通风

自然通风主要用于降温通风。在仓外大气温度低于仓温和粮温、仓外大气湿度低于粮堆平衡相对湿度、风力3~7级时采用自然通风。此段为自然通风的用途与使用时机,由于自然通风是依靠空气的温差与风压差而流动的,因此只有外界风力较大、又满足通风条件时,进行自然通风才会达到通风效果。2023/1/1412

通风时,应在粮面扒沟,开启门窗或利用粮堆内设的通风道进行通风。通风时要注意防止因气温低于粮堆露点温度而引起的局部结露。

包装粮食、油料应堆码通风垛。自然通风强度低,扒沟翻动粮面、开启门窗、在包装垛内码风道都是为增加与空气的接触面,提高通风效果而采取的措施,还要注意因通风引起的结露问题。2023/1/14138.2.3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用于降温、降水和其他储粮需要。

储粮机械通风系统由粮仓、粮堆、风网、通风机以及操作控制设备等组成。系统的设计、配置应符合LS/T1202的规定。

储粮机械通风的基本要求、操作和管理应按LS/T1202的规定执行。

采用膜下通风时,应在薄膜下面设置回风管道。该段为机械通风用途、组成和操作管理等方面的规定及要求。属强制通风,具有见效快、作业彻底、费用低、应用广等特点,自然通风无法相比。2023/1/1414机械通风的相关内容1.通风口的分类、要求及改进;2.平房仓、浅圆仓和筒仓的风道配用;3.离心、轴流和混流风机的特点与选用;4.送风方式与环流系统应用;5.通风时机与单位通风量的选择;6.仓底横向通风处理风道间的发热点。2023/1/14158.3气调储粮技术8.3.1二氧化碳、氮气气调储粮

在密闭粮堆中充入二氧化碳或氮气改变粮堆气体成分,用以防治虫螨、抑制霉菌和延缓粮食、油料品质下降。杀虫方式:物理杀虫——缺氧,世界公认的绿色储粮技术之一,在日益关注食品安全的今天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必备条件:仓内能够达到杀虫抑菌的气体浓度要求,并能够保持有效致死剂量以上气体浓度的持续时间;要求:仓房具备较好的气密性,具有能够产生高浓度气体的设备和输气管路。2023/1/1416

气调粮仓的气密性和采用的设备设施应符合LS/T1213的规定。粮仓气密性达不到要求的,应采用塑料薄膜进行单面、5面或6面密封粮堆。入仓后应做好粮面、门窗、通风口等处的密封。用于密闭粮堆的塑料薄膜帐幕应满足抗拉强度大、无污染、无异味、气密性好等要求;所用粘合剂应有足够的粘接强度并无污染。此段特别强调仓房的气密性、密闭做法及对密封薄膜的要求;达不到气密要求的仓房,按漏气部位不同,采用不同密封方式:仓窗、屋顶漏气采用大气囊密闭;仓墙漏气需用五面封;堆垛囤类粮堆用六面封;热合法制作帐幕,粘合法补洞。2023/1/1417

用于杀灭各种虫态的害虫和螨类时,密闭粮堆中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应达到35%以上,并保持15天以上。氮气气体浓度一般应达到98%以上,保持时间与粮温、虫种和虫态有关,一般应保持30天以上。气体浓度与持续时间是气调杀虫关键,低于此浓度或持续时间要求,有些处于蛹(卵)期的害虫有可能杀不死,气调的效果就会下降,二次杀虫使成本增加。2023/1/1418

二氧化碳气调储藏的操作与管理按LS/T1213的规定执行。

采用气调储粮技术储藏的粮食、油料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当地安全水分规定。

种子粮不宜用气调技术储藏。充氮储粮的管理可借鉴CO2储粮;除水分要求外,气调储粮的粮食质量也要达到国标要求;缺氧影响发芽率,不能用于种子粮储存。2023/1/14198.3.2密闭储藏

密闭粮堆采用自然降氧或脱氧剂降氧,实施低氧或缺氧储藏,用以防治虫螨、抑制霉菌、延缓粮食、油料品质下降。

密闭储藏粮仓的气密性应符合LS/T1201的相关规定。密闭储藏是采用生物降氧方式,实现小环境的缺氧状态,是我国基层粮库或小仓房使用。LS/T1201规定“500Pa→250Pa的压力半衰期,平房仓不少于40s,浅圆仓、立筒仓不少于60s”。1998年对新仓气密验收制定的最低标准,用于熏蒸勉强可以;密闭储藏降氧慢、时间长,靠此要求达到低氧或缺氧要求,则太难了;气密测定是测气体的静压,无需毕托管。2023/1/1420

在密闭粮堆后,利用新收获粮食、油料及其他生物体的呼吸作用消耗粮堆中氧气,缓慢降低粮堆氧气浓度,达到自然降氧的目的,实现低氧或缺氧储藏。未完成后熟的新粮呼吸旺盛,水分越高呼吸越强,对密闭时形成缺氧状态有利;还要注意新粮旺盛呼吸带来的负作用,粮堆易发生“乱温”、“出汗”现象,不利于储藏的影响。2023/1/1421

应用塑料薄膜密封粮堆,并在密封粮堆表面的薄膜上预留若干窗口,从窗口放置脱氧剂后迅速密封预留窗口,粮堆即可迅速降氧。常用脱氧剂有铁粉、连二亚硫酸钠等,其使用剂量与脱氧剂种类、规格有关,如采用储粮用的铁粉脱氧剂使用剂量约为0.2%,即1吨粮食约需2千克铁粉脱氧剂。置入的脱氧剂应采用透气性材料包装,使用后回收,避免混入粮堆。“窗口”即“袖口”,指薄膜上所开的孔洞,能快速开启、密封方便,用于薄膜下物品的放取。完成后熟、水分较低的粮堆,粮情较为稳定,需靠辅助方法降氧,使用时考虑经济性。2023/1/1422

采用缺氧储藏杀虫时,粮堆内的氧气浓度应降至2%以下,保持时间应在30天以上。

缺氧储藏抑制霉菌生长时,粮堆内氧气浓度应降至0.2%以下。为缺氧储藏杀虫抑菌的控制指标,需要有较好的气密条件作保证,否则就无法实现缺氧状态。2023/1/1423

密闭储藏粮食、油料的水分含量应符合当地安全水分规定。

人员进入密闭储藏粮仓前,应先检测粮仓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如仓内氧气含量低于18%,进仓人员必须配戴好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粮仓。

种子粮不宜密闭储藏。除控制水分外,密闭储藏粮食还应有质量要求,同样密闭储藏不适用于种子粮;进仓时要注意缺氧对人员安全的影响。2023/1/14248.3.3小包装气调储粮

成品粮、油料、杂粮等采用小包装气调储藏,所用的密封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

二氧化碳负压储藏:采用复合塑料薄膜包装,充入二氧化碳气体并密封,随二氧化碳被粮食、油料吸收形成负压。

脱氧剂缺氧储藏:采用复合塑料薄膜包装,加入0.2%脱氧剂并密封,形成缺氧。

负压储藏:采用复合塑料薄膜包装,抽真空并密封,形成负压。目前有3种小包装形式,脱氧剂主要用于高档食品保管,真空包装还用于优质粮油产品储存与销售,实现商业化生产,经济性好。2023/1/1425气调储粮的注意事项1.适用于优质、难储的粮油品种,随环保意识增强,气调储粮有发展前景,真空包装将普及;2.制氮法:变压吸附是通过加压吸附、降压解吸方式实现氧氮分离;膜分离则在膜两侧分压差作用下,利用通过中空纤维膜壁的气体渗透速率不同而实现氧氮分离。膜分离为静态连续的制氮过程,无需阀门切换和吸附剂再生;但制高氮时不如变压吸附产量高。3.使用经济性仍是困扰气调技术推广的难题,从根本上提高仓房气密性是降低费用的重要途径。4.将“高充直排”工艺改成“边充边排、尾气回收利用”工艺,可缩短充氮时间10小时、降低费用0.3元/吨粮。2023/1/14268.4储藏技术优化组合8.4.1基本要求根据不同储粮生态条件,在不同时期组合应用密闭、压盖隔热、通风降温、储粮化学药剂防治储粮害虫等技术,形成“双低储藏”、“三低储藏”和“四合一储藏”等储藏技术优化组合,以达到安全储粮目的。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因地制宜,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储粮技术,确保我国的储粮安全。2023/1/14278.4.2双低储藏新粮入仓后,用塑料薄膜密闭粮堆,利用粮食后熟期间强烈的呼吸作用,使粮堆中的氧气浓度降低到12%以下,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到4%以上,达到以上效果后,再按附录C规定进行低剂量磷化氢熏蒸杀虫。采用双低储藏的粮食,水分含量应不超过当地安全水分标准。8.4.3三低储藏在实现双低储藏后,秋、冬季再通风降低粮温,并采取压盖粮面隔热等措施,使粮堆长期保持较低的温度。“双低”、“三低”储藏为具有我国特色的代表性储粮技术,在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了我国的储粮安全。2023/1/14288.4.4四合一储藏在高大平房仓、浅圆仓、立筒仓储粮中,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等储粮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及其应用。包括:在运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粮情的基础上,对入库新粮实施磷化氢低剂量环流熏蒸防治,秋冬季利用自然低温进行机械通风,排除结露风险,春季密闭隔热控温,夏季定期用谷物冷却机排除积热,实现常年低温储藏。在新时期的条件下,我国将多项新技术集成,应用在大仓房、厚粮层上的保粮措施,为保持粮食新鲜品质,提高粮库经济效益作出积极贡献;2010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粮食系统最高奖项,技术进步使粮食系统实现跨跃式发展。2023/1/14298.4.5其他储藏技术组合

长期储藏的粮食、油料,宜采用通风降温、压盖隔热、密闭与气调等技术组合。

第三至第七区,可综合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测控、谷物冷却、气调等技术组合。目前环保、和谐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基调,绿色的控温储粮、气调储粮也成为保粮的主流技术。2023/1/1430技术优化组合注意事项1.结合当地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因库制宜发挥各库优势,进行储粮综合技术应用,做好储粮工作;2.任何实用技术采用,先进性、安全性是前提,但使用的经济性、操作的简便性不容忽略,否则该技术就得不到推广。2023/1/14318.5各类粮食、油料的储藏技术要点8.5.1原粮储藏

不同粮种的储藏特性不同,各类原粮应分别采用密闭、双低、三低、准低温、低温、气调、四合一储藏等技术。新规范强调“因地制宜、因库制宜、因粮制宜”的做法,在原有保粮的基础上,应用不同储粮技术,保管好粮食。2023/1/1432

小麦储藏小麦耐温性、耐储性较好,可采用热入仓密闭、双低、三低、准低温、四合一等储藏技术,在安全水分条件下可储藏3年~5年。储藏技术要点是害虫防治,特别是麦蛾和玉米象的防治。新标准增加了小麦的储粮特性,它耐温性、耐储性好,只有将水分控制好,即使粮温高一些,对品质也影响不大,当然储藏温度越低对延缓品质变化越好。小麦耐虫性较差,易感染害虫;小麦在田间生长快成熟时,麦蛾虫卵已下到麦粒中,因此新入仓的小麦必需进行杀虫处理。2023/1/1433“热入冷储”小麦保管法采用热入仓密闭储藏小麦时,应选择夏季晴朗的天气,将小麦摊晒到50℃左右,水分含量降到安全水分以下,并在下午3时前聚堆保持2h,趁热入仓,散堆压紧,整仓密闭,使粮温在40℃以上保持10天,以达到杀虫效果。入仓时应避免因仓内温度过低引起粮堆局部结露。秋冬季来临前及时降温散湿,预防结露。“热入冷储”为我国针对小麦储藏的经验总结;要点:趁热聚堆、热闷10天、杀死虫卵,及时通风,降低粮温,正常储藏。2023/1/1434

稻谷储藏稻谷不耐高温,储存品质变化快。宜采用准低温、低温、气调、四合一等储藏技术,安全水分条件下可储藏2年~3年。新标准增加了稻谷的储粮特性,它不耐高温,在高温下品质陈化快,在准低温及以下环境中保管品质好;准低温保管晚粳稻,水分稍高一点,加工及食用品质均好,售价高,粮库储粮效益好,企业积极性高。2023/1/1435稻谷储藏技术要点第二、三区要做好高水分稻谷降水工作。安全水分含量的稻谷通风降温时,宜采用轴流风机。高水分稻谷就仓干燥降水应采取防霉措施;第四至第七区要做好防止粮温升高及害虫防治工作,特别是谷蠹、米象和玉米象的防治。随着环境温度升高,水分高的稻谷易黄变,温度越高籽粒黄化速率越快;储粮关键:控水、控温与控虫。2023/1/1436

玉米储藏玉米胚大,吸湿性、生理活性强,不耐高温,耐储性差,易受虫霉危害,特别是烘干玉米由于降水不均匀以及烘干损伤更不耐储藏。宜采用双低、三低、准低温、四合一储藏技术。安全水分条件下,可储藏1年~3年。新标准增加了玉米的储粮特性;吸湿性强,呼吸旺盛,不耐高温,耐储性差,玉米的结构更易使籽粒在干燥过程中爆腰,破碎率高更不耐储藏;水分高、吸湿与发热霉变是玉米储藏中常见现象,需高度重视。2023/1/1437防止玉米入仓破碎的措施防止粮温升高及虫霉防治,特别是玉米象的防治。进出仓时应在入粮口处设置缓冲装置等措施,避免高空抛粮产生破碎。玉米破碎粒多,易生虫长霉,是重点防治;现象:烘后粮裂纹率高,高处抛下破碎多;原因:筒体高,落差大,下降速度快;措施:减缓玉米下降速度,安装“双漏斗溢流导流器”、“附壁溜槽式缓冲器”、“伸缩式溜管”等,可有效降低入仓破碎。2023/1/1438成品粮储藏要点

成品粮应以包装短期储藏,采用密闭、准低温、低温、气调储藏技术;储藏过程应防止污染,不得使用防护剂防治害虫和螨类。新标准增加了各类成品粮的储粮特性;储藏共性:失去种皮保护,营养成分外露,吸湿性强,易遭受虫霉侵害,堆内湿热不易散发,容易引起发热。2023/1/1439

小麦粉储藏小麦粉吸湿性强,不耐高温,储存品质变化快,易生霉、生虫,耐储性差。宜采用准低温、低温等储藏技术。面粉颗粒细小,吸湿能力强,容易发热霉变。保管时间太长,易结块成团或发酸变苦,特别是发过热或生过芽的小麦粉更易发酸变苦。水分≤12%的面粉,结块后经过搓揉、倒袋,仍能恢复原状;若面粉水分较大,又有发热霉变现象,结块之后就不易恢复原状,搓揉之后仍有小硬块,品质大大下降。2023/1/1440小麦粉储藏技术要点防止粮温升高、防潮及害虫防治,特别是粉螨和拟谷盗属害虫的防治。新出机的小麦粉温度较高,应经冷却之后再入仓储藏。避免与其他有异味的物质一起储藏。储藏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揉包倒垛。小麦粉水分含量应控制在安全水分以内。水分控制:水分12%,粮温35℃;水分≤13%,温度≤30℃;水分13.5~14.5%,粮温≤25℃,可安全保管。2023/1/1441密闭防潮:既可解决防潮、防霉,又能防止空气进入面粉引起氧化变质,同时减少害虫感染的机会。堆放面粉场所必须清洁、干燥,并做好防虫工作;一旦生虫,过筛或熏蒸不能彻底清除虫卵螨类、虫尸,影响品质。面粉包长期受压,极易板结,丧失散落性,储藏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适时揉包倒垛。面粉保管难度大,以销定产,推陈储新,保持品质。2023/1/1442

大米储藏大米不耐高温,储存品质变化快,耐储性差,易感染虫害。宜采用密闭、通风、准低温、低温、气调等储藏技术。大米无保护层,吸湿性强,易受外界温湿度影响,陈化速度较快,糯米最快、粳米次之、籼米较慢;骤冷骤热或日光曝晒,易曝腰;大米堆孔隙度小,积热不易散发;“大米难过夏”,水分含量高、热机米未及时摊凉以及生虫、生霉等原因都会引起大米发热霉变。2023/1/1443大米储藏技术要点防止粮温升高、防潮及害虫防治,特别是米象和玉米象的防治。夏季应做好防潮、防霉工作,适时就仓倒垛。小包装大米可采用充二氧化碳密封储藏、抽真空密封储藏或脱氧剂密封储藏。

控制水分:大米是难储品种,不适宜高温干燥与晾晒,应加工前降水;储藏基本要求是延缓陈化、防止发热霉变。低温是大米储藏中带有方向性的技术措施,北方自然低温储粮,南方机械通风或制冷储粮。大米气调储粮方法有多种,真空包装工艺简便,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尤其用于高档粮油产品储存,具有抗压防潮,携带、食用、销售方便,其品质与新鲜大米相差无几,可安全储藏一年以上,在大型超市与农贸市场上都有销售。2023/1/14448.5.3糙米储藏

糙米不耐高温,储存品质变化较稻谷为快,耐储性好于大米,易感染害虫。应储藏在储粮性能良好的粮仓内,采用通风、低温、准低温、密闭、二氧化碳气调等储藏技术。稻谷:从粮食流通、经营管理考虑,储存不经济,多占30%仓容及增加相应运输与经营费用,在城市加工稻谷,灰尘大、稻壳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精米:少占仓容,但失去皮层保护,碎米及残存粉尘易招虫螨霉危害,难以保鲜;糙米:占仓容少,仍保存着果皮、胚芽,具有发芽能力,糙米储藏时间比大米长,不仅能达到大米保鲜的各项指标,而且可保持良好的工艺品质,不裂变,不爆腰,加工大米时,碎米不超标;虽说耐藏性逊于稻谷,但只要储藏措施得当,仍可较长期地保持新鲜度。

2023/1/1445

通风过程中应避免糙米在干燥和吸湿过程中产生裂纹,特别是在吸湿过程中产生裂纹。

高温季节入仓的糙米,应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机械制冷等技术逐步降低粮温。

糙米储藏过夏时,应在气温上升前采取隔热措施,糙米温度超过控制温度上限时,及时启动制冷设备降温。

粮温为25℃时,储藏期宜小于9个月;粮温为30℃时,储藏期宜小于6个月。低温是糙米保鲜的有效方法,可有效保持发芽力,脂肪酸和粘度变化小,品质劣变缓慢;可以延缓害虫的有效积温时间,害虫因无法获得繁殖所需要的有效积温而被抑制,即使在20℃以下准低温仓内,也可推迟有效积温时间。2023/1/1446糙米水分控制在13%以下,上海市粮食储运公司低温、准低温储藏10个月,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储藏的糙米品质保持良好,尤其是保持了糙米的发芽率和蒸煮品质。低温储藏糙米投资费用虽高,运行成本也高,但却能很好地保持糙米的品质,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要求。2023/1/14478.5.4油料储藏

油料富含脂肪和植物蛋白。脂肪易氧化、易发热、易生霉,蛋白吸湿性强,易变性,耐储性差。宜采用准低温储藏。储藏过程应严格控制水分含量,采取防潮、隔热、密闭等措施。不宜长期储藏。新规范取消了油脂储藏内容;油料适合于低温、干燥、短期储藏,保管期间注意控水、控温,防止发热与结块,谷冷机对制止油料发热有效。2023/1/1448大豆储藏要点大豆吸湿性强,不耐高温,储存品质变化快。宜采用密闭、准低温、低温储藏技术。安全水分条件下可储藏1年~2年。储藏技术要点是防止粮堆表层水分和温度升高。储藏特性:大豆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储藏过程中容易出现吸湿生霉、浸油赤变、品质劣变、发芽率力丧失等不良现象,储藏稳定性较差。储藏要求:大豆比储藏禾谷类粮食作物的更高、条件更严,除要防止出现发热、生霉等储粮隐患外,还要保证不浸油、不酸败、不变质,维持好食用品质和商用价值。结块、发热是常见现象,控制水分与低温储藏是关键,谷冷是制止发热的有效手段。2023/1/1449油菜籽储藏宜采用低温储藏,干燥、避光,做好通风降温。采用散装储藏时,应根据水分含量确定堆料高度:水分含量不超过8%时,堆高不超过2m;水分含量在8%~10%之间时,堆高不超过1.5m;水分含量在10%~12%之间时,堆高不超过1m;水分含量超过12%的油菜籽,应先干燥降水后再入仓储藏。不宜长期储藏。储藏特性:油菜籽皮薄,蛋白质含量高,吸湿性强且吸湿快,易吸湿生芽、生虫;油菜籽含油量高,脂肪氧化时能放出较多的热量与水汽,油菜籽堆孔隙度小,不易散热,储藏稳定性极差,高温季节极易发热霉变,尤其是雨水多、湿度大,更易吸湿生芽和发热霉变;油菜籽呼吸旺盛,高水分油菜籽保管不当,一夜就霉变,降低品质。2023/1/1450油菜籽储藏要点切实做到干燥低温,水分控制在8%-9%,储藏温度夏季28~30℃,春秋13~15℃,冬季0~8℃,这样才能较长期保管。散存堆高1.8~2.3米为宜,包存可码12包高。对于水分10~12%的半安全油菜籽,要加强检查,可估做短期储存;>12%不安全油菜籽,应整晒后入库;如遇连绵阴雨,采取通风、摊晾、缺氧、化控等应急措施进行处理。2023/1/1451花生储藏花生宜以花生果形式储藏。宜采用机械通风、低温或气调储藏。水分含量应符合当地安全水分标准。重点防治印度谷蛾的危害。储藏特性:含油量高(45%)、富含蛋白质;收获水分高(30~50%),气温较低,易遭受冻害,籽粒变软,色泽发暗,含油量降低,酸值增高,食味变哈,易受霉菌侵害;适时收获,及时干燥清理,对安全储藏十分重要。花生仁皮薄肉嫩,干燥时易裂皮变色,甚至产生焦斑,故花生干燥应以花生果晾晒和烘干为主。储藏期间劣变现象为生霉、变色、走油和变哈。花生果水分超过10%,花生仁水分超过8%,进入高温季节易生霉,花生是被黄曲霉素污染最严重粮种之一。花生种皮受光、氧气、高温等影响容易变色,从新鲜浅红色变为深红色至暗紫红色,说明品质开始降低,应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储藏条件。2023/1/1452花生果储藏要点花生果仓内或露天散存均可,水分在≤9~10%、堆高不超过2米,可较长期贮存。水分≤15%花生果,在冬季可以露天小囤贮存,经过冬季通风降水后,到第二年春暖前再转入仓内保管;水分>15%花生果,温度过低时,会遭受冻伤,必须降低水分后方能保管。仓内散装密闭,水分≤9%、温度≤28℃,花生果一般可作较长期保管;冬季通风降温以后,趁冷密闭储藏,效果更好。2023/1/14538.6常见仓型安全储粮要点平房仓储粮

严格控制入仓粮食、油料水分含量。

做好防潮、隔热处理,密闭门窗,做好防虫防鼠。

按规定检测粮温,发现粮温异常,及时采取通风降温,延缓粮温升高,防止结露,防止储粮发热霉变。

发生害虫危害时,采用磷化氢熏蒸等杀虫措施。平房仓粮堆小、粮层低,粮库具有丰富地保粮经验,“双低”、“三低”储粮,靠辛勤劳动确保了粮食的安全;仓房简陋、年久失修、防漏隔热气密性能差、储粮设施配套不足,是目前基层粮站存在的实际问题,熏蒸杀虫需用薄膜密封弥补气密性的不足。2023/1/1454高大平房仓储粮要点

严格控制入仓粮食、油料水分、杂质含量。

入仓时注意减少自动分级。

应配置计算机粮情检测系统。按规定检测粮温,发现粮温异常,及时采取通风降温措施,也可使用谷物冷却机等措施防止粮温升高,防止结露,防止储粮发热霉变。

第三到第七区储粮发生害虫危害时,应采用环流熏蒸等杀虫措施。2023/1/1455高大平房仓储粮特性要注意大粮堆厚粮层与小粮堆薄粮层在储粮上的差别,做好高大平房仓储粮工作;仓房性能优、大粮堆保温性好,粮情稳定,易于实现控温储粮,储粮设施配备齐全,粮库的应变能力强;严重的分级与湿热扩散现象,会导致水分转移与结露,极易发热与坏粮;因此对入仓的粮质要求高。通风、环流熏蒸、气调是大粮堆保粮的常用技术,对仓房气密性要求较高。2023/1/1456浅圆仓储粮要点

粮食、油料入仓时应采用布料器、减压管等减少自动分级和破碎,采取措施防止测温电缆移位。

入仓粮食、油料的水分、杂质含量按6.3.1规定执行。

应配置计算机粮温检测系统、谷物冷却机、风机、深层扦样器和环流熏蒸系统。按规定检测粮温,发现粮温异常,及时采取通风降温等措施,防止粮温升高,防止结露,防止储粮发热霉变。

秋冬季节应适时通风降温,防止结露。

发生虫害时应采用环流熏蒸等杀虫措施。2023/1/1457浅圆仓储粮特性浅圆仓的粮堆大,保温性好,有利于实施控温储藏,粮情稳定、品质好;但严重的湿热扩散会引起水分转移,导致仓内“结顶”、“挂壁”现象发生;解决措施:及时通风降温散湿、谷冷处理。“热皮冷芯”是低温粮堆过夏的常见现象,注意环流通风、均衡粮温处理;提高储粮稳定性做法:入仓控水分、防分级、减缓破碎、均衡粮温通风、气调;浅圆仓进出仓工艺还有待于改进提高。2023/1/1458地下仓储粮要点

应做好防水、防潮和隔热,保持储粮处于低温状态。

应配备通风和熏蒸杀虫设施。地下仓粮温低且稳定,必须做好入粮后的降温与杀虫工作,之后管理相对简单,测温系统必要;土洞仓注意进粮口处的隔热与密闭,卸粮口处的防潮与密闭;石洞仓须注意地坪的防潮与防渗,堆垛的铺垫与膜套的完整与密封,熏蒸尾气排放,堆垛形式与进出库路线;缺氧、熏蒸及尾气排放是安全防范要点。2023/1/1459筒仓储粮要点

立筒仓(包括钢板筒仓和混凝土筒仓)参照浅圆仓安全储粮要点。筒仓直径小、筒体高,粮层厚于浅圆仓、粮堆小于浅圆仓,储粮性能独特;入粮落差大易破碎;微气流运动、湿热扩散和烟囱效应更甚,尤其注意水分转移而引起的结露、结顶与结拱现象;管理要点:控水分、防分级、上吸风、勤通风、缩温差。安全防范要点:防粉爆与缺氧、出粮不上人。2023/1/1460楼房仓储粮要点

楼房仓参照高大平房仓安全储粮要点。楼房仓多为包储,高大平房仓多为散储,参照低温与准低温的成品粮储藏更为合适,更要关注应急成品粮的储存;注意楼房仓储粮特点,包装形式与规格、物料堆放、控温方式均与平房仓不同;托盘上堆放、制冷控温是储藏管理特点,叉车和货梯构成现代物流、快速进出仓模式;进出低温环境的物品,需有一个进行温度调节的缓冲场所,防止粮包表面结露,危害品质。2023/1/14618.6.6简易储粮设施储粮简易设施包括简易仓、罩棚、露天储粮设施等。简易仓:指四周封闭、用于储粮的简单建筑物,包括罩棚仓(四周经过封闭而成的简易仓)、拱棚仓、钢化玻璃仓、土堤仓、钢板PVC仓等;罩棚:指无墙身或无完整墙身,仅有防日晒雨淋的货棚,包括铁路罩棚。露天储粮设施:包括露天垛(囤)、席穴囤、钢筋囤等。2023/1/1462

应加强监测和安全管理,做好防火、防汛、防渗漏工作,防止有害生物危害。

应在囤垛底部用拌有防护剂的稻壳等材料铺垫0.3m以上,铺垫物上应有隔离物。此类设施结构简陋,隔热、气密性能差,储粮设施配套不全,易受环境影响和有害生物危害,露天设施还应注意防潮、防渗、防漏等问题。2023/1/1463

采用围包散装储粮,围包高度不宜超过4.5m。采用包装堆垛高度不应超过5m。

粮食、油料水分含量应低于当地安全水分。

按7.1规定进行粮情检测,在季节交替和气温骤变时,应及时通风降温降湿,防止发生粮堆结露和水分转移。风、雨、雪天应随时检查,及时清除积雪和雨水。仓壁单薄的简易设施,不能承受粮堆的侧压力,只能采用围包散装方式,堆装不宜太高;储粮条件差,易受环境影响,需严控入仓水分;尤其在季节交替时,应及时通风降温降湿,缩小温差,防止发生水分转移和粮堆结露;恶劣天气时应随时检查,及时清除积雪和雨水。2023/1/14648.7特殊情况的处理8.7.1高温粮的处理夏季入仓粮食、油料粮温较高时,应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谷物冷却机通风或仓内翻倒、倒仓等措施降温。高温粮到秋末极容易引起堆内水分转移,造成低温部位粮食结露、发热霉变;分阶段及时降温散湿通风,缩小温差,是防止湿热扩散、水分转移的经济、有效做法。当通风效果不理想或紧急时,使用谷冷机处理,见效快,但耗电多、费用较高。翻倒可提高通风降温效果、促进粮面水分散失;倒仓为通风、谷冷效果不明显时的应急处理措施。2023/1/14658.7.2发热粮食、油料的处理发热是储粮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粮食发热原因不同,处理的方式不同,需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少则1~2天,多则7~8天,又会使粮食再度发热。发热部位不同,通风方式不同;全仓上层发热用压入式通风,底层发热用吸出式通风,局部发热的粮堆,可采用单管通风。2023/1/1466“湿热”型发热

因水分含量过高引起的粮堆发热,应先采取机械通风、仓内翻倒、机械倒仓、用谷物冷却机制冷或熏蒸杀虫灭菌等措施降低粮温,再采取就仓通风干燥或出仓晾晒、烘干等措施降低水分含量。“湿热”型发热特点:水分高、粮温高,由粮堆结露、局部水分升高而引起霉菌大量繁殖而造成的;从低水分入手治理霉菌最有效,因此先降水,再杀虫,第三再寻求低温时机降温。2023/1/1467“后熟期”中粮温高

因后熟作用引起的粮堆发热,应采用机械通风降温。后熟期中的粮食呼吸旺盛,易“乱温”、“出汗”,储粮稳定性较差,此不属于发热;时常翻动粮面,及时进行通风降温散湿,有利于促进后熟的完成,有“新粮入库,保管员忙”的说法;完成后熟的粮堆进入较为稳定阶段。2023/1/1468“干热”型发热

因害虫和螨类活动引起的粮堆发热,应先熏蒸杀灭害虫和螨类,再进行通风降温。“干热”型发热特点:水分不变、粮温高;此热量是由大量害虫聚集的代谢热而产生;干热必先杀虫,再通风降温;否则通风只会将害虫吹散了,时间不久,又会引起粮堆多处发热。2023/1/1469“杂质聚积”型发热

因局部杂质过多引起的粮堆发热,应清除杂质。来粮杂质多,入仓前无很好清理,入仓时又无减缓分级的措施,于是在粮堆中形成严重分级点;此处孔隙度小,积热难散,实为通风死角处。解决措施:位于粮堆浅层处,将高杂粮食取出清理;在深处不易取时,需打导风管解决之。2023/1/1470油料发热处理

油料发热要立即采取机械通风、用谷物冷却机等措施降低粮温,并采取摊晾等措施降低水分含量。水分高,加之环境温度时,极易引发油料发热,其发热速度较快,稍有迟疑就会出现严重结块,引起质量严重劣变,需及早进行通风或谷冷处理;控制入仓水分、低温储存,是油料储藏的要点。2023/1/14718.7.3粮堆结露的处理

表层粮堆发生轻微结露时,应翻动粮面,开启门窗自然通风散湿散热;出现明显水滴的粮堆结露应采取机械通风消除结露,或将表层粮食、油料出仓进行干燥处理。

粮堆内部、仓壁内侧或底层结露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消除温差、降低局部粮食、油料水分含量或翻仓倒囤、出仓干燥。结露为粮食在储藏期间水分升高现象,由湿热气流遇到粮堆冷部位凝结成水或粮粒吸湿的结果;粮食吸湿性强,只要气湿大于与粮食水分相对应的平衡湿度,都会引起粮食吸湿。通风降温散湿、翻动粮面、及时密闭仓房与压盖粮面、缩小粮堆内外温差,都可以有效避免结露。2023/1/1472土堤仓结露处理

土堤仓、露天垛储粮上层结露时,应适时揭开篷布,翻动粮面,进行自然散湿处理。在堆脊下预埋风笼,土堤仓底部风道的通风口打开,开启上部风机,降温散湿,可有效解决上层结露问题。

小麦在后熟期产生粮堆结露时,应进行机械通风消除温差、降低局部粮食水分含量。

低温粮仓、地下粮仓储粮出现结露时,如外界温度、湿度较高,严禁开仓通风。可采用除湿机、谷物冷却机或吸潮剂吸湿等方式处理。低温粮仓、地下粮仓内湿度较大时,除湿机、生石灰、通风、谷冷机等方式除湿。2023/1/1473

晾晒降水应根据日照、气温、风力、粮食、油料水分含量、粮粒大小和晒场地坪等条件,确定粮食、油料平摊厚度,晾晒时顺日照或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