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玲《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_第1页
小玲《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_第2页
小玲《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_第3页
小玲《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_第4页
小玲《材料作文审题分类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什么叫新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也叫命意作文、题意作文或后材料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就是一种以给材料但不给话题,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为特征的命题形式。它把话题作文中的“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身上,审题不是从“话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二、材料类型及审题注意事项(1)材料的类型有叙述评论(寓言、故事、社会热点、社会现象等)类、哲理类、组合类、图画图片类等。(2)新材料作文的命题类型虽然多样,但其基本的审题要求和写作思路是不变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从整体或自选角度进行创作,但自选角度也应与材料整体紧密相关,知道命题者的基本命题意图,否则,就容易走入偏题的歧途。(3)由于新材料作文要求将材料融入写作中,我们就应该注意适当引述,尽可能地将与立意中心有关的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述出来,而引述时要做到准确和言简意赅。认识到位了,写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

一、寓言类材料作文的审题思路示例:阅读卜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它哀怜地叫喊求救,等待主人把它救出去。驴子的主人召集数位亲邻出谋划策,大家确实想不出办法来搭救驴子。人家倒是认定,反正驴子已经老了,”人道毁灭”也不为过,况且这口枯井迟早总要填上的。于是,人们拿起铁铲子开始填这口枯井。当第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时,驴子叫得更恐怖了——它显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又一铲泥土落到枯井里,驴子出乎意料地安静了。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泥土打在它背上的时候,驴子都在做一什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地抖搂背的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把泥土往枯井里铲,驴子也就不停地抖搂那些打在背上的泥土,使自己再升高一些。就这样驴子慢慢地升到枯井口,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潇潇洒洒,溜溜达达地走了枯井。请根据这个材料的寓意,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

审题思路:1、面对寓言类的材料,全面审视材料,把握全部的显性和隐性信息。关注其人物间或情节中的矛盾点、矛盾的变化发展以及结局。由表及里,挖掘材料之中能够体现生活本质的因素,从中推断作者的褒贬态度、伦理倾向或事理观点。2、在寓言、故事类材料的审题中,一定要敏锐体察其人物或事物矛盾关系过程之中的可分析点,力争在所供材料之中找到若干个可分析点,进而形成分析链条。

如上例:驴子蒙难与求生构成了矛盾关系。它的由惶恐转为镇定、观察、分析、机智、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等等,都可以作为可分析点进行分析。3、对所找出的若干个可分析点进行比对,对其中确定出的最能够体现材料本质意义的分析点(可以有一至两个)进行分析,进而建立中心论点,同时可将其它可分析点作为分论点,从而共同组成总-分-总的结构形式,或者构成层进分析的结构形式。中心论点: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三个分论点:1、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镇定情绪2、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冷静观察3、我们在遇到困难时要运用智慧4、对材料中的主要形象进行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定位,在作文中加注引号,以张显这种比喻形象。如果有可能,尽量利用材料形象构思出一个比喻群落以共同支持中心论点。这样既能有机关联作文材料,又能够有效增加文采。

例如:驴子的故事启示我们,当嘲讽、苦难、失败的“泥土”一铲一铲抛来时,我们应当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将那一铲一铲抛来的“泥土”踩在脚下,一点一点垫高自己,这样我们就会走出厄运的“枯井”。练习1:火花和浪花偶然会面了。火花对新朋友浪花说:“我们都能开出美丽的花,而且都叫花,因此我们是对亲密的姐妹。”浪花考虑了一会儿,不同意它的看法,否认说:“从表面看,我们的确有些相像,但是我与波浪紧密相连,根植于波浪之中,所以我的花永开不败;而你只突出个人,所以总是一闪即逝。”此材料为寓言,其内容涉及两个对象:一是火花,一是浪花。浪花的话是提炼观点的重要信息。它根植于波浪,才花开不败;突出个人,就一闪而逝。这中间闪耀着哲理的光芒。关键在给“浪花”这一类体找到一个合适的本体。波浪是水滴的集合,源远流长,根基厚实,与之类似的应是一个群体,可以理解为民族、社会、乃至文化、习俗等;浪花不过是其中的一个个体。由此可以联想到一句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然后将它进一步推演,潜于背后的蕴涵就会露出来:一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社会,才能永葆事业的青春。二、故事类材料作文审题有一位邮差,长年奔波在乡村的道路上,日复一日地将忧伤悲喜送到村民的家中。从邮局到村庄的这条道路,十分荒凉,触目所及,唯有飞扬的尘土。这位邮差已经在这条路上奔波了近二十年,一想到自己还要在这条无花无树的路上踩着脚踏车度过他的人生时,他的心情就低落到了极点。有一天当他经过一个花店时,心里一动,走进去买了一把野花的种子,从第二天开始,他把这些种子撒在了自己每天都要来往的路上。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他不断地撒下种子,没多久,荒凉的道路两旁,竟开起了许多美丽的小花;一年四季,季季繁花。对材料深意的把握,必须从整体上感知,不能只截取片段或词句,忽视前因后果。从事件因果关系角度分析:邮差孤独寂寞的走在荒路上近二十年,虽曾经心情低落,但他没有一味消沉,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寻求改变当前境况的途径,播种野花就是一种积极的心态,结果收获的是惬意的人生,工作、生活不再单调乏味。(1)良好的环境可以营造好的心态,创造美好(幸福、快乐)人生。(2)播种美(快乐、希望、幸福等),收获美(快乐、希望、幸福等)。

练习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年高考福建卷)还在念大学的时候,雅科布·格林与威廉·格林兄弟俩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个假设:几百年来,流传在民间的故事或许与人类发展的历史暗藏联系。为此,兄弟俩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共收集整理出86个传说,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找不出这些传说和人类发展史的联系。于是他们把厚厚的笔记往书架上一搁,又开始了其他工作。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了这本笔记,立刻联系了柏林一家出版社,把这些故事结集出版。这本故事集至今已经再版两万多次,印刷量超过一个亿,曾被四十多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这本故事集就是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的《格林童话》。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分析]①格林兄弟俩,曾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最终作品“世界各国儿童耳熟能详”——立意:付出,本来就是一种收获;②格林兄弟的作品是在朋友的推荐下才得以流传至今——立意:让优点尽现芬芳(选材:田忌与孙膑、成龙与孙楠等);③格林兄弟在《童话》未面世前,没有把心思全寄托一件事上——立意:让人生多点精彩(选材:黄兴、香港阿福等)。三、社会现象、社会热点类材料审题【例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2010年高考湖北卷)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纳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去年暑假,北京市一些高尔夫球场纷纷打出广告,招收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学打高尔夫球,培训费用一般都在几千年左右。不少家长纷纷为自己的孩子报名培训,他们的观点非常一致:让孩子们懂得规矩礼仪,培养贵族气质。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四、哲理类材料的审题思路【例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2010年高考四川卷)几何学上的点只有位置而没有长度,没有宽度,没有高度,正是那无数个点构成了无数条线、无数个面、无数个立体……要求:1.请就以上材料,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3.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审题指导]四川卷提供的这个材料中,“点”、“线”、“面”、“体”都是几何学上的概念,后者都是由前者组成的。据此,我们可以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自身实际建立相应联想:由一个个小点,构成了面,联想到“个体和集体”、“积少成多”、“勿以善小而不为”等;由没有长度、高度、宽度的很多点构成了一条条线,一个个面,一个个立方体,可以联想到“平凡与伟大”等等。【例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0辽宁)一个人在他3岁的时候想吃糖罐里全部的糖,结果手卡在糖罐里拿不出来,他哭了。他20多岁的时候工作的农场分水果,他拿了最小的水果,但是他很满意。他58岁的时候,他的公司说谁去要回30万英镑欠款,就给他10万。其他同事都没要回欠款唯独他要回了,因为他只向债务人要21万英镑,自己只留下1万。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这则题中的材料叙述了一个人的成长经历,3岁时的经历让他受益无穷,使他在未来的生活中感受到了“知足常乐”的真正内涵。这种文题,在审题时,应从生活质量、道德情操等角度去审视主人公的行为及价值观、道德观、幸福观,从而写出立意积极、乐观、平和、超脱、阳光的“绿色”作文来,而这正是区分此类作文分数的重要标尺。本题立意可有“贪心与快乐无缘”、“放弃也是一种智慧”、“舍与得”等。【例4】雪窦禅师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一见便生擒。可怜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桩旧处寻。”你从诗中看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将你的感悟写成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1、作文材料所使用的诗歌作品往往轻于抒情,重于明理。因此不必从抒情方面进行分析,而应该多多地关注明理内容。(当然可以从抒情方面把握诗作的褒贬方向)2、认真体会诗作中的主体形象的内涵。应当从形象的功能意义、审美意义、借代意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等等方面去体会诗的内涵,并且兼顾主体形象与其它次要形象的关系。一定要将诗作的形象意蕴推展到宏大的人生或社会认知方面。

五、多则材料组合类(2009·全国卷Ⅱ)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袜了做为圣诞节的礼物。当妈妈看到袜子时,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看到的都是红色的,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他感觉自己的色觉有问题。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他发表了《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病症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的机会。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这一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的产业。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成年污渍也清除了。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洗衣技术。1、求同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有相同处的多则材料。其方法是逐则分析材料的内涵(或意义点),然后再比较几则材料的内涵,找出共同点,这共同点就是作文的立意所在。

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就会有新发现。细节决定成败、小事情包含大道理、机遇与挑战并存等。(200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著名歌手丛飞节衣缩食,捐款300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但当他自己病危住进医院经济困难时,几位受助完成学业就在本地工作的年轻人,竟然没有一个人来看望他。这件事被媒体披露后,有一个受助者居然还埋怨说,这让他很没面子。丛飞说,不要责怪他们,我已经不再需要治疗了。华南农大学生小李和同学们通过卖废品捐款给一所希望小学,但不久他被查出来患白血病,这所希望小学的师生纷纷给小李捐款,其中一位四年级女孩捐了十元,当被问到为什么把自己的压岁钱都捐出来的时候,这位小女孩说:“只要做到小李姐姐说的那句话就满足了。”问她那是一句什么话,她说:“记住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学会帮助别人。”2、求异分析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对相反,构成鲜明的对比关系的多则材料。其方法也是先分析各则材料的内涵,再比较出相异点,这相异点就是这组材料作文的立意所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爱因斯坦说:只要有一天你去做一件合理的事情,从此你的工作、生活都会有奇异的色彩。

一个普通人说:我们或许免不了终生吃苦,但我们应该活精彩。【解析】对这类材料,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就这组材料而言,爱因斯坦的观点:做好一件事而精彩,普通人的观点:终生吃苦,活得精彩。由此我们可以找出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吃苦——做好一件事——活得精彩。可见,吃苦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做好一件事又是活得精彩的前提。据此我们可以引出这样的观点:我们不但要用吃苦精神做好一件事,获得精彩,我们也要用吃苦精神做好每一件事,这样我们可能终身吃苦,但我们一生都活得精彩。3、辩证分析法。这种分析法适用于各则材料的内涵相互对立,且各则材料的观点都有道理,却又不全正确。对这类材料,不能简单地肯定某则材料的观点,或否定某则材料的观点,而应作辩证分析,归纳出一个辩证的观点,作为作文的论点,论述时突出一个方面,不能平均使用笔墨。(2010·全国课标卷)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4、综合分析法。有的多则材料,各则材料的内涵不相同也不想反或相对,却都有片面的一面,如果偏于一点立论,文章势必片面而缺乏说服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