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板书课文分析朗读题解写作背景作家简介教学目的重点字词小结
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课文朗读
课文朗读
解题:“吟”本指吟咏,即作诗。“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意向是真。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
教学目的
1、理清梦游线索。2、通过仙境的描绘,体会诗人鄙视权贵、追求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诗歌诵读及鉴赏能力。
作者简介
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应召入京,供奉翰林,因性格傲岸,不为权贵所容。不到三年,就被排挤离开长安,到东鲁一带游历。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解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天姥山,道书第16福地。泛指天台、新昌两县交界的岗陇诸峰,因坐落于天台万马渡畔的“天姥岩”而得名。唐代“诗仙”李白的一首《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古风,使它驰誉遐迩。从白鹤镇万年山片里林村下坡约半里,转过一处可供行人遮阳避雨的山洞,就可以看到高10余米的天姥岩:头部方正微圆,侧面的眼鼻唇耳的轮廓依稀可辨,脑后的髻更是历历分明,显出一付慈容可掬的老妇人神态。腹部鼓出,两臂在前面合拱,宽衣广袖,裙裾下露出圆头鞋。可谓身广体胖,华贵雍容,一付非凡的气度。梦境性格傲岸,不事权贵入梦之因出梦之叹梦度镜湖梦游山景梦入仙境梦醒长嗟高大脱俗安能摧眉折腰4123李白是怎样写出天姥山的特点?此处为什么写到瀛洲?通过对比、夸张手法写出天姥山的高大雄伟。这是以瀛洲来衬托天姥山,瀛洲是海上的仙山,虚无缥缈,神奇莫测;天姥是地上的高山,实实在在,可以前往探访,使人油然而产生神游天姥之念,为下文入梦作了铺垫。小组讨论:1、诗中写一夜飞渡,湖月照送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情,从哪些词上体现出来?2、诗人登上天姥山之后见到了哪些奇异的景象?哪些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写这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3、诗人从哪几方面来描绘洞天仙境的?仙境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哪些词语反映出诗人梦醒后怎样的心情?中心思想本诗通过记梦游仙,描绘了天姥山的奇景,赞美了仙界的光明美好,表现了诗人鄙弃黑暗现实,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理想。艺术特点:1、想象丰富。
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天姥山神仙的出现,是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反映。描绘的仙境,活灵活现。2、构思新奇。
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注音:瀛著huǎng怳悸luán鸾zhuómíng栗暝jì冥yínglì
míng
解词:栗深林:颤动,使动用法惊层巅:震惊,使动用法开心开颜,心情愉快,露出笑容开心颜:事权贵:侍奉有权势的官员们1、用“飞”、“送”两词,体现了诗人一路上急切兴奋和轻松愉快的心情。2、景象:海日、花石、熊咆虎吟、云、水。“迷”、“倚”“忽”等词表现了诗人为天姥胜景所陶醉,乐而忘返的情景。作用:为了引出和烘托下文的仙境。
3、从洞天内的建筑陈设、仙人的衣着举止、鸟兽的吹打驾车三方面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