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北京教案模板集锦9篇北京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相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央、交等字。
2、激发学生酷爱首都北京的情感。
3、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部分。
教学打算
CAI课件、课前布置学生生搜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北京行政图。
今日老师就要带同学们到北京去旅游一番。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同学们把课文试着读一遍,并划诞生字。
2、读准生字的字音,再将生字连成词读一读。(出示词语)
3、轮番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词语,情愿读哪个就读哪个。
4、全体齐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解新知,指导朗读。
(一)再读课文。
1、你们的词语读得可真不错,你们能把课文也读好吗?
2、请一位小挚友来试一试,老师给他配上音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北京的哪儿最吸引你?你最想去北京的什么地方旅游?
3、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4、指导:读书要声音洪亮,有感情,要读准字音,要留意停顿。
(二)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教学其次自然段:
(1)点击课件,展示天安门以及天安门广场画面和其次自然段文字。
(2)说说你看了什么?
(3)老师范读其次自然段。
(4)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说明中央庄重耸立等词的意思。
(5)小组选出代表配乐竞赛朗读其次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2、学生自主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件出示北京公路和立交桥画面以及第三自然段文字。
(2)先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再读读文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自学探讨。
(4)分小组汇报探讨结果。
说明绿树成阴络绎不绝等词语的意思。
(5)分男、女生竞赛朗读第三自然段,评出最佳朗读奖。
3、教学第三自然段,拓展学问。
(1)集体朗读第四自然段。
(2)点击课件,播放北京的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画面,让学生感受北京的美。
(3)自由组合,相互探讨看到了什么,以某个景点为例,续编一个自然段。
(4)当回小导游:分小组选代表上讲台演讲续编的内容,老师点击课件,配上相应的图画。旅客
有问题,也可以向导游提问。
(5)评出最佳导游奖和最佳小组合作奖。
四、课外延长。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把你搜集来的关于北京的资料告知大家。
五、集体配乐齐读全文。
北京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与《中国石拱桥》的比较阅读,驾驭记叙与说明等表达方式在不同文体中所起的作用。
2、能复述通讯的特点,写简洁的通讯。
3、体会改革开放的政策促进了经济腾飞,给京华大地带来的巨大改变,增加酷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激情。
教学重难点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区分记叙和说明这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作用,这也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媒体:多功能讲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中国石拱桥》一文的学习,我们领会了赵州桥的宏伟、卢沟桥的丰姿。这些桥都是建立在河流上的,那么,有没有陆地桥呢?(可要求学生齐答)有谁见过陆地桥呢?能说说陆地桥的模样吗?(指名让学生回答)
陆地桥大多指的是“立交桥”,这是多层立体交叉桥梁的简称。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一趟首都北京,共同观赏北京立交桥的雄姿吧。(放北京立交桥的视频)
二、检查预习
1.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大家画出难写难懂的生字词。
2.正音正字(出示小黑板):
颤(zhàn,又读chàn)窥(kuī)匝(zā)悖(bèi)徜徉(chángyáng)
苜蓿(mùxu)椭(tuǒ)瞰(kàn)涵(hán)浚(jùn)惬(qiè)
塞(sè堵塞;又读sài边界险要之处,要塞、关塞)翌(yì)迥(jiǒng)湍(tuān)妪(yù)
3.说明下列词语:
雨后春笋:大雨过后,春笋旺盛地生长出来。比方新事物蓬勃涌现。
万紫千红:形容各种娇艳好看的花。姹,漂亮,嫣,美妙、娇艳。
丰姿:同“风姿”。指容貌、仪态。文中有丰满、美妙的意思。
满意:称心、舒适。
俯视:从高处往下总体看。瞰,看。
4.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在学生探讨的基础上,老师小结,明确:
全文共18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叙写作者孩提时所见到的水上桥。
其次部分(3—14段),详细描绘京城大地的立交桥。
第三部分(15—18段),赞美京华大地的立交桥。
三、听录音,范读课文
四、研习新课
1.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北京立交桥”,可作者却从“护城河桥”说起,假如把第1段删掉行不行?为什么?
探讨,明确:作者从护城河桥谈起,是经过细心考虑的。从作者的亲身经验说起,使读者有一种亲切感;再者,从“颤巍巍”的木板桥写到宏伟壮美、气概宏大的立交桥,可引起读者联想、比较,说明建国后特殊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京华大地的巨大改变;第三,从水上桥写到陆地桥、路上桥,也显得特别自然。因此,第1段是切不行删的。
2.学习课文其次部分。
(1)提问:其次部分是文章的主体,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探讨,明确:第1层,3—4段,叙写京城第一座立交桥——复兴门立体叉桥;第2层,5—8段,叙述京城立交桥建立的速度和宏大的规模;第3层:9—14段,描绘四座立交桥的各自风格、特点。
(2)提问:当第一座立交桥出现在京华大地的时候,作者是一种什么心情?从文中找出有关词语。
明确:剧烈的新奇心,先睹为快的急迫感,促使我“特意”跑去一睹丰姿。“从没有见过的陆地桥”,激起了作者的“童趣”;“闯入了我们的生活”的立交桥,引起了作者的无限感叹。
(3)提问:作者在文中说到大型立交桥共有61座,所提到的共多少座?具体描绘的有哪几座?
探讨,指名让学生回答。
老师明确:作者所提到桥名的共十座,具体描绘的共五座,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的一座——复兴门立交桥;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的四座——建国门立交桥、西直门立交桥、三元桥、玉蜓桥。
(4)请同学们观赏课文前的彩色插图和投影的图片,比照课文,说说它们分别是文中描述的哪座立交桥。(岀示图片)
(出示立交桥,引导学生观赏立交桥的丰姿)
(5)集体朗读第14段,要求有感情,有节奏。
五、布置作业
1.整理生字、词。
2.完成课文后练习七的造句。
3.思索:作者在第三部分里,是怎样赞美立交桥的?
4.从本文中找出说明的语句,思索作用。
其次课时
一、检查造句练习
二、学习第三部分
1.指句让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2.提问:作者写路口堵塞现象时借用了什么术语?运用了哪些比方?这样写是不是离题了?
学生小声阅读,同桌探讨。
指数名学生发言,老师点拔、小结,明确:作者借用了医学术语“动脉栓塞”,形象生动地道出了当年交通堵塞的现象;为此,作者运用了多种比方,呈现了早晚行车高峰时“那一锅沸粥般的情景”:汽车流——“组成长蛇阵,像迈不开步的老妪”。自行车流——“像冲破堤坝的洪水,漫溢到路口的每块空间”;这样写并未离题,而是运用了比较的方法,来赞美立交桥的巨大作用,来歌颂立交桥给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带来的好处,从一个侧面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
集体朗读第17、18段,老师板书:
都市大动脉,动脉栓塞通,顺畅,满意。
三、小结课文
1.老师简述“通讯报道”的特点:
通讯,也叫通讯报道,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事务的新闻体裁。通讯可分为人物通讯、事务通讯。通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还可穿插描写、说明、争论、抒情等方式。本文是事务通讯。
2.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师生共同探讨,明确:本文报道了北京立交桥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描述了立交桥的宏伟壮美的风姿,热忱赞颂了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四、集体朗读第2、5、8、14、17、18段,从中体会作者蕴含于其中的思想感情。
五、体会语言
1.提问:上节课要求大家从本文中找出说明的语言,并思索作用。现在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个问题。
指名学生朗读本文中说明的语言,老师补正:第7段中“11014年建成的三元桥……全部工期只用9个半月”;第11段;第13段中“它是桥群组成……仿佛是刻意创作的超大型艺术雕塑。”
追问:如把这些说明的语言去掉,表达效果会不会受到影响?
学生探讨、发言,老师明确:假如去掉这些说明性的语言,文章的表达效果会大大受到影响。例如,只用9个半月就建成的三元桥立交桥(出示教学挂图,或观赏课本彩色插页),假如删掉“9个半月”、“干道”、“栈桥”、“地下道”等说明的语句,就不能显示三元桥宏大的规模,也就显示不了在发达国家也不多见的建设速度。再如,将三元桥进行比较的“玉蜓桥”、“8座跨河桥,6座匝道桥,4座通道桥,3座铁路箱涵,组成一个浩大的桥的系统,建桥总面积是三元桥的两倍多。”离开了这些说明的语句,称之为“桥群”、“浩大的桥的系统”,读者就很难理解,誉之为“壮丽”,就令人难以置信。
2.小结:课文中还有几处说明的语言,这里不一一列举探讨。由此可见,在记叙文中插入一些必要的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加清晰,可以把作者的思想表达得更加明白。同样的道理,在说明文中插入适当的记叙或描写,可以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精确地把握事物的内外特征。
4.总结,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内容,以记叙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记叙的事情通俗易懂、清晰明白,离不开必要的说明和恰当的描写;说明文是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学问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手段。为了使说明的对象形象、生动、精确,须要简明的记叙、生动的描写。我们读文章、写文章,都要仔细分析擅长运用各种表达方式,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达到自己的写作目的和要求。
六、布置作业
1.作文训练:
把《北京立交桥》改写为说明文。要求:a.抓住立交桥的特征,留意详略得当;b.局部改写或全部改写;c.200~300字。
2.完成课文后练习一、二。
北京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驾驭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肯定值运算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依据有理数乘法法则娴熟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使学生驾驭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三个或三个以上不等于0的有理数相乘时,能正确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乘法法则及运算律在乘法运算中的运用,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合理性,让学生感知到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是否能够娴熟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和运算律敏捷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和乘方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和加法运算一样,都包括符号判定与肯定值运算两个步骤。因数不包含0的乘法运算中积的符号取决于因数中所含负号的个数。当负号的个数为奇数时,积的符号为负号;当负号的个数为偶数时,积的符号为正数。积的肯定值是各个因数的肯定值的积。运用乘法交换律恰当的`结合因数可以简化运算过程。
难点: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的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只是针对两个因数相乘的状况而言的。乘法法则给出了判定积的符号和积的肯定值的方法。即两个因数符号相同,积的符号是正号;两个因数符号不同,积的符号是负号。积的肯定值是这两个因数的肯定值的积。
(二)学问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有理数乘法法则,事实上是一种规定。行程问题是为了了解这种规定的合理性。
2两数相乘时,确定符号的依据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肯定值相乘也就是小学学过的算术乘法。
3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留意乘法求积的符号法则与加法求和的符号法则的区分。
4几个数相乘,假如有一个因数为0,那么积就等于0。反之,假如积为0,那么,至少有一个因数为0。
5小学学过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安排律对有理数乘法仍适用,需留意的是这里的字母a、b、c既可以是正有理数、0,也可以是负有理数。
6假如因数是带分数,一般要将它化为假分数,以便于约分。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乘法(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育学生的运算实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相识数学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娴熟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依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探讨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
综合上面各种状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肯定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继而老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殊留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较小学当然困难多了,但并不难,关键仍旧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此,在进行有理数乘法时,须要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某一物体温度每小时上升a度,现在温度是0度。
(1)t小时后温度是多少?
(2)当a,t分别是下列各数时的结果:
①a=3,t=2;②a=—3,t=2;
②a=3,t=—2;④a=—3,t=—2;
老师引导学生检验一下(2)中各结果是否合乎实际。
课堂练习
1口答:
(1)6(2)(—6)(3)(—6)
(4)(—6)(5)(—6)(6)6
(7)(—6)(8)0
2口答:
(1)1(2)(—1)(3)+(—5);
(4)—(—5);(5)1(6)(—1)a。
这一组题做完后让学生自己总结: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的相反数。+(—5)可以看成是1(—5),—(—5)可以看成是(—1)(—5)。同时老师强调指出,a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或0;—a未必是负数,也可以是正数或0。
3填空:
(1)1(—6)=______;(2)1+(—6)=_______;
(3)(—1)6=________;(4)(—1)+6=______;
(5)(—1)(—6)=______;(6)(—1)+(—6)=_____;
(9)|—7||—3|=_______;(10)(—7)(—3)=______。
4推断下列方程的解是正数还是负数或0:
(1)4x=—16;(2)—3x=18;(3)—9x=—36;(4)—5x=0。
四、小结
今日主要学习了有理数乘法法则,大家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洁地说:负负得正。
五、作业
1计算:
(1)(—16)(2)(—9)(—14);(3)(—36)
(4)101(—0。001);(5)—48(—125);(6)—45(—0。32)。
2填空(用或号连接):
(1)假如a0,b0,那么ab________0;
(2)假如a0,b0,那么ab_______0;
(3)假如a0时,那么a____________2a;
(4)假如a0时,那么a__________2a。
探究活动
问题:桌上放7只茶杯,杯口全部朝上,每次翻转其中的4只,能否经过若干次翻转,把它们翻成杯口全部朝下?
答案:1将告知你:不管你翻转多少次,总是无法使这7只杯口全部朝下。道理很简洁,用+1表示杯口朝上,—1表示杯口朝下,问题就变成:把7个+1每次变更其中4个的符号,若干次后能否都变成—1?考虑这7个数的乘积,由于每次都变更4个数的符号,所以它们的乘积恒久不变(为+1)。而7个杯口全部朝下时,7个数的乘积等于—1,这是不行能的。
北京教案篇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通过收集信息、操作试验、探讨沟通等活动,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验在详细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的形成过程,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情感、看法和价值观:
使学生获得胜利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念。
教学重点:
感知一亿的大小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数感。
教学教具:
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你们能想象1亿有多大吗?猜想一下,这节课上一节实践课:一亿有多大活动设计(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阶段一:确立问题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详细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探讨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须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须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须要砍伐多少棵大树?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打算和分工支配。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打算和分工支配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
猜想一亿有多大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叙说所要探讨的课题
学生探讨一亿张纸摞起来的高度。
分别测量101张纸和1010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沟通试验方案的环节
学生进行大胆的揣测,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通过收集信息、操作试验、探讨沟通等活动,使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
录表中。老师参加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依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详细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沟通
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三、小节
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写一篇数学日记。
验证猜想。推出一万张纸和一亿张纸的高度。
沟通感受,进行评价
通过沟通,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胜利的感受,培育学生沟通沟通的习惯。
北京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迥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喧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依次,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日起先,我们要进入其次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支配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支配。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支配了哪些内容?
二、默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老规则,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提示:学生可以抓住自己感爱好的地方谈,也可以抓住课文具体描写的地方谈。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起先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打算。紧接着,具体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聚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终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三、有感悟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怎样的依次写的;课文哪些地方写得具体,哪些部分写得简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这是对课文写作内容与写作依次的进一步感知,引导学生充分调用以前的学问储备,主动进行思索沟通。
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依次支配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起先);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支配自然流畅、脉络清楚的特点。
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起先,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打算。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需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具体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终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肯定依次、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起先;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特别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方,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骄傲和期盼。另外还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方法。
附词句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许多,多得似乎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聚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喧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聚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根据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大快朵颐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化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犹如南方的“汤圆”。“除夕真喧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迥然不同”,但同样喧闹,这是春节的其次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挤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终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起先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终一天,隆重、喧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妙欢乐的日子”竟然“一挤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则,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起先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终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终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旁边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实行。
娴熟:娴熟。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迥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显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四、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内涵——即节日所包蕴的意义,你们能说一说春节的内涵吗?
提示: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实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福、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竞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其次,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妙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和善、崇尚劳动、酷爱生活、追求美妙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还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节日的内涵。
五、自读“阅读链接”,说一说在写法上与课文中的相关句子的不同,并说一说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培育捕获有用信息的实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殊喜爱过年”,“每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聚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具体。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擅长敏捷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特性,写出特色。
板书设计:
腊月初旬起先: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
除夕: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聚饭、守岁
北京的春节正月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
正月十五宵节: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结束:
春节的内涵:代表亲情、乡情、祝福、期盼,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北京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喧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依次、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
品尝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依次、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打算
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信任大家对它再熟识不过了。
2.沟通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始终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喧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根据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实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祀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向往。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合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闻:年的传闻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准备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起先。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溢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快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日,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留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状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状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示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留意的地方做相互沟通。
3.默读课文,思索:根据老规则,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爱的符号标出来。(培育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阅读课文,思索围绕春节的喧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依次说一说。
老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静静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阅读,根据年前、过年、结束的依次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1.默读全文,思索课文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喧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爱其中的哪几幅。
2.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爱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沟通自己的感受。
③依据小组沟通的状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其次课时
一.全班沟通,老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劳碌。
①沟通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沟通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劳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详细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喧闹
①沟通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喧闹)
②同是喧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索: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沟通各自的体会,老师相机引导:
除夕:喜庆、团聚;初一:悠然、欢乐;十五:红火、漂亮。
④再读一读,探讨、沟通: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沟通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聚。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情;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聚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其次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沟通,老师刚好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呈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洁勾画,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打算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沟通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然、欢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然与欢乐。
⑧沟通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漂亮。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喧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风光 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到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漂亮",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漂亮。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幅喧闹喜庆,快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专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索,再小组探讨: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具体,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索:腊八的活动许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许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准备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闻、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美丽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北京教案篇7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巧:
1.敏捷运用识字方法学会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
2.体会汉字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特点,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课件演示相互结合。
看法情感价值观: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爱好和想要独创的愿望。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爱好和想要独创的愿望。
教学难点:
1.能够结合课外学问,说说自己想独创些什么和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在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利用生字表初步识字,正确认读字词,正确读文,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在朗读中融入自己的感情。
教学重点:读课文,了解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爱好和想要独创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想独创……》看到课题你想到什么?(困)
生汇报:爱迪生独创电灯……
理解独创的含义:服务人类,对人类有益,帮助人类解决困难。
二、新授。
1.汇报预习内容。
(1)生字、词的记忆理解:馆、尘、染易错。
(2)自然段的理解。
(3)同桌读课文,填写107页的表格。
(4)指名汇报。
三、再读课文。
说说读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独创什么,那我们默读一遍课文,把你觉得很好玩的句子画出来,画完自己放声读一读。
体会每个人独创的用处。
四、质疑。
五、作业。
抄写生字组词,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生字较多,生字的笔画也较多,所以要求学生在学习生字时要特别的专心,但是从课上的检查状况来看,有好几名学生没有完成预习作业,导致课上的学习效率不高。
其次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爱好和想要独创的愿望。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课内外学问,说说自己项独创什么和他有什么用处,然后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默读课文
回忆课文中讲了谁的,什么独创?(困)
二、新授:
1.再读你喜爱的独创,说说你为什么喜爱这一独创?
2.汇报
(1)读“科学树不但可以削减空气中的污染,而且还给市区增加了新的景观。”
理解“削减……增加”的含义。
(2)用“削减……增加……”说句话。
(3)填空:
科学数能够能够还能够
科学树可以可以还可以
3.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4.自由发言,并出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5.你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吗?
6.小结:我们只要有好的创意,加以尝试就能有好的独创。“……”许多的独创靠每一个去
尝试实现。
三、作业。
1.造句。
2.填空。
3.写一个你的设计独创。
板书设计:
29我想独创……
表哥人行道自动化便利环保
表妹电动垃圾箱便利环保
我种植科学树美化、净化环境
北京教案篇8
教学目标:
蜜蜂——昆虫类。结构为头、胸、腹,胸部上有两对翅,下有三对足。群居。蚂蚁——昆虫类。结构为头、胸、腹、足(三对)。群居、多型及生活特点。蜜蜂或蚂蚁的基本结构及画法。蜜蜂飞行或蚂蚁爬行时的基本动态。吃苦耐劳,热心为群体工作,不怕困难,合作。
教学重点:
身体的基本结构、形象、三对足的位置及蜜蜂飞行蚂蚁行走,觅食、独立或合作的动态。
教学难点:
蜜蜂与花、蚂蚁与食品,环境背景的关系,整体完成一幅画的构图支配,合作觅食的表现。
教学打算:
彩色水笔、油画棒或钉子、笔帽、筷子、油墨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设问:你们家里谁最勤劳?为什么?
那你知道在动物王国里谁最爱勤劳吗?为什么?
你知道蜜蜂什么样,是怎样生活的吗?他住在哪里?
放录像或演示电脑课件——勤劳的小蜜蜂
学习蜜蜂的基本画法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法吗?
除了这些他们还会干些什么呢?
把你们的想法画出来讲听好吗?
画一幅合作工作的勤劳小蜜蜂的作业。
要求:
1.(1)画出几只有不同劳动动态的小蜜蜂。
(2)表现出蜜蜂勤劳工作的场面。
(3)添加环境背景完成。
2.可以发挥想象画出蜜蜂王国的生活与工作情景。
展示学生作品,相互观赏
观赏评述:老师表扬激励
板书设计:
勤劳的蜜蜂
图片学生作品
课后反思:这节学生画出的蜜蜂大多是没有故事情节的单一形象,但他们对蜜蜂装饰的特别美丽,整体画面效果很好。
其次课时
你知道在动物王国里除了蜜蜂
以外还有谁最爱勤劳吗?为什么?
你知道蚂蚁什么样,是怎样生活的吗?他住在哪里?
放录像或演示电脑课件——勤劳的小蚂蚁
学习小蚂蚁的基本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智慧农业项目建设方案
- 环境保护个人演讲稿5篇
- 答谢晚宴庆典的致辞范文7篇
- 气体有限公司技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区域核酸合同
- 读书之星主要事迹材料6篇
- 三人买卖合同范本
- 支出的内容有哪些
- 济南市物业车位使用规范
-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
- 《建筑施工技术》课后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 公司环境行政处罚事件处置预案
- 广东开放大学风险投资(本2022春)-练习4答案
- DB65∕T 3253-2020 建筑消防设施质量检测评定规程
-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案(公开课三稿)
- (完整PPT)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课件
- ASTM B366 B366M-20 工厂制造的变形镍和镍合金配件标准规范
- JIS G4304-2021 热轧不锈钢板材、薄板材和带材
- 2022年中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押题模拟试卷3套及答案解析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认识校园植物》优秀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