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 陈涉世家(导学案)_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 陈涉世家(导学案)_第2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 陈涉世家(导学案)_第3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 陈涉世家(导学案)_第4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2 陈涉世家(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922陈涉世家课题陈涉世家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1.提醒学生了解司马迁和《史记》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重点)2.让学生体会本文运用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写法。(难点)3.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养爱国思想。(重点)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字子长,西汉夏阳(现在陕西韩城南)人,史学家、文学家。他从小受父亲司马谈(汉朝太史令)的影响,10岁诵读古文经书,20岁开始游历大江南北,访问了许多遗老,考察了许多历史遗迹,了解了许多历史人物的遗事、轶闻以及地方风俗和经济生活。父亲逝世后司马迁继承父职做了太史令,这是他写作《史记》的起点和重要条件。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受宫刑。但他忍辱含垢,发愤著书,出狱后任中书令(掌控皇家机要文件),在五十三岁时终于完成《史记》这一部巨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写作背景本文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中华书局1982年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推行严刑酷法,对农民实行残酷剥削,大大加重了赋税和劳役的征发,这些暴政酷刑,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农民起义一触即发。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东南)率戍卒九百人揭竿而起,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张楚。陈胜领导的这场农民起义虽然只有半年,但是严重地动摇了秦王朝的封建统治。文体知识纪传体是史书的一种形式,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史表等的综合。本纪,叙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史表用来表明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情况和记述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读准字音罾(zēnɡ)蕲(qí)笞(chī)柘(Zhè)铚(zhì)阳夏(jiǎ)佣耕(yōnɡ)辍耕(chuò)怅恨(chànɡ)嗟乎(jiē)闾左(lǘ)適戍(zhé)当行(hánɡ)篝火(ɡōu)将兵(jiànɡ)卜者(bǔ)社稷(jì)间令(jiàn)忿恚(huì)烹食(pēnɡ)陈胜王(wànɡ)苟富贵(ɡǒu)度已失期(duó)鸿鹄(hú)通假字发闾左適戍渔阳(通“谪”,流放、远调)为天下唱(通“倡”,首发)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着)古今异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七今义:表示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怜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古义:如果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今义:经常,副词)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古义:集会议事今义:读“kuàijì”,担任会计工作的人员)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古义:逃走今义:死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私自,偷着今义:中间,一定的时间或空间里)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遇到今义:集会,见面,通晓等)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一词多义会天大雨(适逢,恰巧遇到)会皆来会计事(集会)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写)书得鱼腹中书(绸条)上使外将兵(率领)将项燕为楚将(将领)广故数言欲亡(读shuò,屡次)数卒数万人(几)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次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扶苏以数谏故(因为)或以为死,或以为亡(和“为”组成动词“以为”,认为)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把)以以激怒其众(来,以使)祭以尉首(用)固以怪之矣(通“已”,已经)欲广故数言欲亡(想,想要)欲从民欲也(愿望)王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读wànɡ,称王)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国王、大王)皆次当行(读hánɡ,队伍,行列)行乃行卜(读xínɡ,往,去)行收兵(读xínɡ,行军)扶苏以数谏故(缘故,原因)故广故数言欲亡(故意)吴广以为然(正确)然然足下卜之鬼乎(可是,然而)辍耕之垄上(动词,去、往)怅恨久之(语气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之二世杀之(代词,指扶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结构助词,的)词类活用陈胜王(名词做动词,称王)夜篝火(夜,名词做状语,在夜间)皆指目陈胜(名词做动词,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尉果笞广(名词做动词,用鞭、杖或竹板打)将军身被坚执锐(形容词做名词,分别指铁甲和武器)天下苦秦久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固以怪之矣(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忿恚尉,令辱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名词做状语,用朱砂)狐鸣呼曰(名词做状语,像狐狸似的)法皆斩(名词做状语,依照法令)文言句式省略句: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度”的前面省略主语“陈胜他们”)吴广以为然(“以”后省略宾语“之”,指代陈胜的计谋)守丞死,乃入据陈(“乃”的前面省略“起义军”)上使外将兵(“使”后面省略代词“之”,指扶苏)令辱之(“令”后面省略代词“其”,指都尉)辍耕之垄上(“辍耕”前省略“陈胜”)判断句: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吾闻二世少子也(“……也”,表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表判断)倒装句:祭以尉首(介词结构后置,应为“以尉首祭”)新课导入在中国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统治中,曾涌现出无数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他们为反抗封建统治,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留下了许多豪言壮语。距今两千二百多年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质问之声石破天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是多么朴素的觉醒,又是多么可贵的认识。陈胜正是怀着这种“鸿鹄之志”带领农民起义,揭开了反抗秦王朝暴政的序幕,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光照千古的一页!新课展开【朗读课文,翻译重点句子】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4.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5.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参考译文:1.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3.(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4.第二天,大家到处谈论这件事,都指指点点的,互相示意地看着陈胜。5.即使不被斩,而守卫边塞死亡的人本来就有十分之六七。【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围绕着这一中心事件,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陈胜吴广农民起义。它是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2.陈胜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无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3.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4.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的一句话是什么?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表达了陈胜等人敢作敢为,要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对封建等级制度进行否定。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再读课文,梳理结构】浏览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第一段:叙述陈胜年轻时的佣耕生活,表现了他胸怀大志,有反抗精神。第二段:写起义的筹划过程,表现了陈胜、吴广的斗争决心和政治远见。第三段: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及建立政权的经过,昭示了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和历史意义。【分析人物形象】1.在发动起义、胜利进军和建立政权的过程中,陈胜的领导才能是怎样展现出来的?(1)发动起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反映出陈胜的机智、果敢;“召令徒属”,揭露苛政,以利害告之,再以“死即举大名耳”的宏图大志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来鼓动,坚定了士兵的起义信念。这反映出陈胜卓越的鼓动、宣传能力。(2)胜利进军:起义形势迅猛发展的原因——“从民欲也”,体现了陈胜的军事才能。(3)建立政权:入陈后,又“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出谋划策——表明陈胜是具有非凡才略的成熟的农民起义的领导者和组织者。2.找出文中陈胜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然后分析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了人物怎样的性格。个性化的语言:“苟富贵,无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天下苦秦久矣。”通过个性化语言可以看出陈胜有雄心壮志以及要求摆脱贫困、不甘于安贫守命的反抗精神。既显示陈胜的抱负、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又具有号召力和鼓动性,表现其卓越的领导才能。【课堂讨论,拓展延伸】前面我们介绍了《史记》的体例,“世家”是记王侯的,因为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的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故其传记称为“世家”。陈胜并非王侯,司马迁为什么把陈胜归为“世家”?《史记》中人物传记分为三类,“本记”记帝王,“世家”记王侯,“列传”记人臣,但这只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特殊的考虑。陈胜就是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可见司马迁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类似的例子还有项羽,他并未统一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把他列入“本记”。【把握文章主旨】如何理解本文的主旨?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陈胜起义的过程,刻画了陈胜、吴广的英雄形象,赞扬了他们反抗暴秦专制的历史功绩。写作方法运用写作方法运用【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围绕中心来选材组材,详略得当。文章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中心事件,详略得当地记叙了起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作者首先简略地交代了主人公陈胜的身世和抱负,继而详写起义的原因、谋划情况、起义的经过及取得的胜利。条理清楚,主次分明。2.通过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全文共写了三次对话。第1段陈胜与同伴们的对话,表现了他远大的志向和反抗意识;第2段陈胜同吴广的对话,反映了他们善于斗争的智慧和才能;第3段陈胜同戍卒的对话,表现出陈胜勇于反抗秦王朝压迫的英雄气概。作者还善于根据人物不同的身份和处境,写出对话的语气。如“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与“等死,死国可乎”两句,皆为疑问句,但语气表达方式同中有异,前句“也”相当于“啊”,表达的语气肯定意味强些,表现了“佣者”对陈胜的话根本不相信;后句“乎”表达的语气委婉些,含有征询的意味。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内容完整,结构严谨,前后照应。本文篇幅较长,但内容相对完整。开头写陈胜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的胸有大志;结尾写起义军入陈,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