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慢走,欣赏啊荷塘月色

散文大师朱自清先生很自信地说过,他有一种神奇的本领,能从最寻常的事物中发现和创造令人“惊异”的美。大家相信吗?今天我们学习他的《荷塘月色》,看他是如何从荷塘、月色这些寻常的事物中创造出“惊异”之美的。

1.学习本文细腻、传神的语言,体会其严谨的结构。2.掌握文中刻画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感知作者的情感。(重点)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

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早期毕业后曾在杭州第一师范、扬州第八中学等处任教,同时从事写作,早期加入文学研究会。1922年与俞平伯等创办《诗》月刊,后加入湖畔诗社。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主要作品:《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何去何从暂时逃避白色恐怖矛盾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但是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乘()凉煤屑()踱()独处()的妙处()颤()动霎()时媛()女纤()腰敛裾()沾裳()嬉()游蓊蓊郁郁()chénɡxièduóchǔchùchànshàyuànxiānliǎnjūxīchánɡ给下列变红的字注音wěnɡ听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是我国传统的、独有的关于文章写作的术语。指文中最能揭示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文眼往往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提示】明线:游踪线索煤屑路上带上门出去接触荷塘回到家文学作品中故事明确的线索2.请思考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暗线:感情变化寻宁静颇不宁静失宁静暂得宁静文学作品中未直接描绘的人物活动或事件所间接呈现出来的线索【提示】一、(1)点明颇不宁静的心境,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二、(2、3)写小径漫步,勾勒荷塘轮廓,抒发月下独处的感受。三、(4~6)描写荷塘月色,是全文重点所在。四、(7~结尾)写景中人——作者触景生情,由眼前景物联想到江南采莲风俗,表现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3.本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些什么?月下荷塘荷塘荷叶荷花曲曲折折田田层层袅娜羞涩清香颤动脉脉静态动态4.第四段写了哪些内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提示】比喻:如写荷叶,用“亭亭的舞女的裙”作比极为生动,赋予荷叶动态的美,舒展自然,妩媚动人。写荷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用“明珠”和“星星”显衬出月光照射下的荷花光华闪烁的样子。拟人: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修辞手法:比喻、通感、拟人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也叫“移觉”“移就”,指把用于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用来描写乙事物,或将听觉、嗅觉、视觉、味觉、触觉等互相沟通起来的手法,给人以独特的艺术感受。光月光青雾叶和花泻浮洗影参差斑驳弯弯稀疏乐曲(通感)刚与柔的对照线条的美节奏的美思考:为什么说“泻”“浮”二字点活了月光与雾气?可否分别用“照”和“漂”来代替呢?塘上月色5.第五段写了哪些内容?【提示】“泻”的范围广,与前文的脉脉的“流水”相照应,而且有动态美,显得生动活泼。“照”的范围窄,不能与“流水”相照应,有点呆板,显得不灵活。

“浮”能突出雾气的静态美,并可与后面的“笼”字相照应。“漂”突出的是动态美,不能与“笼”相照应。所以不能用“照”和“漂”来分别代替“泻”和“浮”二字。开篇点题

想起荷塘(心情不宁静)1因情设景

小路漫步(幽僻冷寂)2

独处感受(暂得解脱)3情景交融

月下荷塘(摇曳多姿)4

塘上月色(素淡朦胧)5

荷塘四周(沉浸陶醉)6触景生情

联想往昔(抨击现实)7~结尾游荷塘

朱自清先生在美不胜收的荷塘月色中,曾联想到《西洲曲》里的诗句“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请发挥想象对诗歌进行改写,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一是莲子,二是人;然后,要根据这首诗歌所创设出来的意境特征,想象其中形象的特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丰富和扩充。答案:一艘小船在荷叶密集的南塘滑行,明媚的秋日阳光想要追逐采莲女子的身影,但采莲女子却总被亭亭于湖面的莲花遮住面容。她将小船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