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导言课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课件】导言课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课件】导言课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课件】导言课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课件】导言课 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课件-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第一课怎么学历史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大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关注导言,学习要求掌握技巧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史料实证时空观念我们的历史是一份无比珍贵的遗产,是值得我们自豪的。——吴晗(中)《学习集·论历史知识的普及》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科林伍德(英)《自传》以史观为指导,史料为基础,时空为框架,历史方法论为工具,从材料中寻找问题并进行合理解析。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辩证分析有效表达良渚(zhǔ)文化的古城遗址

材料: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随着大会主席的落锤,中国提交的“良渚古城遗址”项目经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世界遗产总数增至55处。良渚申遗成功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系教授、曾两次主持良渚博物院策展的当事人高蒙河对澎湃新闻表示,“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陈若茜:《恭喜!良渚申遗成功》,《澎湃新闻》2019-07-06良渚申遗成功,是怎样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什么是文明?什么是国家?中华文明是怎样诞生的、早期国家又是怎样形成的?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目录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二、从部落到国家三、商和西周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一)旧石器时代含义:时间:人类遗址代表:元谋人时间:距今约170万年。意义: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意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170万年前-约1万年前打制石器-大三棱尖状器(一)旧石器时代2从事采集和渔猎12过着群居生活3学会了用火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你能指出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吗?特点:(1)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分布广泛,以中原地区为核心。(2)多分布于大河、大江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良、生存空间比较大的区域。生产生活方式(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约5000年)是指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磨制石器-石镞(zú)(二)新石器时代时间地域代表性文化遗存特征距今约7000-5000年前黄河中游仰韶文化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5000年黄河流域红山文化精美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长江下游典型器物为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长江下游龙山文化代表器物为黑陶,胎壁薄如蛋壳,被称为“蛋壳陶”辽河上游良渚文化阅读课本P3-P4页新石器时代部分内容完成下面表格半坡遗址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厂和公共墓地。居住区周围有一条宽深各5~6米的壕沟,用于防卫。沟北边是村落的公共墓地,东边是窑场。在居住区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式的窖穴,是村落的公共仓库。——樊树志《国史概要》变化:(1)生活方式由从事渔猎、采集、逐水草而居的流动生活逐渐到从事农耕、种植、饲养家畜、修建村落、城池的政治实体生活。(2)社会组织能力增强,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原始宗教信仰。3从事原始农业1使用磨制石器4从事养畜业6开始定居生活5修建村落生产生活方式使用陶器2(二)新石器时代仔细观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找出其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广泛、多元一体、中原核心材料:苏秉琦提出“满天星斗说”,认为在距今6000年左右,从辽西到良渚,中华大地的文明火花如满天星斗一样璀璨,这些文化系统各有其根源,分别创造出灿烂的文化。…诸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密切,逐渐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圈”,又叫做“最初的中国”

——摘编自张清俐《探索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起源进程》苏秉琦认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什么?你能找出关键信息吗?合作探究:何为文明?

(文明是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

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了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这种社会,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活动的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了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夏鼐《中国文明的起源》

单以填充莫角山平台的工程为例,30万平方米的平台,估计需用200万立方米的土方,至少要动员60万人日工。按照历史学家许倬(zhuō)云的分析,一般农业社会,劳动力如果投入到正常生产工作以外,每年超过三个月,就会严重影响社会运行,那么假设100天完成这个工程,就需要动员6000人连续工作,这6000人的组织、管理和给养又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支持。如果以使用1万人计算,人口的动员可用劳动力的十分之一,那莫角山工程即需要有10万人为劳动力储备基础。——李伟:《寻找中国之始》五千年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通过庞大的工程量,可以看出当时社会怎样的发展程度?公共权力的出现——统治者的强大的调动、组织能力。

✎区分等级的良渚墓地,丧葬制度与随葬品五千年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阶级的分化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何为国家?国家产生的两大条件阶级分化的出现:私有制产生——墓葬规模与居住规格等差异公共权力的设立:军事的需求——内部的阶级分化与外部战争反山墓地出土的玉琮(cónɡ)玉钺(yuè)以及其上的神人兽面纹时间:五千年文明探源——良渚古城遗址神权与王权的结合距今约170万年距今约70-20万年距今约7000~5000年距今约5000年旧石器时代(打制方法制作石器)新石器时代(打磨结合制作石器)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元谋人北京人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黄河中下游:龙山文化辽河上游:红山文化长江下游:良渚文化氏族成员共同劳动成果分享氏族间联系紧密,形成部落和部落联盟;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通过战争扩大权力和财富文明起源(三)社会特征问题:1.旧石器时代的含义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重要人类遗址;2.新石器时代的含义以及生产生活方式、重要文化遗存;3.中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4.中国原始社会经历的阶段及特点;5.了解部落、部落联盟、万邦时代(邦国林立)。6.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7.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学习目标二、从部落到国家(一)部落联盟1.三皇时代2.五帝时代a.黄帝b.禅让制c.万邦时代禅让制:尧舜时期,通过推举和考察的方式,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有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万邦时代:考古学证明,大约相当于五帝后期的龙山文化时代,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二、从部落到国家(二)国家的产生—夏的建立1.概况:2.夏朝的统治:a.时间:

b.权力继承方式:

c.中央机构:

d.地方管理:王位世袭制: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特点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夏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禹传启,传子代替传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设有主管行政、军事、司法和宗教的机构与职官。夏王直接统治夏氏部落,其他部族实行间接统治。三、商和西周(一)商利簋(ɡuǐ)三、商和西周1.建立时间:

建立者:2.政治制度:公元前1600年汤①商王是最高统治者,商王之下设有尹及各类事务官。②商朝的国家管理结构是内外服制。考古发现:①甲骨文——神权色彩②青铜器——阶级分化(一)商商三、商和西周(一)商3.商朝的国家特征部族方国部族方国王畿(jī)①商王控制着附属国。②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附属国保持原来地的社会结构,附属国有很大的自主权,甚至可以对商王发动战争。知识链接三、商和西周(一)商3.商朝的国家特征三、商和西周(一)商3.商朝的国家特征商王世袭传承表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并存的王位继承制三、商和西周(二)西周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商朝灭亡,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随着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从夏朝、商朝到周朝的国家管理和国家机构也随之发生变革和完善,这反映了早期国家治理制度的不断发展并走向成熟。三、商和西周(二)西周西周分封示意图1.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蕃(fān)屏周。理解“西周分封制”(1)分封目的:巩固政权,维护统治。(2)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3)分封影响积极:加强了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传播了周文化。消极:诸侯有较大的自主权,是导致诸侯国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4)发展轨迹:始于商,成熟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止于战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小雅·北山》三、商和西周(二)西周2.宗法制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冯桂芬《复宗法议》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知识链接理解“西周宗法制”(1)目的直接: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间接: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2)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的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3)影响有利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4)发展轨迹: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家长制,形成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善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延续至今(专指血缘思想和意识)。分封制确立了西周的统治秩序,宗法制巩固了分封制的统治秩序。分封制宗法制政治上的表现血缘基础互为表里三、商和西周(二)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西周的宗法制度想一想:周天子年老了,膝下有4个子女:大儿子是妃嫔所生;老二是王后所生的女儿;老三是王后所生的儿子;小儿子也是王后之子。请问:周天子死后,王位应该传给谁,为什么?三、商和西周(二)西周3.礼乐制“礼”的本质是“异”,那“乐”的作用是什么呢?和谐礼乐制度分礼和乐两个部分。礼的部分主要对人的身份进行划分和社会规范,最终形成等级制度。乐的部分主要是基于礼的等级制度,运用音乐进行缓解社会矛盾。三、商和西周(二)西周4.井田制——《孟子》三、商和西周(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a.基本土地制度:井田制b.农具: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

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井田制特点: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为贵族占有,劳动者集体耕种,收获物给贵族,私田是劳动者的份地,只有使用权。三、商和西周(三)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2.手工业:青铜器(青铜时代)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后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征?思考①神权色彩浓厚

②血缘与政治紧密结合,家国同构③中央权力逐渐加强,但尚未实现集权政治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②青铜铸造发达经济①系统文字

②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文化(甲骨文、祭祀)(分封制、宗法制)(从内外服到分封)(井田制)(大量青铜器)(甲骨文,金文)(华夏文化,炎黄子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