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言”才能“得意”_第1页
“得言”才能“得意”_第2页
“得言”才能“得意”_第3页
“得言”才能“得意”_第4页
“得言”才能“得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言”才能“得意”《庄子》中有言: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意思是说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需要再知道言词了。但是,真正的语文教学,却需要通过“得言”而“得象”最终达到“得意”,从字、词、句、段、篇、章入手,做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以《藏羚羊跪拜》的教学为例,《藏羚羊跪拜》讲述的是一只怀孕的母羚羊为了保护自己腹中的孩子而象猎人跪拜的故事,当猎人被羚羊伟大的母爱所感动后,埋葬了维持生活的猎枪,从此不再打猎。通过设置“藏羚羊向谁跪拜?”“为什么要跪拜?”“跪拜的结果如何?”就可以引导学生感知藏羚羊那伟大的母爱,并且唤起人类对动物的尊重。但是,仅仅通过故事的内容,就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吗?不,这样的教学,太过流于形式,这样的教学,太过表面与敷衍,这样的教学与语文无关。首先,我们关注藏羚羊跪拜的动作描写,“他举起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并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就从它眼里流了出来。”当老猎人举枪瞄起来的时候,他感到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呢?他认为藏羚羊应该怎么做?藏羚羊却有怎样的举动?在这样一系列的追问下,学生关注的就不仅仅是场景,而将目光转向了“望”、“前行”、“跪”、“流”这四个动词。当学生关注动词,并去体会动词带来的心灵触动后,我们再引导学生关注动词之前的修饰语。藏羚羊是怎样望着老猎人的,怎样前行两步,又是怎样跪下来的?为什么从它眼里流出来的是长泪而不是眼泪?“乞求”、“冲着他”、“扑通一声”、“长”,在这些修饰语的装点下,藏羚羊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就呼之欲出了,在加上对修辞手法的体会,羚羊的形象才会从文字中立体起来,走向我们的学生,这才是语文,立足在文字形式之上的“活生生”的语文,当然,猎人面对藏羚羊跪拜时的大量动作和心理的描写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对文章中藏羚羊与老猎人的“语文式”的赏读,这个故事才能真正走近孩子们的内心,孩子们才能获得阅读此类文章的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故事的表面。而那些通过故事来获得意义的教学方式,我相信,藏羚羊与老猎人就仅仅是故事中干瘪的两个人物形象,而不是这样鲜活的走近人心的生命,这才是语文的意义。当“得意忘言”的教学遇上说明文的时候,就更加失去了“语文”的色彩。这就导致大多数的学生都不喜欢说明文,甚至认为阅读说明文,味同嚼蜡,这不仅是暴殄天物,也不得不引起语文教师的深思啊!我们教学说明文,绝对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说明的对象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与记叙文相同,我们要通过说明文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语言特征等等去教给孩子们获得阅读说明文的能力。通过语言文字的分析,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说明对象以及对象的特征,更是能够感受到一种思维的乐趣。以下以说明文为例:教学片断一教学《落日的幻觉》时,我首先从题目入手,落日产生了哪些幻觉?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第二自然段就是落日产生的幻觉。我接着又问:“第二自然段从哪些方面写了落日的幻觉?”有一个平时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举手回答:“从色彩和变化两个方面。”我接着追问:“你是从哪儿找到的呢?”“从第三自然段,它是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色彩绚丽和变化多端是对第二自然段的概括性的描述。”于是,我再抛出下一个问题:“产生这些幻觉的原因?”学生很快就能够通过第三自然段的过渡段,找到产生幻觉的原因。由此小结:从文章的结构来看,段与段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不可分的,这种关系就是作者展现思维的过程。从内容上看,落日产生的幻觉是一种现象,而产生幻觉的原因是它的本质,这就体现出文章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教学片断二教学《生物入侵者》一文,围绕题目,我让学生找一找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以下的三点内容:1、概念2、危害3、措施我接着又问:“哪些段落表现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呢?”学生很快就找到了3自然段和4自然段师:“那么第2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呢?”生:“生物入侵者在自然环境下不会造成危害”师:“那第2自然段和3、4自然段有没有关系?”生:“有,2自然段正面表达,而3、4自然段是反面表达”师:“那危害一词能不能概括文章的内容呢?”学生很快就知道危害一次不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于是,换了一个能够概括文章内容的“影响”。整个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还原文章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直接将结果呈现给学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直接的呈现是毫无意义的无用功。教学片断三教学《大自然的语言》一文,重点放在了对说明语言的生动性的揣摩上。放手让学生去品味第一自然段语言的生动性,学生的表现可以说让人感到惊艳。生1:第一自然段用了很多四字短语,使文章显得典雅。生2:我发现第一段是按照从春到冬来表现年年如是,周而复始的特点。生3:文章运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得生动形象。生4:文章用到了次第、翩然、萌发等动词,写出了动态之美四个学生竟然分别从句式的特点、写作的顺序、修辞的角度、修饰语的角度来品析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的特点,我感受到了他们独立发现思维的乐趣以及享受思维的乐趣。但为了区分文体,强调不同文体语言的特点,我做了小结:说明语言无论是平实还是生动,最终都要体现一个特点,那就是――准确!以上三篇说明文的部分教学展示,就是“得言而得意”教学的一种尝试,通过教给学生一系列的说明文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这一类型的文章,还说明文一方天地,还“语文”一方天地。由此可见,语文教学的着力点不是言语内容而是言语形式,通过言语形式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这才是我们的专业,这才是“语文”。这也刚好印证了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薄薄的几本语文书的内容仅仅是文学殿堂的沧海一粟,作为语文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