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b内酰胺类抗生素_第1页
第四章b内酰胺类抗生素_第2页
第四章b内酰胺类抗生素_第3页
第四章b内酰胺类抗生素_第4页
第四章b内酰胺类抗生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b内酰胺类抗生素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青霉素第三节青霉素的发酵生产第四节青霉素生物合成与理论产量第五节青霉素的提取和精制第六节质量检定第一节概述

b-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分子中含有b-内酰胺环的一类天然和半合成抗生素的总称。一、b-内酰胺抗生素分类及临床应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新型b-内酰胺细菌或放线菌产生半合成临床应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类:青霉素类※天然青霉素: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氨苄西林、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类一、二、三、四代:头孢拉定,头孢克洛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头霉素类:头孢西丁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典型苄青霉素(青霉素G)和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是仅有的直接用于临床的天然b-内酰胺抗生素。对G+有很强的抗菌活性,而对G-无活性,容易受b-内酰胺酶作用而失活,因而对耐药菌株无效。1、青霉素类半合成青霉素天然青霉素抗菌谱:窄谱,G-临床应用链球菌感染:咽炎、脑膜炎螺旋体:梅毒、勾端螺旋菌优缺点:活性强、价格低过敏反应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耐酸:口服不耐酶耐酶:甲氧西林,苯唑西林广谱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G+,呼、尿)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替莫西林、美西林抗铜绿假单胞杆菌NH2CONSOHNCOOHCH3CH3HOCH普鲁卡因青霉素头孢氨苄NONHSCH3COOHOCNH2CH临床常用氨苄西林、替卡西林、甲氧西林、氯唑西林2、头孢菌素类第一代药物: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第二代药物: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第三代药物:头孢他定、头孢克肟、头孢曲松第四代药物:头孢吡肟、头孢匹罗特点:青霉素酶稳定、抗菌谱广、作用强、过敏反应少;对阳性菌作用渐弱、对阴性菌渐强;酶稳定性渐强;肾毒性降低。碳青霉烯类:头孢三代无效后使用(亚胺培南)头霉素类:活性相当于头孢二代(抗厌氧菌)单环类:抗阴性菌,绿脓杆菌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他唑巴坦3、非典型类典型的天然头孢菌素为头孢菌素C和7a-甲氧头孢菌素C(头霉素C)。具有广谱抗细菌作用,对青霉素酶稳定;后者还能耐头孢菌素酶。抗菌活性低,抗菌谱不理想半合成衍生物。碳青霉烯:广谱抗菌活性,对b-内酰胺酶高度稳定单菌胺:由细菌产生的单环b-内酰胺抗生素的总称。一般由氨基酸合成得到。克拉维酸:抗菌活性弱,很强的b-内酰胺酶抑制活性,与对b-内酰胺酶敏感的b-内酰胺抗生素合用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二、b-内酰胺类抗生素特性和作用机制【结构特性】苯乙酸CysVal6-氨基青霉烷酸(6-APA)(青核)a-氨基己二酸CysVal乙酸7-氨基头孢菌酸(7-ACA)母核(头核)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头霉素、硫霉素、克拉维酸、单环b-内酰胺类等。含有一个四元内酰胺环,并通过N和相邻的C和另一个杂环相稠合。结构上的共同特点:1)与内酰胺环中N相邻的C上有一羧基2)与内酰胺环中N相对的C上有一氨基6-酰胺-2-二甲基青核-3-羧酸3-乙酰氧甲基-7-酰胺头核-4-羧酸头孢拉啶CHNH2CONONHSCH3COOH理化性质1、白色或黄色无定形或结晶性固体;2、熔点不明显,温度升高时分解;3、结构中有不对称C,具有旋光性;b、头孢菌素类C6C7a、青霉素类C3C5C6

﹡﹡﹡﹡﹡理化性质4、羧基酸性a、与碱金属(Na+、K+)成盐,易溶于水Nab、与有机碱(普鲁卡因)成盐理化性质5、共轭体系b、头孢菌素类母核有共轭体系a、青霉素类母核无明显UV

多数有苯环取代基作用机制G+G-1.抑制肽聚糖转肽酶及D-丙氨酸羧肽酶的活性→阻碍细胞壁黏肽(肽聚糖)合成→细菌胞壁缺损→水分渗入→菌体膨胀裂解而死2.细菌自溶酶的溶解作用三、发展概况细菌耐药机制产生-β内酰胺酶(对策)药物对PBPS的亲和力下降孔道蛋白数量减少主动流出加强第二节青霉素青霉素是一族抗生素的总称,当发酵培养基中不加侧链前体时,会产生多种N-酰基取代的青霉素混合物,合称为青霉素族抗生素。CysVal用不同的菌种,或培养条件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类型的青霉素,或同时产生几种不同类型的青霉素。其中以苄青霉素疗效最好,应用最广。苯氧乙酸苯乙酸、苯乙酰胺苯乙酰胺侧链R学名俗名HO-C6H4-CH2-对羟基苄青霉素青霉素XC6H5-CH2-苄青霉素青霉素GCH3-CH2-CH=CH-CH-戊烯青霉素青霉素FCH3-(CH2)3-CH2-戊青霉素青霉素二氢FCH3-(CH2)5-CH2-庚青霉素青霉素KCH2=CH-CH2-S-CH2-丙烯巯甲基青霉素青霉素OC6H5O-CH2-苯氧甲基青霉素青霉素V各种天然青霉素的结构与命名分类天然青霉素:青霉素G、青霉素H、青霉素F半合成青霉素:耐酸青霉素类:青霉素V(可口服)耐酶青霉素类:甲氧西林,异噁唑类青霉素广谱青霉素类:阿莫西林抗铜绿假单胞菌广谱青霉素类:羧苄西林主要作用于G-杆菌青霉素类:美西林、替莫西林天然青霉素——

优点:杀菌力强、毒性低、价廉;缺点:①抗菌谱较窄;②易被胃酸、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水解破坏;③金黄色葡萄球菌易产生耐药性等。半合成青霉素——

具有耐酸、耐酶和广谱等。1、稳定性纯度:干燥纯净的青霉素盐很稳定,且对热稳定。干热灭菌含水量:青霉素水溶液很不稳定,在无水的非极性溶剂中很稳定。

pH:水溶液pH在5-7较稳定,最稳定在6-6.5。柠檬酸盐的稳定能力比磷酸盐更好。【理化特性】2、溶解度【理化特性】有机酸,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青霉素钾盐、钠盐易溶于水和CH3OH,可溶于

C2H5OH,难溶于丙酮、丁醇、乙酸乙酯等普鲁卡因青霉素G易溶于甲醇,不溶于水当溶剂中含有少量水分时,青霉素的碱金属盐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3、吸湿性【理化特性】青霉素的吸湿性与其内在质量有关。纯度越高,吸湿性越小,也就易于存放。因此制成晶体就比无定形粉末吸湿性小。各种盐类结晶的吸湿性不同,钠盐的吸湿性较强,其次为铵盐,钾盐较小。由此可见,钠盐比钾盐更不容易保存,因此分包装车间的湿度和成品的包装条件要求更高,以免产品变质。4、降解反应【理化特性】(某些金属离子)(温度)某些氧化剂失效降解青霉素类酸、碱、青霉素酶b-内酰胺环例青霉素的降解反应青霉素青霉噻唑酸H2O/OHˉ青霉素酶青霉酸

pH2100℃,Hα–青霉噻唑酰基羟胺酸NH2OH青霉烯酸,噁唑酮结构,320nm;易吸潮pH4醇/HgCl2加热,H4I2青霉胺缩醛酸,280nm失羧青霉噻唑酸,—CO2青霉胺酸,碘量法醇/Cu、Zn青霉噻唑酸酯OH异青霉酸Cu、Hg室温,95%乙醇青霉醛+青霉胺+CO2Fe3+铁盐紫色复合物H+青霉素酰胺酶6-氨基青霉烷酸,重要半合成中间体产生测定发酵液中青霉素含量5、紫外吸收光谱【理化特性】侧链苯乙酰基青霉素G钠盐在252nm,257nm,264nm处有弱的吸收峰青霉烯酸在320nm处有吸收峰青霉胺缩醛酸在280nm处有吸收峰杂质规定青霉素G优级品在280nm和320nm处的消光系数E0.188%不能高于0.05.1cm6、过敏反应【理化特性】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敏原有外源性和内源性外源性过敏原主要来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生物合成时带入的残留量的蛋白多肽类杂质;内源性过敏原可能来自于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β-内酰胺环开环自身聚合,生成包括青霉噻唑蛋白,青霉噻唑多肽,青霉噻唑聚合物的高分子聚合物。第三节青霉素的发酵生产青霉素生产菌种选育得到高产株点青霉选育产黄青霉菌X射线、UV变异系谱Q-176不产色素变种51-20诱变、筛选基因克隆技术2U/mL黄色孢子产黄青霉素绿色孢子产黄青霉素85000U/mL√菌种保存:真空冷冻干燥状态下,保存分生孢子用甘油或乳糖溶液作悬浮剂,在超低温冰箱或液氮保存孢子、菌丝【青霉素的发酵生产】生产工艺流程:C源N源前体综合利用青霉素产生菌生长特征产黄青霉在液体深层培养中菌丝可发育为两种形态,即球状菌和丝状菌。在整个发酵培养过程中,产黄青霉的生长发育可分为6个阶段:1I期:分生孢子发芽,形成小芽管,原生质未分化;2Ⅱ期:菌丝繁殖,原生质嗜碱性很强,有类脂肪小颗粒;3Ⅲ期:原生质嗜碱性仍很强,形成脂肪粒,积累贮藏物;4Ⅳ期:原生质嗜碱性很弱,脂肪粒减少,形成中、小空泡;V期:脂肪粒消失,形成大空泡;5Ⅵ期:细胞内看不到颗粒,并有个别自溶细胞出现。6I-Ⅳ期是年轻的菌丝,一般不合成青霉素或合成的青霉素较少,适于作发酵罐的种子;Ⅳ-V期合成青霉素的能力最强。葡萄糖青霉素合成酶青霉素青霉素发酵开始青霉素产量低,与菌丝发育阶段并无关系。抑制×乳糖无抑制种子培养阶段以产生丰富的孢子(斜面和米孢子培养)或大量健壮菌丝体(种子罐培养)为主要目的。丰富易代谢的C源N源(玉米浆)缓冲pH溶液无机盐T、DO、搅拌等菌体量达到对数期培养条件原材料质量保持种子质量的稳定性。【青霉素的发酵生产】生产工艺要点:

孢子制备:为了获得丰富的高质量的孢子。产黄青霉斜面母瓶大米/小米孢子培养基(休眠孢子)

活化25℃,6~7d接种,孢子培养25℃,6~7d孢子培养米孢子将冻干或砂土孢子用甘油、葡萄糖和蛋白胨组成的培养基进行斜面培养后,移到大米或小米固体培养基上,于25℃培养7天,孢子成熟后进行真空干燥,并以这种形式低温保存备用。米孢子一级种子罐二级种子罐

发酵罐放罐

25℃,1:2VVM40~45h接种10%

25℃,1:1.5VVM

16~18h接种20%22-26℃,1:1.2-0.8VVM6-7d,接种20%≥200亿孢子/吨种子制备:使孢子发芽、繁殖以获得足够的菌丝。种子质量要求:菌丝稠密,菌丝团很少,菌丝粗壮,有中小空胞,处在第Ⅲ-Ⅳ期。在工业生产中,培养条件及原材料质量均应严格控制,以保持种子质量的稳定性。培养基:葡萄糖、花生饼粉、尿素、硝酸铵、硫代硫酸钠、苯乙酰胺和碳酸钙等碳源:利用多种碳源和乳糖、蔗糖、葡萄糖等。普遍采用淀粉经酶水解的葡萄糖糖化液进行流加。氮源:可选用玉米浆、花生饼粉、精制棉籽饼粉或麸质粉,并补加无机氮源【青霉素的发酵生产】发酵

对于分批发酵来说,这一过程又分为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是菌丝的快速生长

进入生产阶段的必要条件是降低菌丝生长速度,这可以通过限制糖的供给来实现。发酵工艺控制参数控制要求水平温度控制前期(60h前)25-26℃,后期23℃pH控制一般为6.4-6.6,加酸加碱及加葡萄糖控制通气一般为1:0.8VVM搅拌要求发酵液中溶解氧量不低于30%泡沫与消沫少量多次加入消沫剂,在发酵前后期不宜多用加糖控制根据残糖量与发酵过程中的pH来控制,也可根据排气中CO2与O2量来控制,一般控制在0.6%加前体残余苯乙酰胺浓度控制在0.05-0.08%补氮发酵液氨氮控制在0.01-0.05%装料系数80%发酵时间180-240h(累计产率最高、单产成本最低、发酵液质量最好)青霉素发酵产率环境变量:T、pH、基质浓度、DO等生理变量:菌丝浓度、生长速度、形态等【影响发酵产率的因素及发酵过程控制

】不适当的偏差,都将降低发酵产率。【影响发酵生产因素】1、基质浓度的影响乳糖是青霉素生物合成最好的碳源,葡萄糖次之,但必须控制其加入浓度。采用连续添加Glu的方法代替Gla分批发酵:前期基质浓度过高对酶阻遏/抑制生长后期基质浓度过低限制生长和产物合成分批补料:采用流加的方式维持基质浓度大于最适浓度抗生素合成减慢或停止小于最适浓度呼吸下降,菌体自溶pH、DO、CO2【影响发酵生产因素】2、前体的影响及控制侧链前体:苯乙酸或其衍生物苯乙酰胺、苯乙胺、苯乙酰甘氨酸等。前体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养料或能源CO2+H2O培养条件菌种特性毒性苯乙酰胺:碱性条件下毒性较大pH值浓度采用缓慢流加控制前体浓度在0.1%左右苯乙酸:酸性条件下毒性较大>基料0.07%+随氮源补加2、前体的影响及控制前体的氧化pH:氧化速度随pH的升高而增加菌龄:氧化能力随菌龄的增大而加强培养基成分:合成培养基比复合培养基对前体的氧化量少通气量:DO少,氧化前体的能力差用间歇或连续添加低浓度前体的方法,以保持前体的供应速率仅略大于生物合成的需要。【影响发酵生产因素】3、pH的影响及控制青霉素发酵的最适pH值,一般认为是-,应尽量避免超过pH糖、硫酸、无机氮源过高过低补糖根据pH值来补糖低缓冲能力条件下,pH变化葡萄糖流加的速度CaCO3、NaOH、NH3、尿素恒速补糖,用酸或碱调节pH【影响发酵生产因素】4、温度的影响及控制对菌丝生长和青霉素合成来说,最适温度是不一样的。一般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7-30℃,而分泌青霉素的适宜温度是在20℃左右。生产上采用变温控制法,延缓菌丝衰老,增加培养液中的DO,延长发酵周期,提高发酵得率。【影响发酵生产因素】5、溶氧的影响及控制溶氧浓度是氧传递与氧消耗的动态平衡点。溶氧降到30%饱和度以下时,青霉素产量急剧下降;低于10%饱和度时,则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失;发酵液中溶氧浓度过高,说明菌丝生长不良或加糖率过低,使呼吸强度下降同样影响生产能力的发挥。葡萄糖流加控制【影响发酵生产因素】6、补料的影响及控制供给氮源延长发酵周期提高青霉素产量补入表面活性剂提高青霉素产量加入少量高分子化合物提高青霉素产量液体搅拌速度梯度降低避免打断菌丝、促进DO、除去CO2分散菌丝增加比表面积增加氧和基质的传质【影响发酵生产因素】7、无机盐的影响及控制S:降低时产量降低3倍P:降低时产量降低1倍Ca:Mg:K浓度比控制在30:20:41铁离子对青霉素生物合成有显著影响,但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通常将Fe控制在30ug/mL以下。Fe3+/(µg/ml)相对发酵效价(%)Fe3+/(µg/ml)相对发酵效价(%)

0(对照)1003094.81098.54081.520102.55060.5生产上按规定时间从发酵罐中取样,用显微镜观察菌丝形态变化来控制发酵。生产上惯称“镜检”,根据“镜检”中菌丝形态变化和代谢变化的其他指标调节发酵温度,通过追加糖或补加前体等各种措施来延长发酵时间,以获得最多青霉素。【发酵液质量控制】【发酵液质量控制】生产上根据“镜检”判断,在自溶期即将来临之际,迅速停止发酵,立刻放罐,将发酵液迅速送往提炼工段。空泡扩大、增多及延伸出现个别自溶细胞菌丝菌丝趋向衰老,青霉素分泌停止游离氨释放进入自溶期pH值上升青霉素产量下降色素、溶解和胶状杂质增多发酵液变黏稠增加下一步提纯时过滤的困难。【发酵代谢中间调控】1、pHNH2-N低,pH低时,加入?NH2-N高,pH低时,加入?(若C下降,则补?)NH2-N高,pH高时,加入?(若加?后,NH2-N和pH仍然不降低,则加?,促进菌体生长代谢)NH2-N低,pH高时,加入?(NH4)2SO42NH4+

H2SO4NaNO3+

4H2NH4+2H2OCH3COONa+

2O22CO2+H2O+NaOH【发酵代谢中间调控】1、pHNH2-N低,pH低时,加入NH3·H2ONH2-N高,pH低时,加入CaCO3(若C下降,则补醋酸钠)NH2-N高,pH高时,加入糖,则NH2-N和pH都下降(若加糖后,NH2-N和pH仍然不降低,则加P,促进菌体生长代谢)NH2-N低,pH高时,加入生理酸性物质,如(NH4)2SO4(NH4)2SO42NH4+

H2SO4NaNO3+

4H2NH4+2H2OCH3COONa+

2O22CO2+H2O+NaOH【发酵代谢中间调控】2、DO浓度变化及其控制与判断CL(溶氧)变化与前体、设备、工艺等因素有关。A.正常CL要熟悉才能比较,一般是补料时,CL突然上升,然后又下降到新的谷底。B.异常CL可能原因:染菌:CL可迅速下降借助镜检、无视可以判断染噬菌体:CL上升,CC下降,发酵液迅速转稀代谢异常:可能大量有机酸积累,CL不足导致控制失灵:自动加油、通气。【发酵代谢中间调控】3、泡沫前期(潜伏期),CL高,菌未生长,泡沫高。通气搅拌,蛋白高等都是气泡产生的原因,属于正常现象,可适当减少通气和搅拌。潜伏期后,若泡沫仍居高不下,说明代谢异常,应加大通气和搅拌,补加促进剂,提高温度,促进生长等措施。4、补糖若pH下降,糖耗快,引起C点低,说明代谢旺盛,DO不够,应以提高CL为主,不可补C。若补C则随后pH更低,直至发酵出现异常。第四节青霉素生物合成与理论产量葡萄糖NH3产黄青霉a-氨基己二酸CysVal组合成三肽环化异青霉素N青霉素转酰基作用侧链前体前体氨基酸CysVal【青霉素理论生产得率】3.22葡萄糖+3NH3+SO4+苯乙酸+3.84O2

青霉素G+6-氢氧化吡啶-2-羟酸+5.34CO22-3.22葡萄糖3NH31苯乙酸1青霉素G3.84O2基质符号表示单位mol/molg/gU/mgGYps0.310.6110220.390.771284NH3Ypn0.336.99116490.428.8714789氧Ypo0.262.944893苯乙酸Ypp1.02.624364第五节青霉素的提取和精制青霉素碱金属盐类易溶于水中青霉素游离酸易溶于有机溶剂溶剂萃取法发酵液有机溶剂H+中性水相反复萃取过滤滤液pH2-3pH6反萃取共沸结晶过滤干燥成品低温【发酵液的过滤与预处理】发酵液转鼓式过滤机一次滤液菌丝自溶前0.07%PPB、0.07%硅藻土H2SO4调节发浑、棕黄(绿)色二次滤液澄清透明90%收率板框过滤机滤液流失青霉素破坏发酵液和滤液应冷至10℃以下【萃取和精制】青霉素在各种溶剂和水之间的分配系数溶剂pH=2.5

pH=7.0溶剂

pH=2.5pH=7.0醋酸戊酯45/11/235氯仿39/11/220醋酸丁酯47/11/186三氯乙烯21/11/260醋酸乙酯39/11/260乙醚12/11/190溶剂选择因素在水中溶解度小,不和青霉素起作用分配系数蒸汽压较低,回收温度不超过120-140℃价格低廉、来源方便、无毒性目前工业上生产所采用的溶剂多为醋酸丁酯和醋酸戊酯当青霉素自发酵滤液萃取到乙酸丁酯中时,大部分有机酸(杂酸)也转移到溶剂中。无机杂质、大部分含氮化合物等碱性物质及大部分酸性较青霉素强的有机酸,在从滤液萃取到丁酯时,则留在水相。酸性和青霉素相近的有机酸随着青霉素转移,很难除去。杂酸的含量可用污染数表示,污染数表示丁酯萃取液中杂酸和青霉素含量之比。【pH选择】青霉素在酸性条件下极易水解破坏,生成青霉素酸,但要使青霉素在萃取时转入有机相,又一定要在酸性条件下。这一矛盾要求在萃取时选择合理的pH值及适当浓度的酸化液。而从有机相转入水相中时,由于青霉素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极易碱解破坏,生成青霉噻唑酸,但要使青霉素在反萃取时转入水相,又一定要在碱性条件下。这一矛盾要求在萃取时选择合理的pH值及适当浓度的碱性缓冲液。从丁酯相反萃取时为避免pH值波动,常用缓冲液。可用磷酸盐缓冲液、碳酸氢钠或碳酸钠溶液等。【pH选择】结合青霉素在各种pH值下的稳定性,一般从发酵液中萃取到醋酸丁酯时,pH值选择在范围内,而从丁酯相反萃取到水相时,pH值选择在范围内对提取有利。发酵液1/3体积BA一次BA萃取液NaHCO3反萃取缓冲液10%H2SO4二次BA萃取液1/3体积BA【浓缩比】浓缩比选择很重要,因为丁酯用量与收率和质量有关系。丁酯用量太多太少萃取较完全,收率高达不到结晶浓度要求萃取不完全,影响收率发酵滤液与丁酯的体积比一般为(1.5~2.0):1,即一次丁酯萃取液的浓缩倍数为。反萃取时,因分配系数较大,浓缩倍数一般3~4倍。二次萃取:浓缩倍数。几次萃取后共约浓缩10~12倍。大量蛋白质等表面活性物质存在乳化0.05-0.1%PPB青霉素不稳定整个萃取过程在低温下进行缩短操作时间萃取方式:多级逆流萃取机械搅拌管道混合喷射混合【脱色、脱水】

在二次丁酯萃取液中加入150~300g/10亿单位或0.3%(质量浓度)活性炭搅拌10min进行脱色,石棉过滤板过滤。二次丁酯萃取液在结晶前要求有较低的水分(应低于%)。工业上常用冷冻脱水法。将脱色后的滤液,冷冻至-10℃~15℃脱水。【结晶】抗生素大多数是热敏性物质,不能用蒸馏或升华等方法精制。常用精制方法分子筛法色谱分离法结晶或重结晶法中间体转化法洗涤法青霉素的生产中一般采用结晶及洗涤法进行精制,不同要求的青霉素盐产品其处理方式不同。等电结晶加成盐剂结晶改变温度结晶加不同的溶剂结晶青霉素钾盐结晶青霉素钾盐在醋酸丁酯中溶解度很小,因此,在二次丁酯萃取液中加入醋酸钾-乙醇溶液,使青霉素游离酸与高浓度醋酸钾溶液反应生成青霉素钾,青霉素钾盐结晶析出。结晶液15℃KAc-C2H5OH湿晶体正丁醇洗涤静置结晶1h甩滤乙酸乙酯顶洗成品干燥青霉素钾盐结晶控制在结晶过程中溶液中的水分、酸度和温度对青霉素钾盐的溶解度有很大影响。二次丁酯萃取液中的水分可以溶去一部分杂质,可提高晶体质量。a.水分的影响水分含量高青霉素钾盐溶解度增大收率下降但如果二次丁酯提取液水分含量低于%,加之醋酸钾溶液水分也低,会使晶体包含色素多而色深,影响晶体色泽。水分应控制在0.9%以下,对收率影响较小。b.温度的影响温度低时反应慢,晶体细而粘,不易过滤,并影响洗涤效果;

另外,反应温度也与污染数高低有关。一般污染数在%以下,结晶温度控制在10~15℃;污染数在%以上,则结晶温度控制在15~20℃。温度高,反应速度快,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