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学位财政学_第1页
双学位财政学_第2页
双学位财政学_第3页
双学位财政学_第4页
双学位财政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学位财政学

管理学院莫鸿芳

1我国财政学建设的指导思想1、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马克思、毛泽东、邓小平2、借鉴西方财政学

---亚当·斯密、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约瑟夫·斯蒂格利茨23、紧密结合中国的实际4、继承和发展3第一章财政学导论第一节社会公共需要理论当今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市场经济环境中。市场是通过商品的买卖(交换)来满足人们种种需要的。但是,市场不能满足人们的一切需要。因此,必须由市场以外的系统,即政府来提供市场不能提供或不适于由市场提供的物品和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证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行。4

一、现实生活中的财政问题(一)政府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

----供电、供水、供气

----公共道路、公共汽车、公共电视节目

----公立学校、国家助学贷款

----医疗保障、失业保险

----扶贫、补贴、抚恤计划……(从早到晚、从生到死……)5(二)我们为享用政府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缴款

----使用费:电费、水费……----税收: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专项税(费):社会保险税(费)……

我们的一生时时、处处受政府经济活动的影响。由于财政是政府经济活动的核心,因此它是现实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经济现象之一。6二、社会公共需要人类的需要是纷繁复杂的,但从最终需要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需要可以分为两类:私人个别需要社会公共需要(一)私人个别需要私人个别需要是人们通过市场交换,相互之间提供私人物品来满足。如:获得并享用食品、衣服等物品的需要

私人个别需要一般经由市场机制达成7(二)社会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共同的需要,它无法通过市场交换加以满足,必须由政府部门通过财政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如:道路与公园的使用、警力与国防的保护等欲望。

社会公共需要一般经由政府机制达成

----财政学主要考察社会公共需要8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共同的需要,而不是个人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2)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不能由某个(些)社会成员独占或排除其他社会成员共同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无须与之等价交换;(4)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一般带有外部效应的特征;(5)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基本职责。92、社会公共需要的范围社会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这是它的共同性;但在每一个社会形态中,社会公共需要又是特殊的。人类社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迁,社会公共需要总是在变化的。在当今社会里,社会公共需要主要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包括政治职能、社会职能及经济职能)的需要,如行政管理、国防、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保护生态环境等等,以及经济建设投资、调节经济运行等等。

-----社会公共需要一般只能由公共物品来满足10三、公共物品人类社会的需要必须由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物品予以满足。根据不同物品在被消费过程中体现出的特征来划分,全部物品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私人物品另一类是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满足公共物品主要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社会公共需要111、公共物品的含义所谓公共物品,按照萨缪尔森的说法,是指这样一种物品:“不论每个人是否愿意购买它们,它们带来的好处不可分开地散布到整个社区里”;“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并不能减少任何他人也对于该产品的消费”。或:公共物品是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122,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1)整体性(效用的不可分性)(2)非排他性(3)非竞争性例:路灯(1)整体性(效用的不可分性)不可分割成细小单位13(2)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一些人在享用公共物品带来的利益的时候,不能排除其他人同时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

①三层含义:

----任何人都不能排除他人消费,即使你想独占;

----任何人都不能不消费,即使你不想消费;

----消费的数量相等。

即:技术上很难将那些不愿付款者排除在公共物品的受益范围之外。14②非排他性产生原因一是纯粹公共物品大都是那种在技术上不易排斥众多受益者的产品,如国防等。二是某些公共物品在技术上虽然排他,但排他的成本十分昂贵,以致经济上不可行。15(3)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对公共物品或服务享用的同时,并不排斥和妨碍其他消费者对其的享用,而且也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享用该种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数量与质量。

即: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亦即其边际成本为零。即增加一个消费者,给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供给者无需再追加成本。

与公共物品相反,私人物品则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特征

163、公共物品的判定步骤第一步:先看这种物品或服务在消费中是否具有竞争性;

第二步:看该种物品或服务的消费是否具有排他性;第三步:如果该物品或服务的受益既具有非竞争性,又具有非排他性,那么该物品必然是公共物品。

17

4、分类(四种不同类型的物品)

①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纯粹的公共物品;②同时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的纯粹的私人物品;③具有非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公共资源;④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18四、私人物品的特性(1)竞争性新增消费会发生额外成本;(2)排他性

存在将没有支付价格者排除在消费之外的现实手段。例:电视机等19五、混合物品现实生活中同时具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征的纯粹的公共物品并不多见,很多物品并不同时具有公共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但又并非私人物品,称之为混合物品或准公共物品。有些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但很可能是具有排他性的。如公路提供的服务,无疑具有非竞争性的特征(多一辆车通过并不增加公路的边际成本),但它不一定满足非排他性的条件,只须设置一收费站,即可将不愿付费的车辆排除在外。20另有一些公共物品,只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这种情况往往是由过分拥挤和外部效应两种不同情况引起的。例:当一条公路达到拥挤点后,再增加车辆通行会造成大量堵车,必须增加交警来疏导;再如,一座花园,即使设置围墙,也不可能排除路人闻到花香并享受净化空气的好处。211、具有公共物品部分特征的产品

(1)混合物品(准公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特性的产品。①特征:◆非竞争性◆排他性

如:桥梁②分类:◆拥挤性公共产品◆价格排他的公共产品

22

◆拥挤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僧多粥少,从而减少每个消费者所得份额的公共物品或服务。

◆价格排他性的公共物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物品或服务。|23(2)公共资源

资源是稀缺的;对资源的使用是不受限制的。①特征:竞争性非排他性如:海中的鱼24第二节市场、政府与财政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公共物品的性质特征决定了公共物品不可能通过市场交换方式被提供出来,即市场机制对提供公共物品是无效的(效率:效率不高,甚至无能为力)25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提供的角度看,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特征,即其边际成本为零,这就意味着,如果公共物品按边际成本定价,则私人部门提供公共物品就得不到他所期望的最大利润,所以私人投资者不会自愿提供纯公共物品。另一方面,从公共物品消费的角度看,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特征,这就意味着,一旦公共物品已经被提供出来,任何人都可以无偿地去享用它。这样,每一个消费者都不会去自愿花钱购买公共物品,而都是期望别人去购买公共物品,自己可以从中受益,这就是经济学里所谓的“免费搭车”现象。26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通过无偿征税的非市场方式来提供。◆政府的运行机制不同于市场机制,政府的性质和其运行机制决定了它可以有效地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在的难题:

一方面,政府具有社会职能,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职责;

另一方面,政府作为一个公共权力机构,有权向社会成员征税。税收是保证纯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得到补偿的最好途径。以税收来补偿公共物品的供给成本,表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享用公共物品,实际上是以纳税人向政府纳税为代价的。在市场经济中,提供公共物品是政府的首要职责。27二、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

混合物品可以采取政府提供方式,也可采取混合提供方式,即政府提供和市场提供两种方式的结合。28公共物品的提供(一)市场提供方式:市场交易效率:效率不高,甚至无能为力(二)政府提供方式:征税来筹集资金,并通过政府“免费”向社会成员提供产品或服务效率:应是提供纯公共物品的主体(三)市场和政府共同提供方式:把政府提供方式作为主体,同时考虑非政府机构的适当介入效率:作为准公共物品提供的主要方式29三、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当今世界各国基本上都实行市场经济制度。所谓市场经济,最简单的概括,就是各个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家庭、个人)都是通过交换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在市场交换中,每个经济主体都要向市场提供各种生产(经济)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等,以此来获取收入。也就是说,每个经济主体都是供给者,向市场提供各种经济要素及商品和服务;同时又都是需求者,要购买各种经济要素及商品和服务。

在无数个经济主体的无数次交换中,通过价格和产量的不断波动,会使供给和需求自发地达到均衡,这就是市场机制。30市场是一种结构精巧而且具有效率的经济运行机制。从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家不断地论证这一点,经济发达国家几百年的经济发展规律史也证实了这一点。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进一步论证了市场经济效率的标准,这一标准被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31帕累托最优状态当任何一种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则市场就达到了最有效率的状态了。虽然众多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并不具备达到这一效率标准应有的各种条件,所以“帕累托最优”是不可能实现的,但它毕竟可以作为我们分析经济效率和财政效率的一个规范性参照标准。32(一)市场失灵虽然市场是一种有效率的运行机制,但市场机制存在固有的缺陷,即“市场失灵”。1、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1)市场机制无法解决垄断问题(2)市场机制不能消除外部效应(3)市场机制不能有效提供公共物品(4)市场机制无法保证信息充分和对称(5)市场机制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问题33

2、外部效应是指某(些)社会成员的活动给其他人带来利益或造成损失,但并未获取相应的收益或承担应有的补偿这样一种经济现象。它是指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外部效应可以分为:正的外部效应负的外部效应市场失灵意味着市场机制的自发运行,不可能实现经济活动的公平与效率的目标,这就要求政府进行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34四、财政和财政学

1、财政财政是指政府的经济活动(政府的收支活动及其管理),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经济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简要地说,可以把财政理解为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西方国家通常将财政称为公共财政,或公共部门经济、公共经济。公共财政的理论基础是“公共物品”和“市场失灵”理论。35

2、财政学

财政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经济学探讨如何用有限的资源来满足人类无穷的欲望。

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所产生的影响的经济学分支;

也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或:财政学是用经济学方法研究政府经济活动和决策的一门科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363、财政学的特点财政学在经济分析方法上的基本特点是,将整个国民经济划分为“公”和“私”两大部分,并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在一个社会中,“公”通常指的是政府,“私”通常指的是个人和家庭。政府办的事情越多,“公办”的成份就越大,留给个人和家庭“私办”的成份就越小。在一个社会中,哪些事应公办,哪些事应私办,两者作用范围的比例关系是否恰当,这将影响到国民经济中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的结合方式,从而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基本经济体制。这些都是财政学研究的范围。37五、财政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1、政府的活动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政府各种不同的活动方式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或者产生的经济结果。财政学试图用一种系统的理论来阐明政府的活动与经济运行结果之间的联系,这种理论被称为实证分析

(positiveanalysis)38◆实证分析又称实证经济学它描述经济运行的过程,解释各经济因素或政策手段与各经济变量之间的联系,它描述客观现实与客观规律,回答是什么、会怎样的问题。

实证分析旨在弄清事实,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将来会怎样,采取某一种政策会产生怎样的结果,采取另一种政策又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它并不作好坏的评价,它不论证是这种结果好还是那种结果好,是这种政策好还是那种政策好。而规范分析则着重论证好坏的标准,怎样是好的,怎样是不好的,各种不同的做法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则属于规范分析的内容。392、政府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不是所有的事政府都能干,或者都能干得好。在弄清了政府的各种活动方式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之后,还要评价各种不同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政策。例:对不同的产品征收同一税率的税与征收不同税率的税,会产生不同的产品结构,各人缴纳的税额也不一样。怎样的产品结构令人满意,如何纳税才合情合理?财政学试图回答这一问题。它要确立一套理论体系来说明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对各种财政政策进行评价并作出选择。这种用以阐述评价标准和政策目标的理论被称为规范分析。403、政府如何才能干好它该干的事在确定了政府该干的事之后,需要解决如何才能干好的问题。例:要使社会保持稳定和秩序就需要有行政管理。政府希望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优质的服务。但是,有时会出现政府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行政支出膨胀等现象。因此要加强管理,控制和引导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他们滥用职权,使政府能够廉洁、高效率地为社会提供服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财政学也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着重研究公共机构的管理。这种管理通常被称为公共管理。41第三节财政的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职能42一、资源配置职能

1、资源配置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经济资源是有一定限度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就是将不同的资源尽可能地合理运用,使有限的资源形成最佳的配置结构,让资源运用产生的结果尽可能地满足人类社会的各种需要。

2、资源配置职能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及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

资源配置的核心问题是效率问题43443、资源配置的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会通过价格与产量的均衡,自发地形成一种资源配置状态。实践表明,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是高效率的。但是,由于存在“市场失灵”,市场自发形成的资源配置状态,并非最佳的状态,这就要求政府介入资源配置领域,通过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的“失灵”和缺陷,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佳效率状态。454、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全社会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与结构,缓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制约。(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及补贴等手段,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配置本身的效率46二、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的目标人类社会在分配领域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公平分配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强调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社会公平则强调应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472、收入分配的机制在市场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分配首先是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的,即由市场价格决定要素(资本、劳动、土地等)的收入水平。在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下,按照要素收入与要素投入相对称的原则进行分配。但是,这种经济公平的分配原则可能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甚至会破坏社会公平原则,这就要求政府运用财政的分配职能,在市场机制自发分配的基础上,对收入进行再分配,满足社会公平的要求。48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财政主要是在市场机制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对收入进行再分配。(2)严格规范公共部门的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通过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通过企业所得税调节企业的利润;通过遗产税、赠与税等调节个人财产分布;通过资源税调节资源的级差收入等。(4)通过转移性支出,使每个社会成员得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49三、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职能

1、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经济稳定包含充分就业、物价稳定、适度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多重含义。◆社会发展则是指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国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和文化条件健康发展。经济稳定是相对经济波动而言的。稳定经济职能是通过制定、实施和调整财政政策,运用税收、公债、投资等财政手段,调节和控制社会总供求平衡,以实现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