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心理第六章-婴儿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_第1页
学前心理第六章-婴儿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_第2页
学前心理第六章-婴儿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_第3页
学前心理第六章-婴儿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_第4页
学前心理第六章-婴儿期社会性和人格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学完本章,你将能够回答以下问题婴儿能够体验情绪吗?婴儿拥有什么样的心理生活?什么是婴儿期的依恋,这种依恋如何影响个体未来社会能力的发展?他人在婴儿的社会性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哪些个体差异把婴儿彼此区分开来?婴儿如何受到非父母看护的影响?第一节社交能力的形成根源婴儿期的情绪社会性参照自我的发展心理理论一、婴儿期的情绪婴儿能够以一种可靠的、一致的方式来表达非言语情绪,是否意味着他们真的体验到了情绪?而且,如果他们真的能体验到的话,这种体验和成人相似吗?笑的发展陌生人焦虑陌生人焦虑是婴儿在遇见不熟悉的人时,所表现出来的小心与谨慎。大脑的发展及婴儿与日俱增的认知能力导致了陌生人焦虑尽管陌生人焦虑在6个月大时很常见,儿童之间仍存在着显著差异。

怯生分离焦虑当熟悉的照料者离开时,婴儿所表现出来的紧张情绪。分离焦虑在不同文化间具有普遍性,通常开始于第7或第8个月,大约在第14个月达到顶峰,然后逐渐降低。分离焦虑大部分可以归结于和陌生人焦虑相同的原因。社会性参照社会性参照:有意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社会性参照最早出现在大约第8—9个月的时候,是相当复杂的社会性能力。如何解释社会性参照,目前还没定论。所确知的是当情境不确定、模糊时,最有可能发生。而且,对于哪些已经长大到能够运用社会性参照的婴儿,如果他们接受到来自父母彼此冲突的非言语信息,就会变得十分不安。自我的发展自我觉知:关于自我的知识。很小的婴儿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会认出相片或镜中的自己。自我觉知大约12个月开始发展,大多数婴儿18—24个月大的时候,已经发展出对他们自己身体特征和能力的觉知,而且,了解到他们的外表是稳定的。心理理论心理理论:关于心理如何运作,以及它如何影响行为的知识和信念。婴儿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理解某些关于他们自己和他人心理过程的一些事情。婴儿认知的进展,使得较大的婴儿以一种非常不同于看待其他物体的方式来看待人们。他们学会将他人视为适应的行动者,和他们自己相似——在自己的意志下行动,并且有能力回应婴儿的要求。此外,婴儿开始理解,相对于非生命物体的行为。他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用来完成一些特定的目标。两岁的婴儿开始表现出共情的能力。共情是对应于另一个人感受的一种情绪反应。在2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有时会去安慰或关心别人。要知道这一点,他们需要知道别人的情绪状态。此外,在两岁左右的时候,婴儿开始在假装游戏及愚弄别人时使用欺骗。椰菜花实验——婴儿开始认识到人有不同的喜好拉妈妈手舀果酱吃——利用他人去做事两岁的淘气包——似乎系统探究他人的想法第二节依恋一、什么是依恋二、依恋的发展三、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四、依恋的影响因素五、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一、什么是依恋(一)依恋(attachment)是在儿童及特定个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正性情绪联结。(二)依恋具有以下特点:在对象上,依恋具有选择性。个体倾向于依恋那些能够激起特定情感和行为、满足自身需要的个体,而非依恋所有的人。在行为表现上,依恋者寻求与依恋对象身体的亲近。如依恋母亲的婴儿倾向于偎依在母亲身上或在母亲身旁活动。在对个体的心理意义上,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可从中获得一种慰藉和安全感。如果依恋遭到破坏,则会造成依恋双方尤其是依恋者的分离焦虑和痛苦。二、依恋的发展

父母-婴儿的依恋是相互的。随着照管者和婴儿之间交流游戏规则日臻的完善,父母和婴儿产生了强烈的具有相互性的依恋关系。

1、照管者对婴儿的依恋。甚至在婴儿出生前,父母就开始对其产生情绪化依恋。不仅婴儿可爱的模样让父母喜欢,而且早期的反射行为也拉近了与父母之间的关系。2、婴儿对照管者的依恋。

婴儿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之前,要经历相当长的准备期:社会反应的无分化期(出生-2、3个月);社会反应的分化期(2、3个月-6、7个月);积极主动地寻求亲密阶段(6、7个月-3岁左右);目标明确的同伴化关系(3岁以后)四个阶段。

依恋建立的前提社会环境尤其是养育条件的存在是依恋发生的首要前提,如母亲对婴儿的关注。此外,个体自身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已有的发展也构成了其继续发展的前提。除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日益成熟和与之相关的某些基本心理品质的初步发展外,特定依恋关系的建立还需要一定的认知前提。两个认知前提:(1)识别记忆。识别记忆是将知觉对象从知觉背景中分化出来的认知技能。这种认知能力使儿童能够把作为依恋对象的特定个体与其他人区别开来,从而有可能形成对特定个体的依恋。(2)客体永久性与人的永久性。客体永久性;人的永久性则是以人为客体的永久性。识别记忆只能使婴儿从在场的人们中辨别、分化出熟人的再认记忆,而人的永久性则可使特定个体的核心特征得以重现,从而意识到该个体的持续存在。这种能力约在婴儿8个月时出现。依恋形成的标志科学地确立依恋形成的标志在依恋研究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公认的依恋形成的标志是儿童的分离焦虑(离开照看者时感到不安)和与之同时出现的怯生现象。(又称陌生人恐惧,是指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

研究表明:依恋建立的早期,约六七个月时,婴儿极力寻求与熟悉的看护者尤其是与父母的亲近,而反抗与他们的分离。而同时,儿童对陌生的看护者则表现出谨慎与恐惧分离焦虑与怯生都是依恋的表现,它们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共同成为依恋形成的标志。分离焦虑和怯生具有跨文化性。无论在什么文化背景与喂养条件下,分离焦虑与怯生首次出现的时间都具有显著一致性。三、婴儿依恋的测量与类型

1、依恋的测量安斯沃斯等人设计的陌生情境法(strangesituation)是测量婴儿气质的经典方法。它通过在实验室设置一种类似于婴儿日常生活的典型情境——陌生情境,观察婴儿在此情境中的反应,从而判断婴儿依恋的类型。陌生情境通常遵循下列八个步骤的模式图片中的婴儿属于哪种依恋类型?

在上面陌生情境的插图中,只要妈妈在场,婴儿首先自己探索游戏室。但当她离开时,他便开始哭泣。然而妈妈一回来,他便立刻感到安慰并停止哭泣。结论:他是安全依恋型婴儿。依恋类型的稳定性和可塑性

稳定性:依恋类型有明显的稳定性。Waters(1977)的研究。但依恋的具体表现会有所变化。可塑性:如果婴儿的家庭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父母离婚、失业或迁居等,母婴交往发生较大转变时,依恋类型也可能发生变化。四、依恋的影响因素照管者因素婴儿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哈洛-铁丝母猴VS绒布母猴实验谁让小猴更依恋

Harlow的实验研究结果,用他的话说就是“证明了爱存在三个变量:触摸、运动、玩耍。如果你能提供这三个变量,那就能满足一个灵长类动物的全部需要。”婴儿安全依恋的建立取决于父亲或母亲谁对婴儿的需要和情绪信号更敏感,更积极响应。

似乎是照顾者而非婴儿才是婴儿依附品质的主要影响者,但是这并不表示婴儿的气质不重要。不过,要强调的是,只要照顾者能有耐心并能依婴儿的气质特质调整照顾方法,则难相处型的婴儿也能与照顾者建立安全的依附(Mangelsdorfetal.,1990;vandenBoom,1995:vanIJzendoometal.,1992)。相反的,母亲如果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使她们无法成为敏锐、有回应的伙伴,则即使是具有好本质的婴儿,其多中有许多人最后也可能会与母亲建立不安全的关系(vanIJzendoornetal.,1992)。形成依恋的互动:父亲和母亲的作用母亲和依恋父亲和依恋对母亲的依恋和对父亲的依恋有所不同吗?要使婴儿获得安全的依恋,母亲在抚养婴儿时,有两点十分重要:对于婴儿发出的各种信息能敏感地及时做出反应,即所谓的敏感性和同步性;与婴儿相互作用时,尤其在指导婴儿时,充满热情、鼓励和温和。父子关系对婴儿形成依恋也很重要。父亲不仅和母亲一样对孩子敏感和慈爱,还具有母亲没有的亲子关系特质。父亲的风格更剧烈,更富游戏性,而且父亲更多通过身体运动与婴儿进行互动。父亲母亲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互动,在母子和父子之间的依恋本质并不相同。婴儿的因素

婴儿形成依恋部分源于认知发展水平和他们所具有的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婴儿的气质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源。一般而言,与容易型儿童相比,困难型儿童形成安全依恋要难得多。因为困难型儿童作息不规律,爱苦恼,不宜安抚等特质,使得父母在照料行为上备受挫折,容易沮丧,进而可能降低了父母的关注度。环境的因素

广泛的社会背景也会影响到照管者和婴儿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由于生活贫困,婚姻不幸的压力,父母很难对婴儿做出积极反应等。(五)依恋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1.在认知发展中,依恋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儿童探索行为和问题解决的风格上。早期安全型依恋的婴儿在2岁时产生更多复杂的探索行为。

2.在同伴关系上,婴儿期的依恋质量关系到儿童的同伴关系。早期具有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具社会竞争能力和社会技能,他们的朋友人数更多,且更容易接触。

3.在儿童的行为上,至少对于男孩,1岁时的不安全依恋与6岁时的适应不良和行为问题相联系。但另有研究发现,女孩婴儿期的依恋类型不能预测以后的问题。另一方面,我们既不能说婴儿期没有形成安全依恋风格的儿童在以后的生活里都会经历困难;也不能说一岁时具有安全依恋的儿童以后总是能很好调整自己。事实上,有些研究指出,在陌生情境实验中所划分的回避及矛盾型儿童,在日后表现也相当好。总之,对于父母的健康依恋将会促进儿童对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奥秘的探索和好奇。同时,早期依恋增加了儿童对其他社会关系的信任,并使儿童以后能对同伴发展起成熟的情感关系。显然,早期依恋对于日后发展确实产生了影响。

案例分析:《两岁小冤家》两岁儿子专找妈妈茬,哄不得、抱不得、离不得,成天哭闹,撕心裂肺……伤心的妈妈束手无策,他们的母子关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2岁的安一点都不能离开妈妈。从出生至今每当妈妈不在家托别人帮带安时,不管给她多好的玩具,多香的食物,多动听的故事她都以大哭大闹置之。只有妈妈回来把她搂在怀里她才破涕为笑。

8岁的安因为扁桃腺肿大要做一个割离手术,她惊恐万分,虽然医生给她打了麻醉剂,但是使她安静下来的却是妈妈塞进她怀里的那件绒球毛衣,因为安总是搂着妈妈这件毛衣亲小绒毛,那样她就会感到满足和安全。

18岁的安已经成人了,是个很优秀的女骇,即将离开父母去上大学。而她依然没有改掉摸到毛衣就想亲亲的毛病。

第三节婴儿间的差异一、人格发展:使婴儿独特的一些特征人格:人格,是指个体独有的特征、动机、价值和行为有组织的组合体。(区别个体的持久性特征总和)。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埃里克森提出人格的心理社会理论,他关心人格的内部动力学结构并且认为人格按照系统的发展阶段而发展。他更强调社会如同辈、老师、学校和教堂等对人格的影响,强调理性的自我及其适应性的力量,强调超越早期不良经验影响的可能性以及生命全程中发展的潜力。

埃里克森提出了人的发展的八个阶段,他认为承受压力和社会要求同时推动了个体在这八个心里社会危机中的发展。如果早期冲突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那么后来的冲突将很难解决。为了使发展达到最佳状态,各项冲突之间应该达到良好的平衡。信任对不信任阶段(出生至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会发展出信任或不信任感,而这主要取决与照看者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婴儿的种种需要。自主对羞愧怀疑阶段在婴儿蹒跚学步的阶段(第18个月至3岁),根据艾理论,如果婴儿能够自由地探索,他们会发展出独立性和自由性;如果婴儿受到限制或是过度保护,他们会发展出羞愧和怀疑。气质:婴儿行为的稳定性1.气质气质是指儿童如何进行行为表现,可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和社会性。基因、遗传素质、天分和个体的独特经验都对气质的这三方面有部分影响。

气质的重要维度:活动水平、心境的性质和质量2.行为抑制行为抑制,即对陌生的人和环境的极度害羞、抵制和痛苦,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抑制型的婴儿更易扭动、焦虑和烦恼。抑制型的儿童更易害羞、害怕尝试。抑制型的青少年更好说笑。3.气质分类研究者收集婴儿典型的情绪、生理功能的规律性把婴儿分成三类:★容易型。脾气温和,易满足或愉快,很开放也很容易适应新的体验。吃睡有规律。★困难型。好动,烦躁易怒,生活没有规律。经常消极(并且精神旺盛地)面对变化,接受慢。经常哭闹、爱发脾气。★迟缓型。相对不活跃,活动水平很低,有点忧郁,日常生活具有适中的规律性。4.适合度孩子和环境之间的适合度——孩子的气质与社会要求和期望的协调程度。父母本身的人格可能决定婴儿的家庭环境是否与其个性相适应。发展依赖于儿童气质和养育环境的性质及要求之间的匹配程度。总之,在两岁末时,婴儿意识到他们是独自的个体。并且,每个学步儿童都有其与众不同的气质,如情绪性、活动性、社交性、行为抑制型、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气质,这些都是由遗传密码来

描绘的,并且从生命的最初几天开始就表现出来。性别性别差异造成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涉及到生理差别、心理差别、社会扮演角色的差别。1.性别标准和刻板印象在很多社会中,女性作为生养孩子的角色,中心就是社会性。相比较而言男性角色的中心是力量性,他重视领导、独立、自信以及竞争。由于文化标准对男女角色的要求,我们通常会形成一种刻板印象,女性具有社会性优点而男性具有力量性优点,但是现在男女对自己的描述比20年前更为相似,刻板印象发生着一些变化。在两岁半至三岁间,儿童知道男孩和女孩喜爱不同的活动,他们已经开始依性别刻板印象的方式来玩了。

2.性别差异真的存在吗研究指出男女之间以下微小的差异:女性有时候比男性展示出更高的口语水平;男性比女性在空间能力上具有优势;男性比女性在数学能力上表现出色;男性比女性更多的使用身体和言语攻击、更大的活动性;男孩更多的受到发展性问题的伤害;女孩更容易对成人要求顺从;女孩更易焦虑,害怕等;男性倾向于冒险行为,在自尊方面有轻微优势。另外一些持反对观点的研究者认为男女之间的心理差别是微不足道的。群体中个别差异和平均差异有区别。Eagly提到我们必须以一种环境作用的观点来看待存在于男女两性之间的差别。性别标准和性别刻板印象对男人和女人在心理上的造成了一种真正的差别。性别角色性别角色的获得是个社会化的过程,孩子一生下就有男女之分,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教师等按照不同的性别标准规范孩子的行为,如男孩、女孩玩不同的玩具,孩子最终获得符合社会要求的性别角色。一、不同的教养方式新生儿一出生,父母就对男孩和女孩表现出不同期望,成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