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1页
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2页
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3页
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4页
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适应学校教育教改和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其他现行教学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我院从事教学工作的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和各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等)的指导教师。第三条教师执行本规范的情况是对教师进行年度业绩考核、奖惩、职称晋升和聘任的重要依据。第二章师德修养第四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高等教育事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模范遵守公民道德规范。第五条努力钻研业务,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遵循教学规律,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第六条服从工作安排,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个人与集体等关系,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第七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从严执教,又要满怀热情,关心爱护。要结合教学工作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第八条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以优良的思想品德、高尚的情操、严谨的教风、端庄的仪表、文明的语言对学生言传身教。第三章任课资格第九条新教师(指选留、分配、引进的青年教师)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见习教师和助教的指导老师应是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骨干教师。第十条新开课的教师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担任过拟开课程的辅导工作并已掌握该课程教学内容,熟悉各教学环节,且教师工作考核称职;(二)由所在系(院)组织试讲,经评议已达到开课的基本要求。第十一条教师开新课(指学校新设置的课程)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新开课程必须符合《课程开设管理办法》的规定。(二)开课教师应赴外校进修过该课程,成绩良好以上,或对新课程所属学科领域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积累有较多的参考资料;(三)开课教师应提交新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较详细的讲授提纲,经教研室讨论,报系(院)审定后实施。第四章课堂教学第十二条教材的选用按照《教材建设管理办法》办理。第十三条任课教师应认真做到:(一)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知识体系和要求,根据教学任务书,制定课程教学授课计划。(二)上课目的要明确。教师首先要明确思想道德教育、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并指导学生对教学目标有明确的认识,上课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教学的目标进行。(三)上课要内容正确、重点突出。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教学内容的组织要有系统性、层次性,上课讲解要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四)上课的方法要恰当、科学。教师要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选择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应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方法要有启发性、探究性。要努力在教学中把多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五)教师要组织好教学过程。上课要体现出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师生双方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六)课后要搞好总结。教师每次课后要及时检查教学的效果,及时弥补教学的不足。(七)要注意结合课程特点,合理使用直观教具、电教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八)实践性教学课要认真执行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即操作项目明确、要领准确、示范动作规范)巡回辅导、结束指导四个环节。(九)体育教师上课的基本要求:内容充实、科学合理、讲解及口令清晰,示范动作准确,注意运动保护,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动作,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十)及时按要求填写《教学日志》。第十四条主讲教师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编写教案,并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一)教案编写的主要内容有:课程名称、班级、授课日期、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要点、重点、难点、课堂练习、课外作业安排、时间分配、板书设计、教具及参考书等。(二)任课教师在编制教案前,应熟悉教材,掌握教学内容,了解先修和后续课,注意前后知识衔接,并根据学生情况、教学环境确定教学方法;了解所教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学大纲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并结合学生实际,明确每次课讲授内容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三)理论课教案应以两节课为一个备课单元,其中语文、英语以一篇课文为一个备课单元;生产实习课教案以课程设计的一个课题或实验项目为一个备课单元。(四)备课以个人为主。对于公共课程或由几个老师承担的专业课程,教研室应组织必要的集体备课,以统一教学目的、要求和进度,并明确各章、节、单元与实习教学目的和要求,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作业题的选用和解法、期末复习要点及方法、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教学改革等工作。每个教研室集体备课每学期不少于两次。(五)任课教师应根据教案的要求,准备相关的教具。(六)一门课程的教案分为“教案封面”、“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分次教学设计”和“分次教学进程”四部分,都必须认真编写。(七)教师新开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是讲稿式,教师开重复课程三次以上的“教学过程”可以用提纲式。凡符合写提纲式教学过程教案条件的任课教师,必须要征得教研室和系(院)同意后,报教务处备案才能以提纲式编写“教学过程”。(八)重复课程的教案,必须在总结每次教学的得失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九)任课教师必须在学期开学前备好一至两周课,并写好教案;开课以后必须至少在每次课前编制好每次课的教案。(十)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倡编制电子教案和制作多媒体课件。(十一)教研室每月检查一次教案:教学系(院)负责审查评比本系(院)教师教案;教务处、教学督导团不定时抽查教师教案。(十二)任课教师在每学期结束时把课程教学进度表、教学教师日志和教案整理装订在一起。每学期期初教学系(院)组织对上学期教案进行检查和评比。评比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类。评为不合格教案的,按教学事故处理。第十五条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一)严格守时,严格按照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表上课,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拖堂。(二)上课期间不得使用任何通讯设备。(三)上课时不抽烟,不无故离开课堂。(四)应使用普通话讲课,语言表达要简明、准确、生动、易懂。(五)衣着整洁得体,举止大方。(六)板书字迹工整、布局合理、设计美观,准确地体现教学的过程。(七)尊重学生人格,不得体罚和侮辱学生。第五章辅导答疑和作业批改第十六条辅导答疑是对学生自学进行有针对性指导的教学形式。教师要定期抽出一定时间下教室、下寝室进行个别辅导。通过辅导答疑达到以下目的:(一)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应着重于指明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简单地提供答案;(二)密切师生关系,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一步钻研、深化学习内容;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三)了解学生接受的情况,征求学生对本课程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方式。第十七条课程教学期间,每周至少安排一次辅导答疑。应以个别答疑为主,对共性问题可适当组织集体答疑。对学习困难、成绩差,又不主动要求答疑的学生,教师应进行质询。第十八条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培养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授课后要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并及时认真地批改。第十九条课外作业布置的要求:(一)任课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必须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目的明确、难度适中、份量适当。(二)教师布置课外作业在备课时就应认真筛选,作业题要紧扣教学内容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三)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形式多样,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四)教师对所布置的作业要提出明确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并要求学生书面作业的形式要规范化。(五)教师对作业的难点要加强指导,鼓励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共同探究完成作业,但要反对简单抄袭作业。(六)对学生的实践性作业,教师也要及时检查指导并进行评价,不能放任自流。第二十条课外作业包括练习题、思考题、讨论题、课外实验等,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非书面的。第二十一条课外作业批改要求:(一)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批改作业。一般情况下,应在下次上课前将作业本发还给学生。(二)学生书面作业要全部批改或全班更正,判分及评语要客观公正、具体明确。(三)要教育学生在理解课程内容的前提下通过独立思考,有创造性地及时地完成课外作业。严禁学生互相抄袭作业。(四)对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或敷衍应付、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教育,追交或令其补做。(五)每次批改作业后应在《学生学习成绩登记册》上登记备查。第六章实验第二十二条实验是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所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其动手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第二十三条学期实验计划和学期总体实验安排表的制定:(一)任课教师应于每学期开学第一周内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授课计划》的要求,制定出《学期实验项目计划》,并送有关实验室。(二)实验室在以上时限内将汇总的《学期实验项目计划》编制成《学期总体实验计划安排表》后报所属系(院)审查,最后报教务处备案。(三)教务处对《计划安排表》实施情况予以检查。第二十四条学期实验计划和备课的要求:(一)一个完整的实验计划,一般包括本学科应该进行的实验题目及先后顺序,每一项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实验预习要求、实验报告要求等。(二)任课教师和实验员要认真按《教学大纲》要求做好实验课的备课工作,备课内容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重点难点;(4)仪器设备性能;(5)实验参数;(6)操作规程;(7)测数据及测量方法;(8)可能发生的误差原因及防止措施;(9)设备和人身安全注意事项等。(三)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在正式上实验课前要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必要时应亲自做一次实验,并对每个实验作出详细分析和总结,做到心中有数。第二十五条上实验课的要求:(一)实验课开始,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应先做好学生分组和指定实验组长等组织教学工作,然后讲解实验目的、要求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不合格者不能参加实验)。(二)在实验进行中,教师要认真做好现场指导和检查学生的操作情况;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并运用理论进行分析;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实验,严守操作规程,服从管理和爱护学校财产;注意维护设备完好和人身安全;处理各种事故。(三)实验结束时,任课教师和实验员应填好实验教学运行教师记录,学生应填写好实验运行学生记录,并检查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检查设备完好和清洗卫生情况,经教师认可后,宣布实验结束后方可下课。(四)任课教师要认真批发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并予以登记。对于单独设置的实验课,规定学生缺课三分之一及以上,不予评定成绩,必须补修。第七章实习第二十六条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是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国情,接受劳动教育,学习本专业的直接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由教研室根据专业培养计划的要求制定实习大纲,确定实习目的、要求、内容、指导方式、时间分配及实习的考核办法等。第二十七条组织学生实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基地对保证实习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应与接受实习单位加强联系,长期挂钩,签订协议,合作共建。(二)选择校外实习基地应考虑以下原则:能满足实习大纲的教学要求,就地就近,便于解决师生的食宿、交通问题;生产正常,技术、管理较先进;对接受学生实习比较重视。(三)实习的组织形式可根据实习的目的、要求、专业特点和接受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安排,或将班级分为若干小组分散进行。当比较分散时,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管理。(四)实习指导教师应有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担任。生产实习的指导工作可由本校的指导教师和接受实习单位指派的人员组成指导小组,共同负责。(五)实习指导教师要提前到实习场所了解情况,拟定实习实施计划,提出经费预算,落实各项准备工作。(六)实习前应进行动员,组织学生学习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的目的、要求,并强调安全和纪律。第二十八条实习过程中,应做到:(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二)实习要尽可能把实习的教学要求和现场的生产需要结合起来。(三)教师应全面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健康和安全,经常检查,严格要求,随时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应将各种情况记入实习日志。(四)应要求学生写好实习日记,逐日记录学习内容、完成情况、收获体会等,为写好实习报告积累材料。第二十九条实习结束时,应做好如下工作:(一)学生应写出实习报告(一般应包括技术报告和思想总结两部分),连同实习日记交指导教师审阅。(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任务完成情况及实习期间的表现(生产实习还应征求现场人员意见)评定实习成绩。(三)指导教师应学出实习工作总结,经教研室主任审阅后交有关部门审核。(四)教师的实习指导工作日志、实习工作总结和学生的实习报告,按教学类档案的有关规定归档。第八章课程设计第三十条课程设计是有关课程授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专业素质的重要手段。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运用有关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掌握正确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查阅和运用技术资料及运用标准、规范、手册的能力。第三十一条组织课程设计时应注意:(一)为保证教学质量,教学系(院)应指派以有经验的教师为主的指导小组担任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必须有一名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指导。一般每名教师指导10-15名学生。(二)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制定的课程设计任务书和指导书,须经所属教研室集体研究,经系(院)主任审批后打印,在设计前发给学生每人一份。应尽量做到题目有多种方案和给定不同的数据。应根据设计的教学要求,向学生展示示范设计和说明书。(三)指导教师应在确定设计题目之后提供参考资料目录,学生应按目录要求准备课程设计需查阅的资料(如标准、规范、手册、标准图等)。(四)课程设计的选题以满足教学要求为准,以动手实践为主,内容深度与工作量要适当。应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任务。(五)课程设计应充分利用电脑软件,以增强学生运用现代设备的能力。为了加强制图基本功训练,一般采用白绘图纸。第三十二条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始终按正常上课时间指导和答疑。要认真检查数据计算和工程图表达的正确性,指导学生合理布置图面,正确表达线条层次,书写工整,严格按工程制图要求训练。第三十三条课程设计必须按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在设计期间有三分之一以上时间缺席,不予评定成绩,必须补做。第三十四条课程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要认真批阅,组织进行课程设计答辩,或以小范围提问或质疑的方式进行考核,并评定成绩。第三十五条凡全部或部分抄袭或由他人代作的或没有在指定地点规定时间完成课程设计的,不准参加答辩,该课程设计成绩按不及格处理。第三十六条各系(院)教研室应逐步建立和完成各门课程的设计题库,使课程设计标准化、规范化。第三十七条课程设计资料(包括软件等),由指导教师负责收回,每班选择5-10份交系存档,各系选出每班1-2份交教务处存档。第九章毕业论文(设计)第三十八条毕业论文(设计)是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学生毕业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符合资格的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第三十九条选题及任务下达(一)指导教师应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给出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以保证选题准确合理,切实可行;学生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应编写出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二)指导教师编写的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应该具有课题名称、课题来源、主要研究(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已经具备的条件及进度安排等内容。(三)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必须在毕业论文(设计)进行前下达给学生,并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使学生能及早准备。第四十条开题(一)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任务书的内容,明确毕业论文(设计)研究的领域、重点、难点、工作任务量与质的要求、工作进度要求、文献阅读的要求。(二)指导学生学会文献的检索、分析和撰写文献综述。(三)指导学生学会制定课题的工作计划,并写出开题报告。(四)有效地组织学生开题。第四十一条过程指导(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及时辅导答疑,纠正错误和问题。(二)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三)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严禁抄袭、剽窃他人成果。(四)指导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认真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或撰写论文,使其受到科研工作的基本训练。第四十二条答辩和成绩评定(一)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论文(设计)质量等写出评语,提出初步评分意见,是否具有进入下一步评审和答辩的具体意见。(二)学生答辩前,指导教师对答辩中的陈述、问题记录、回答技巧等进行指导并辅导学生做好相应的答辩资料准备。第四十三条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工作结束后应做的工作:(一)向各系(院)推荐系级和院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写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推荐意见交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小组。(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分析、注意特点、突出成果、反映出来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意见和建议等。(三)毕业论文(设计)资料(包括软件等)由指导教师负责收回,交系存档。每届学生中各系选出5—10份交校档案室存档。第十章课程考核第四十四条课程考核的目的、形式和时间(一)课程考核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坚持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并重的原则。(二)每门课程都应进行成绩考核。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考查两类,由培养计划规定,并在下达的“教学任务书”中明确。(三)课程考试可采用闭卷、开卷、口试、现场操作、职业技能考核、撰写实习报告、课程(毕业)设计及答辩等方式进行。(四)考查成绩按照平时学生听课、完成实验、实习、课外作业、习题课、课堂讨论的情况,以及平时测验成绩等综合评定,一般不采取在期末集中测验的办法来评定。(五)考试主要分为期中考试、学期(学年)考试和毕业考试三类。考试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安排确定,全院应相对集中安排。公共课程由教务处统一组织考试,专业课程由教学系(院)组织考试。有的专业课程如不能集中安排,由系(院)和任课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具体商定时间,并报教务处备案。(六)全国性或地区性考试由相应的教育行政机关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确定。第四十五条试卷命题要求(一)考试的内容和范围,原则上是该课程本学期学习过的全部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二)命题应以教学大纲为准绳,覆盖面一般要求在该学期授课内容的70%以上,试题得分点不少于20个,并要求效果好、难度适中、分布合理、题量适中。(三)试题要考虑基本题、水平题、难度题的比例结构(一般是7:2:1),尽量做到命题科学化,以客观题(如判断题、填空题、选择题等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题目)和主观题(如计算题、问答题、论述题等)有机结合。(四)有试题库的课程,由教务处制定命题方案,由一名熟悉该课程的教师按方案抽题。组配成题量相当、题目各异的A、B卷,并分别附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送教务处审查。(五)没有试题库的课程,由系(院)指定熟悉该课程的教师拟出题量相当、题目各异的A、B卷,并分别附上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由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院)主任审核,报教务处备案。(六)试题应在考试前两周拟定审核完毕。教务处负责在考试前完成公共课试卷的印刷、分装工作;各系(院)负责专业课程试卷的印刷、分装工作。(七)试题要求卷面清楚,准确无误。在印刷、递送、领取时有专人负责。如出现试题错误而影响考试正常进行或发生泄密情况时,按教学事故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第四十六条考核的实施(一)教务处、各教学系(院)做好考试时间和考场编排及监考人员的聘请工作。(二)学生有以下情况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