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石方平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土石方平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15/1515/15土石方平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前言××××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位于××市××区××街道××村,项目属土石方平场工程。项目总占地106.1,全为永久占地,总投资约250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8000万元。方案确定项目建设日期:2014年6月至2014年11月,共6个月,实际工期为: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本工程于2014年2月由××市××区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立项批复(渝改投[2014]7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水,××××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完成了××××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项目水土保持的监测任务。根据《水土流失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和《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属于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采用一级标准。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容许量为500t/km2·a。根据监测结果,工程在建设期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后,运行期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为497t/km2·a。1建设项目及水土保持工作概况1.1建设项目概况1.1.1项目基本情况地理位置:××××区两路组团S标准分区双龙湖街道××村。工程占地:总占地106.10hm2,全为永久占地。土石方平衡:本工程土石方挖填方均转换为自然方,共计土石方开挖量664.54万m3,回填量664.546万m3,挖填平衡,无弃方。工程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为250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18000万元。建设工期:工程工期为2014年05月至2015年1月,共计9个月。1.1.2项目区概况项目区属典型的丘陵地形,处于龙王洞背斜西翼。项目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18.2℃,多年平均降雨量1113.45mm,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场地最高点标高约315.1m,最低点标高约210.5m,相对高差约104.6m,地形坡度变化较大,斜坡现多为林地和耕地,槽谷段多为农田,居民住房零星分布于场区。××××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位于××市××区××街道××村,项目属土石方平场工程。根据《水土流失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和《水利部〈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项目区属于国家水土流失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水土流失防治标准采用一级标准。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容许量为500t/km2·a。根据监测结果,工程在建设期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后,运行期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为497t/km2·a。1.2水土保持工作情况2014年12月,××××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委托××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负责本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2015年3月,××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编制完成了《××××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报批稿)。2015年3月,建设单位取得了《××市××区水利局关于××××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水利[2015]15号)。2014年5月,本项目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1月完工,在实施过程中无重大变更。2015年5月,××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编制完成了《××××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通过本项目各项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防治了工程施工期间的水土流失,并能有效的防治工程运行中的水土流失,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体系已建成,为防治水土流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1.3监测工作实施情况1.3.1委托时间2015年4月建设单位委托××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分站承担本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工作。1.3.2监测项目部设置本项目监测项目部由2人组成,成员姓名、职称、专业和分工见表1-1表1-1监测项目部人员组成及分工情况表姓名职称专业分工高级工程师水土保持现场技术负责人,指导现场监测,初审并校对监测报告工程师水土保持现场观测,编写监测报告1.3.3监测点布设目前本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任务,采用实地测量和资料分析,不单独设置监测点。1.3.4监测设施设备本项目无固定观测设施,检查设备主要包括本基本电脑1台、数码相机1台、手持GPS1台、皮尺和钢卷尺4个。1.3.5监测技术方法(1)实地测量实地测量主要是指定期采取全范围调查的方式,通过现场实地勘测,采用GPS定位仪并结合1:10000地形图、照相机、标杆、尺子等工具,安分区测定地标扰动类型和不同类型的面积。调表记录每个扰动类型区的基本特征及水土保持措施实施情况。(2)资料分析通过对自然恢复期水土保持设施效益的监测,在各项水土流失监测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评定各类防止措施的效果、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1.3.6监测成果提交情况2015年6月,监测单位编制完成了《××××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报告》2监测内容和方法2.1扰动土地情况本项目扰动土地情况采用资料分析进行检测,具体见表2-1。表2-1项目扰动土地情况表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扰动土地范围、面积、类型资料分析12.2取土弃土情况本项目取土弃土情况采用资料分析进行监测,具体见表2-2。表2-2项目取土弃土情况表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数量、位置、方量资料分析12.3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水土保持措施情况采用实地测量和资料分析进行监测,具体见表2-3。表2-3水土保持措施情况表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措施实地测量、资料分析12.4水土流失情况本项目水土流失情况采用资料分析进行监测,具体见表2-4。表2-4水土流失情况表监测内容监测方法监测频次土壤流失面积、土壤流失量、取土弃土潜在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资料分析13重点对象水土流失动态监测3.1防治责任范围监测3.1.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1)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根据水土保持方案,本项目水土保持责任范围面积为109.48h㎡,其中项目建设区106.1h㎡,直接影响区3.38h㎡。具体统计见表3-1。表3-1水保方案防治责任范围面积统计表区域防治责任范围备注项目建设区106.10直接影响区3.38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09.48(2)实际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根据监测人员实地量测,实际防治责任范围为109.48h㎡,实际发生的水土流失防治范围与方案对比,详见附图2、表3-2。表3-2防治范围实际面积与方案对比表防治分区防治责任范围(h㎡)水保方案实际监测增减变化××××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防治区109.48109.48-3.1.2建设期扰动土地面积项目建设期扰动地表面积为106.48hm²,均为永久占地,具体扰动土地面积见表3-3。表3-3项目建设期扰动土地情况表工程分区扰动时间扰动面积(hm²)备注××××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防治区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106.48施工3.2取料监测结果3.2.1设计料情况根据水保方案,本项目挖填平衡后无借方,不设置取土场。3.2.2取料场位置、占地面积及取料量监测结果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未设置取土场。3.2.3取料对比分析根据土石方工程施工日志,本项目挖填平衡无需借方。3.3弃渣监测结果3.3.1设计弃渣情况根据水保方案,本项目挖填平衡后无余方,不设置弃渣场。3.3.2弃渣场位置、占地面积及弃渣量监测结果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未设置弃渣场。3.3.3弃渣对比分析根据土石方工程施工日志,本项目挖填平衡无余方。3.4土石方流向情况监测结果根据土石方工程施工资料,本项目共计开挖土石方664.54万m3(自然方,下同),回填土石方664.54万m3,工程无弃渣产生。监测结果见表3-4。表3-4土石方监测结果与方案对比单位:万m³项目方案设计监测结果增减情况开挖回填弃方开挖回填弃方开挖回填弃方1#地块46.5246.520.0046.5246.520.000.000.000.002#地块72.5931.9740.6272.5931.9740.620.000.000.003#地块101.8236.1965.63101.8236.1965.630.000.000.004#地块117.1496.2920.85117.1496.2920.850.000.000.005#地块18.62101.57-82.9518.62101.57-82.950.000.000.006#地块124.6831.4393.25124.6831.4393.250.000.000.007#地块62.6461.341.3162.6461.341.310.000.000.008#地块53.773.1750.653.773.1750.60.000.000.009#地块35.017.9927.0235.017.9927.020.000.000.0010#地块0.0136.08-36.070.0136.08-36.070.000.000.00东环线道路15.74114.46-98.7215.74114.46-98.720.000.000.00西环线道路15.9997.52-81.5315.9997.52-81.530.000.000.00合计664.54664.540.00664.54664.540.000.000.000.003.5其他重点部位监测结果目前,本土石方工程已完工。因工程项目扰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06.48hm²,项目区的场地道路硬化及工程防护措施,该项目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7%,达到防治目标100%。本项目实际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截)排水沟共计400m,挡土墙330m;植物措施:撒播草籽85hm²;临时措施:彩条布覆盖35000㎡。4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监测结果对照水土保持方案,建设单位同步时实施了主体工程设计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方案和新增的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施工实际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工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等措施组成。4.1工程措施监测结果根据水保方案,本项目设计(截)排水沟共计400m,挡土墙300m;根据工程施工资料,本项目完成(截)排水沟共计400m,挡土墙300m。根据现场监测情况,工程措施已实施,(截)排水沟运行良好,挡土墙有效挡土,防治效果明显。监测记录见表4-1。表4-1工程措施监测记录表编号监测日期措施类型开工日期完成日期数量运行情况防治效果问题及建议12015.4.16(截)排水沟2014.62014.12400m良好良好后期养护22015.4.16挡土墙2014.82014.12330m良好良好后期养护4.2植物措施监测结果根据水保方案,本项目新增撒播草籽85hm²。根据施工资料,本项目共撒播草籽85hm²。根据现场监测情况,撒播草籽已完成,目前长势良好。监测记录见表4-2。表4-2植物措施监测记录表编号监测日期措施类型开工日期完成日期撒播面积覆盖度成活率问题及建议12015.4.16撒播草籽2014.92014.1285hm²80%98%后期管护4.3临时防护措施监测结果根据水保方案,本项目采用彩条布覆盖30000㎡;根据施工记录,2014年6月至9月,完成彩条布覆盖35000㎡;根据现场监测情况,项目区域内临时措施均已拆除。具体监测记录见表4-3。表4-3临时措施监测记录表编号监测日期措施类型开工日期完成日期面积运行情况防治效果问题及建议12015.4.16彩条布2014.62014.935000㎡已拆除良好4.4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效果综上所述,本工程实际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工程措施:(截)排水沟共计400m,挡土墙300m;植物措施:撒播草籽85hm²;临时措施:彩条布覆盖35000㎡。具体工程量见表4-4。表4-4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工程量与方案设计对比表防治分区措施单位设计量实际量增减××××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防治区工程措施(截)排水沟m4004000挡土墙m3303300植物措施撒播草籽hm²85850临时措施彩条布覆盖㎡300003500005土壤流失情况监测5.1水土流失面积根据工程施工资料及施工方法,项目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随着工程进度住建减少,具体情况如下:施工准备期:项目区还未扰动,原地貌林地26.09hm2,草地4.68hm2,植被覆盖率29%。存在一定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强度为轻度。施工期:土石方开挖时扰动整改项目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强度为极强烈,水土流失面积为106.1hm2。试运行期:工程完工后,项目区大部分采用撒播草籽,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长势良好。表5-1水土流失面积情况表流失时间流失区域流失面积备注施工准备期××××数据谷土石方平场工程防治区52.2hm²原地貌施工期97.35hm²施工扰动整个项目区试运行期2.13hm²草籽覆盖及部分区域硬化无流失5.2土壤流失量本项目已完工,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已无法监测。根据现场监测情况,项目区大部分被草籽覆盖,但植被恢复需要时间,存在轻微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度取500t/(km2·a),试运行期产生水土流失量为184t。5.3取料、弃渣潜在土壤流失量根据工程施工资料,本项目土石方平衡,无借方或外运,不存在水土流失。5.4水土流失危害本项目无施工过程中无重大水土流失情况。6水土流失防治效果监测结果6.1扰动土地整治率扰动土地整治率指项目建设区扰动土地的整治面积占扰动土地面积的百分比。经现场调查核定,项目建设期扰动地表面积为106.48hm²,直接影响区面积为3.38hm²,项目区平均扰动土地整治率达97%,达到防治目标100%。6.2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水土流失总治理度指项目建设区内水土流失治理达标面积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比。因工程项目扰动造成水土流失面积106.48hm²,项目区的场地道路硬化及工程防护措施,该项目区水土流失总治理度为97%,达到防治目标100%。6.3拦渣率与弃渣利用情况拦渣率指项目建设区内采取措施实际拦挡的弃渣量于工程总弃渣量的百分比。本工程土石方挖填方均转为自然方,共计土石方开挖量664.54万m3,回填方量664.54万m3。场内土石方平衡,无借方或处运。拦渣率主要考虑表土临时堆放的拦挡情况,因此本项目拦渣率达95%,达到防治目标100%。6.4土壤流失控制比土壤流失控制比项目建设区内,容许土壤流失量与治理后的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之比。本项目区水土流失容许量为500t/km2·a。根据监测结果,工程在建设期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后,运行期平均土壤流失强度为497t/km2·a,由此推算,土壤流失控制比为1.0。6.5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指项目建设区内,蔺草植被面积占可恢复林草植被(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事宜于恢复林草植被)面积的百分比。本项目林草植被面积为30.77hm²,可恢复林草植被面积为85hm²,其林草植被恢复率=30.77÷85×100%=260%6.6林草覆盖率林草覆盖率指林草植被面积占项目建设区面积的百分比。本工程林草植被面积为85hm²,建设区面积为106.1hm²,其林草覆盖率=85÷106.1=80%。7结论7.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根据现场监测情况,项目区草籽覆盖区域存在轻微水土流失。本工程扰动土地整治率为97%、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土壤流失控制比1.0、拦渣率95%、林草植被恢复率26%、林草覆盖率80%。六项指标均达到水土保持方案制定的目标要求。表7-1水土流失治理达标评价表指标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之力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预期目标95971959980检测结果959719526080评价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达标7.2水土保持措施评价项目建设防治区采取了事宜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水土保持工程的总体布局较为合理,效果较明显,有效地减轻了建设过程中造成的水土流失,实现了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基本达到了新国标(GB50434-2008)规定的建设类项目一级防治标准。7.3存在问题及建议(1)工程措施充分发挥了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项目大面积撒播草籽,建议部分边坡尽快采取结构防护,保证边坡长期稳定。(2)项目区下一步将进行房屋建设,建议建设期间作好场地硬化工作。(3)加强已成工程后期管理工作,加强对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的后期管理和养护工作,提高植物措施对水土保持的防护作用,使其发挥最佳的工程效益,真正发挥其重要作用。7.4综合结论建设单位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履行水土保持法律、法规规定的防治责任,加强施工管理,认真组织实施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土保持设施的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施工管理规范,工程质量满足设计和有关规范的要求。监测结果表明,项目区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总体适宜,水土保持工程布局合理,工程质量合格,运行良好,项目区内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基本达到了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8附图及有关资料8.1附图(1)项目区地理位置图(2)防治责任范围图8.2有关资料(1)监测影像资料(2)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
附表水土保持监测特性表主体工程主要技术指标项目名称建设规模共计土石方开挖量664.54万m3,回填方量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税务咨询合同精粹
- 2025建筑材料采购供应合同范本
- 2025年网络维护合同示范文本
- 2025简式的蔬菜交易合同
- 艺术鉴赏与理解
- 医疗健康的AI革新
- 2025专用网络接入服务合同
- 2025劳动合同的基本内容
- 2025《新合同法实务指南》
- 2025绿地集团购房合同样本
- (高清版)JTGT 3383-01-2020 公路通信及电力管道设计规范
- 国际公法学马工程全套教学课件
- 微专题地质地貌的形成过程(解析)
- YY/T 0655-2024干式化学分析仪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2第二讲 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 四年级四年级下册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经典
- 中职对口升学复习资料:《汽车机械基础》试题库+答案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案
- 平面变压器设计与仿真
- 合作取得更大的成功辩论稿范文六篇
- 西南科技大学井巷工程课程设计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