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篇一:胡泽洪逻辑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lass=txt>2011/11/25第二章一、1、违反同一律,“讲究语言形式”和“形式主义”是不同的语词。2、答非所问,问“产值”问题,回答的是和产值不相干的问题,也是违反同一律。3、没有违反同一律。1、违反矛盾律,差不多一百万是不够一百万,一百万以上是超出一百万,语词自相矛盾。2、没有违反逻辑规律。3、违反排中律,两种意见都不赞成,但只有这两种意见,所以他是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暗含着还有第三种可能,但实际上没有第三种。1、违反矛盾律,既是永恒的,就不能是历史的,永恒和历史是相矛盾的。2、没有违反逻辑规律。3、违反矛盾律,从来没有人上去过,和有人上去过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4、没有违反逻辑规律。5、违反矛盾律,既说他完成了作业,6、4、没有违反逻辑规律。5、违反矛盾律,既说他完成了作业,6、没有违反逻辑规律。7、违反矛盾律,不孕症是没有后代,也说他没有完成作业。问能否传给后代,又表明他有后代,自相矛盾。8、违反排中律,否定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机器是进口的,机器不是进口的。四、1、思路:先找出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然后根据已知条件推理。甲乙两个命题互相矛盾:甲没拿,甲拿了。假定甲为真,依据只有一真,其余皆假,则乙丙丁为假;由丙是假的,依据排中律可知,丙的矛盾命题不能为假,所以丙的矛盾命题为真。即并非“甲没拿”不能为假,这等于“甲拿了”。由假定“甲没拿”推出了与之矛盾的命题“甲拿了”。推出了矛盾,依据矛盾律,表示假定不成立。再依据排中律,假定的反面成立,所以是“甲拿了”。乙的判断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2、给出一个能够产生悖论的话语,国王就无法执行他的规定。如果囚犯对国王说:请处我以砍头。国王就有点难办了。因为:如果他把囚犯处以了砍头,囚犯就说了真话,他就不能处他砍头;如果他把囚犯处以了绞刑,囚犯就说了假话,他就不能处他绞刑。3、违反矛盾律,如果有万能溶液,那就没有装它的容器;如果有装它的容器,就没有万能溶液。这句话包含着两个互相矛盾的命题:有万能的溶液并且没有万能的溶液。第三章一、1、 p=甲是北京人,q=乙是北京人,r=丙是北京人,s=丁是北京人该命题是相容选言命题pVqVrVs2、 卩=所有可靠的论证都是有效的,q=它们的前提是真的。该命题是联言命题pAq3、 p=明天天晴,4=我们去打网球,「=我们去图书馆。该命题是假言联言命题(p—q)?(「p—r)4、 卩=风不会阻止?投送邮件,4=雪不会阻止?投送邮件,r=雨不会阻止?投送邮件,s=雾不会阻止?投送邮件。该命题是联言命题pAqArAs5、 p=甲是上海人,q=乙是上海人,r==丙是上海人,该命题是否定联言命题n(pAqAr)6、 答案一:p=不刻苦学习,4=不能取得好成绩该命题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p—q答案二:p=刻苦学习,q=能取得好成绩该命题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p-q二、1、命题形式:p—q负命题形式:n(p—q)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Aq2、 命题形式:pAq负命题形式:n(pAq)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Anq3、 命题形式:p—q负命题形式:n(p—q)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pAnq4、 命题形式:(pAq)V(rAs)负命题形式:n((pAq)V(rAs))负命题的等值命题形式:n(pAq)An(rAs),或者:(npVnq)A(nrVns)三、1、 推理类型:不相容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推理有效。2、 推理类型:充分条件假言推理,但无效,因为这种推理没有否定前件式。3、推理类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肯定后件式;推理有效。4、 推理类型: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否定前件式;推理有效。5、 推理类型:必要条件假言易位推理;推理有效。四、1、整理命题形式p=b去,np=b不去,q=a去,nq=a不去,r=c去,s=d去,t=e去。由此,已知条件命题为以下形式(1)=np^nq(2)=r—p(3)=Sft(4)=qVs推理思路因为都是复合命题,所以必须假定,假定p不如假定q,由对q的假定来展开推理过程。推理过程假定q成立,则依据(1)用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式,p也成立;依据(2)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r也成立;这和已知条件矛盾,所以,q不成立,所以,nq成立。由nq成立,依据(4)相容析取否定肯定式,s成立;由s成立,依据(3)用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式,t也成立。由此可知:d和e入选,abc都未入选。2、1) 整理命题形式p=a是泄密者,q=b是泄密者,r=泄密时间在晚上十点前,s=b证词真实,t=晚上10点前保密室灯灭,u=a回家。2) 由此,已知条件命题为以下形式1)=pVq2)=Pfr3)=s—r4)=「t^ns5)=tAnu3) 推理思路因为都是复合命题,所以先必须假定,假定p是泄密者,然后进行推理。4) 推理过程假定p成立,则依据(2)用充分条件肯定前件式,「r也成立;依据(3)充分条件否定后件式,「s也成立;由「s成立,依据(4)必要条件肯定后件式,「t成立;由「t成立,贝卩已知条件(5)不成立;由此可知:假定p产生矛盾,也就是p不成立;依据(1)相容选言否定肯定式:q成立所以,q成立=b是泄密者五、1、所以这个公式是重言式。2、(pA(qVr))-((pAq)V(pAr))1)02)103)11004)110105)11010106)1011010因为,第4)行的q和第5)行的q的赋值矛盾,第4)行的r和第6)行的r的赋值矛盾,所以,这个公式是重言式。六、1、???????证明:1)?假设2)?假设3)?1,重述4) ???2-3,?+5) ???????1-4,?+2、(((???)?(q?r?)?(p?r)))证明:1)???假设2) ??r假设3) ?假设4) ?1,3,?-5) r2,4,?-6) (???)?(q?r?1,2,?+7) p?r3,5,?+8) (((???)?(q?r?)?(p?r)))6,7?+七、1>qPVp证明:1) p?p已证定理2(p55)2) ipVp=dfp?p定义23) qpVp根据定义得证2、1) qpVp=dfp?p定义22) rnPVnP依定义2变形3) pVq?qVp公理34) TlPVqP?ipVqqP依公理3变形5) ipVmp2),4)分离规则6) qp?qqp5)依定义2变形八、答案一:两个人都说假话是个联言命题,必须支命题都真,这个联言命题才真。题目给定的条件可以理解为1:“这一天”指的是两个人说话的“前天”。判断a为假,因为a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五或者星期天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天或者星期二说话,星期天都说真话,星期二张庄人说谎话,但李庄人不说谎话,所以a不能真;判断b也假,因为b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二或者星期四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四或者星期六说话,这两天李庄人说谎,但张庄人说真话,所以,b不可能为真;判断c也假,因为c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一或者星期三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三或者星期五说话,这两天张庄人说谎,但李庄人说真话,所以,c不可能为真;判断d也假,因为d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四或者星期五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说话,星期天都说真话,星期六张庄人说真话,李庄人说谎话,所以d不能为真判断e也假,因为e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星期三或者星期六作为前天,按前天的含义,正好在星期五或者星期一说话,这两天张庄人说谎,但李庄人说真话,所以,e不可能为真;因此,答案一中没有一个判断可能是真的。答案二:题目给定的条件可以理解为2:“这一天”指的是两个人说话的那一天。判断a为假,因为a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五或者星期天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三或星期五,不可能真;判断b也假,因为b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二或者星期四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天或星期二,不可能真;判断c也假,因为c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一或者星期三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六或星期一,不可能两个人的话为真;判断d可能为真,因为d判断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在星期四或者星期五讲话,它们的前天就是星期二或星期三,可能为真;【篇二:逻辑学课后练习题答案(人大完整版)】>第一章练习题答案二、在下列命题或推理中,哪些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用公式表示出来。1和5:所有s是p2和7: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3和8:只有p,才q。6和9如果p,那么q;p;所以,q。三、选择题(选择一个或多个恰当选项作为答案)。1.c2.c3.abcd4.be第二章练习题答案一、判定下列断定的正误。错误2.错误3.正确4.错误5.错误6.正确7.错误8.错误二、 运用本章的相关知识以及相关常识,回答下列问题。错误。定义过宽。错误。定义过宽。错误。“勇敢”和“勇敢的战士”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错误。“喜马拉雅山”和“珠穆朗玛峰”之间不存在属种关系。三、 在以下各句的括号中填入哪个或哪些选项是适当的?1.c2.abc3.a4.a5.bbc7.b8.b9.bc10.ac四、下列各题中括号内的话,是从内涵方面还是从外延方面来说明标有横线的概念的?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从内涵方面。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分别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五、从两种概念分类的角度(单独概念与普遍概念、正概念和负概念)说明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属于哪一种类。“美术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孔乙己》”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作品”是普遍概念、正概念。“非司机”是普遍概念、负概念。“中国女子排球队”是单独概念、正概念;“世界冠军”是普遍概念、正概念。“中国工人阶级”是单独概念、正概念。“国家检察机关”是单独概念、正概念。六、试分析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语词是在集合意义下使用的,还是在非集合意义下使用的?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4.集合(1)集合(2)非集合(3)非集合6.集合7.集合七、下列各组概念是什么关系?1.真包含2.全异(反对)3.交叉4.真包含于5.全异6.全异(矛盾)7.全同8.全异(反对)八、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标有横线的概念之间的关系:1.cadb2.abcd3.bc4.cabd5.abd九、用欧拉图表示下列各题中概念之间的关系:1bcd2.3.ab4.dab5.abc6.a同38.d9.十、对下列概念各作一次限制与概括。1.限制为“教授”,概括为“劳动者”。限制为“七律”,概括为“文学形式”。限制为“公牛”,概括为“哺乳动物”。4.限制为“美国”,概括为“国家”。限制为“发动机”,概括为“工业产品”。限制为“中国历史学”,概括为“科学”。十一、下列概念的限制和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学生”和“知识分子”不是属种关系。限制错误,因为“勇敢的人”是对象,“勇敢”是属性,二者不具有属种关系。概括正确。限制正确。概括错误,因为并非违法行为都是犯罪行为,二者不具有属种关系。限制错误,因为“军队”和“人民战士”不具有属种关系。概括正确。限制错误,因为限制是从属概念到种概念。概括错误,因为“喜马拉雅山脉”与“喜马拉雅山最高峰”不具有属种关系。限制和概括均正确。十二、下列表述作为连续限制或连续概括是否正确?为什么?错误。不具有属种关系。“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概括为“中国最大的城市”错误,二者不具有属种关系。其余正确。错误。单独概念不能限制。“洪秀全”限制为“青年时代的洪秀全”错误,因为单独概念不能限制。其余正确。十三、下列判断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错误。定义过宽。错误。定义过窄。错误。定义不能使用比喻。4.正确。错误。循环定义。错误。定义过宽。错误。定义过窄。错误。定义过窄。错误。定义过宽。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十五、下面三例从事实上说明关于“健康”这一概念的所作的相关定义是不确切的。请从逻辑上分析这些定义各犯有什么错误?错误。定义过宽。错误。对正概念下定义不得使用否定句。错误。定义过宽。定义含糊。十六、下列语句是否为语词定义?1.是。2.是。3.不是。4.是。十七、下列各题是不是划分?为什么?1.不是划分,是分解。2.是划分。3.是划分。不是划分,是分解。十八、下列各题作为划分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1.不都正确。有“划分标准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错误。例如,“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划分标准是篇幅,而“现代小说”的划分标准是时间。这就造成“长篇小说”与“现代小说”相容。2.错误。多出子项。兄弟、姐妹不属于直系亲属。【篇三:逻辑学课后习题答案】>一、1.逻辑学的研究对象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逻辑学是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内容的存在方式、联系方式。逻辑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不变部分,它决定思维的逻辑内容。逻辑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的可变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如“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所有??是??”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全称肯定”的逻辑内容。“s”、“P”是逻辑变项(词项变项),代入不同具体词项,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又如“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其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表明该命题具有蕴涵式的逻辑内容,即前件真则后件真(“有之必然”),并非前件真而后件假(并非“有之而不然”)。“p、q”是逻辑变项(命题变项),代入不同的具体命题,表达不同的具体思维内容,并有真假。3.对思维形式结构的代入,是指用具体的词项或命题替换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并具有真假值。如用具体的词项“杨树”和“落叶乔木”,分别替换“所有s是p”这一全称肯定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s”和“p”,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所有杨树是落叶乔木”,并具有真值。又如用具体的命题“过度砍伐森林”和“会破坏生态平衡”,分别替换“如果p,那么q”这一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思维形式结构中的逻辑变项“p”和“q”,因而使思维形式结构成为有内容的具体思想“如果过度砍伐森林,那么会破坏生态平衡”,并具有真值。4.现代逻辑从形式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如命题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重言式(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真),谓词逻辑中的逻辑。规律就是普遍有效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得到一个真命题)①,传统逻辑主要从内容、作用上定义和说明逻辑规律。逻辑规律有特殊和一般之分。如定义、划分的规则,是特殊的逻辑规律,作用于定义、划分的特殊范围。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是一般的、基本的逻辑规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律(规则),对思维具有强制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这些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5.逻辑矛盾,是指一类思维形式结构,在任意代入下都表达虚假的思想内容。如“有s不是s”、“p并且非p”。命题逻辑中的矛盾式,指一真值形式在命题变项的任意一组赋值下都假。谓词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命题形式在任一解释下都不能得到一个真命题。模态逻辑中的矛盾式(不可满足式),指一模态公式在任意模型的任一可能世界上都假。逻辑矛盾又叫自相矛盾。狭义的逻辑矛盾指同时肯定一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广义的逻辑矛盾还包括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是马”),因为同时肯定一对互相反对的命题,相当于同时肯定两对互相矛盾的命题(如“这是牛,并且这不是牛”与“这是马,并且这不是马”)。
6.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是正确的思维形式结构所具有的普遍、必然的性质和联系。有特殊和一般之分。特殊的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指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如定义、划分结构的规律,指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概括正确思维形式结构的基本性质和联系,普遍地作用于各类思维形式结构,支配着各类思维形式结构的特殊规则,对思维具有普遍的规范和约的规则,只在各自的特殊范围内起作用。般的、基本的思维形式的规则,只在各自的特殊范围内起作用。般的、基本的思维形式束作用,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一贯性、明确性和论证性。违反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会发生逻辑谬误。7.逻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推理及其有效性的判定。即回答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如何判定。有效的演绎推理的形式结构,同时也是逻辑规律。逻辑学研究、运用逻辑规律,发现、排除逻辑矛盾,使推理的形式结构正确,即合乎逻辑。8.语言、思维和逻辑这三者的关系,是研究对象与研究学科之间的关系。逻辑学以思维为研究对象,而思维与语言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思维是人类认识以概念、判断、推理的理性方式反映世界的活动和过程,是无声无息、看不见听不到的抽象心理活动,注定要与语言这种有声有息、看得见听得到的物质存在相结合。语言是思维的实现和载体,是思维的存在方式和物质外壳。思维的成果用语言记载和巩固,用语言进行交流和交际。逻辑学自然要以语言为中介,借助于语言的手段,研究思维及其形式结构。9.语言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基本符号,即素材,如汉语的字库和标点符号。第二个构成要素是语形规则,即语法,决定一符号串在该语言中是否合式(成立)的标准。第三个构成要素是语义规则,即对合乎语法的语言进行解释,赋予意义。10.自然语言是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表达日常思维的语言。它通常有歧义,同一语词、语句在不同语境下可以表达不同含义。人工语言是为进行科学研究,通过定义方式创立的语言。逻辑学运用的人工语言,称为符号语言。符号语言区别于自然语言的重要特征是排除歧义。形式语言是高度抽象和严格定义的符号语言。用形式语言构造逻辑的形式系统。二、1.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的。5.一切交通事故都是违章造成的。都是全称肯定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所有s是p
2.一切鸟都是卵生的,一切蝙蝠都不是卵生的,所以—切蝙蝠都不是鸟。7.一切偶数都能被2整除,一切奇数都不能被2整除,所以一切奇数都不是偶数。都是直言三段论第二格的aee式,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所有p是m所有s不是m所以,所有s不是p3.只有水量合适,水稻才能丰收。8.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才能实现。都是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只有p,才q6.如果被告已经死亡,就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现在被告已经死了所以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9.如果溶液是酸性的,就能使试纸变红这瓶溶液是酸性的,所以它能使试纸变红。都是充分条件假言推理肯定前件式,具有共同的逻辑形式,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所以,q1如果两个思想的表达具有相同的思维形式结构,则(c・它们具有相同的逻辑常项)。2•“要么p,要么q”与“或者p,或者q”这两个命题形式,它们含有(c・不同的逻辑常项,相同的变项)。3•下列命题具有相同逻辑形式的有(a・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d•如果你有空,请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1光的折射定律练习含解析教科版选修3-4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4章第4节群落的演替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2025学年高中数学第三章统计案例章末复习讲义新人教A版选修2-3
-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十二章机械波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4
-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演练强化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5年印花巾被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中国玻璃防雾镜行业发展潜力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0-2025年中国汽车轻量化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锂电池设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壁挂式电源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SpaceClaim.中文教程完整版
- 哈弗汽车品牌全案策略及营销推广方案
- 04J008 挡土墙(重力式 衡重式 悬臂式)
- 《哈佛经典谈判术》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10201-2020
- 扶梯人行道检验验收作业指导书
- GB/T 41855-2022小型游乐设施转椅
- 2023年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英语)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GB/T 20308-2020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矩阵模型
- 男孩女孩动起来健康运动知识PPT模板
- 铁路道岔知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