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和反思性教学_第1页
教师专业成长和反思性教学_第2页
教师专业成长和反思性教学_第3页
教师专业成长和反思性教学_第4页
教师专业成长和反思性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专业成长和反思性教学秦淮区中学教研室陈爱国

一、关于教师专业化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因此80年代后,人们对过去忽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技能提高的做法给予了强烈的批评,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社会职业有一条铁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以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教师如果没有社会地位,教师的职业不被社会尊重,那么这个社会的教育大厦就会倒塌,这个社会也不会进步。

教师是专门职业,必需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教师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强化教师职业的专业性。因为职业专业化表现为某种职业业已建立起一套社会公认的、高标准、高效率、严密而科学的训练体系,具备其他职业所不具备的职业伦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教师职业专业化程度越高,它才越具有不可替代性,才越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国际上的六种教师培养范式

1、知识范式:常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认为教师的专业化就是知识化。2、能力范式:要有把知识表达出来、教会学生的能力,要有与学生进行沟通,共同处理课堂事务等能力。3、情感范式:当教师的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影响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是情感性因素,因而强调教师对学生的爱心。4、“建构论”范式:强调教师是成长过程中的人,需要不断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把知识变成完全个人化的而不是外在于自己的东西。5、“批判论”范式:强调教师要关心学科之外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合理性。主张培养教师的独立思考能力。6、“反思论”范式:主张教师的成长应该培植起“反思”的意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与行为,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建构,从而获得持续不断的专业成长。这种培养范式正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

二、关于反思性教学(一)什么是反思?

反思是人特有的一种心智活动,也是人有意识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境的能力。反思是人的思维的一种品质,它使人更清晰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从而更理性、更有目的地开展行动。杜威认为,反思是思维所拥有的品质,只有通过反思性的思维才能对经验进行改造和重组,才能发现教学的意义;反之,没有反思的思维就不能产生有意义的经验。杜威的这种观点对后来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而后来的研究甚至只能是对这种观点的诠释而难以超越。(二)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反思性教学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认知的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反思性教学体现的是教师自主进行思考和批判分析的态度与方法。教学反思指向教师的认知过程和教学行为,其目的在于解决教育工作的问题、提高教育工作的成效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三)反思性教学的理论基础反思性教学的直接理论基础是巴西著名教育家弗莱雷的反思性实践的理论。就是将教育看作是“反思性实践”。他对教师不加反思、机械讲解的教学进行了深刻批判,弗莱雷说:“无论是反思被剥离了行动,还是行动被剥离了反思,两者都造就了不真实的存在形式。同时也造就了不真实的思想形式,而这种思想形式又反过来强化原先的反思与行动的分离”。没有了反思,人的行动也就没有了灵魂;教学如果沦落为机械的讲解行动,那么就不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性。(三种类型的反思性实践,即:“对行动的反思’’、“在行动中的反思”以及“为了行动的反思”。)(四)反思性教学的特征1.反思性教学积极关注教学的目标和结果2.反思性教学重视教师的课堂生成能力3.反思性教学需要先进的教学理念4.反思性教学建立在教师的专业判断基础之上5.反思性教学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1)、关于建构主义反思性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采取建构论者的取向”。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以及学生经验对于知识建构的作用,认为学生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习是一种主动地建构意义的过程,知识是通过意义构建的方式获得的。反思性教学的这种特征体现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2)、关于实践知识

反思性教学对教师的专业判断的依赖体现出教师所拥有的个人化的实践知识的重要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实践知识是一种行动中的知识,它内在于专业活动中,是自发的、直觉的、心照不宣的、不可捉摸的,但在教学活动中的确发挥着作用。这种实践性知识具有不可传递性,不能通过别人的讲解而获得,只能通过教师对经验的不断反思与体悟而得到确认和积累。显然,实践性知识并非纯粹是“知识”,而是混合了教师智慧技能和教学观念的综合体。教师的“实践知识”实际上是一种“默会的知识”,这种知识的存在更显示了教师知识的隐蔽性,它不能清晰地被传授和陈述,而只能去体悟和感受。我为什么要反思?

最简单的理由是没有反思的行动是近乎本能的,没有反思的行动在时间的长河中只会无限地重复而无法超越自身,这不符合人类进步的追求。或者说,我之所以要反思是因为我不甘平庸,而社会也是拒绝“庸师”的。因为教学成功=教学过程+反思、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是因为反思性教学可以促使教师成为实践型、专家型和学者型的教师。新课程的实施需要反思性教学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必需。真正的反思性教学使得反思与探究不仅成为教学的新理念,而且成为教师的专业存在的方式。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重新审视自己的经验、价值观和教学伦理,重塑教师的教学哲学和教学理念,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显然,这些对于新课程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反思可以把教师从单纯的机械讲解和常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一种前瞻性的眼光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根据意识到的目的和意义对教学进行规划和设计。只有这样,课程实施才能不再是照本宣科和枯燥乏味的,不再是“灌输”和“填鸭”,而成为积极的经验反思和意义建构的过程。我反思什么?

教学反思的内涵就是要追求教学行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这一内涵同时适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手段。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是与其恰当性有关的,过于艰难和过于轻易,都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无效的目标与没有目标无异。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指其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合目的性,要求教学目标不能偏离教学目的,进一步将不能背离教育的精神;合规律性,要求目标的确定不能违背教学的规律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潜力以及教学方法的功能。至于教学手段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相对来说是容易理解的。有效是第一位的,因为无效的手段无益于目标的达成,但仅仅有效还是不够的,教学手段在有效的前提下,还必须是合理的。实际的教学生活中,客观上存在着一些偏离目的的教学操作,这类操作有时候相对于目的而言是错误的,有时候则是无效的。当然,更多的情形下存在的是相对于目的的低效操作。错误的教学行动是反目的的,教学的结果会走向目的的反面;无效的操作则会导致教师自己和学生的无益劳苦;低效的操作则不符合人类在教学领域的基本追求。我反思了吗?只要能做到谨慎进行教学决策、充分关注教学反馈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分析总结、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一个教师根本不用把反思记在心上,他已经在进行反思性教学了,他的教学也已经具有了反思性质。

教学过程开始以后,教师充分关注反馈信息,即兴反思,对教学行动及时做出调整,教学的艺术就在其中。日常教学反思的一般过程

1、备课反思。⑴、反思教学目标。⑵、反思教学内容。⑶、反思教学方法。⑷、反思问题策略。2、课堂反思。3、课后反思。反思形式

1、旁注、小结旁注、小结就是在备课本上反思自己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经验与教训,这种方法适合于每节课结束之后。在每一节课后,教师应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和评价,对课前计划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认真分析和总结自己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并加以整理,及时记录在备课本中,具体环节应加上旁注。

2.观摩与讨论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并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的。

参与观摩和讨论的教师要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和他人的教学,进行质疑性的讨论和对话,通过集体智慧的分享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

3.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反思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思考与体验。体验意味着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对教学行为的自觉体悟和反省,体验使得反思性教学超越单纯的技术或方法论层面,而成为教师的存在方式和专业生活方式。反之,如果教师不善于体验、不进行反思,就算是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也只不过是对一年工作的几十次重复,不会增加新的知识,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也没有多少帮助。4、撰写反思札记

为了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教师可以通过撰写反思札记帮助自己进行教学反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