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课件:1-1人口的数量的变化(共58张PPT)_第1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课件:1-1人口的数量的变化(共58张PPT)_第2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课件:1-1人口的数量的变化(共58张PPT)_第3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课件:1-1人口的数量的变化(共58张PPT)_第4页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课件:1-1人口的数量的变化(共58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变化实际上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人口的迁移)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1.正确理解人口的基本概念,如人口的增长和增长模式、人口老龄化;学会理解一些新概念,如人口红利、人口结构、人口抚养比、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等。2.掌握人口统计图的判读技能:①人口增长曲线图、人口增长模式图;②人口“三率”柱状图、人口增长柱状图;③人口结构饼状图(扇形图);④人口金字塔图;⑤人口等边三角形统计图;⑥人口增长复合图。一、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时间)人类出现产业革命二战以后七十年代现在一、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时间)人类出现产业革命二战以后七十年代现在人口发展非常缓慢社会生产力很低一、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时间)人类出现产业革命二战以后七十年代现在人口发展非常缓慢人口发展迅速加快社会生产力很低生产力提高一、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时间)人类出现产业革命二战以后七十年代现在人口发展非常缓慢人口发展迅速加快人口迅猛增长社会生产力很低生产力提高科技、生产力发展速度一、人口的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时间)人类出现产业革命二战以后七十年代现在人口发展非常缓慢人口发展迅速加快人口迅猛增长增长速度下降社会生产力很低生产力提高科技、生产力发展速度许多国家控制人口我国大陆人口增长图中国近现代人口增长图曲线略微缓和表明人口增长趋缓曲线变陡说明人口增长速度加快曲线平缓表明人口增长缓慢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空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空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很快,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政治独立民经发展医卫进步死亡率降2、世界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空间)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欧洲、北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很快,占世界人口增长的90%增长缓慢,有些国家停止或负增长政治独立民经发展医卫进步死亡率降社会经济文化教育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计算: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0>0﹤0人口自然增长数量=人口基数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练习)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A.①B.②C.③D.④【解析】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数,该国总人口数量将继续增长。只有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人口才停止增长,此时,人口总量达到最高峰。C二、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取决于什么因素呢?人口自然增长率1、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规律(2)经济基础(3)上层建筑(4)其他1、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15岁到49岁)的比重(2)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3)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4)其他战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1、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15岁到49岁)的比重(2)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3)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4)其他战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晚婚晚育会延长人口代际间的更替周期,有利于对人口数量的控制所以我国人口政策提倡晚婚晚育,以利于对人口数量的控制。我国目前婚姻规定的初婚年龄是:男22岁,女20岁。1、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影响因素(1)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15岁到49岁)的比重(2)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3)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4)其他战争、自然灾害、自然环境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高—高—低高—低—高低—低—低从死亡率降低开始转变通过出生率降低实现1、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长类型)的构成指标、类型及特征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什么变化开始的?2.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差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转向传统型,进而向现代型过渡。如图所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3、“低-低-低”模式(现代人口增长模式—发达国家全部和少数发展中公家)出现的原因如何区分和确定人口增长模式1.从特征上区分(歌诀法)2.从数值上定量区分(析图法)原始型与传统型:原始型与现代型:区分三模式,特征很重要;现代是三低,传统高低高;原始高高低,切实要记牢。出生率均在3%以上,但原始型自然增长率相对较低,在1%以下;传统型较高在2%左右或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小于或等于1%,若出生率和死亡率高(均在3%以上)则为原始型,若出生率和死亡率低(均在1.5%左右及以下)则为现代型小结: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一)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异

1、发展中国家

传统型

2、发达国家

现代型

3、全世界

传统型

(发展中国家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0%

)(二)发达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1、欧洲(如意大利、匈牙利、瑞典负增长;德国、波兰、奥地利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接近零增长)2、北美(仅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人口自然增长率稍高,约在0.4%到0.8%之间

3、日本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左右

(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1、非洲国家、大洋洲国家(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亚洲、拉丁美洲(除日本、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传统型

2、中国、韩国、新加坡

现代型中国人口增长类型转变的原因及地区差异?原因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计划生育因素出生率低死亡

率稳定自然增长率低整体人口增长模式(过渡)城市已完成转变,为现代型乡村正在转变,属过渡型差异四、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带来的问题(1)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2)人均拥有的资源和产品少,影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3)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的稳定四、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存在于发展中国家(1)环境承受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2)人均拥有的资源和产品少,影响生活水平、教育水平及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3)就业困难,影响社会的稳定带来的问题解决措施:采取控制人口的政策(如计划生育),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等四、人口问题2、人口增长过慢,甚至零增长和负增长: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家庭)负担过重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四、人口问题2、人口增长过慢,甚至零增长和负增长:主要存在于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家庭)负担过重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鼓励生育,接纳外来人口。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社会服务体系。解决措施:三、人口图、数分析1、人口年龄组的划分0~14岁为少年儿童组15~64岁为青年组65岁以上为老年人组(老龄化的标志)年龄结构类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年轻型40以上4以下成年型30~404~7老年型30以下7以上年龄1~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5502501000死亡率0.50.62乙人口数350600501000死亡率0.80.72.20.81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1~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5502501000死亡率0.50.620.93乙人口数350600501000死亡率0.80.72.20.81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龄1~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5502501000死亡率0.50.620.93乙人口数350600501000死亡率0.80.72.20.81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年龄1~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5502501000死亡率0.50.620.93乙人口数350600501000死亡率0.80.72.20.81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高年龄1~14岁15~59岁60岁以上总计甲人口数2005502501000死亡率0.50.620.93乙人口数350600501000死亡率0.80.72.20.811、分年龄组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2、总人口死亡率甲组比乙组_____(高或低)3、产生上述反差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低高甲组中老年人口比较多,而老年人死亡率较高2、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学法指导】(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3)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总和是100%。如上图中星点的三要素构成比重分别约为A—25%、B—47%、C—28%。①②③(2)过图中标出的点(在图中为“﹡”),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箭头)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三角坐标图注意坐标原点!读下图,若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A.①B.②

C.③D.④abc000100(%)100(%)100802020204040406060608080①②③④C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2.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行计划生育B.鼓励生育C.采取移民政策D.鼓励人员出国abc000100(%)100(%)100(%)802020204040406060608080①②③④A3、人口金字塔(年龄性别构成)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金字塔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年龄结构类型少年儿童人口比重(0~14岁)%老年人口比重(65岁及以上)%原始型年轻型人口出生率高人口寿命短,死亡率高40以上4以下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字塔形。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而老年人口比重小,是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都长期高的结果。传统型成年型30~404~7人口出生率降低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降低现代型老年型30以下7以上人口出生率低人口寿命长,死亡率低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快速增长型稳定慢增长负增长老龄化的标准: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7%以上。(男)765432101234567(女)10207060504030年龄1992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内凹”“内凹”“外凸”“外凸”两个“外凸”产生的原因:

35--45岁的“外凸”是建国后出现的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所致;15---30岁人口比重最大,所出现的“外凸”是60、70年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反映。两个“内凹”产生的原因:30--35岁人口比重明显出现的低值区,真实地记载了1959--1962年的困难时期。15岁以下人口数量较稳定,说明近十几年我国卓有成效地执行了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的国策。4、人口抚养指数:人们常把15~64岁人口划分为劳动人口,其他人口划为被抚养人口,二者的比值称作抚养指数。5、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成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6、人口性别比:出生人口性别比(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和总人口性别比。人口增长过慢,老龄化现象严重。人口增长过快,就业压力大思考:A、B两国存在什么人口问题?(1)图中A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2)针对B国的人口问题,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四国中,与A国人口问题一样突出的是:A.印度

B.埃塞俄比亚

C.法国

D.孟加拉国

人口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CA下图表示某年赞比亚人口金字塔。从图中得出的正确推论是A.农村人口出生率比城市低B.城市年青人比例高,说明这时期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农村生活条件比城市好,因此老龄人口比例高D.城市人口性别比例失调,会产生某些社会问题.

D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回答: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是3、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4、最近曾经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是ADBC下图是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图,判断1—2题:1、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2、和德国人口死亡率、出生率相似的国家应该是

A、①B、②C、③D、④CA例1、下图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1)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A.1%B.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