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_第1页
中外建筑史-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_第2页
中外建筑史-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_第3页
中外建筑史-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_第4页
中外建筑史-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章“二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本节主要内容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2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背景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建筑业也成为本国支柱型产业;西欧——各国建筑现代化发展非常迅速;日本——由一个战败国发展成为一个经济大国,现代化建筑不断崛起,为建筑业大发展做出了贡献。二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战争结束意味着重建家园的开始,各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战后建筑思潮的分期:一是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恢复时期;二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半期,发达国家建筑发展空前兴旺,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是发展时期;三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今,这时期发达国家建筑平稳发展,发展中国家尤其亚洲国家建筑发展进入兴旺时期。14.1战后各国建筑概况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①英国背景:自1941年起便已开始着手重建一些被破坏的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战争一结束,重建与修复就开始进行。城市人口膨胀严重,控制人口成了当务之急。1.西欧各国英国做了大量的卫星城镇的规划,以工业的重新分布解决大城市无限膨胀的问题。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①英国成果:人口:50年代中叶伦敦周围的8个卫星城镇已拥有原计划人口的一半。但他们并不满足,不断研究发现问题。1.西欧各国建筑设计:“新陆地”,上面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道,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新陆地”,上面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道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①英国成果:建筑工业化:钢筋混凝土墙板系统;建筑材料开发:抗碱玻璃的研制成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1.西欧各国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②法国重建:为限制城市的无限膨胀,在巴黎西郊建设了5个卫星城镇,目前都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拉德芳斯卫星城;1.西欧各国建筑设计:现代建筑派取代了学院派成为主要学派——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勒柯布西耶)巴黎拉德芳斯1958-1964年;

先进技术设施;

高层、超高层林立;

完善的交通系统。马赛公寓大楼勒柯布西耶作品;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层和9-17层是居住层——23种户型。朗香教堂勒柯布西耶作品;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建筑主体造型如同听觉器官,在倾听神与自然的对话;黑色的钢筋混凝土屋顶如诺亚方舟;朗香教堂

粗面、厚重的混凝土墙上布满大大小小多彩点窗,并通过“光的隧道”将各色光奇妙地引入室内;

不同厚重的建筑形体之间刻意留出的缝隙,也使室内产生奇特的光影效果。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②法国建筑工业化体系:大力发展大板建筑,技术比较成熟。后来又以大模板现浇工艺代替了预制大板建筑体系。1.西欧各国建筑技术:壳体结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立工业技术中心陈列大厅;高层建筑方面——曼思·蒙帕纳斯大厦;建筑艺术:蓬皮杜艺术中心。蒙帕纳斯大厦建于1972年,共59层,高209米;

是巴黎市区除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也是市区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

1969年时,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为纪念戴高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③德国背景二战后损失最严重,但经济恢复较快,1970年位于美、日后居第三位。首先着手住宅建设,但城市规划并不顺利。1.西欧各国建筑设计:以现代建筑为主要潮流——爱乐音乐厅、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明斯特新剧院等。爱乐音乐厅建于1956年;

外形由内部的空间形状决定,周围墙体曲折多变,屋顶的形状由天花板确定。罗密欧与朱丽叶公寓夏隆作品。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③德国建筑材料:在采用预应力轻集料混凝土、玻璃纤维水泥、保温墙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引起世界建筑界的广泛重视。

在空间网架结构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杜塞尔多夫博览会的展览大厅。1.西欧各国杜塞尔多夫展览大厅采用庞大的空间网架结构;空间面积122600平方米,位于世界前列。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背景1890年起,美国一直保持着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称号。20世纪以来,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在战争中都没有受到损失,且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经济实力猛增。2.美国建筑:建筑业随着经济上升而上升,建筑业的生产总值成为美国三大支柱之一。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居住建筑:对多种建筑类型进行探索,有低、多、高层多种层数;郊区住宅兴旺,解决了城市人口拥挤的问题。卫星城市:建筑密度小,绿化空地多,建筑层数少,休闲场所多,生产性建筑少,适合富人居住——为满足富裕阶层休闲舒适生活而建。2.美国高层建筑:美国战后建筑的一大特征,而且美国是高层建筑的发源地。芝加哥汉考克大厦1968年建成;100层,高373m,是当时纽约之外全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纽约世贸大厦1973年,110层,高411m。美国纽约市最高、楼层最多的摩天大楼芝加哥西尔斯大厦1974年建成;110层、高443m;1~50层为9个宽度为23.86米的方形筒组成的正方形平面;51~66层截去一对对角方筒单元;67~90层再截去另一对对角方筒单元,形成十字形;91~110层由两个方筒单元直升到顶。芝加哥水塔广场大厦1976建成;76层、高260m;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背景二战使日本经济遭到重创,经过十几年的恢复,经济迅速发展。住宅建筑:日本战后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日本住宅已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发展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住宅。3.日本纪念性建筑: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碹门。广岛和平中心纪念馆与纪念碹门1949年;为了纪念死难者和制止战争。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公共建筑:人口密度大,地价昂贵,所以日本大城市除向外部扩大外,只能向高空或地下发展。商业建筑:购物中心——1981年千叶县购物中心,以步行街和底层专业商店相连;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3.日本文化建筑:很注意结合日本传统手法——京都文化会馆,国立京都国际会馆。千叶县购物中心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国立京都国际会馆14.1.1战后各国建筑活动高层建筑: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开始发展高层建筑——1968年东京三井霞关大厦;1970年东京新宿京王广场旅馆;1974年东京新宿住友大厦;新宿三井大厦;3.日本东京新宿京王广场旅馆

1968年,47层;新宿住友大厦

1974年,52层,总高度210m。新宿三井大厦

1974年,55层;钢骨结构;14.1.2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特点:首先将建筑主要构件在加工厂加工制作,然后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如大板建筑。盒子结构建筑:预制装配式结构采用的方法之一,当今装配式程度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是把一个房间设备装修,按照定型模式,在工厂中依照盒子形式完全做好,然后送到现场一次吊装完毕。1.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14.1.2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各国将工厂预制构件和施工现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理想的施工方式,从而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建造体系。这些体系从专用到通用体系发展,使建筑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2.发展工业化建造体系14.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原因:二战后,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地价昂贵;优点:发展高层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使用面积,进而解决住房缺乏以及城市规划等一系列问题。1.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发展高层建筑还可以扩大市区空地,有利于城市绿化,改善环境卫生;建筑布局上,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丰富城市景观。14.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梯发明使用,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出现——渥尔华斯大厦;纽约帝国洲大厦;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况好转,使高层建筑的发展又出现了高潮。2.高层建筑发展的过程渥尔华斯大厦

1913年,57层,高234m;纽约帝国洲大厦

1931年,102层,高380m;1986年该建筑被认定为美国国家历史地标14.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高层建筑一般以层数划分为4类:第一类高层:9-16层(最高到50m)第二类高层:17-25层(最高到70m)第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到100m)3.高层建筑的划分第四类高层:超高层建筑,40层以上(100m以上)14.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1)砖石结构体系。优点取材容易,耐久性防火性好;缺点自重大,强度低,适合多层建筑;(2)框架结构体系:布置灵活,适应性强,用料省,刚度和强度差,适合不超过20层的建筑;(3)剪力墙结构体系:刚度大,抗水平荷载能力强,框剪结构适合35层以下建筑。4.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变革(4)筒体体系:用于高层与超高层建筑。14.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1)薄壁壳体空间结构。罗马万神庙—壳顶为球壳;20世纪以后,壳顶造型加以改进;(2)壳体结构。特点是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大的效果,有的百米大跨度壳仅厚几厘米——罗马奥运会小体育馆。5.大跨度建筑(3)折板结构。薄壁空间体系——1958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大厅的屋盖。罗马奥运会小体育馆

1958年,网格穹窿形薄壳结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大厅的屋盖

1958年,折板结构14.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4)悬索结构。用悬挂的绳索来承受荷载的一种结构体系——美国牡蛎形会堂;(5)悬挂结构。同悬索桥——美国明尼苏达州联邦储备银行。5.大跨度建筑(6)张力结构。超轻结构,用钢索或玻璃纤维织品作为张力构件,覆盖面大——蒙特利尔世博会西德馆。美国牡蛎形会堂

1954年,悬索结构美国明尼苏达州联邦储备银行

1972年,悬挂结构

把16层的办公楼悬挂在100m跨度的空中蒙特利尔世博会西德馆

1967年,钢索网状张力结构;14.1.3高层及大跨度建筑(7)空间网架结构体系。目前先进的结构体系,质量轻,整体性好——美国新奥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