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1张_第1页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1张_第2页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1张_第3页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1张_第4页
2017 2018历史岳麓版必修2 第二单元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31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课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情景导入

右图是一幅反映洋务运动的漫画。“有了这些洋玩意就可以富国强兵了”是洋务派的天真想法,而实际上洋务运动自强不强,求富未富。但不管怎样,它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对中国的早期近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的变化呢?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课标导航

课程标准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学习导航

1.了解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兴起。

2.理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原因、影响和特点.3.认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世界市场的形成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一、经济结构的变动

1.传统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前,小农经济占据统治地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构成社会经济稳固的基础。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用的大部分手工业品。这种经济结构以家庭为单位,其特点是__________。

耕织结合

2.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渐瓦解

(1)原因: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的冲击。

(2)表现: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列强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

(3)影响

①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__________和原料产地。

②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买办发展迅速成为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

商品市场

特别提醒

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世界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市场和原料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生命线。为了获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列强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最终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由此导致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

二、洋务运动与官办企业

1.背景:19世纪50-60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发起一场旨在“自强”、“__________”的洋务运动。

2.过程

(1)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__________________。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在安庆内军械所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

求富

安庆内军械所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家官办军用企业。

(3)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了“__________”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1881年投产的__________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达到了分洋利的目的,也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

江南制造总局

寓强于富

开平煤矿

3.评价

(1)局限性:洋务企业未能真正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

(2)积极意义:它对中国的早期现代化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易错易混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

1.民族工业的出现

(1)原因:__________企业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

(2)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

(3)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为代表的民族工业。

外资

2.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发展原因

①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__________,奖励工商。

②社会上兴起了__________的热潮,涌现出__________、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

③中国人民为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掀起收回利权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

(2)发展概况:_______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

商部

实业救国

张謇

棉纺织

3.处境:中国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步履维艰,发展缓慢。

(1)列强利用资金、技术优势、特权,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清政府高额征税、敲诈勒索,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又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

[思维启迪]

史学家认为:“中国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中国已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时,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

(2)中国的民族工业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对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性。例如,《马关条约》规定外商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更是直接打击了本国的民族工业。

(3)在夹缝中求生存和发展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必然是轻工业发展较快,重工业发展受到限制,不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思维导图]

[知识主线]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维护清朝统治,洋务派兴办了官办军用与民用企业,中国近代企业由此诞生。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在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下,中国民族工业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甲午战争后得到初步发展。由于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工业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史料一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洋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史料二

自然经济的解体与民族工业的产生

史料三

“乡间缫丝循用旧法,闻启沅(继昌隆缫丝厂创办者)提议创用汽机,成(都)非笑之。及工厂已成,机房中人又联群挟制,鼓动风潮,无知之民相率附和,几欲将丝厂毁。”上海机器织布局筹建时,李鸿章呈请批准“该局用机器织布……酌定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探究问题:

(1)史料一表明自然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史料二中的企业是何种性质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史料一反映的现象与史料二反映的经济现象有何联系?

(4)史料三反映了什么现象?其根源是什么?

提示:(1)外国商品涌入中国,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布,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西方列强大量购买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丝、茶生产服务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日趋商品化。

(2)性质: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原因: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和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3)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被迫以出卖劳动力为生,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商品市场等。

(4)现象:民族企业受到旧习俗观念抵制和封建势力的压迫。根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国内市场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鸦片战争后,中国商品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商品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加大,不断诱使农业生产形态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2.影响

(1)为商品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从而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使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程度加强,中国经济也开始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根本基础,所以也从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洋务运动

史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降敌。推缘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史料二

洋务运动汲取来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探究问题:

(1)据史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2)结合史料一分析史料二中“汲取来的西方知识”主要是什么。其汲取西方知识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

提示:(1)问题:严重入超。原因:中国的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的机器产品竞争。解决方法: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

(2)“汲取来的西方知识”:西方先进的科技,包括军事技术、工业技术等。根本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3)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起到了推动作用。

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

1.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这就动摇了“礼义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思想界的一大进步。

2.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洋务运动使中国教育开始向近代化转变,为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5.洋务运动为中国军事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6.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技法

[解题技法]

组合型选择题的题干一般会列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及其叙述,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把备选项分解成几组备选答案,其组合方式有:单个序号组合、两个序号组合、三个序号组合……乃至全部序号组合。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鉴别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和对知识的准确把握能力。组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原来的多项选择题的变型,也是降低多项选择题难度的一种命题替代形式。

解答组合型选择题最主要的方式是排除法,即逐一排除错误或与题意不相符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在解答排序选择题的时候,可以运用首尾两端确定法,从而逐步确定正确选项,解答时应注意题目的组合方式,以一道有四个题肢的组合型选择题为例,如:全部为三个序号的题目,肯定有一个序号是错误的;全部为两个序号的题目,肯定有两个序号是错误的;一个至四个序号均有的题目,则要逐一排除与题意不相符的选项。

[典题例证]

下列近代企业以“自强”为目的的是(

)

①开平煤矿

②安庆内军械所

继昌隆缫丝厂

④轮船招商局

⑤江南制造总局

A.②⑤

B.①④

C.③⑤

D.③④

[解析]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用企业。②和⑤是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①和④是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③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

A

[即学即用]

“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帝国的大门,给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思想和先进的生产力,瓦解了这些古老帝国的腐朽思想和落后的、个体的、小农式的生产方式……”这样的认识(

)①夸大了殖民侵略的积极影响

②体现了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

③体现了世界史逐渐发展为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

④告诉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重大历史事件

A.①②③

B.①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