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教学设计南京九中朱光龙(一)新教材的特点:1、拓展历史学习的层面贴近学生、富有生活气息的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史的内容,体现了历史学科的多样性。

新的史学成果:夏商周断代工程引进一些技术性、科学性数据和一些考古成果(古代冶铁技术、编钟等)新的研究成果——隋炀帝的评价2、图文并茂——用图绘制鲜活的历史画卷图画、表格、地图和图注,是课文的组成部分。大量图表的使用可以增加学生的考古文物知识,增强历史的真实感,增强课文的明晰度,有利于教材的形象、生动,也起到简化教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七(上)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课文中介绍到: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在本课《活动与探究》中就给出了考古工作者在山西战国墓葬中发掘出来的“牛尊”。有力的证明了课文中关于我国何时出现和推广使用牛耕。七(上)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课文讲述“巨鹿之战”时,特配上项羽“破釜沉舟”图第18课三国鼎立课文讲述“官渡之战”时,配有“曹操赤脚迎许攸”图。这些图片无疑增强了教科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人文教育的特点——贴近生活文房四宝:纸、墨、笔、砚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七(上)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介绍了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了解了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品种多样的饼食:人类主食的演变:粒状——粉状——快餐

西汉时广泛使用石磨磨面,人们的饮食更加多样化。当时将用小麦、粟和稻米等谷类细粉制成的食品统称为“饼”。同今天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饼有很大的区别.那时把用面粉发酵后蒸熟的食品叫蒸饼,如同今天的馒头、包子等。水煮的面食叫汤饼,包括我们今天吃的面片、面条、馄饨等。烙烤的面食叫烤饼或烧饼,汉代有种胡饼胡麻饼,和我们今天吃的芝麻饼很相似。南北朝时有二十几种制饼的方法,其中的乳饼是用牛、羊奶加蜜调和烤制的,是少数民族饮食进入汉族生活的又一例证。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4、设计新的课程活动类型,强调动态生成,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得学生感受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与探究:《北方民族大融合》——1、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北魏孝文帝能够在大融合中起如此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早年所受的教育,还是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2、找一找: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哪些?七年级(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活动与探究:小调查你们班上或周围有少数民族同学或小朋友吗?了解一下他们的风俗习惯,并想一想应如何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5.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关注学生思考过程的”动脑筋”,学生借助它可以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翱翔.“动脑筋”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温故知新---七(下)第2课“贞观之治”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加深理解---七(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培养思维---七(下)第5课“和同为一家”“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助文成公主做哪些有益的事?6、新教材给教师的课堂生命以极大的张力新教材简明扼要,知识点和知识量大量减少,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给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它要求教师以更高层面和更广阔的视野把握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自身特点超越教材,根据自身优势完善教材,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取舍教材,以满足课堂实际教学的需要.七(上)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课文在讲述汉武帝的大一统内容时介绍汉武帝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时,只从政治上,削弱诸侯国的实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方面加以介绍.不足:不能使得学生全面了解汉武帝的历史功绩.措施: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汉武帝在经济上、军事上采取的这样集权措施。

(二)新“课改”下如何进行

教学设计1、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的预期目标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用书2、解读新教材,确定超越、完善、取舍教师比较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七(上)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讲述著名的都江堰时:教材不足之处:①没有都江堰的实物图(学生没有直观感受)

②没有将最新的时事动态融入教材中。青城山和都江堰在2000年11月被世界遗产委员会正式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采取措施:为了使学生认识到都江堰工程的伟大,在教学过程中就增加介绍了上述内容。七(上)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讲述屈原时,教材中介绍了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教学中补充的内容:1、《离骚》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哪些?)英、法、俄、意、日等。(小学社会课有所介绍)2、介绍了中国主要的民俗---端午节和屈原之间的历史关系。(弘扬民族文化,对我国传统的民族的历史渊源有所了解。)3、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原有的知识水平、学习动机、情感状态不能过分拔高教材难度;了解学生对历史这门学科(导言部分)或对这节所学的内容(新授课)的学习情趣。七(下)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材对“闭关锁国”的政策实行的原因、内容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介绍。这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属于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即使补充内容,也不宜补充另一个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如:让学生将闭关锁国和我国的改革开放进行比较,或通过介绍改革开放介绍让学生体会闭关锁国的不足。教学案例:1、清朝前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如何?2、教师解释“闭关锁国”的含义。3、清朝为何要实行这种政策?4、你认为“闭关锁国”的政策能够御强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5、那“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6、最后,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给清政府和当时中国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4、考虑用什么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结合教材、学生、教学用具等实际情况确定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指导法、提问启发式、直观教学法、动手实践、分组讨论等。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故事会、影视观摩、实物展示、动手操作等。七(上)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在讲述远古居民的劳动工具时,自己带了形状各异的石块(有棱角、有尖头、不规则,树枝等)拿着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品,你们觉得这些石头和树枝对远古居民的生活有什么用呢?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发言踊跃、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教授《春秋战国的纷争》、《“秦王扫六合”》、《三国鼎力》、和同为一家》、《明朝君权的加强》等内容时,都结合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让部分同学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他所了解的那段历史,同学打分,作为平时成绩,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形成了良好的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效果。在讲授《灿烂的青铜文化》时考虑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不会太感兴趣。让学生带油泥,按照实物图片,自己制作司母戊鼎、玉虎、玉象。结合自身实际感受,去体会我国古代居民的聪敏才智。在讲授《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京杭大运河是本课大主要内容,尤其是“点、四段、五河”主要河道学生需掌握。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我们让学生自带硬纸板、吸管、剪刀、双面胶(胶带)等在课堂上根据教材的图例,自行设计一个有立体感的京杭大运河。在教授《三国鼎力》、《昌盛的秦汉文化》(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郑和下西洋)等场面宏大、气势磅礴的内容,通过播放视频。效果非常好。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内容充满兴趣。(注意:在看视频时,事先好提一到两个问题,带着问题看,更体现出为教学服务。)6、考虑如何进行教学评价注意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走向探究性学习过程。活动与探究中:对历史物证的调查,七(下)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这些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看看这些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再调查一下,你的家乡有些什么样式的桥?它们与赵州桥有何不同?评判原则:只要做了,给以肯定。通过课堂内外的正确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全面公正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利于促进教与学的互动。对于学生的益处:他们会注意到周围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事物,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很大的启迪。7、教学反思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波斯纳(美国)(1)课堂实现“互动化”——思动、心动、手动(2)学习方式“探究化”——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三)关于自由阅读卡的使用备课中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但确起着辅助教学的较好作用.1、对教材中关键却没有加以解释的内容,作了扩展性介绍,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七(上)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两课中涉及了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第1课自由阅读卡便介绍了三种打制石器的方法,并指出石器上除留有人工打制痕迹外,有的石器还有修整痕迹和使用痕迹。通过自由阅读卡的介绍,学生对石器的概念有了较全面的了解。2、通过对教材中相关内容的补充介绍,拉近了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在我身边。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自由阅读卡介绍了“铁氏三兄弟”的区别是什么?让学生了解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铁的历史渊源,感受我国先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我身边。七(下)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生活自由阅读卡介绍了:从实心皮球带充气足球,让学生了解我国从事足球活动的历史悠久,使学生感受到“足球”文化的渊源。3、扩展历史知识的形象性,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形成对事物的正确看法。七(上)第10课“秦王扫六合”自由阅读卡介绍了秦代度量衡和今天我国通用的度量衡之间的关系,给了学生一种直观的感觉,使得学生容易理解。此外,本课阅读卡还设计了一个现代篮球中锋和一骑在马上的秦将军比较身高,使得学生非常形象的了解了“我国古人个个身高马大,今人反倒矮小”的错误认识。七(下)第3课“开元盛世”自由阅读卡介绍了绚丽多姿的唐三彩,强调了人们容易犯错的两个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