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年中华外贸学习网考试
基础学习:指定教材+配套教辅+精讲班
强化训练:历年真题及详解+章节习题精练
过关冲刺:全真试题详解+在线测试
考试辅导:报关员
报检员
国际商务单证员
国际货运代理
外贸跟单员
外贸会计外销员
国际商务师
外贸业务员
国际贸易业务员
国际贸易考研
国际贸易自考专业课辅导:国际贸易学
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经济学
世界经济中华外贸学习网第7章国际贸易发展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7.120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7.2国际贸易政策与理论7.3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7.4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一节20世纪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变化
一、20世纪初至二战前的国际贸易状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贸易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时期和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时期。在这两个不同阶段,国际贸易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第一阶段是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一战前时期(1870-1914年)
在此时期,欧洲和美国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工厂生产飞速发展。据统计,世界工业产量在1870-1900年的30年间增长了2.2倍,在20世纪初的13年里又增长了66%。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同时,为了确保原料的供应和对市场的控制,少数富有的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殖民地输出资本。资本输出不仅带动了商品出口,而且还能以低廉的价格获得原料。这一切使国际贸易继续保持明显的增长,但与自由竞争时期相比,增长速度下降了。例如,在1840-1870年,国际贸易量增长了3.4倍,而在1870-1900年国际贸易量只增长了1.7倍。而且国际贸易量的增长速度已落后于世界生产,这表明世界市场的扩大速度已赶不上世界生产的扩大速度,生产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已趋尖锐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市场的斗争日益加剧。第二阶段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4—1938年)
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世界市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不断发生冲突,1914年终于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年又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大危机,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竞相采用关税战、货币战,并组织相互对立的经济集团。战争的破坏和当时严重的经济危机,使世界工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只增长了83%。同时,这一时期贸易保护的发展设置了层层的人为障碍。因此,国际贸易的发展几乎处于停滞状态。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贸易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仅为0.7%,国际贸易值反而减少了32%,而且国际贸易的增长更为明显地落后于世界生产的增长。
二、战后国际贸易的大发展战后,国际商品贸易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增长迅速,其具体表现就是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不仅比战前要快,而且比生产增长速度快。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国际贸易发展都有其特点,每个时期的国际贸易发展都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
1.战后至“滞胀”前的迅速恢复与发展阶段
国际贸易发展与这一时期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相适应,恢复与发展非常迅速。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迅速发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第一,战后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战后国际贸易迅速增长。第二,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扩大了国际贸易的商品交易量。第三,发展中国家和原经互会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第四,战后国际货币体系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也起了积极促进作用。2.1970年代至1980年代末的增长阶段从1970年代初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长达10多年的“滞胀”阶段,到198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此期间,国际贸易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第一,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投资减少,消费需求不振,原材料及能源需求下降;第二,发达国家为抑制通货膨胀,实行高利率和紧缩性货币政策。导致发达国家的能源、原料消耗和进口减少,进口商品价格急剧下跌,初级产品价格下跌尤甚。价格下跌一方面降低了世界出口额,另一方面大大削弱了对初级产品出口依赖程度高的发展中国家的进口能力;第三,1980年代前半期,美元汇率不断下跌也使以美元计价的商品市场价格降低,导致世界出口额下降。从1980年代后半期开始,国际贸易重新步入稳定增长时期。1985年后,西方国家的经济复苏,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强劲增势,带动了整个世界进出口贸易的回升。1986—1989年,国际贸易量以年均6.8%的速度递增,使之成为战后以来国际贸易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这阶段的国际贸易增长是以欧、日增加进口,美国急剧扩大出口。欧共体国家一改多年复苏缓慢状态,投资增加带动进口成为主要推动力。日本由于日元升值和向内需经济结构转型,进口大幅增加。据统计,在1988年世界进口增加额中,欧共体占51.7%,日本占15.3%。
1980年代后半期,国际贸易恢复迅速增长,还与以下几个因素直接相关:第一,西方国家加强了国家间经济政策协调和联合干预,采取了熨平经济周期波动和刺激投资与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政策。发达国家的设备投资热推动了资本货物进出口额的大幅度增长,1988年增幅达20%以上。设备投资热也带动了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出口的增长。第二,西方国家进行的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增强了经济结构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提高了企业效率和技术水平,增强了出口竞争能力。
第三,科技发展和技术革新使国际市场交换的商品和劳务范围扩大。西方国家竞相研究与开发新兴产业,新产品层出不穷。第四,此外,通货膨胀控制适度,货币汇率相对稳定以及油价下跌等,均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增长。3.1990年代以后的快速增长阶段进入19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加快。但总的看来,1990年代和1980年代一样,国际贸易的发展处于动荡不稳和低速增长的状态。
19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格局最大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战后长期以来世界贸易中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越来越低的不合理结构开始逆转。这一变化趋势在东亚表现得更为明显。影响199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世界经济保持增长的势头。第二,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立,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第三,经济自由区域的出现使区域内贸易更加自由。第四,科学技术加速进步。第五,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三、国际贸易结构的变化
1、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见表7-1)年份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6年初级产品占总出口的比重59.045.037.039.035.226.522.2制成品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41.055.063.061.060.870.674.0资料来源:UNCTAD:《国际贸易与发展统计手册》;WTO:AnnualReport1998,p73.转引自池元吉主编:《世界经济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271页。表7-1世界商品出口结构的变化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1)初级产品生产的发展速度落后于制造业的发展速度(2)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兴起,许多战前没有或尚未普及到家庭的新产品涌现并投入世界市场。(3)由于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贸易中的中间产品大量增加。(4)由于科技进步,原材料使用率提高,节约了原材料的使用量,提高了废料的回收与再利用能力。(5)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的发展,相当一部分原料和食品在国内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工后再出口,这就增加了制成品的出口量,减少了初级产品的出口量。(6)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洗涤剂、人造皮革等合成代用品大量出现,代替了天然产品,减少了天然原材料的使用率。(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和农业工业化,提高了农产品的自给率,减少了对农产品的进口需求。
(8)战后一系列发展中国家为发展本国经济、实现工业化,大量增加机器设备等资本货物的进口,也增加了工业制成品的国际贸易量。
(9)初级产品价格和制成品价格之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即初级产品的价格相对下降或升幅甚小,而制成品价格相对上升。
(10)世界产业结构日益高级化、智能化。
2、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的变化(1)在国际贸易格局中,发达国家依然占据支配地位,但是来自不同类型国家的竞争和威胁越来越多。(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相对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快。
(3)在发达国家中,日本和欧洲的贸易地位上升较快,美国的贸易地位则逐渐下降。(4)在发展中国家中,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处于领先地位(参见表7-2)。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很快,1992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656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到2002年年底,中国的进出口总额达到6209亿美元,排名世界第5位(中国的出口发展情况参见表7-3
)。(5)经济贸易集团内部各成员间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20世纪90年代,欧盟的内部贸易占了西欧对外贸易总额的70%;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内部贸易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40%(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增长情况参见表7-4和表7-5)。资料来源:[日]大内力:「世界経済論」、東京大学出版会、1991年3月出版。1965
1975
1980
1985
韩国0.10.81.42.6台湾0.20.81.52.5香港0.91.11.62.5新加坡0.30.50.91.2合计1.53.25.48.8日本7.110.41115.8美国16.614.313.114.3欧共体46.545.845.143.7表7-21965—1985年间NIEs占全世界制成品出口的比重(单位:%)
表7-3各国和地区在世界总出口增加额中占的比率
(该国出口增加额/世界总出口增加额)中国
美国
日本
欧盟(欧共体)
亚洲
其他
1990年-1995年5.111.29.231.228.714.61998年-2003年11.9243428.719.4资料来源:根据IMF:“DirectionofTradeStatistics”制作。
(单位:%)表7-41990-2000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货物贸易额增长情况
国家组别
出口
进口
贸易额(10亿美元)
年增长率(%)
贸易额(10亿美元)
年增长率(%)
2000
1990-2000
2000
2000
1990-2000
2000
世界61806.012.564856.012.5北美10607.313.415088.917.8拉美3609.920.838911.916.0墨西哥16615.122.018315.022.9其他拉美国家1946.219.72.69.010.5西欧24274.02.425504.14.4欧盟15国22394.01.923474.24.0欧元区8554.97.69595.212.8经济转轨国家2717.426.22415.313.9中东欧1167.714.114710.413.0俄罗斯105-39.044-11.6非洲*1463.427.01363.95.4南非303.212.3305.111.2石油输出国*593.862.1364.122.9中东2667.151.41765.914.3亚洲16468.418.414827.723.5日本4795.214.33804.921.9中国24914.927.722515.535.8亚洲5国**44211.318.53738.327.9注:*包括安哥拉、阿尔及利亚、刚果共和国、加蓬、利比亚和尼日利亚
**包括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资料来源:WTO:《2001年度世界贸易报告》,2001年5月。转引自池元吉主编:《世界经济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273页。排名出口国家或地区出口额(10亿美元)占总额比重(%)1990-2000年增长率排名进口国家或地区进口额(10亿美元)占总额比重(%)1990-2000年增长率1美国782.412.371美国1258.018.992德国551.68.732德国500.17.533日本479.37.553日本379.55.754法国298.14.734英国311.75.045英国280.14.445法国305.44.636加拿大277.24.486加拿大249.13.777中国249.23.9157意大利233.33.538意大利234.63.738中国225.13.415表7-52000年世界货物贸易前15位的国家和地区
9荷兰211.73.359香港214.23.21010香港202.43.2910荷兰197.03.0511比利时184.12.9-11墨西哥182.62.71512韩国172.62.71012比利时171.22.6-13墨西哥166.42.61513韩国160.52.4914台湾148.42.3814西班牙153.52.3-15新加坡138.02.21015台湾140.02.110上述合计5489.467.7-上述合计5664.370.6-世界出口总额*6358.0100.06世界进口总额*6662.0100.06注:*包括重要的再出口或为了再出口而进口的商品。资料来源:WTO:《2001年度世界贸易报告》,2001年5月。转引自池元吉主编:《世界经济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273-274页。3.国际贸易内容的变化战后,特别是近20年来,国际贸易的内容具有突出的新特点:
(1)国际贸易的内容在比例、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的比重相对于货物贸易快速上升。
(2)多边贸易的内容和范围大大扩展。
(3)商品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四位一体迅速发展,相互促进。(4)军火贸易不断增长。1998年以来,全球公开的军火贸易额连续增长。近年来一部分国家的武器进出口状况请参考表7-6。
表7-62001年、2002年武器及其部件的主要进出口状况*(单位:100万美元)
武器及其部件的主要出口
武器及其部件的主要进口
国家或地区
20012002国家或地区
20012002美国
2,5732,599美国
564786英国
475537英国
343481加拿大
121340沙特阿拉伯
431446法国204213加拿大181373挪威98194塞浦路斯152220日本86121韩国164214瑞士87101日本227201德国8499澳大利亚88186意大利8177土耳其118157韩国4651挪威64126出口总额4,2054,684进口总额2,9574,075注:*此表并不代表各个国家的排名,俄罗斯、中国等国家的武器进出口额未列在其中。资料来源:日本总务省:《世界的统计2005年》,2005年出版。第二节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一、国际贸易政策概述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对外进行商品、服务和技术交换活动时所采取的政策。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有关国际贸易的政策就是对外贸易政策。在各国内部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中,对外贸易政策即国际贸易政策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为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政策而服务。一般说来,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在于保护本国市场、扩大本国的出口市场、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改善和升级、积累资本或资金、维护和发展本国的对外经济政治关系等。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保护贸易政策是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其最基本的特征是“限入奖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制订对外贸易政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第一,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第二,本国的经济结构和和产业结构第三,本国的经济状况。第四,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第五,各国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
总的说来,对外贸易政策终究是要为本国的利益而服务的。但是在国际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如果一味追求本国利益而伤害对手国利益的话,就会造成对方的报复性措施,也有悖于自由贸易的大趋势,在国际上失去信誉。因此,大多数国家在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时候都会在以本国利益不受到侵害的基础上,将对方国的利益也会考虑进去,获得双赢的结果
二、自由贸易政策和理论的演变
1、自由贸易政策的演变从历史上看,自由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有两个阶段:(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自由贸易政策。自由贸易政策主张从18世纪开始形成,到1870年代到达高峰。最先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的是英国。(2)20年代50年代至70年代的贸易自由化。战后1950年代至197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降低关税率和减少非关税壁垒为特征的贸易自由化浪潮。促使这场浪潮出现的原因为第一,美国的积极倡导和推行;第二,GATT的作用;第三,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出现;第四,跨国公司的大量出现和迅速发展;第五,国际分工的广泛和深入发展;第六,西欧和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两个时期的出现为“霸权稳定论”者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比如罗伯特•吉尔平就认为,历史上既有利于霸主领导又有利于世界自由经济兴起的条件在历史上仅仅出现过这两次。
2、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1)重农学派及休谟的自由贸易理论(2)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3)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
(4)穆勒和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其主要内容为:第一,指定了交换比例的上下限——互惠贸易范围。穆勒根据比较优势理论,用两国商品交换比例上下限明确了国际贸易参加国家能够共同获利的范围。第二,明确了贸易条件的决定因素和贸易利益的分配因素。
(5)赫克歇尔和俄林的要素禀赋论要素禀赋理论的的基本内容是: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一国应当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换言之,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反之,资本充裕的国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三、保护贸易政策和理论的演变
1、保护贸易政策的演变从历史上看,保护贸易政策盛行的时期主要有如下四个阶段:(1)16-18世纪是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2)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保护贸易政策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超保护贸易政策
这段时期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特点有:第一,保护贸易的保护对象从幼稚工业扩大到高度发展的工业或已经衰落的垄断工业。第二,保护贸易的目的从保护国内幼稚产业转变为在国内外巩固和发展本国的垄断优势。第三,保护贸易的手段从单纯的关税变为各种非关税壁垒和其他限入奖出政策相结合的综合性措施。第四,保护贸易的手法也从传统的防御性保护转变为在垄断市场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市场进行进攻性的扩张。第五,保护贸易的受益者从一般的工业资产阶级转向大垄断资产阶级。第六,保护贸易使得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自组成了排他性的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划分世界市场。
(4)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如下:
第一,被保护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第二,保护的措施日益多样化。
第三,从贸易保护制度转向更系统化的管理贸易制度。
第四,各国“奖出限入”措施的重点从限制进口转向鼓励出口。第五,贸易保护从国家贸易壁垒转向区域贸易壁垒。
新贸易保护主义出现和不断加强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20世纪70年代主要工业国家相继陷入了“滞胀”局面,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和对外贸易增长率都下降,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却稳步上升。第二,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和日本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在世界市场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严峻,并在1971年开始美国首次出现贸易赤字以来,美国的贸易赤字一直在增加。第三,国际货币关系失调带来了巨大的贸易保护压力。汇率的大幅度波动使得各国的贸易商的交易费用增加,这又是采取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第四,区域经济集团在内部取消贸易壁垒、对外却高筑贸易保护壁垒。这迫使其他国家采取同样的贸易保护政策来保护本国的利益。第五,政治上或外交上的需要。某些国家利用自身的贸易强国地位,为了达到某种政治或外交目的,以贸易制裁、贸易禁运等方式来胁迫另一些国家。比如,美国和日本经常采取类似的手段来排除异己。第六,GATT或WTO的成员国已经达成协议,不再使用歧视性的关税和进口数量限制措施;第七,传统的关税或配额措施,需要通过立法过程或高度透明的行政程序,在政治上不易于实施;总之,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从迅速增长走向“滞胀”、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以及国际竞争日益激化的结果,造成了1970年代开始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和蔓延,而美国是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始作俑者。
2、保护贸易理论的演变
(1)重商主义
(2)汉密尔顿的保护关税论
(3)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论
(4)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学说
(5)中心—外围理论普雷维什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心—外围理论。他把国际经济体系分为中心和外围两大部分。他认为,在战后建立的旧的国际经济秩序中,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中心国家处于主宰地位,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国家处于依附地位。传统的国际贸易—国际分工理论只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之间,不能适用于中心国家与外围国家之间。
(6)战略性贸易政策论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可以凭借生产补贴、出口补贴或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工业的成长,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谋求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并借机夺取他国市场份额和工业利润。第三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与
世界多边贸易体制
一、关贸总协定诞生的背景及其基本原则
在二战尚未结束之时,一些西方国家就认识到,要想避免战争灾难,唯一的方法就是繁荣世界各国的经济、扩大就业、提高生产和生活水平。而发展自由的国际贸易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捷径。
1947年4月10日至10月30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筹备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与会国在起草《国际贸易组织宪章》草案的同时,进行了有关相互减让关税的多边贸易谈判。会议结束时,与会国决定将该宪章草案中有关多边贸易的规定作为业已取得一致的关税减让的基础。这些规定和各国所作的“关税减让表”结合成为独立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附于《会议最后文件》中。1947年10月30日,与会国签署了最后文件。同日,23个最后文件签署国制订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议定书》。自1948年开始,作为与贸易有关的国际框架的GATT体制正式发挥其职能,并支撑了战后国际贸易的发展。
2.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和基本原则
GATT的宗旨是:各缔约国本着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稳定增长、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来处理它们在贸易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相互关系,彼此减让关税,取消各种贸易壁垒和歧视性待遇,实现贸易自由化。
GATT的基本原则:(1)无歧视性待遇原则(主要是通过最惠国待遇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来实现)(2)关税减让原则。它是关贸总协定的主要宗旨,也是多边贸易谈判的核心活动。(3)取消数量限制原则。它是针对非关税贸易壁垒设定的。(4)透明度原则。它是关贸总协定三大目标之一(另外两大目标是贸易自由化和稳定性)。
二、关贸总协定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1、关贸总协定的积极作用(1)作为国际贸易的“谈判场”,启动和推进了新的贸易自由化进程,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作为国际贸易争端的解决场所,缓和和解决了各缔约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矛盾和摩擦。(3)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政策体系。(4)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5)对于发展中国家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6)促进了世界统一大市场的形成。
2、关贸总协定的局限性
(1)从机构性质来看,关贸总协定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协定,不是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不具有法人地位,或者说不具有国际法主体资格。这就妨碍了其活动的正常运行,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使其管理和协调国际贸易的权威性大打折扣。(2)从管辖范围来看,关贸总协定的管辖范围过于狭窄。(3)从贸易规则来看,关贸总协定的规则很不严格,存在许多漏洞(4)从争端解决机制来看,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存在严重缺陷。(5)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利益在关贸总协定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6)关贸总协定对中国及冷战时期属于“东方阵营”的国家采取歧视态度。关贸总协定的上述局限性决定了它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必然被新的更加完善的多边贸易体制即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
三、GATT体制的强化和WTO的诞生
GATT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组织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在GATT体制下,共完成了8轮多边国际贸易谈判,使多边贸易体制得到不断强化。第1轮谈判于1947年4月至10月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2轮谈判于1949年4月至10月在法国安纳西举行,有33个国家参加。第3轮谈判于1950年9月至1951年4月在英国托奎举行,有39个国家参加。第4轮谈判于1956年1月至5月在日内瓦举行,有26个国家参加。第5轮谈判于1960年9月至1962年7月在日内瓦举行,共有45个缔约方参加。又称“狄龙回合”。第6轮谈判于1964年5月至1967年6月在日内瓦举行,共有54个缔约方参加。第7轮谈判于1973年9月在日内瓦举行,部长级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最开始称为“尼克松回合”,后改称“东京回合”。第8轮谈判是1986年9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举行的GATT部长级会议上决定的,故称“乌拉圭回合”。
在上述8轮谈判中,第1轮和第8轮最为重要:第1轮谈判不仅为GATT的签订提供了保证,而且创下了大规模多边关税和贸易谈判的成功先例;第8轮谈判是GATT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一轮多边贸易谈判,无论从规模、参加方数目来看,还是从议题内容和涉及面来看,都大大超过GATT设立以来的所有多边贸易谈判,特别是签署了《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议》。这也是对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贸易与就业会议建立国际贸易组织(ITO)目标的圆满完成。
历次多边贸易谈判的特点可以概括如下:(1)历次的谈判都是在美国的策动下进行的。(2)多边谈判的范围日益扩大。(3)多边贸易谈判经常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讨价还价的场所。(4)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逐渐受到重视。历来的多边贸易谈判基本以发达国家的利益为基础,在发达国家之间的讨价还价下得到谈判协议。
第四节世界贸易组织(WTO)
一、WTO的宗旨和目标
《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的序言中,规定了WTO的宗旨是:(1)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2)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3)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4)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WTO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包括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及知识产权等在内的更具活力、更持久的多边贸易体制,以落实GATT贸易自由化的成果和乌拉圭回合所达成的所有成果。
二、WTO的管辖范围和职能
WTO的管辖范围包括:有关货物贸易的多边协议;服务贸易总协定及附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贸易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的谅解,即关于贸易争端解决的有关协议与程序;贸易政策评审机制,即负责审议各成员的贸易政策法规是否与世界贸易组织相关协议、条款规定的权利义务相一致。
WTO的职能主要包括:负责多边贸易协议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礼品套笔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河北集装箱冷库施工方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标本采集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塑料彩印制袋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可编程键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低压盘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比较好的联考数学试卷
- 2025年中国超高温插入式流量计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耐腐蚀旋涡泵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第六单元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 (完整word版)劳动合同书(电子版)正规范本(通用版)
- DB1522-T 1-2023 农用天气预报 水稻适宜度
- OptiStruct及HyperStudy优化与工程应用
- Neo4j中文使用手册以及例子
- 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个案护理
- 高中化学奥赛培训计划
- 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工程安全文明施工设施标准化配置表(试行)
- DB51-T 2146-2023 天然气汽车改装企业管理规范
- 混凝土地坪施工方案
- 健身教练基础知识汇编
- 汽车维修厂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