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小说主角命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1页
《张爱玲小说主角命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2页
《张爱玲小说主角命运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题目顾曼桢与白流苏悲剧命运比较分析题目类型囗理论研究囗应用研究囗设计开发囗其他命题来源囗教师命题囗学生自主命题囗教师科研课题拟完成时间20年月日选题依据及意义(不少于300字)张爱玲是我国二十世纪非常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在她所描写的小说之中,多数都是以沪港洋场作为自己小说中的背景,在萧条的城市之中,男女之间的斗争,充分的描述了男女之间的颓废与繁荣之景。张爱玲通过“交错对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要么最终被自己内心的欲望所支配;要么就是内心扭曲的舞者;或者是内心自我意识开始觉醒的女性,她们开始进行积极的反抗与斗争。张爱玲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其实就是揭示了在那个时代的洪流中,女性的生存环境是什么样子的,女性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悲哀命运,同时,她的作品也为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添加了浓重的一笔色彩。张爱玲的小说始终坚持女性主义的爱情主题。在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女性爱恨交织的描写,而对于社会的传统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张爱玲在小说中进行颠覆,即使很难彻底颠覆,张爱玲也会试图不断的与之抗争,这种颠覆和斗争的场景和情节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张爱玲的小说,多是以爱情作为小说写作的起点,从而在描写中将社会时代以及人性加入到小说之中,再运用她特殊的文字风格,将爱情描写的淋漓尽致。她的作品在表现出对女性生命价值肯定的同时,也将女性身上的弱点向人们展现,目的就是呼吁女性要对自身的人格进行完善。张爱玲的小说将浓厚的东方色彩与现代意识完美融合,它的文化风格洒脱,并且不受现实中的条条框框所拘束,文字既让人感到妩媚,又使人觉得有些诡异,她的文字,总是给人展现出一些风格特异的女性形象,这有效的为中国现代文学增加了一些特殊的风景。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设计)提纲,不少于500字)本文旨在分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塑造的女性形象的悲剧命运,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主要就张爱玲及其作品进行简介,第二部分主要分析其小说中顾曼桢与白流苏的形象,第三部分就其顾曼桢与白流苏形象创作背景进行探究,第四部分,主要就张爱玲小说塑造的女性形象对于现代女性有的一些启示作用进行简要分析。进一步探讨出小说中的爱情观与女性主义,并且探讨出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和《半生缘》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然后得出其女性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启示,呼吁女性要对自身的人格进行完善。一、绪论(一)研究背景及意义(二)文献综述二、张爱玲简介(一)张爱玲的个人生活经历对于人物塑造的影响 (二)张爱玲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分析(一)《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的形象的具体解析(二)白流苏的爱情悲剧(三)白流苏的悲剧的形成原因三、《半生缘》中的顾曼桢分析(一)《半生缘》中顾曼桢的形象的具体解析(二)顾曼桢的爱情悲剧(三)顾曼桢的悲剧的形成原因四、女性形象给现代女性的启示三、研究方法和手段本文在研究的过程当中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分析归纳法,逐一探讨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和《半生缘》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探讨出其小说的外部矛盾冲突与社会张力、悲剧表现的艺术色彩以及小说的小资风格,在此基础上再归纳其小说的基本特征,从而进一步探讨出小说中的爱情观与女性主义,并且探讨出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将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和《半生缘》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然后得出其女性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启示。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1]陆洋.《浊江》和《倾城之恋》中戏剧要素的对照分析——借用视点结构相关理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135-144.[2]顾婷,吴云.论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亲情异化书写[J].名作欣赏,2018(20):120-122.[3]林晨.汉英动词及物性比较分析——张爱玲《倾城之恋》第八章案例分析[A].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7中国·厦门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暨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十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厦门大学外文学院:厦门大学外文学院,2017:13.[4]葛旭东.论张爱玲《倾城之恋》的浪漫主义——以同名影视剧作为参照[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06):102-109.[5]柳亚飞.论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的爱情悲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23-24+30.[6]周倩倩.简析《倾城之恋》中人物亲情的异化[J].新乡学院学报,2017,34(01):38-41.[7]王晓平.文化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感的纠缠与救赎的幻想——论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跨文化书写与再书写[J].中国比较文学,2017(01):96-116.[8]谢美昕,李淑云.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爱情观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2):146-147.[9]韩明港.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小说的空间意识与独特韵味[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06):89-92.[10]康与其.废墟之爱——论《倾城之恋》的爱情书写[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6(08):48-50.[11]李玲.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主题再释[J].职大学报,2016(02):13-16+8.[12]贺萌.浅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9(05):93-95.[13]王晓平.封锁于倾城之内——对张爱玲小说《封锁》的五重分析[J].名作欣赏,2015(28):32-36.[14]张蕊.困兽之斗——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J].名作欣赏,2015(26):21-23.[15]黄慧慧.张爱玲小说艺术语言创造的图式化外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5.五、文献综述(在对选题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发展动态等内容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不少于700字)张爱玲是我国现代极具个人风格的女性作家,关于她本人及其作品《倾城之恋》的研究在国内已经非常全面而丰富。在40年代的上海,著名翻译家傅雷发表了第一篇正式评论张爱玲创作成就的文章。傅雷以其敏锐的艺术眼光和非常纯正的文学审美品位,发现了张爱玲作品中呈现的特别张力,指出张爱玲在当时混乱的的时代重压之下,仍然坚持抒写人的内部情欲世界,关注人的精神困境。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价值。除了傅雷之外还有一名女性文学研究者谭正璧先生也发现了张爱玲的价值。她认为张爱玲是一位张爱玲重视人情超过世情的作家,同时高度赞扬了张爱玲的写作手法。然而,从50年代至80年代初张爱玲的身影没有在大陆任何一本文学史专著以及论文中出现,这一时期大陆的风潮与社会环境与张爱玲作品的内核并不相容,因此,学术界对张爱玲的关注基本为零。直到80年代以后,大陆开始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现代文学理论被专家学者接受。一批由于时代原因被掩埋的作家被重新发现,张爱玲就是其中之一。首先是1985年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第一次将张爱玲列入其中。紧接着学者赵园、李子云发表了对张爱玲小说的认识意义和刻画人物形象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后来,王剑丛从婚恋描写与时代关系方面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了研究。胡凌芝从语言风格、修辞手法、心理方面、黄仲年从作品结构与语言特色方面对张爱玲的作品进行了研究。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初,出版界出版了三部关于张爱玲的研究著作。分别是王一心的《凉世才女张爱玲》、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阿川的《乱世才女张爱玲》,这三部关于张爱玲的著作总结了这一阶段对张爱玲的研究成果。2015年全国第三届女性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在北京开幕,张爱玲的研究热度仍然持续。林幸谦以女性叙事的角度作为论述基础,同时运用包括女性心理分析,身体诗学和社会政治学等方法研究张爱玲小说。邵迎建则运用纯文学文本细读以及女性主义的观点来研究张爱玲的作品。在期刊论文方面,陈理慧、史新华等人分别从张爱玲本人的婚恋状况及其作品中两性之间的情感、婚恋的方面进行了探索研究,雷霖、曾勇等人主要以叙事学中叙事视角的观点对《倾城之恋》的叙事进行了研究。深入研究了循环时间叙事在小说中的体现,从叙事中分析小说中时间观念的成因及其意义。杨小兰从《倾城之恋》中的女主角白流苏的婚姻角度来探讨女性与婚姻的关系,李裴从艺术形象方面对白流苏进行了研究。六、工作进度安排(时间、内容、步骤)2020.11.1-12.31收集资料,对文献进行综述,确定毕业论文的选题,写好开题报告。2021.1.1-3.31编写问卷及访谈提纲,先进行试调查。在试调查的基础上完善问卷及访谈提纲,并进行实证调查分析。调查之后进行问卷的回收、分析工作。2021.4.1-4.15撰写初稿。2021.4.15-10.30完成定稿。七、预期成果对张爱玲小说《倾城之恋》和《半生缘》作品中人物的悲剧命运进行分析,并且探讨出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然后得出其女性形象对现代女性的启示。(以上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填写)学生签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