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_第1页
中国法制史: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_第2页
中国法制史: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_第3页
中国法制史: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_第4页
中国法制史:第三章 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西周时期的法律制度第一节:中国奴隶制法律的兴盛一、“明德慎罚”法制指导思想的确立从天命神权向“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的过渡“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践巨人迹而生周。“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以德配天(敬天和德政)、明德慎罚、刑兹无赦。刑罚世轻世重的原则

《史记•周本纪》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刑罚世轻世重的表现:“刑新国用轻典;刑平国用中典;刑乱国用重典”西周时期的刑事政策二、礼刑并用法律体系的形成

(一)、周公制礼1、周公制礼的背景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宗法等级秩序2、周礼的内容古人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的说法。周礼有五礼、六礼和九礼之说。《周礼·春官》分为:吉礼(祭祀)、嘉礼(婚礼)、宾礼、军礼、凶礼。《礼记·王制》分为: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饮酒礼、相见礼。3、周礼的基本原则:尊尊,尊尊君为首;亲亲父为首。4、周礼是西周的重要法律渊源。《礼记·曲礼》记载:“道德仁义,非礼不称;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礼和刑的关系礼与刑是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法律形式。1、礼和刑的功能不同。2、礼与刑适用的对象不同。“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二)、“作修刑辟”

“周有乱政,而作九刑”,即有刑书九篇。《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了“九刑”的罪名:“毁则为贼,掩贼为藏(赃),窃贿为盗,盗器为奸”。对于这类犯罪,“有常无赦。”吕侯作刑1、吕侯作刑的目的王道衰微,“诸侯有不睦者”,为了缓和社会危机,穆王命司寇吕侯制作刑罚。2、《吕刑》的主要内容叙述了制定《吕刑》的起因和经过;规定了以五刑和赎刑制度为核心的刑罚体系;再次强调了德刑关系及对司法人员的办案要求。

《尚书•吕刑》节选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核实)孚(诚实),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其罪惟均,其审克之。第二节:西周时期的刑事法律一、刑罚体系西周的五刑:墨、劓、宫、刖、大辟。在西周时期的铭文《格伯簋》、《鬲从盨》、《朕匜铭》等。死刑和肉刑、赎刑、劳役刑(圜土)、拘役刑(嘉石之制)死刑有磬、磔、轘、踣等。2、刑罚适用制度三赦之法(幼弱、老旄、蠢愚)、三宥之法(不识、过失、遗忘)、疑罪从轻惟赦制度、同罪异罚制度。

《吕刑》篇记述的西周赎刑墨辟疑赦,罚百锾;劓辟疑赦,罚二百锾;剕辟疑赦,罚五百锾;宫辟疑赦,罚六百锾;大辟疑赦,罚千锾.圜土之制属于劳役刑的性质,限制或剥夺罪犯自由并强迫其从事劳役的刑罚。适用的对象是未达到五刑标准相对较轻的罪犯。《周礼•秋官•司圜》记载:“以圜土聚教罢民。凡害人者,置之圜土而施职事焉,以明刑耻之”。嘉石之制《周礼·大司寇》:“凡万民之有罪过,而未丽于法,而害于州里者,桎梏而坐诸嘉石,役诸司空。重罪,旬有三日坐,期役。其次九日坐,九月役。其次七日坐,七月役。其次五日坐,五月役。其下罪三日坐,三月役。使州里任之,则宥而舍之。”二、西周时期的刑罚适用制度1、三赦之法:壹赦曰幼弱;再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2、三宥之法:壹宥曰不识,再宥曰过失,三宥曰遗忘。3、疑罪从轻惟赦的原则。“附从轻,赦从重”,即适用刑罚尽量从轻,对于过失误犯等重罪赦宥时尽可能放宽。4、同罪异罚的原则。“八辟丽邦法”(亲、故、贤、能、功、贵、勤、宾)

《尚书·康诰》篇对于故意和过失、惯犯和偶犯的处罚原则人有小罪,非眚,乃惟终,自作不典,式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

第三节:西周时期的民事法律内容1、西周时期的所有权制度西周时期的土地王有制,周天子有土地分封赏赐权、夺爵削地权、贡赋征收权西周中期以后,土地王有制遭到破坏,《卫盉铭》、《格伯簋》、《曶鼎铭》等青铜器都记录了西周中期以后土地关系的变化。2、西周时期的契约

傅和别是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契约“称责谓贷予,傅别谓券书也。”别,又作莂。质和剂是关于商品买卖的契约“质、剂谓券书,有人争市事者,则以质剂听之”,类似于后世的市券。西周设立司约、士师等人员,负责管理契约事务和处理诉讼纠纷。

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

1、西周时期的一夫一妻多妾制。2、“父母之命、媒妁之言”。3、履行六礼的结婚程序。违背六礼,“不以义交,处以宫刑”。4、婚姻关系的成立遵循“同姓不婚”的原则。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5、七出、三不去的离婚原则。《诗经》、《周易》关于商、周时期的和亲政策的记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泰》六五爻辞)《诗经•大明》:“挚仲氏任,自彼殷商,来嫁于周,曰嫔于京。乃及王季,维德之行。太任有身,生此文王。”

《诗经•大雅•韩奕》

记载西周时期奴隶主贵族的婚姻形态“韩侯取(娶)妻,汾王之甥,蹶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两百彭彭,八鸾锵锵,不(丕)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中国古代的纳采纳采男方家庭需要准备的物品是:合欢、嘉禾、河胶、九子蒲、宋苇、双石、石棉絮、长命缕、干漆九事。六礼、七出、中国古代男女缔结婚姻的六项聘娶仪式。1、纳采、2、问名、3、纳吉、4、纳征、5、请期、6、亲迎七出:古代丈夫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1、不顺父母、2、无子、3、淫、4、妒、5、有恶疾、6、多言、7、窃盗三不去《大戴礼记·本命篇》:有所娶无所归,不去;有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四、家庭财产继承制度西周时期的家庭制度以礼为指导,极力维护父权和夫权的等级原则。夫妻双方法律地位的不平等。《礼记•郊特牲》:“男帅女,女从男”。妇女遵守的三从:“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第三节: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体系周天子掌握最高审判权和最终裁决权。大司寇(康叔曾担任此职)为中央常设的最高司法官,据《礼记·王制》记载:“大司寇以狱之成告于王,王命三公参听之;三公以狱之成告于王,王三宥,然后制刑。”大司寇下设小司寇,“以五刑听万民之狱讼。”其下设有士师(金文称司士)、司誓、掌囚、掌戮、司刺等司法官员。各诸侯国的司法机关设置,如司寇(发现西周晚期的《司寇良父簋》)等,基本上与周王国相同。西周时期的司法体系图司士

1、司法长官司刺大、小司寇(刑事,民事)掌囚掌戮法庭书记官周天子司徒

2、行政长官(民事,轻微刑事)司马司空二、诉讼审判制度1、告诉和审讯刑事案件交纳钧金(两剂禁民狱),《扬簋》有交五锊的诉讼费的记录。民事案件交纳束矢(以两造禁民讼)。五听的审讯方式:西周时期重要的审判方式,据《周礼·秋官》记载:“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五听:一,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二,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三,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四,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五,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与夏、商时期的神明裁判相比,是一种进步,对后世的审讯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西周时期的证据制度1、当事人的口供和盟诅:《周礼·司盟》记载:“有狱讼者,则使之盟诅。”1965年,在山西侯马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盟书。2、注意运用证人、证言、物证、书证,作为处理法律纠纷的依据。“凡民讼,以地比正之;地讼,以图正之”。“凡以财狱讼者,正之以傅别、约剂”。法官的责任制度:五过之疵《尚书·吕刑》有“五过之疵”。五过之疵是指司法人员徇私枉法,随意出入人罪的行为:一,惟官,司法官员与涉案囚犯有同僚关系。二、惟反,诱使或胁迫囚犯令其翻供或隐瞒实情;三、惟内,即司法官员与囚犯有亲属关系;四、惟货,索贿受贿贪赃枉法的行为;五、惟来,与案犯勾结,相互往来。琱生簋陕西扶风县发现,时间是西周厉王五年(公元前873年)。一位名叫琱生的贵族因大量开发私田及超额收养奴仆,被人检举告发。琱生的行为明显违反了国法,按律当究。正月的一天,司法机关再次前往琱生的庄园调查,朝廷指派的是一位名叫召伯虎的官员负责督办此案。琱生害怕了,他便想到贿赂的办法。他先是给召伯虎的母亲送了一件青铜壶,给召伯虎之父送了一个大玉璋。后来,召伯虎答应了琱生的请求,放了琱生一马。为表达感谢,琱生给召伯虎也送去了一些朝觐用的礼器圭。

名称:朕匜西周中期(约公元前900-800年)舆洗器高20.5cm长31.5cm腹深12cm重4.85kg陕西省歧山县董家村出土。现藏于歧山县博物馆。器体似瓢,平盖,宽流,后有鋬,四兽蹄足。盖前端为虎头。此器盖似觥,器似匜,介于觥和匜之间的过渡形式。口沿下饰窃曲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