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自主展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1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自主展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2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自主展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3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自主展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4页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自主展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数学“问题驱动,自主展示”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优秀获奖科研论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更应该重视积极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些都有助于学生理解与内化知识,发现数学的本质。为更好地达成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探索与思考,笔者通过“问题驱动发展数学思考”加“自主展示探索数学本质”的基本形式开展教学,初步形成了“问题驱动,自主展示”的小学数学课堂模式。下面将结合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比例的应用”一课加以阐述。

一、问题驱动发展数学思考

1.设计什么样的问题

问题驱动的重点是设计什么样的核心(关键)问题。教师可以选用或修订教材中的问题,或结合实际自主设计问题,这些都应基于多角度的思考和查证。如,在“比例的应用”一课,笔者基于教科书,借助“物物交换”的具体情境,引出核心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思考,逐步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片段1】

教师介绍有关“物物交换”的具体案例(特别是没有货币之前的例子),然后提出问题。

师:假如,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小刚有14个玩具汽车。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小刚能换到多少本小人书?

生: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是一致的。那么,我们就一起来思考: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

2.怎样实施问题驱动

核心问题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实现问题驱动的关键,是要对问题进行阶段性和层次化的处理。在教学中,应基于核心问题设定必要的思考任务或导向性问题,使学生能够逐步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1)提出必要的思考任务

在“比例的应用”一课,教师提出核心问题后,同时还提出:至少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解决问题,自主思考,独立完成,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方法,重点说明思考过程。实际上,这时的小学生更喜欢能快速得出答案的列式计算。如果没有提出“两种或以上的方法”,学生往往就不会再深入思考,久而久之,思维就会出现惰性。

(2)辅以导向性问题或提示

小学生很少主动借助方程解决问题。在四年级学过方程后,笔者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发现:如果题目中没有要求用方程解决问题,95%以上的学生不会也不愿意选择用方程解决问题。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用方程解决问题的程序较为繁琐且程式化;二是很多学生不善于或不能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在“比例的应用”一课,其中一个关键目标是利用比例方程解决“物物交换”的实际问题。但从第一个自主学习环节就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宁可“画图”表示,也不会使用方程。基于这种情況,教师换了一种方式提问:假如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该怎样解决问题呢?这一问题有了明显的导向性,学生意识到必须找到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并尝试用方程解决问题。

二、自主展示探索数学本质

展示与交流是学生的想法得以展现、问题得到暴露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比例的应用”时,共设计了两次展示与交流。

第一次展示与交流是在分析并列出算式解决问题后,目的是探索算式背后的数学本质。学生在核心问题及教师的要求下自主学习,并呈现算式、分享思路。学生自主列出了具有代表性的6个解决方案,其中方案2和5是教材提供的原形(见图1)。

【教学片段2】

师: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竟然列出了这么多的解决方案。很好!(教师引导学生梳理以上6种方案,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点)

师:方案1中,14除以4表示什么?

生1:14里面有几份4。

生2:他把14个玩具汽车分成3份,还余下2个。

生3:他在计算14是4的几倍,这样就能知道换几份10本小人书了。

师:是的,14除以4表示的是玩具汽车之间的倍数关系。也就是说,他先计算玩具汽车之间的倍数关系,然后用它们的倍数乘10就可以了。(学生点头)

师:谁能看懂方案4的思路?

生4:他先计算每个玩具汽车能够换2.5本小人书,小刚有14个玩具汽车就可以换得35本。

师:是的,他先计算了玩具汽车和小人书之间的比例关系。从本质上来说,和前四种方案中先求玩具汽车之间的倍数关系略有区别。

师:不论是倍数关系,还是比例关系,我们都可以按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它们建立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我们之前讲过的“倍比关系”。总之,这些不同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玩具汽车和小人书的倍比关系展开的。所以,解决方案虽然在变,但万变不离——

生(齐):其宗!

玩具汽车和小人书的“物物交换”情境比较简单,学生完全可以轻松地列式解决问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可帮助学生理解算式的本质,透过算式发现“玩具汽车之间的倍数关系”及“玩具汽车和小人书之间的比例关系”,触及问题的本质。

第二次展示与交流是在分析并列比例方程解决问题后,目的是探索比例方程的基本等量关系。学生在教师引导提示后,进行第二次自主学习,此后呈现解决方案、分享思路。学生相继列出了以下四个方案。

(方案1)4∶10=14∶x

(方案2)10∶4=x∶14

(方案3)4∶14=10∶x

(方案4)14∶4=x∶10

通常学生的思维会局限于方案1。为了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教师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在讨论中进一步明确题意,解放思维。教师对学生说:看来大家都会用算式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假设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你会怎么做?接下来为了讨论方便,师生约定:“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10本小人书”中的玩具汽车为“车1”,小人书为“书1”;“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x本小人书”中的玩具汽车为“车2”,小人书为“书2”。教师请提出方案1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列出4∶10=14∶x。学生回答:4∶10就是车1∶书1,就是车2∶书2,因为车1:书1=车2:书2,所以4∶14=10∶x。

【教学片断3】

基于方案1的讨论,可得到以下等量关系:

(1)4∶10=14∶x,即车1∶书1=车2∶书2

(2)10∶4=x∶14,即书1∶车1=书2∶车2

(3)4∶10=14∶x,即车1∶车2=书1∶书2

(4)14∶4=x∶10,即车2∶车1=书2∶书1

教师请学生独立解以上4个比例方程,谈谈自己发现的共同之处。

生1:我发现4个方程的解都是x=35。

生2:我看到4个比例方程都能转化为4x=140,再按照等式的基本性质得到x=35。

师:我很喜欢你说的“转化”,老师更想知道你是怎样转化的?

生2:我是按照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就可以转化为4x=140。

师:好。也就是说,无论我们列出怎样的比例方程,都可以通过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其转化为一般方程,再去求解。

师:看来无论比例方程的形式怎样变化,解决比例方程的关键一步始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所以,万变——

生(齐):不离其宗!

学生刚开始利用比例方程解决“物物交换”问题时,思维发散性不足。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建立方程的依据(即等量关系),让学生对于方程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教师也应适当追问,引导学生发现前两个方程式由“比例关系”而来,后两个方程式由“倍数关系”而来,并探秘解决这一问题的本质。这将使学生体会到,不管用哪种思路列出的方程,都可以根据“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求出比例中的未知数,抓住比例的本质。

三、对“问题驱动,自主探索”模式的思考

1.问题驱动,触及最近思维区

“比例的应用”要求掌握比例的意义及其基本性质的应用,重在知识的迁移运用。教育专家程红兵指出,学习迁移的必要性是了解共同性与差异性,并让学生说出思维的过程。为此,教师设计了学生容易读懂的核心问题,引导和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的解决方案既包括直观的画图、列式计算,也有比例方程,体现了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触及学生最近的思维区,才能激发学生开放思维,引发学生思考,并在探索与交流中抓住数学的本质。

2.简约设计,充分展示

学生经过思考得到的10余种解决方案,是课堂的生成点,也是课堂的亮点。教师要为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思考,这样才能在问题驱动下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问题的选取和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