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垃圾分类的青少年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基于垃圾分类的青少年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基于垃圾分类的青少年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基于垃圾分类的青少年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基于垃圾分类的青少年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垃圾分类的青少年环保意识的调查与研究获奖科研报告【关键词】垃圾分类;环保意识;青少年

一、研究目的

当今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臭氧层空洞、全球变暖、水土流失等等,各种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现象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曾经笔者在参与学校组织的见习活动时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了一些简单的调查和访问。大部分的学生都听说过“环保”这个词汇,可对这个词汇的含义与本质却知之甚少。他们单纯善良,有着满腔的热情想要保护自然,却只是停留在“知晓”这个阶段,无法往下深入。这反映了青少年的环境保护知识匮乏,说明学校对于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课程的安排和设计不够重视,家长对他们环保意识的培养不够,他们了解环境保护知识、接受环境保护教育的渠道狭窄。

相对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我国环保意识(以垃圾分类处理为例)建立较晚,环保措施不够完善。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措施,通过对垃圾的分类,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的利用,减少处置量,改善环境质量。许多国家通过立法强力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德国从1904年开始实施垃圾分类,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出台的法律中明确了垃圾产生者必须承担垃圾分类处置的义务;韩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发放垃圾袋明确责任人,控制垃圾的数量,垃圾如果没有被正确分类,轻则退回,重则最高会被处以100万韩元的罚款;日本将垃圾清理费与垃圾袋成本费捆绑在一起;而我国,从2000年6月北京等八个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后的十几年里,几乎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目前我们依然没有全国统一的垃圾分类标准。我国已经出台的一些法律文件,如《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不全面、不完善。民众普遍缺乏垃圾分类处理意识,培养广大民众特别是以中小学生为代表的青少年的垃圾分类意识尤为关键。(王赞,2017)为什么分?怎么分?分类以后怎么处理?公众对这些问题或许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尤其是文化程度较低,素质普遍不高,陋习严重的农村。因此,我们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加大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与教育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帮助他们了解垃圾分类,做好垃圾分类。从垃圾分类开始,增强人民对环保的重视和责任感,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以及世界的环保事业出一份力。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战略构想提出后,垃圾分类与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举措。青少年是初升的太阳,是祖国的花朵,推进校园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与具体实施,有利于培养青少年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养成正确良好的习惯,为社会传递正能量,进而带动全民环保。

但据笔者观察,虽然校园内已放置分类垃圾桶、分类告示牌,学校教师积极开展垃圾分类教育,但效果甚微,部分学生仍存在“随意乱扔”等分类意识淡薄问题。因此,对青少年基于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进行调查剖析,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并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本次调查研究,笔者对青少年垃圾分类现状深入分析讨论,希望可以为提高青少年的环保意识以及真正实现校园“垃圾分类”尽一点微薄之力。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针对青少年垃圾分类意识及现状,通过观察、访谈、问卷的形式进行研究调查,调查对象为湖州市两所小学的各年级学生。两所小学均为市区重点学校,具有较好的生源和师资力量。

三、现状问题

1.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及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学生对垃圾分类已有了基本的认识。调查显示,92%的学生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85%的学生知道“生活中的垃圾的正确分类标准”,12%的学生表示“想要进行垃圾分类却不知道怎样做”。但是,当涉及垃圾分类常识问题时,只有36%的学生能对“大棒骨、茶叶渣”等垃圾进行正确分类,且极少数学生能说出对于垃圾分类的看法和建议。在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仍有一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学生只是从老师、家长口中听说过垃圾分类,却没有机会深入了解,因此对于垃圾分类回收的作用以及垃圾分类的细节的了解也都较为模糊。

2.学校垃圾分类执行过程中问题较多

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养成良好环保习惯的前提是他们需要对垃圾分类知识有正确的认识,能准确判断具体垃圾的所属类别。两所学校都设有分类垃圾桶,开展过垃圾分类教育讲座及知识普及,也曾以知识竞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积极性,但对于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仍不够大,且许多活动的后续工作落实并不到位。笔者大致观察了校园内食堂、操场、教学楼等几个垃圾桶,发现垃圾桶里的垃圾并没有做到分类堆放,而是被随意投放,垃圾桶上的分类标识形同虚设。也有部分学生为了防止丢错垃圾而选择将产生的垃圾放进书包带回家里丢弃。

总而言之,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不透彻,学生自然就养不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另外,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奖惩措施不到位,无论是教职工还是学生,在没有在良好制度的激励或是鞭策下,进行垃圾分类,其积极性未被调动。

四、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在理解和把握垃圾分类教育的主体、理念及环境保护意识的理念的基础上,笔者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四个方面入手,提出建议和方法,以期推进垃圾分类教育,增强学生垃圾分类意识及环境保护意识。

1.学校

学校作为开展垃圾分类教育及环境保护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其优势,在教材编写、日常监管及校园活动等方面体现垃圾分类教育的内涵,体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其一,基于自身学校垃圾分类情况,结合所属地区垃圾分类的政策,组织学校骨干教师编写适合本校校情的垃圾分类教育和环境保护科学知识教育校本教材,将以垃圾分类教育为主的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日常课堂教育中去。其二,基于校情制定合理的垃圾分类管理制度,由少先队大队部负责监督学生日常垃圾分类行为,引导学生将垃圾分类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及时记录学生垃圾分类投放情况,并在校内进行每周评比,督促学生自觉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其三,由学校主导,开展中小学生垃圾分类公益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垃圾分类公益实践活动,实现“家校联动”“学校——社区联动”,让垃圾分类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2.家庭

家长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师,应当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积极践行垃圾分类,主动带领孩子学习垃圾分类的知识,在生活中体验垃圾分类的趣味。家长应带头减少垃圾的产生,积极倡导垃圾分类及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让“光盘行动”“节约意识”等成为家庭生活的主旋律。通过家长言传身教、树立良好家风等举措让垃圾分类真正进入家庭,让孩子真正形成垃圾分类意识,进而形成较为全面的环境保护意识。

3.社会

人是社会中的人,没有人能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因而社会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潜移默化的。良好的个人需要良好的社會教育,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教育。教育部门可通过开展“绿色学校”“垃圾分类示范学校”等评比活动促使学校重视并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督促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居委会和村委会应加强与学校的配合,联合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当中,并加强垃圾分类知识普及,为学生提供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的渠道。

4.学生

学生是垃圾分类教育的主体,各方一切努力最终都将聚焦于学生。其一,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努力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了解国家关于垃圾分类的政策法规,学会正确分辨各种垃圾。其二,学生应积极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参与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会垃圾分类对资源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垃圾分类意识。其三,学生应主动自我反思,做垃圾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