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22历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4_第1页
2009-2022历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4_第2页
2009-2022历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4_第3页
2009-2022历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4_第4页
2009-2022历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汇编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住在富人区的她2009-2022历年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备](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历年真题荟萃(共30题)1.派出机关不具有独立的主体资格。(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六十八条,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设立若干派出机关。县、自治县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时候,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区公所,作为它的派出机关。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职权,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派出机关是一级人民政府根据业务管理的需要,按法律规定在所管辖区域内设立的代表机关,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并独立承担责任,具有行政法上的主体资格。题干表述有误。

因此,本题错误。

政府派出机构,指作为某一级人民政府职能工作部门的行政机关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某项特定行政事务而设置的工作机构。派出机构在一般情况下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除非有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否则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力。

2.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A.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B.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摒弃了科学社会主义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和发展。D项错误。

3.下列各项属于劳动合同变更的是:

A.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缩短试用期

B.用人单位名称发生变化

C.用人单位被另一单位并购

D.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一个月期限的劳动合同,后因某种原因让乙替他履行合同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劳动合同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A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缩短试用期条款,属于变更劳动合同。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用人单位名称发生变化不影响劳动合同履行。B项错误。

C项: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四条,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和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用人单位被另一单位并购不影响劳动合同履行。C项错误。

D项:甲与用人单位签订了一个月期限的劳动合同,后因某种原因让乙替他履行合同,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如果未经用人单位同意,甲的行为构成违约,而非对劳动合同的变更。D项错误。

4.中国共产党在第(

)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党政分开、党政分工的原则。

A.十一

B.十二

C.十三

D.十四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党政分工的设想和尝试,指出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首先是党政分开,党政分开即党政职能分开。

因此,选择C选项。

5.下列哪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A.人的劳动、劳动工具

B.人的劳动、劳动工具、劳动资料

C.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D.人的劳动、劳动资料、生产工具系统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生产过程是指从投料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加工,直至成品生产出来的全部过程。在生产过程中,主要是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劳动对象,使之按人们预定目的变成工业产品。因此,生产过程既是产品制造过程,又是物化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活劳动(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的消耗过程。也就是说,生产过程是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要素结合在一起发生作用的过程。C项正确。

因此,选择C选项。

(一)活劳动是指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消耗过程。活劳动是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

(二)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并从自然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和自然的关系。其基本要素包括:

1.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它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是人和劳动对象之间的媒介。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工具)。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和客观尺度,是区分社会经济时代的客观依据。

2.劳动对象是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分为两类:一是没有经过加工的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如矿藏、森林;另一类是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粮食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生产资料。

3.劳动者。劳动者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能够运用一定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事生产实践活动的人。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变为现实生产力。

(三)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1.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

2.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6.甲到南京旅游,朋友乙请其代买一套青奥会纪念品,甲在南京工艺美术商店见到云锦画,非常喜欢,自己就买了一幅,顺便也给乙买了一幅,该行为属于:

A.没有代理权的行为

B.有代理权的行为

C.超越代理权的行为

D.滥用代理权的行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代理知识。

第二步,超越代理是指行为人对被代理人有范围有限的代理权,不包括行为人所“代理”的签订合同或其他行为的代理权,是在合法的代理授权的范围以外进行的民事活动。本题中甲有购买纪念品的代理权且在有效期,但是没有购买云锦画的代理权,然而却购买了云锦画,因此本题属于超越代理行为。

因此,选择C选项。

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七十一条,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无权代理有:(1)没有代理权的代理行为;(2)超越代理权的代理行为;(3)代理权终止后的代理行为。

A项:没有代理权的行为指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代理权而做出代理行为。本题中甲是有代理权的,因此不属于没有代理权的行为。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B项:根据《民法总则》第一百六十三条,代理包括委托代理和法定代理。委托代理人按照被代理人的委托行使代理权。法定代理人依照法律的规定行使代理权。本题中乙对甲的委托属于委托代理,但是甲的代理范围被限定在青奥会纪念品之内,购买云锦画不属于代理范围,因此不是有代理权的行为,B项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D项:滥用代理权是代理人在行使代理权时,违背被代理人的意志、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为。滥用代理权的行为不是代理行为,而是无效民事行为,代理人应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滥用代理权主要包括:(1)自己代理。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进行民事活动的行为为自己代理;(2)双方代理。同一代理人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项民事活动的行为为双方代理;(3)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实施损害被代理人利益的行为;(4)代理人进行违法代理活动。本题不属于以上任一种情况,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7.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概述。

第二步,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因此,本题错误。

8.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包括:

A.周期性不平衡

B.收入性不平衡

C.货币性不平衡

D.偶然性不平衡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际经济知识。

第二步,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有:(1)结构性失衡;(2)周期性失衡;(3)收入性失衡;(4)货币性失衡;(5)政策性失衡;(6)贸易竞争性失衡(7)过度债务性失衡(8)偶发性原因。

因此,选择ABCD选项。

周期性失衡,是指因经济景气循环而发生的盈余和赤字交互出现的国际收支失衡。

收入性不平衡,是指一国国民收入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是由于经济周期阶段的更替,也可能是由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所引起的。一国国民收入的增减,会对其国际收支产生影响,国民收入增加,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都会增加;国民收入减少,则贸易支出和非贸易支出也会减少。这种由于国民收入的变化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收入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在一定的汇率水平下,一国货币如果高估,则该国商品的货币成本与物价水平高于其他国家,必然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加;相反,则出口增加和进口减少。这种由于货币对内价值的高低所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货币性不平衡。

偶发性不平衡,除各种经济因素之外,政局动荡和自然灾害等偶发性因素,也会引起贸易收支的不平衡和巨额资本的国际移动,因而使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

结构性失衡,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往往取决于贸易收支状况。如果世界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本国输出商品的结构也能随之调整,该国的贸易收支将不会受到影响;相反,如果该国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需求而调整商品的输入结构,将使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发生不平衡。由这类因为一国国内生产结构及相应要素配置未能及时调整或更新换代,导致不能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而引起本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称为结构性不平衡。

政策性失衡:由于一国推出重要的扩张或紧缩的财政或货币政策,或者实施重大改革而引发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贸易竞争性失衡:由于一国商品缺乏国际竞争力所引起的失衡。

过度债务性失衡: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的过程中,违背了量力而行的原则,借入大量外债,超过了自身的承受能力,同时一些发达国家实施高利率政策和保护主义措施,结果使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

9.阅读上述案例,分析为什么群众对这个“美容工程”不买账?如何让“惠民工程”真“惠民”?

要求:分条列项,准确全面,简明扼要,不超过500字。(10分)

解题思路:作答任务:

本题中通过阅读案例,需要完成两个作答任务,一是分析为什么群众对这个“美容工程”不买账,实质是找出群众对“美容工程”不买账的原因,通过分析案例中群众所表达的不满,来深挖其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利益受损、可能是信息不匹配等,根据具体案例来回答,若要点杂糅,要适当地进行分类归纳;二是谈一谈如何让“惠民工程”真“惠民”,实质是写出让“惠民工程”真“惠民”的对策,在谈这个对策的时候,一方面我们针对前面第一个作答任务所找出的群众不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所提对策进行补充,让答案更加完整。

作答要求:

1.分条列项:对答案的书写形式做出要求,要分条列点书写答案。2.准确全面:表达意思要和材料中的意思一致,答案思路和要点要全面,概括的要点要包含群众对美容工程不买账的所有原因,以及让“惠民工程”真“惠民”的对策。3.简明扼要:在准确表达题目所涵盖的要点的基础上,用语尽可能简练。4.字数不超过500字。

原因:1.

街道两边商户利益受损。大规模填挖导致道路杂乱,客流量减少,严重影响街道两边商户生意,但仍需支付相关场地租金等费用;且对于对商户利益造成的损失,施工方给予的施工补贴与实际不符,未通过条文形式确定赔偿款。2.

施工方未及时公布信息,老百姓认为施工方效率低,施工周期长。老百姓对于施工情况如工序繁多、涉及到的专业施工部门多、施工工艺要求分批分段、施工难度大等工程情况不了解,认为施工方效率低下。

对策:1.制定并完善相应的赔偿制度。出具明确的条文规定,明确给予商户的赔偿款数额,并按规定进行赔偿。2.加强宣传教育。大肆宣传施工工程完工后所带来的好处,使得群众理解施工的意义所在,也将为其带来经济利益与生活便利。3.制定完善的施工计划并严格执行。科学合理地制定施工计划,协调多部门施工,避免做重复工程、无用工程,尽量缩短施工周期。4.及时公布施工信息。对于施工计划、施工进度、施工停滞原因等信息及时与群众做好信息匹配,获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5.加强监管。加强监督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包括与群众的沟通等,杜绝与群众发生冲突等情况的出现,遇到群众有疑问要耐心解答。(477字)

10.命令只能由政府机关签署发布。(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第九条第三项规定,命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命令是法定的行政公文的一个文种。它是指法定的领导机关或领导人对下级发布的一种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指挥性公文。行政机关和国家主席都可以发布命令,不是只能由政府机关签署发布。题干表述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11.某法院经过审理,认定西亭镇政府强行拆除位于其西亭镇西华村葛某房屋的行政行为违反法定程序,有关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判决西亭镇政府重建房屋

B.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西亭镇政府承担赔偿责任

C.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执行强拆的执法部门承担赔偿责任

D.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判决西亭镇政府赔偿葛某精神损失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赔偿知识。

第二步,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本案中西华镇政府为实施行政强制的行政主体,其侵犯西亭镇西华村葛某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二条,国家赔偿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案例中政府的强拆行为虽然违反法定程序,但终究处于政府的拆迁范围内,政府有权限拆除。也就是说,如果恢复原状重建的话,再按照法定程序拆除,既耗费人力物力,也延滞工期,进而影响公共利益,因此,恢复原状重建并不是赔偿的最佳方式,排除。A项错误。

C项: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七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该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因此执行强拆的执法部门不承担赔偿责任,C项错误。

D项:我国国家赔偿方式以支付赔偿金为主要方式,能够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的,予以返还财产或者恢复原状。精神损失赔偿不属于赔偿方式,D项错误。

12.2015年9月8日至10日,“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在北京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为:

A.“中国改革的共性与特色”

B.“反腐:中国共产党的大战略”

C.“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

D.“全面从严治党:执政党的使命”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15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于2015年9月8日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全面从严治党:执政党的使命”。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此项为干扰项,A项错误。

B项:此项为干扰项,B项错误。

C项:2014年9月3日,首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开幕,主题为“中国改革:执政党的角色”。此项为干扰项,C项错误。

13.从总体上看,在基准利率降低的情况下,市场总体流动性越宽松,各方融资环境将得到好转。(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

第二步,基准利率是人民银行公布的商业银行存款、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10%,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下浮20%。在基准利率降低的情况下,融资者融资成本降低,市场总体流动性越宽松,融资环境会得到好转。

因此,本题正确。

14.下列关于公共权力理解正确的是:

①政治合法性为基础

②代表的是社会阶级成员的一般意志

③是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

④对社会不具有制约性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管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所以,公共权力具有政治合法性。所以,①正确。

所谓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从本源上讲,公共权力来源于人民,代表的是社会阶级成员的一般意志。所以,②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为了充分发挥公共权力的效用,满足人类社会的需求,而又能限其于合理的范围内,有必要从法律的角度理解和认识公共权力。公共权力总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存在的,一个绝对普遍的公共权力是不存在的。公共权力要受制于社会领域的范围,因此公共权力并不是社会资源的高度集中。③错误。

公共权力是一种特殊的权力形式,它是为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满足社会需求,处理公共事务而产生的。没有权威性就没有权力,公共权力作为一种特殊的权利,对社会具有制约性,因此,④错误。

15.我国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价值观决定事物的性质。(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基础及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大群体特有的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态度和信念的总和。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价值观并不能决定事物的性质。题干表述有误。

因此,本题错误。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16.宪法规定,(

)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A.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

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C.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

D.国家安全局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国家机构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根据《宪法》第八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

C项:根据《宪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国务院下设国家安全部,生态环境部对外保留国家核安全局牌子。没有国家安全局。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本源在于:

A.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B.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C.文化大繁荣

D.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二步,2003年7月1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建党82周年之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胡锦涛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选择B选项。

18.若银行随意扩张规模,理财业务发展不规范,导致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行业、融资平台和产能过剩行业等,便会出现“钱荒”的现象。为预防出现“钱荒”需要采取的措施包括:

①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

②制定政策,贷款偏重实体经济

③加强地方债监管

④用好增量,盘活存量

A.①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①项: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吸收存款,这会使得流通领域内的货币进一步减少,因而加剧“钱荒”,所以不可取,排除。①项错误。

②项:金融业、房地产业是常见的虚拟经济,通过制定政策,贷款偏重实体经济,这可以帮助货币回到实体经济,进入流通领域,是应对“钱荒”的合理方法。②项正确。

③项:加强高风险地区债务监管是要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与银行出现“钱荒”无关。③项错误。

④项:“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是国务院提出的应对“钱荒”的指导意见之一,属于有效措施。④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19.(

)是引发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基本原因。

A.市场机制的不完善

B.市场经济完善

C.经济活动社会化

D.商品壁垒水平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机制知识。

第二步,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经济活动社会化是引发经济活动外部性的基本原因。就经济主体而言,为谋求和巩固本地区的市场竞争优势,客观需要从本身比较优势出发,调整经济结构和相应经济活动。由于经济活动的社会性,这种调整必然对其他主体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即产生了外部性。

因此,选择C选项。

AB项:市场机制不完善是导致经济活动外部性的主要原因。AB项错误。

D项:价格指数效应取决于商品壁垒水平、要素流动性和各产业间的联系强度,而商品壁垒水平、要素流动性代表市场一体化状况。D项不符合题意。

20.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确定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增添企业活力,拓展发展新天地。这最主要是因为:

A.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状况

B.劳动者是第一生产力

C.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D.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也就是说上层基础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根据题干中“万众创新的政策措施,增添企业活力,拓展发展新天地”表明此题涉及到的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体现的是作为上层建筑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且本题并没有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A项错误。

B项:1988年9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B项错误。

D项:该选项说法正确,但是本题没有涉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项错误。

21.下列名句及其作者对应正确的项有: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B.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

C.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

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王安石·《诗论》)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A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出自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的《陈情表》,形容无依无靠,非常孤单。A项正确。

B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自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意为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了梅花的淡淡清香。B项正确。

因此,选择AB选项。

C项:“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意为,我日渐消瘦下去却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的精神萎靡神色憔悴。C项错误。

D项:“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出自清代文学家赵翼的《论诗》,此句呼唤创新意识,希望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演习守旧。D项错误。

22.我国的人民群众享有:

①知情权②参与权③表达权④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识。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所以,人民有知情权和参与权,①和②正确。

根据《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所以,我国人民群众有表达权,③正确。

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所以,我国人民群众有监督权,④正确。

因此,选择D选项。

23.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提升是公共事业发展的标志之一。(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领导知识。

第二步,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破坏性、扩散性等特点。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各级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也是公共事业发展的标志之一(题干表述正确)。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普及应急管理的知识,揭示突发事件的管理特点,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可以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所以“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提升是公共事业发展的标志之一”表述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

24.组织内部的要素是可以控制的,组织外部的要素也是可以控制的。(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一般认为,组织要素是组成组织系统的各个部分或成分,是组织的最基本单位。组织要素决定了组织的结构、功能、属性和特点。区分和研究组织要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对组织成员,组织内的类群及其相互关系的调节和预测。组织内部要素是可以控制的。组织外部要素是指组织所处的社会环境,外部环境影响着组织的管理系统。组织的外部环境,实际上也是管理的外部环境。组织外部要素是部分可以控制(如产品市场),部分不可以控制的(如国家政策)。所以,“组织内部的要素是可以控制的,组织外部的要素也是可以控制的”说法错误。题干表述错误。

因此,本题错误。

25.“组织管理之父“是:

A.高尔顿

B.汉密尔顿

C.马克思·韦伯

D.泰勒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

第二步,马克思·韦伯,1864年生于德国,组织管理理论之父,认为拥有适合的权利基础的行政组织体系是理想的行政组织模式。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高尔顿,1822年生,英国科学家和探险家。他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着重研究个别差异,从遗传的角度研究个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开创了优生学;他关于人类官能的研究,开辟了个体心理和心理测验研究的新途径。A项错误。

B项: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美国的第一任财政部长,独立战争时华盛顿信赖的副手。作为《联邦党人文集》的主要作者、制宪会议的发起者和美国宪法的起草者,实际主导着美国联邦的形成和政治走向。B项错误。

D项:泰勒,1856年生于美国费城一个律师家庭,科学管理之父,提出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内容体现在作业管理和组织管理两方面,核心是提高工厂的工作效率。D项错误。

26.清朝末年魏源提出“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这一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注重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

③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魏源这句话的意思是:鞋子的样式不一定要都相同,只希望合脚就行;治国的方式不一定要相同,只希望有利于老百姓。从“履不必同”和“治不必同”可知,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项符合,当选。从“治不必同,斯于利民”可知,无论采取何种治国方略,都要有利于人民,则体现了群众观点,④项符合,当选。综合可知,B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①项:体现的哲学原理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题干未体现,排除。

②项:认识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题干中未体现,排除。

27.(

)的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盈利水平较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

A.经济萧条

B.经济衰退

C.经济复苏

D.经济停滞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