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的论文_第1页
金融危机的论文_第2页
金融危机的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危机的论文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绘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它既是讨论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绘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沟通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论文在形式上是属于议论文的,但它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是有本人的理论系统的,应对大量的事实、材料进行分析、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金融危机的论文1一、越南金融危机的成因1.货币政策施行不当从越南金融危机的发生经过来看,在应对高通胀时,货币政策的施行不当,是引发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一是期望通过快速的本币升值来冲抵高通胀的压力。事实表明,在越南当前的经济实力下,企图以“浮动区间扩大促本币升值抑制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来应对高通胀是错误的,由于在国际热钱已大举进入并获得本币升值的宏大利益前提下,利用本币加速升值的办法抑制通胀,其结果必然会促使国际资本的套利投机,并最终导致本币贬值。二是在危机发生之初,在本国银行系统中采取大幅度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即运用大幅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巨额发行票据等货币工具来对冲抑制通货膨胀,造成本土金融系统资金链的极度紧张和加速对本国货币的预期性恐慌。2.太多过快地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多年来,越南实行比拟宽松的金融政策,对国有企业的大量贷款构成部分呆坏账,金融体系本身并不健全;同时,也缺乏抗御金融风险的稳健实力。如,越南的外汇储备总量偏低,不到国家外债的50%,但为了促成经济的快速发展,制定了比拟激进的吸引外资政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固然能够直接拉动GDP总量的快速增长,但也对通货膨胀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一旦出现外资大规模撤出,就不可避免地发生货币层面的宏大波动和经济层面的较大动乱。3.货币流动性泛滥,资本投资过度由于越南的政府投资太多,前期贷款过度,导致国内长期处于货币流动性太多甚至泛滥,加之去年以来的国际粮食、成品油等日常消费品价格的快速上涨,以及过度的进口等,两种效应叠加在一起,输入性通胀压力剧增。同时,银行业的快速扩张是流动性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十分是越南上市银行,为争抢市场份额,甚至放弃应有的风险原则,施行大规模放贷,如,20xx年M2增长34%,20xx年又增长46%,而同期国内发放贷款余额则从20xx年上升29%到20xx年的上升54%。这些高企的数字均表明越南国内流动性已呈泛滥之势。另外,为了防止越南盾对美元的贬值,越南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大量购买美元,卖出越南盾,又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货币流动性问题。4.过早放开资本项目20xx年参加世贸组织后,越南就开场放开资本项目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外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上限也放宽到49%。外资的大量涌入,十分是国际游资大量涌入,直接推高了越南国内的资产价格,构成了经济泡沫。当美联储释放停止降息甚至加息的信号时,国际资本开场回流,进而使得国际游资不断卖出越南资产,撤出越南市场,导致了股市和房价的暴跌,资产价格泡沫的快速破灭,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5.基础经济构造失衡越南本来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总体经济规模较小,工业和服务业基础相当薄弱,近10年来,急于加快经济当代化建设,一直推行较激进的经济改革,在金融市场化和自由化方面改革力度加大,大力引入外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引进了大量的工业项目,以直接投资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些工业项目的国内零部件等配套能力又较弱,实体基础经济薄弱,经济构造存在失衡的问题。因而,需要大量从国外引进和进口,造成了连年的外贸逆差,相对减少了外汇储备。二、越南与我国金融环境的异同点一样点在于:1.均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困扰。次贷危机后,美元不断贬值,一方面,促进国际游资转向石油、原材料、粮食等大宗商品投机,推动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构成了世界范围的输入型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国际游资重点进入经济高增长国家进行投机。这些外来资本在越南和我国国内不断寻找各种时机,收购骨干产业以及其他各类资产,致使国内资产价格以及基本生活资料价格呈全面上涨态势。2.国际热钱不断流入,对国家金融安全造成威胁。越南和我国都是国际热钱首选的投机地。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仅今年3月份的热钱规模就为123.6亿美元,4月份更高达501.6亿美元,讲明热钱在4月份有加速流入的趋势。这些热钱投机于股市、楼市和汇市中,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国家的金融秩序。同样,越南最近股市和楼市的异常暴涨暴跌,也是国际热钱投机引起的,对金融安全造成了不利影响。3.股市持续暴跌,楼价大幅缩水,使民众对市场经济自信心遭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美联储对通货膨胀的关注,美元降息周期的即将结束,美元贬值有望见底,很可能进入加息周期,全球性投机资本可能撤回。全球性资本的非正常流动必然带来金融的较大波动。这些波动呈现给民众的可能是股市持续暴跌和楼价大幅缩水等,可能会导致民众对市场经济自信心缺乏。这也是越南和我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不同点是:1.我国外汇储备充足,而越南外汇储备较少。我国对外贸易多年顺差,外汇储备充足,外汇储备相当于GDP的50%还多;同时,外债很少,为3736亿美元,仅占GDP总量的11.1%,即便外国投资者全部撤走,人民币汇率稳定还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保证。而越南多年存在贸易逆差,外汇储备较少,仅150亿美元,而外债多达305亿美元;同时,越南中央银行人为地把汇率规定在比拟高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一旦把热钱撤走,越南货币贬值就在所难免。2.经济规模不同。我国人口达13.3亿,越南为8440万;越南GDP年增长7%,已被以为超高速增长;而我国近年来GDP年增9%~10%是常态,最高时到达13%。我国的GDP总量在20xx年为3.36万亿美元,而越南仅为712亿美元,我国的GDP是越南的46.5倍。我国对其出口119.01亿美元,仅占20xx年出口总额的0.98%。由于经济规模的差异,越南的金融风险比拟容易被放大,但越南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投资联络,直接传递给我国并造成较大影响的可能性不大。3.我国资本项目实行稳健的开放,而越南资本项目实行快速的开放。我国资本项目仍未完全开放,外资还无法自由直接进出我国市场;同时,外汇进入渠道遭到较严格监控。因而,热钱操控我国股市和楼市的潜在风险不大,热钱的撤出,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冲击不会造成金融危机。越南由于资本项目的快速开放,外资能自由进出,一旦有大量的热钱涌入和进出,就会虚抬或打击其股市和楼市价格,给金融安全带来宏大的风险。三、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1.适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当前,我国股市、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波动明显,石油、原材料、粮食价格上涨压力增大,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方面,能够挤压经济泡沫,缓解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也对国内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影响。从国家整体宏观经济运行来考虑,应在坚持既定货币调控方针的同时,适时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应对金融市场潜在的各种风险与危机。对于国内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可通过发行定向债券和十分国债等扶持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产业,如,农业、能源等领域里的大型企业。人民币汇率改革应坚持“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减缓升值速度,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对热钱要采取措施进行严格监控,及时发现金融市场的异常波动和潜在风险,积极地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2.继续坚持资本项目的稳步适度开放继续坚持资本项目开放的慎重性和适时性。采取分阶段、有步聚的方式,有选择地逐步开放我国资本项目,并采取各种措施对国际热钱进行监控,有效地防备热钱投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利冲击。3.加快对经济构造的调整力度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世界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双重挑战。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来自于国际收支双顺差。这也是经济构造失衡的反映。因而,要进一步采取完善外汇管理、调整外贸政策、强化节能降耗、促进扩大消费等综合措施调整构造。4.完善金融波动与危机的预警机制及应急管理体系在逐步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经过中,我国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络愈加密切,国际金融领域的任何微小变化与波动都可能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导致宏大波动。因而,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加强金融风险应对能力,十分是在当前高油价、高通货膨胀的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有必要建立健全我国金融波动与危机的预警机制及应急管理体系。5.建立透明、诚信的信息发布机制金融市场稳定,除了要有良好的监管、健全的市场基础设施、成熟的金融技术外,还要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预期,并且不毁坏微观主体的自信心。金融活动建立在人们对将来的乐观态度基础上,自信心则是维系金融市场运行的无形基础。一旦产生非理性预期,加之市场内信息的不对称,就极易使民众丧失自信心。因而,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应建立透明、诚信的金融信息发布机制,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及时地向民众释放市场良性发展的积极信号,消除公众的不良心理预期;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报道,使人们明白市场规则和潜在风险,理性地应对各类金融事件和金融风险。金融危机的论文2摘要:市场普遍关心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债券市场的影响。本文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为代表,基于纯预期理论,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经济基本面、常规货币政策及非常规货币政策等因素对中美长期利差的影响;并对将来两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对我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瞻望。关键词:中美利差;纯预期理论;非常规货币政策;加息经济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化,使得中美资本市场的联络越来越严密。20xx年10月,美国已经启动渐进式缩表,彻底逆转为拯救经济而执行的量化宽松政策。自20xx年底至今,美联储已经加息7次,20xx年初,美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已经突破长达30年的向下趋势线。根据20xx年6月美联储的经济预测摘要,联邦基金目的利率20xx年的预期中值为3.1%,20xx年的预期中值为3.4%。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债券市场将带来如何的影响?本文从分析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的角度,试图讨论这一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中美长期利差的历史变化及分析框架中美长期利差的历史变化趋势为将来预期提供了重要参考。进入21世纪以来,中美长期利差发生过显著的构造性变化,分析其变化的根本原因,需要理顺理论和逻辑框架。〔一〕中美长期利差的历史走势本文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作为长期利率分析中美两国之间的长期利差。从相关性来看,20xx年以后,中美两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相关性显著加强。20xx年之前,两者的相关系数仅为0.02;20xx年之后,两者的相关系数上升到0.65。自20xx年中央结算公司改良中债收益率曲线编制方法以来,中美利差的均值仅为32BP,所以总体上看中美长期利差的平均水平其实并不高。但20xx年构成一个分水岭,前后变化较大。20xx年之前,中美长期利差均值为-49BP,且上下大幅波动。20xx年之后,两国长期利差跨上新台阶,并持续为正,均值为133BP,最大值到达194BP,最小值为44BP。20xx年以来,中美利差有所收窄,6月下旬的数据为66BP。假如从20xx年开场算起,目前的中美利差位于50%分位和75%分位之间,属于相对高点。但假如只关注20xx年之后的这一段时间,那么目前的中美利差位于10%分位之内,处于较低水平。〔二〕中美长期利差分析的逻辑框架中美长期利差能够表示为如下恒等式:中美长期利差=〔中债短期利率+中债期限利差〕-〔美债短期利率+美债期限利差〕=中美短期利差+中美期限利差之差〔1〕其中,短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是货币政策,因而,中美短期利差主要受两国货币政策影响。美国短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基本上与联邦基金利率走势一样。我国固然尚未培育构成理想的货币政策目的利率,但短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基本上代表了货币政策对资金价格的影响。本文以3个月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代表短期利率,反映货币政策利率水平。期限利差的经典理论包括纯预期理论、流动性偏好理论及市场分割理论。纯预期理论以为,长期利率是在对将来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判定的基础上,所预期的远期短期利率的组合。流动性偏好理论反映了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特征,债券期限越长,不确定性越高,因而长期债券需支付一定的流动性溢价〔或期限溢价〕。市场分割理论以为投资者对不同期限债券品种的选择,主要受所管理资金的属性和目的的影响,而更倾向于投资某特定期限范围内的债券。现实中,市场利率期限构造是所有投资者交易的结果,主要的交易根据是纯预期理论,即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是由一系列基于经济基本面的预期短期利率所组成。所以长期来看,中美期限利差之差则主要由中美经济基本面之间的差异所驱动,即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除了影响长期利率的经济基本面因素之外,政策方面,除了常规货币政策,非常规政策在中短期内对期限利差也产生重要影响。非常规政策不仅包括美国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施行和退出,也包括我国近年来为防备金融体系风险而维持相对收紧的短期货币环境。因而,从中短期角度看,中美长期利差的简单线性关系能够表示为:中美长期利差≈中美政策利率之差+中美通货膨胀率之差+中美经济增长率之差+非常规政策因素〔见图1〕。经济政策因素和中美长期利差的历史关系20xx年金融危机前后,中美两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及货币政策的差异,都对中美长期利差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危机前后,两国经济政策因素之差和长期利差的关系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一〕中美经济基本面对长期利差的影响1.中美经济增长对长期利差的影响从图2能够看到,中美利差与两国经济增长的差异基本呈负相关关系,体现了经济增长预期对各国长期利率的影响。20xx—20xx年,我国经济增速不断向上,美国经济增速反复振荡,所以中美GDP同比增速之差总体向上,而中美10年期国债利差大部分时间为负。这体现了此阶段是我国经济高增长、低利率的黄金发展时期。金融危机过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需求不振,价格低迷,又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长期利率总体上维持振荡;美国经济固然在反复中呈复苏态势,但经济增速仍低于危机前水平,为稳固经济复苏成果,美国加大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执行力度,长期市场利率持续下降。因而,总体上,中美GDP之差与中美长期利差仍然呈较为明显的反向关系,但近两年来关系减弱。2.通货膨胀对长期利差的影响及危机的十分影响通货膨胀预期提高,将来短期市场利率会提高,长期利率也会相应提高。金融危机之前,中美两国均实行常规货币政策,政策目的以稳定物价为主,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发达国家美国相比,通货膨胀波动幅度较大,市场利率变化也相应更频繁,表现出中美CPI之差与中美长期利差的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在危机之后,中美CPI之差对中美长期利差的影响发生了构造性变化,一方面,我国CPI下行,尤其是PPI持续为负,但由于大量资金在金融领域套利,脱实向虚,所以货币政策不仅没有放松,反而边际收紧;另一方面,美国不仅受零利率限制,短期目的利率无法在低通胀水平下进一步下调,而且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购买长期债券资产,压低长端利率。因而,非常规货币政策期间,中美CPI之差与长期利差之间的相关性明显减弱,在个别时段甚至显著为负。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日益企稳及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日渐恢复〔见图3〕。〔二〕中美货币政策对长期利差的影响20xx年纳斯达克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美国地产的泡沫化,20xx年美联储开场持续加息。21世纪初,我国正处于上一轮降息周期的末端,随后货币政策不断小幅收紧,但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出口强劲增长的环境下,外资大幅流入使得货币环境仍然整体宽松。所以金融危机前,中美短期利差大部分时间为负,甚至低于-3%。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先是急剧地降低利率,施行了长达7年的零利率目的政策;而我国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也于20xx年开场降息降准,20xx年为控制通货膨胀,货币政策开场逐步转向,屡次上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强的情况下,20xx年底至20xx年再度执行宽松货币政策。因此这段时间中美短期利差先迅速由负转正,之后基本随着我国短期利率先下后上,然后再震荡向下。20xx年中期我国出现“钱荒〞,20xx年又屡次降息降准,货币政策再度宽松,20xx年底美国初次启动加息,20xx年末我国开启金融去杠杆,保持稳定中性的货币政策。因而,20xx年下半年以来,中美短期利差先较大幅度上升,之后又下降。中美长期利差与两国短期利差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到达80%,体现了各国短期利率向长期利率传导的有效性〔见图4〕。金融危机后为应对零利率政策的限制,美国不断加强量宽政策,使得两国长期利差和短期利差走势偶有较明显背离。非常规政策对中美两国长期利差的影响分析中美长期利差表述恒等式〔1〕讲明各国期限利差对两国长期利差有重要影响。前文从理论到实践,主要分析并讨论了影响期限利差的一般经济政策因素和中美两国长期利差之间的关系。然而,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的日益复杂,一般经济政策因素已不能够全面解释利差的变化,美国为应对危机及我国为防备系统性金融风险等而采取的非常规政策措施,都对中美长期利差产生了重要影响。将来一段时间内,这些十分因素仍会有所作用。〔一〕期限利差变化的长期主导和十分因素从实际经历来看,各国期限利差都主要受短期利率的影响,两者呈明显的反向关系,即短期利率提高,期限利差缩小;短期利率降低,期限利差扩大。短期利率主要受货币政策利率的影响,如美国短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基本上与联邦基金利率走势一样。中美两国利率期限构造平坦的时期往往都对应着偏紧的货币政策。随着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和金融监管措施的动态适应性应对,期限利差的影响因素愈加复杂。金融危机后,我国四万亿元投资计划的资金并没有全部进入实体经济,很大一部分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造成了资产价格膨胀和金融体系内杠杆的提高,货币政策目的也发生了相应调整,金融机构加杠杆和去杠杆都对债券市场造成了大幅度波动;美国为刺激经济复苏,实行了长期的零利率目的政策,并采取了直接购买长期债券的量化宽松政策。这些非常规货币政策都对各国期限利差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也影响了中美长期利差。〔二〕我国期限利差变化的非常规政策影响20xx年中期,在经济下行压力难以缓解的背景下,银行开展了大量的短借长贷的高杠杆业务,货币政策针对同业去杠杆边际收紧流动性,短期市场利率飙升,国债期限利差出现负值。20xx年人民银行通过“锁短放长〞的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控制债券市场风险,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进一步去杠杆,我国国债期限利差基本上维持在较低水平,20xx年底几次出现负利差,债券市场发生大幅波动,但货币政策仍然维持稳健中性、松紧适度的基调。货币政策在宏观总量方面防备金融风险,本质是从金融市场的负债端增大金融机构的加杠杆压力,获得了明显效果。20xx年4月,随着我国经济金融战略发展方向的进一步明确,资管新规正式发布,意味着从资产端彻底规范金融机构的行为。将来三年,我国将继续打好防备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随着去杠杆的稳步落实,金融监管固然能够逐步减弱,但仍需适当存在,以防止风险积累的反复。因而,将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国债期限利差总体上仍将维持在低位水平,即便有所上升,幅度也不会很大。〔三〕美国期限利差变化的非常规政策影响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执行改变了其国债期限利差基本上受短期市场利率影响的历史规律,期限利差基本与长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同步下降,而短期市场利率基本维持在零附近。20xx年初以来,美国国债期限利差重现由短期市场利率主导的历史规律。但是从20xx年10月开场,美联储采用“上限额度〞形式正式启动被动式缩表,使得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的上升幅度高于常规情况下提高联邦基金利率的幅度,对利率期限构造的影响与扩表期间正好相反。从历史上来看,美国国债到期收益率曲线的平坦化,都由美联储显著的加息周期所驱动,导致期限利差收窄甚至倒挂;假如出现倒挂情形,那么在随后2年内,美国大概率会陷入经济衰退。这使得美联储在完全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经过中愈加慎重。所以将来2年左右,美国国债期限利差大概率将高于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周期期间的情况。综合本部分前面所述,将来2~3年,一方面我国国债期限利差总体上仍将维持低位水平,另一方面美国期限利差大概率高于常规加息周期的历史规律。因而,在非常规政策预期的影响下,中美期限利差之差大概率会低于历史上类似的周期阶段。中美长期利差瞻望瞻望将来2年,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期间,中美长期利差的变化仍然会受经济基本面和货币政策的影响,尤其是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和我国对金融危机的防备所产生的十分影响仍然存在。中美长期利差的变化趋势对我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也将产生重要影响。〔一〕中美货币政策及经济基本面将来瞻望1.中美宏观经济瞻望20xx年6月,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会议显示,美国经济活动稳步增长,就业增长近几个月保持强劲,失业率下降,家庭支出提升,而商业固定投资继续强劲增长;同比来看,整体通胀及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通胀接近2%。强劲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和通胀在中期将接近委员会2%的目的。会后委员会公布的20xx—20xx年的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PCE〕预测中值均为2.1%;GDP增速预测中值分别为2.8%、2.4%和2.0%,增速均较3月预测小幅上调。从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看,最近我国同美国贸易摩擦有所升级,且贸易摩擦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奉献将有所降低。受贸易摩擦影响,估计一方面农产品价格将有所上涨,另一方面贸易战会导致我国部分出口行业受限,可能导致居民收入降低,具有通缩效应。综合考虑,20xx—20xx年通胀水平无忧。从内部环境来看,“去杠杆、严监管〞是长期任务,在这种大环境下,经济增长难免会遭到影响,但这是构造性改革所必须经历的“阵痛〞。我国目前的经济构造决定了经济增速不会大幅下降。最终消费支出已经连续五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消费增长通常较稳健,与出口和投资相比波动较小。综合考虑,20xx—20xx年GDP增速将稳定在6.5%左右。2.中美短期利率瞻望美国自20xx年底加快加息节拍以来已经进入连续加息通道。同时于20xx年10月按原计划正式启动缩表。20xx年以来,美国联邦基金目的利率已上调2次达2%,市场预期20xx年至少还会加息一次,20xx年和20xx年将分别加息3次和2次,因而估计到20xx年底,美国联邦基金目的利率将上升到3.5%。中国方面,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一方面,将来3年,为打好防备化解重大系统性金融风险攻坚战,货币政策不会明显放松,并且考虑到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和资本外流压力,我国政策工具利率大概率至少不会下降。另一方面,我国经济仍处于构造性改革的重要时期,进行构造性去杠杆的同时要为创新型高科技产业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时又面临贸易战等外部压力,因而,货币政策在价格方面不会大幅度收紧,在总量方面进一步放松的概率较大。综合对将来中美两国短期利率变化的预期,笔者估计中美短期利差将会继续下降,但下降空间并不大。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已经今非昔比,即便再次回到金融危机之前的负利差情形,幅度也不会如之前那么大。〔二〕对我国长期利率的预期当前,中美经济发展阶段和政策措施相对于危机前后都有很大不同,中美GDP同比增速和长期利差之间负向关系将大幅减弱,中美CPI之差大概率向下将会推动中美长期利差下行。根据中美短期利差和长期利差高度正相关的关系,估计中美长期利差将下降,但降低到负值的概率和幅度都不会很大。由于美联储非常规量宽货币政策退出的影响,随着美联储的逐步加息,美国国债期限利差收窄的速度将会降低,将来不排除有可能出现负利差,但近两年出现的概率不大。20xx年6月,美国国债期限利差已经降到不到1个百分点,估计到20xx年会降低到50个基点下面,届时美国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将在3.8%左右。综合考虑,在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期间,我国利率债市场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振荡,将来2年,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可能会上升到3.6%~4.1%区间。但由于一方面,经济增长动力转换是长期渐进的经过,我国经济下行的内外部环境压力不容忽视,或超过人民币汇率下行产生的资本外流压力;另一方面,在防备系统性重大金融风险的战略部署下,随着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逐步构成,货币政策调控水平将不断提高。因而,市场将不会出现太大的下行压力。金融危机的论文3论文摘要:金融危机形势下,建筑企业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全新战略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竞争的考验。建筑企业要加强自信心,加快产业构造调整步伐,提升综合实力;要在危机中找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要敢向管理要效益,强化管理挖内潜;要加大市场开拓多元化之路,构成建筑业的整体合力;要加大资金回收和融资力度,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要坚持科技创新,施行品牌战略、人才战略。建筑企业采取以上有效积极的应对策略,化解不利因素,趋利避害,扬长避短,顺应市场,谋求发展。论文关键词:金融危机;建筑企业;战略机遇一、加强自信心,加快产业构造调整步伐,提升综合实力自信心就是黄金,十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自信心尤为重要。建筑企业要在培育工程总承包能力上下工夫,走科研、设计、投资、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的路子,搭建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平台,摆脱在一般房建项目单纯施工的低层次竞争局面。围绕行业发展方向,施行建筑、房地产及特色专业、海外业务、项目投资等多板块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条,并向关联度比拟严密的行业浸透,紧跟政策投资走向,捉住当前国家拉动内需建设的机遇,围绕国家投资重点,培育新型市场,探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集中气力承接大项目,进入科技含量高的高端市场。二、在危机中找先机,把握发展主动权首先,抓订单,慎选企业市场。要保证有订单、保证有现金流、保证生存,这是至关重要的,哪怕是订单收益低一点也要做,所以必须加大力度抓订单。这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重点抓政府订单、国有企业大订单和无风险订单;二是原则上不做贷资、垫资的项目,宁愿效益少一点、也要抓资金好一点、风险小一点的订单。其次,抓结算,抓清欠,加强账款催收,努力增加企业的现金流。清欠的前提条件是抓好工程结算,建筑企业要明确每个项目的结算负责人,哪个时期完成什么内容都要有明确的目的。企业要对清欠工作高度重视,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假如错过时间,那么对方企业就可能倒闭了,当资产一转移,钱就回收不过来了。再次,强化风险控制,防备风险。风险的产生会加剧危机的程度,越是在危机出现时,企业越要强化风险的控制,既要注意管理不当造成的风险,又要控制导入式风险。一是提高投资业务的科学决策水平,切实加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二是防备回款的风险。即我们都履约,对方没有偿付能力、法人随时可能消失的风险。施工单位应逐一排查,做好财务和法律方面的风险评价,及早应对。三是躲避履约的风险。如今的市场行情不是很好,施工企业要在履约的同时躲避给企业带来的不必要风险,即便不履约,也必须以对方的不履约换取己方的有利条件。如对双方会谈的内容构成纪要,完善有关手续,组织相关保证履约案例的学习等躲避风险。三、敢向管理要效益,强化管理挖内潜建筑企业要全力推进管理的精细化,树立成本领先的管理理念,构建严密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采取有力措施,全方位推进成本精细化管理;要以施工现场管理为龙头,规范安全质量行为,狠抓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一是优化材料采购管理流程,降低采购成本。对于施工企业,能够采用供给链的方式进行采购。企业通过招投标的方式与材料供给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减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向市场要“库存〞。同时,施工单位要注意优化业务流程和施工工艺,降低材料损耗。材料费用开支约占建筑产品成本的60%多,是成本要素控制的重点。正确分析物资管理的各个环节,捉住影响工程成本的重要经过,施行监控,是实现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二是确定成本目的,明确目的责任制,多渠道降低成本。一方面,在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要注重经过的控制;另一方面,把成本控制工作做的扎实、细致,落到实处,就必须细分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