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_第1页
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_第2页
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_第3页
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_第4页
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岁小儿,发热,体温38℃,并有结膜炎,1天后出疹,由面部开始,1天后遍及全身。3天后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疹

B.麻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E.过敏性皮炎4岁小儿,发热,体温38℃,并有结膜炎,1天后出疹,由面部开麻疹

measles

麻疹

measles

概述

1.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它的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全身斑丘疹。

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4.1965年麻疹疫苗预防

5.发病率1978400/10万

19954.8/10万

下降98%概述

1.麻疹是儿童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疹患儿和亚临床型带病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染性:极强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疹患儿和亚临床型带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黏液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麻疹病毒鼻咽眼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引流淋巴结病毒增殖初期病毒血症病毒散布各处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组织次期病毒血症病毒散布全身发热及卡他性炎症麻疹粘膜斑出现皮疹开始出现全身皮疹出齐皮疹开始消退皮疹尽退,留棕色遗痕入血入血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鼻咽眼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初期病毒血症次期病毒血症发热7

病理

网状内皮系统、呼吸系统明显多核巨细胞单核细胞增生核内包涵体7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典型麻疹三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每期约3天(简记为3、3、3天)全程9-12天

“烧3天,出3天,退3天”临床表现

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典型麻疹三期前

(一)典型麻疹表现:

1.潜伏期:6-18天

2.前驱期:发疹前期,一般3-4天。

(1)发热:中度以上发热。

(2)上呼吸道炎表现:卡他症状,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3)Koplik斑:早期诊断麻疹的依据。

(4)偶见荨麻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

(5)非特异症状。

(一)典型麻疹表现:

1.潜伏期:6-18天

2(结膜炎)(流涕)(咳嗽)( 麻疹粘膜斑)(结膜炎)(流涕)(咳嗽)( 麻疹粘膜斑)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时间:发热第2-3天,常于皮疹出现2天后消失部位:先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磨牙)的颊粘膜上,1-2天内迅速增加,可遍布唇、颊、龈粘膜形态:帽针头大小,细盐粒样,灰白色斑点,直径约0.5-1mm,微隆起,周围红晕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时间:发热第2-3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

3.出疹期:

①发热3-4天出皮疹,体温升至40-40.5℃

②皮疹形态: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

肤正常,严重时皮疹融合皮肤水肿,

面部浮肿。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痒感。

③出疹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

上肢、下肢及足部。

3.出疹期:

①发热3-4天出皮疹,体温升至401515出疹期(第2天)出疹期(第2天)出疹期出疹期18出疹期(第3天)18出疹期(第3天)

4.恢复期:①出疹3-4天,皮疹开始消退。②消退顺序与出疹相同。③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4.恢复期: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二)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

2.重症麻疹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融合成紫蓝色,有黏膜出血,称为黑麻疹。死亡率高。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无典型皮疹不易诊断。

4.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毒活疫苗引起。我国少见。

5.成人麻疹肝损害、胃肠道症状多见,骨骼肌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眼部疼痛。(二)非典型麻疹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THANKYOUSUCCESS2023/1/823可编辑THANKYOUSUCCESS2023/1/823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生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病原可分为病毒性与细菌性。

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生机制可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疹脑炎

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发症

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2.多核巨细胞检查3.血清学检查(1)抗体检测(2)抗原检测4.病毒抗原检测5.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潜伏期流行病学史、接触史

前驱期发热+3C+Koplikspots

多核巨细胞

出疹期皮疹的特点

恢复期糠屑样脱皮,色素沉着

ELISA法麻疹抗体(SIgM)+流行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潜伏期流行病学史、接触史

前驱期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肠道病毒感染

药物疹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病原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与皮疹关系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发热2-3天口腔粘膜斑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原发病症状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离面部-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泡样皮疹皮疹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与用药有关,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发热3-4天,出疹期热更高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高热3-5天,热退疹出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发热、服药史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风疹风疹猩红热猩红热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治疗

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治疗

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八.治疗

单纯麻疹病人采取对症支持疗法,细心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八.治疗单纯麻疹病人采取对症支持疗法,细心护理,积极防治并【预防】预防接种为主【预防】预防接种为主

预防

关键措施:对易感者接种麻疹疫苗,以提高其免疫力。

1.控制传染源:麻疹患者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易感者检疫观察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人群: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被动免疫:接触5天内予免疫血清球蛋白,只维持8周。

(2)主动免疫: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预防

关于疫苗

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丙种球蛋白,一般认为接触病人5日内应用足量注射,可完全保护避免发病,5日后或用量不足,也可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患儿在接触麻疹2日内应急接种麻疹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的发生,若接触2日后接种,可能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儿童基础免疫程序规定麻疹初免年龄为8月龄,麻疹复种年龄调整为18一24月龄(即1岁半到2岁)。关于疫苗体弱年幼的易感儿童,可采用被动免疫的措施,注射麻疹的新进展

1.麻疹的发病年龄呈两极分化趋势:婴儿麻疹增多主要发生在8个月初免以前,多为非典型病例,大年龄患者增多。

2.麻疹的发病高峰季节后移至3~5月份。

3.不典型病例增多。

4.二次麻疹发生率在1%左右,其中60%发生在第一次麻疹2年以内。

5.并发症的变化:心肌炎明显增多,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6.虽然发病率高,但病死率很低。麻疹的新进展42

流行病学特点:

失去以往每2~3年流行一次特征,多为散发成人发病率↑,成人占麻疹住院比例↑

6个月内婴儿麻疹↑(最小1.5月)42流行病学特点:43消灭麻疹有利条件

特征性皮疹无中间宿主和传媒病毒无变异仅一种血清型有效疫苗43消灭麻疹有利条件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THANKYOUSUCCESS2023/1/846可编辑THANKYOUSUCCESS2023/1/8464岁小儿,发热,体温38℃,并有结膜炎,1天后出疹,由面部开始,1天后遍及全身。3天后皮疹消退,无色素沉着,枕后、耳后、颈后淋巴结肿大。最可能的诊断是:

A.风疹

B.麻疹

C.幼儿急疹

D.猩红热

E.过敏性皮炎4岁小儿,发热,体温38℃,并有结膜炎,1天后出疹,由面部开麻疹

measles

麻疹

measles

概述

1.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它的特点是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结膜炎、麻疹粘膜斑(Koplikspots)、全身斑丘疹。

3.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4.1965年麻疹疫苗预防

5.发病率1978400/10万

19954.8/10万

下降98%概述

1.麻疹是儿童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疹患儿和亚临床型带病毒者。

2.传播途径:呼吸道。

3.传染期:出疹前5天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

4.传染性:极强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疹患儿和亚临床型带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黏液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

病因学

麻疹病毒(Morbillivirus)属副麻疹病毒鼻咽眼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引流淋巴结病毒增殖初期病毒血症病毒散布各处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组织次期病毒血症病毒散布全身发热及卡他性炎症麻疹粘膜斑出现皮疹开始出现全身皮疹出齐皮疹开始消退皮疹尽退,留棕色遗痕入血入血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鼻咽眼呼吸道粘膜及眼结膜初期病毒血症次期病毒血症发热53

病理

网状内皮系统、呼吸系统明显多核巨细胞单核细胞增生核内包涵体7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典型麻疹三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每期约3天(简记为3、3、3天)全程9-12天

“烧3天,出3天,退3天”临床表现

潜伏期6~18天,平均10天典型麻疹三期前

(一)典型麻疹表现:

1.潜伏期:6-18天

2.前驱期:发疹前期,一般3-4天。

(1)发热:中度以上发热。

(2)上呼吸道炎表现:卡他症状,结膜充血、流泪畏光及眼睑水肿是本病特点。

(3)Koplik斑:早期诊断麻疹的依据。

(4)偶见荨麻疹,斑疹,猩红热样皮疹。

(5)非特异症状。

(一)典型麻疹表现:

1.潜伏期:6-18天

2(结膜炎)(流涕)(咳嗽)( 麻疹粘膜斑)(结膜炎)(流涕)(咳嗽)( 麻疹粘膜斑)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时间:发热第2-3天,常于皮疹出现2天后消失部位:先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磨牙)的颊粘膜上,1-2天内迅速增加,可遍布唇、颊、龈粘膜形态:帽针头大小,细盐粒样,灰白色斑点,直径约0.5-1mm,微隆起,周围红晕麻疹粘膜斑(Koplik’sspots)时间:发热第2-3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

3.出疹期:

①发热3-4天出皮疹,体温升至40-40.5℃

②皮疹形态:不规则红色斑丘疹,疹间皮

肤正常,严重时皮疹融合皮肤水肿,

面部浮肿。皮疹压之褪色。不伴痒感。

③出疹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

上肢、下肢及足部。

3.出疹期:

①发热3-4天出皮疹,体温升至406115出疹期(第2天)出疹期(第2天)出疹期出疹期64出疹期(第3天)18出疹期(第3天)

4.恢复期:①出疹3-4天,皮疹开始消退。②消退顺序与出疹相同。③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4.恢复期: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二)非典型麻疹

1.轻型麻疹多见于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成人血注射者,或<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

2.重症麻疹高热、中毒症状重、皮疹融合成紫蓝色,有黏膜出血,称为黑麻疹。死亡率高。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无典型皮疹不易诊断。

4.异型麻疹为接种灭毒活疫苗引起。我国少见。

5.成人麻疹肝损害、胃肠道症状多见,骨骼肌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眼部疼痛。(二)非典型麻疹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THANKYOUSUCCESS2023/1/869可编辑THANKYOUSUCCESS2023/1/823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儿科学麻疹课件讲诉课件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生机制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按病原可分为病毒性与细菌性。

并发症

1.肺炎:最常见,多见于5岁以下患儿。发生机制可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疹脑炎

⑵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远期------并发症

5.结核病恶化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2.喉炎

3.心肌炎

4.神经系统

⑴麻实验室检查

1.一般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淋巴细胞严重减少提示预后不好。2.多核巨细胞检查3.血清学检查(1)抗体检测(2)抗原检测4.病毒抗原检测5.病毒分离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潜伏期流行病学史、接触史

前驱期发热+3C+Koplikspots

多核巨细胞

出疹期皮疹的特点

恢复期糠屑样脱皮,色素沉着

ELISA法麻疹抗体(SIgM)+流行病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潜伏期流行病学史、接触史

前驱期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肠道病毒感染

药物疹

小儿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病原全身症状及其他特征皮疹特点发热与皮疹关系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结膜炎,发热2-3天口腔粘膜斑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并触痛一般情况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高热,中毒症状重,咽峡炎,杨梅舌,环口苍白圈,扁桃体炎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全身或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原发病症状麻疹病毒风疹病毒人疱疹病毒6型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红色斑丘疹,自头面部-颈-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离面部-躯干-四肢,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退疹后无色素沉着及脱屑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皮肤弥漫充血,上有密集针尖大小丘疹,持续3-5天退疹,1周后全身大片脱皮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泡样皮疹皮疹痒感,摩擦及受压部位多,与用药有关,斑丘疹、疱疹、猩红热样皮疹、荨麻疹发热3-4天,出疹期热更高发热后半天至1天出疹高热3-5天,热退疹出发热1-2天出疹,出疹时高热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发热、服药史麻疹

风疹

幼儿急疹

猩红热

风疹风疹猩红热猩红热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治疗

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

治疗

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八.治疗

单纯麻疹病人采取对症支持疗法,细心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

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八.治疗单纯麻疹病人采取对症支持疗法,细心护理,积极防治并【预防】预防接种为主【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