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课件_第1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课件_第2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课件_第3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课件_第4页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1《红楼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是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清人所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将艺术扩展到了文学之外的广袤空间,如服饰、化妆、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红楼梦》是一部记录并创造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2《红楼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丰富厚一、美学价值3一、美学价值31.美与世俗生活的对立在中国传统美学里,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飘逸,又表现为一种非常脆弱与敏感的特质”。在《红楼梦》中,所谓美,不仅仅是大观园中那些少女美的外形,更多的还包括他们美的思想,美的心灵和美的才能。如对林黛玉的那种轻灵超然,不染尘埃的艺术形象即代表了这种美的极致,而贾宝玉最倾慕林黛玉的正是这种极致的美。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中,是从不关注人生的审美价值,从不关注人性的自然发展,而是执著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生命价值已经本末倒置了。人性的纯真已然完全丧失。因此,美与世俗的生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美在世俗生活中遭到了践踏,一切美好都已被世俗“零落成泥辗作尘”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爱情的毁灭,大观园中“女儿国”的最终消亡,都象征了美的终结。

41.美与世俗生活的对立在中国传统美学里,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2.美与美的毁灭

大观园中的众多女子都春残花落,香消玉殒,“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美和美的毁灭”,是一种悲剧的美。在这种毁灭中,那充满无限风光的“女儿国”,那多姿多彩,优美动人的女孩们美好的形象得到永生。这也正说明在那个焚琴煮鹤的毁灭一切美好东西的社会里,任何善良的人,真诚的人,都没有好的命运。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人的一切正常要求,美好情感,都和礼教制度,文化禁锢政策相互水火不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大观园女儿国的美和美的毁灭的悲剧,正是客观上对中国封建社会作了最深刻的揭露和最有力的抗争,这或许也是《红楼梦》的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最永恒的美学价值52.美与美的毁灭

5663.悲剧与历史的统一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个人的灾难和不平,往往很难被另外的人所感受,理解。但是悲剧艺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呈现在人的面前,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从而唤起同情,引起思想的共鸣,产生一种悲剧的美。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包括美与丑)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美学的悲剧,更多的强调最终抵抗的无效。《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每一个悲剧主体都处在特定的现实社会中,每一个悲剧都是由其主体的价值选择和现实关系得复杂关系造成的,是一种悲剧命运与历史必然相统一的美学意义。73.悲剧与历史的统一

7二、名家谈红楼8二、名家谈红楼8蒋勋:《红楼梦》佛经,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9蒋勋:《红楼梦》佛经,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一本书,可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10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10蒋勋谈红楼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都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红楼梦》的阅读,因此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11蒋勋谈红楼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他对任

周汝昌:《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

2012年5月31日,一代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去世,终年95岁。如今,红楼犹在,先生驾鹤西去。世间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以小说的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他并无“救世主”的气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他没有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12周汝昌:《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2012年5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在《红楼梦》中,雪芹以他的彩笔和椽笔,使我们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地看到了我们中华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感发,如何举止行为。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情趣,他们的遭逢,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荷担,他们的头脑,他们的心灵……你可以一一地从《红楼梦》中,从雪芹笔下,寻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写照!中华民族面对的“世变”是“日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光彩与境界,都是不应也不会亡失的——它就铸造在《红楼梦》里。这正有点像东坡所说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逝者未尝往也。”13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

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他借了他对一大群女子的命运的感叹伤怀,写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巨大问题。他首先提出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已然明示读者:此书用意,初不在于某男某女一二人之间,而是心目所注,无比广大。他借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因为在历史上,女子一向受到的对待方法与态度是很不美妙的,比假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定然能够达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境界。倘能如此,人生、社会、国家、世界,也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14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三、古典诗词对联15三、古典诗词对联15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人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16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6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2.玉在柜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3.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1717四、整本书阅读曹雪芹及红楼人物谱1.人手一套,不要简本。2.提前读1—5回3.精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4.查找复印红楼人物谱18四、整本书阅读曹雪芹及红楼人物谱18

曹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19曹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满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20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21《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整体把握】《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22【整体把握】22

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记住两张表(贾府人物关系表、贾府平面地图)。其中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23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一回24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第二回第三回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25第二回第三回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第四回第五回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传动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26第四回第五回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惜春秦可卿贾源-贾代善史太君贾母

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姐贾迎春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赵姨娘生)贾敏林如海

林黛玉宁国公荣国公贾蓉尤氏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27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惜春秦可卿贾源-贾代善史太君28282929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灵相通的微妙关系。

阅读与思考:1、概述林黛玉的行踪。2、按情节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30《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3131【阅读活动】1.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2.《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3.认真阅读前五回,结合全书内容,以“我的红楼猜想”为主题,续写一篇在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人物关系结局的文章,以《高鹗那些错》为题写一篇小论文。32【阅读活动】32

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宝玉是个不想长大的少年,对成人的世俗世界有着本能的排斥;他心思细腻,善于感知人世间一切温情;他对所有年轻女性都心怀敬意,是自觉的女权主义者,潜意识中有着对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追求。黛玉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少女,一个少女气质的诗人”(蒋和森语),她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孤标傲世而又温柔体贴,天真聪慧而又心直口快。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世事洞明,人情练达。33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宝小说中的人物1.长篇小说人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2.分析时要把握人物的言行及心理活动。3.评价人物要结合其所处环境、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等。4.对人物有自己的评判(最有价值)。34小说中的人物1.长篇小说人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34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游历,读到“金陵十二钗”画册。其中正册有(必须熟记):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副册书中只提到香菱1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娇杏等又副册只提到晴雯、袭人2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平儿、鸳鸯、金莺儿、紫鹃、玉钏、金钏、司棋、麝月、小红等35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游历,读到“金陵十二钗”画册。35

《红楼梦》写人物不再平面化,不再是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作者总是如实下来,不做褒贬,每个人物形象都活生生地有血有肉。

《红楼梦》处处有妙趣,比如人物命名,曹雪芹就常利用谐音起一些有深意的名字。如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应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在贾府混饭吃的清客相公,则叫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就是"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的谐音。36《红楼梦》写人物不再平面化,不再是好人好到底,坏人【阅读活动】1.仔细阅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章,结合对整部小说的了解,尝试画出比上面的图示更为详细的贾府人物关系图。2.《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3.“金陵十二钗”正册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副册、又副册可能包括哪些人?你最喜欢哪一位?能解释一下她的判词吗?请完成下面的“金陵十二衩”身世表。37【阅读活动】37

【典型环境】小说故事主要发生在贾府(重点是荣国府)与大观园中,读者应对这两处的地理平面图略作了解。贾府(荣宁二府)与大观园:38

3939【阅读活动】1.阅读第3回,在“荣国府平面图”中画出林黛玉的行动轨迹,分析她为什么要这样走这样的路线。2.阅读第17-18回,在“大观园平面图”中画出宝玉、元春所走路线。3.阅读第39-41回,在“大观园平面图”中画出刘姥姥所走路线,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借刘姥姥的视角再次描写大观园。4.写出大观园中宝玉、黛玉、宝钗、探春、妙玉居所的名字,在“大观园平面图”中找到相应位置,概括每个人的居住环境。40【阅读活动】40【内容主题】

小说是更真实的历史,《红楼梦》真实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其中有礼仪、习俗、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琐事细节,具有比史书还重要的研究价值。读《红楼梦》,如果忽视了细节,就无法品味到其中的妙趣。41【内容主题】小说是更真实的历史,《红楼梦》真实展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表现在网状结构方式、精妙人物描写、精美小说语言三个方面。她采用网状结构,使小说情节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以至细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部分而存在的,如惜春出场的第一句话“剃了头作姑子去”,遥遥照应着她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归宿,可谓“伏线千里”。其语言既平淡朴素,又文采斐然,有含蓄蕴藉之美,在白话叙述中又插有诗词曲赋、对联灯谜等,可谓“文备众体”,而这些又是小说有机组成部分,各种文体水乳交融。42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200多年来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她是封建制度的挽歌,有人认为她是对青春和爱情的歌颂,有人认为她是对女性的颂扬以及对女性悲惨命运的同情……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不知你又会看出什么?43关于《红楼梦》的主题思想,200多年来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她【阅读活动】1.《红楼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或幻觉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面描写,请以《红楼梦中“梦”》为题目,阅读全书,探究全书中究竟描写了多少梦境或幻觉?举几个例子,简要说明这些梦境或幻觉在在小说中的作用。

2.从以下两个辩题中任选一个,在班级组织一次辩论会:①在现代社会中,黛玉和宝钗谁更受欢迎?②薛宝钗是温柔敦厚、豁达大度,还是工于心计、冷酷自私?

44【阅读活动】44五、红楼之隐喻《红楼》是一座迷宫,其隐喻体现在姓名、诗词、建筑、服饰等诸多方面。45五、红楼之隐喻《红楼》是一座迷宫,其隐喻体现在45名称隐喻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女娲所炼之石共36501块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空空道人甄士隐(其真名为甄费)贾雨村(其真名叫贾化)

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英莲、霍启“千红一窟”茶,“万艳同杯”茶贾敬、贾赦、贾政、贾宝玉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甄宝玉、秦钟46名称隐喻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46仁清巷——人情巷十里街——势利街贾政、贾敬——假正经潇湘馆——消香馆梨香院——离乡怨蘅芜院——恨无缘怡红院——遗红怨群芳髓——群芳碎千红一窟——千红一哭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王熙凤:站在冰山山上孤零零的雌凤。(一说“亡西风”或“枉为犀利的女子”)香菱原名甄英莲“真应怜”甄士隐为:将真事隐去贾雨村“假语村”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原应叹息”贾宝玉--假宝玉,甄宝玉--真宝玉,薛宝钗--宝钗雪里埋,又作插在发髻中的钗,隐指第三者,插在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人;甄士隐--将真实隐去;贾雨村--加于村人只口述。元春探春惜春惜春隐喻是“原应叹息”甄英莲隐喻“真应怜”李纨隐喻“理纨”李白有诗:闺人理纨素,正是李纨年轻寡居的写照。秦可卿谐音“情可轻”贾琏谐音“价廉”贾珍为:假真

47仁清巷——人情巷十里街——势利街贾政、贾敬——假金陵十二钗命运判词——第5回黛玉、宝钗、湘云、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凤姐、妙玉、巧姐、李纨、秦氏【黛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诗词隐喻48金陵十二钗命运判词——第5回诗词隐喻48辅助做法1:印发《红楼梦》研究文章1.每天一篇2.参考阅读进度3.进行阅读提示或点评交流4.介绍论文写作的基本格式和要求49辅助做法1:印发《红楼梦》研究文章1.每天一篇49辅助做法2:看87版《红》剧集片段参考阅读进度节选重点片段——1.林黛玉进贾府2.探宝钗黛玉半含酸、意绵绵日暖玉生香3.黛玉葬花4.黛玉病逝50辅助做法2:看87版《红》剧集片段参考阅读进度节选重点片段—1.金陵十二钗判词2.红楼服饰文化3.红楼饮食文化4.阅读笔记及论文辅助做法3:借助文学社公众号激趣、拓展、分享511.金陵十二钗判词辅助做法3:借助文学社公众号激趣、拓展、分辅助做法4:每周随笔记录阅读心得52辅助做法4:每周随笔记录阅读心得52【阅读成果】1.完成《红楼》研究论文一篇,字数1500以上,主题自定。2.查阅资料,参考借鉴,形成观点。引用别人的话要注明。3.上交时间:开学

53【阅读成果】53【如何选题】1.我眼中的……2.黛玉、宝钗之比较3.说说贾宝玉的叛逆4.浅谈黛玉诗词的象征性5.《葬花辞》赏析6.浅谈《红楼》中的人物描写7.我喜欢王熙凤的几个理由8.……情节安排的妙处9.《红楼》中的饮食文化……54【如何选题】54辅助做法5:以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为例五点解读:1.名字2.外貌3.才干4.品行5.结局55辅助做法5:以王熙凤人物形象分析为例五点解读:55《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方案56《红楼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对提升一个人的整体素养(绝不仅仅是语文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清人所说: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将艺术扩展到了文学之外的广袤空间,如服饰、化妆、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等,几乎涵盖了所有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红楼梦》是一部记录并创造了当时文明成果之精华的百科全书.57《红楼梦》其百科全书般的广博内容、卓绝超拔的艺术成就、丰富厚一、美学价值58一、美学价值31.美与世俗生活的对立在中国传统美学里,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捉摸的飘逸,又表现为一种非常脆弱与敏感的特质”。在《红楼梦》中,所谓美,不仅仅是大观园中那些少女美的外形,更多的还包括他们美的思想,美的心灵和美的才能。如对林黛玉的那种轻灵超然,不染尘埃的艺术形象即代表了这种美的极致,而贾宝玉最倾慕林黛玉的正是这种极致的美。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文化中,是从不关注人生的审美价值,从不关注人性的自然发展,而是执著于对功名利禄的追求,生命价值已经本末倒置了。人性的纯真已然完全丧失。因此,美与世俗的生活显得那么格格不入,美在世俗生活中遭到了践踏,一切美好都已被世俗“零落成泥辗作尘”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爱情的毁灭,大观园中“女儿国”的最终消亡,都象征了美的终结。

591.美与世俗生活的对立在中国传统美学里,美既表现为“一种不可2.美与美的毁灭

大观园中的众多女子都春残花落,香消玉殒,“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是“美和美的毁灭”,是一种悲剧的美。在这种毁灭中,那充满无限风光的“女儿国”,那多姿多彩,优美动人的女孩们美好的形象得到永生。这也正说明在那个焚琴煮鹤的毁灭一切美好东西的社会里,任何善良的人,真诚的人,都没有好的命运。在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下,人的一切正常要求,美好情感,都和礼教制度,文化禁锢政策相互水火不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红楼梦》里所描写的大观园女儿国的美和美的毁灭的悲剧,正是客观上对中国封建社会作了最深刻的揭露和最有力的抗争,这或许也是《红楼梦》的最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最永恒的美学价值602.美与美的毁灭

56163.悲剧与历史的统一

鲁迅说:“悲剧是把人生最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一个人的灾难和不平,往往很难被另外的人所感受,理解。但是悲剧艺术将最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呈现在人的面前,让人看到了美好的,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从而唤起同情,引起思想的共鸣,产生一种悲剧的美。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社会生活中各种因素(包括美与丑)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美学的悲剧,更多的强调最终抵抗的无效。《红楼梦》是一部大悲剧,每一个悲剧主体都处在特定的现实社会中,每一个悲剧都是由其主体的价值选择和现实关系得复杂关系造成的,是一种悲剧命运与历史必然相统一的美学意义。623.悲剧与历史的统一

7二、名家谈红楼63二、名家谈红楼8蒋勋:《红楼梦》佛经,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这几年,细读《红楼梦》,有一种领悟,觉得《红楼梦》其实是一本“佛经”。我是把《红楼梦》当“佛经”来读的,因为处处都是慈悲,也处处都是觉悟。64蒋勋:《红楼梦》佛经,处处是慈悲,处处是觉悟。

一本书,可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65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继续保持安静10蒋勋谈红楼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他对任何生命形式,都没有“不喜欢”,都没有恨。包括地位卑微的丫头、仆人,在他的心目中,都应该是被尊重的对象,都有可以被欣赏的美。他在繁华的人间,看到芸芸众生,似乎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都像自然中的一朵花,他没有比较,只有欣赏,只有欢喜与赞叹。宝玉,其实是《红楼梦》中的菩萨。宝玉爱每一个人,他的爱都没有执着与占有。《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正是宝玉的本性。《红楼梦》的阅读,因此是一种学习“宽容”的过程。66蒋勋谈红楼宝玉关心每一个人,关心每一种生命的不同处境,他对任

周汝昌:《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

2012年5月31日,一代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去世,终年95岁。如今,红楼犹在,先生驾鹤西去。世间再无周汝昌,无人再懂曹雪芹。《红楼梦》是一部以“重人”“爱人”“唯人”为中心思想的书。它是我们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部最伟大的著作,以小说的通俗形式,向最广大的人间众生说法。他有悲天悯人的心境,但他并无“救世主”的气味。他如同屈大夫,感叹众芳芜秽之可悲可痛,但他没有那种孤芳自赏、唯我独醒的自我意识。67周汝昌:《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2012年5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在《红楼梦》中,雪芹以他的彩笔和椽笔,使我们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地看到了我们中华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感发,如何举止行为。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情趣,他们的遭逢,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荷担,他们的头脑,他们的心灵……你可以一一地从《红楼梦》中,从雪芹笔下,寻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写照!中华民族面对的“世变”是“日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光彩与境界,都是不应也不会亡失的——它就铸造在《红楼梦》里。这正有点像东坡所说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逝者未尝往也。”68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

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他借了他对一大群女子的命运的感叹伤怀,写了他对人与人之间应当如何相待的巨大问题。他首先提出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已然明示读者:此书用意,初不在于某男某女一二人之间,而是心目所注,无比广大。他借了男人应当如何对待女子的这一根本态度问题,抒发了人对人的关系的亟待改善的伟思宏愿。因为在历史上,女子一向受到的对待方法与态度是很不美妙的,比假如对待女子的态度能够有所改变,那么人与人的关系,定然能够达到一个崭新的崇高的境界。倘能如此,人生、社会、国家、世界,也就达到了一个理想的境地。69他自称的“大旨谈情”,此情并非一般男女相恋之情三、古典诗词对联70三、古典诗词对联15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人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711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61.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此联在书出两次出现,分别在第一回2.玉在柜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第一回《甄干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秀》3.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第二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7217四、整本书阅读曹雪芹及红楼人物谱1.人手一套,不要简本。2.提前读1—5回3.精读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4.查找复印红楼人物谱73四、整本书阅读曹雪芹及红楼人物谱18

曹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满月后数日,六月初三,曹頫奏折:“连日时雨叠沛,四野沾足。”此即曹雪芹名“沾”的机缘,天时地利人和均占。“沾”字取《诗经·小雅·信南山》“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有“世沾皇恩”之意。“雪芹”二字出自苏轼《东坡八首》之三:“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芹何时动,春鸠行可脍。”74曹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满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曾祖父曹玺任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晚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75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衩》。《红楼梦》有两个版本系统:脂砚斋评点本(80回)和程伟元活字印本(120回),程本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补写。76《红楼梦》有4个别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和《金【整体把握】《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1-5回是序幕,为全书定下骨架。6-18回通过刘姥姥进荣国府、元春省亲、秦可卿之死,写出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般的繁盛景象。19-54回写贾府安享富贵尊荣的生活,这部分有宝黛钗情感发展,有贾府的奢侈生活(凤姐宝钗过生日、清虚观打醮、两宴大观园),有繁华中的矛盾(叔嫂遇鬼、凤姐泼醋、宝玉挨打),也有丫鬟们的情感世界(晴雯不受屈辱、鸳鸯誓死不嫁)等情节。55-78回写贾府由盛转衰,有探春理家、大观园“承包”、茉莉粉蔷薇硝玫瑰露事件、尤二姐之死、抄检大观园、晴雯之死等情节,第55回是全书转折处。79-120回写贾府败亡,高鹗续写部分减弱了小说的悲剧性,按雪芹愿意,应是贾家“树倒猢狲散”,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结局。77【整体把握】22

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记住两张表(贾府人物关系表、贾府平面地图)。其中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78要整体把握《红楼梦》,要先做到两点:熟读前五回,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祸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

“木石前盟”讲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并幻化人形,修成女体,在顽石下世之时,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便是林黛玉。因为这段缘分,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像在那里见过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曾见过的。至于“还泪”之说,正与“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第一回79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第二回第三回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要地介绍了贾府中的人物关系,为读者阅读全书开列了一个简明人物表。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80第二回第三回第二回是交代贾府人物。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简第四回第五回

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第五回是全书的总钢。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背景,发展脉络、人物传动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81第四回第五回第四回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通过“葫芦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惜春秦可卿贾源-贾代善史太君贾母

贾赦邢夫人贾琏王熙凤巧姐贾迎春贾政王夫人贾珠李纨贾兰贾元春贾宝玉贾探春(赵姨娘生)贾敏林如海

林黛玉宁国公荣国公贾蓉尤氏贾府人物关系一览表82贾演-贾代化贾敷贾敬贾珍贾惜春秦可卿贾源-贾代善史太君83288429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中心事件,以她当天的行踪为线索,第一次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贾府的概貌,第一次介绍了贾府的一批主要人物,第一次描写小说主人公宝黛初次相见时的似曾相识,心灵相通的微妙关系。

阅读与思考:1、概述林黛玉的行踪。2、按情节的发展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85《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的第三回,课文以林黛8631【阅读活动】1.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2.《红楼梦》前几回中,"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等都具有总纲性质,试就其一作出说明。3.认真阅读前五回,结合全书内容,以“我的红楼猜想”为主题,续写一篇在曹雪芹《红楼梦》八十回后人物关系结局的文章,以《高鹗那些错》为题写一篇小论文。87【阅读活动】32

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宝玉是个不想长大的少年,对成人的世俗世界有着本能的排斥;他心思细腻,善于感知人世间一切温情;他对所有年轻女性都心怀敬意,是自觉的女权主义者,潜意识中有着对个性解放和平等自由的追求。黛玉是“一个诗人气质的少女,一个少女气质的诗人”(蒋和森语),她多愁善感而又坚强不屈,孤标傲世而又温柔体贴,天真聪慧而又心直口快。宝钗容貌丰美,举止娴雅,世事洞明,人情练达。88小说最主要的三个人物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宝小说中的人物1.长篇小说人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2.分析时要把握人物的言行及心理活动。3.评价人物要结合其所处环境、社会背景、人生经历等。4.对人物有自己的评判(最有价值)。89小说中的人物1.长篇小说人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34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游历,读到“金陵十二钗”画册。其中正册有(必须熟记):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副册书中只提到香菱1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薛宝琴、尤二姐、尤三姐、邢岫烟、李纹、李绮、娇杏等又副册只提到晴雯、袭人2人,红学界认为另外还应有:平儿、鸳鸯、金莺儿、紫鹃、玉钏、金钏、司棋、麝月、小红等90第五回写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游历,读到“金陵十二钗”画册。35

《红楼梦》写人物不再平面化,不再是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作者总是如实下来,不做褒贬,每个人物形象都活生生地有血有肉。

《红楼梦》处处有妙趣,比如人物命名,曹雪芹就常利用谐音起一些有深意的名字。如贾家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元应探惜"谐音"原应叹息";在贾府混饭吃的清客相公,则叫詹光、单聘仁、卜固修,就是"沾光""善骗人""不顾羞"的谐音。91《红楼梦》写人物不再平面化,不再是好人好到底,坏人【阅读活动】1.仔细阅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一章,结合对整部小说的了解,尝试画出比上面的图示更为详细的贾府人物关系图。2.《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3.“金陵十二钗”正册包括哪些人?为什么?副册、又副册可能包括哪些人?你最喜欢哪一位?能解释一下她的判词吗?请完成下面的“金陵十二衩”身世表。92【阅读活动】37

【典型环境】小说故事主要发生在贾府(重点是荣国府)与大观园中,读者应对这两处的地理平面图略作了解。贾府(荣宁二府)与大观园:93

9439【阅读活动】1.阅读第3回,在“荣国府平面图”中画出林黛玉的行动轨迹,分析她为什么要这样走这样的路线。2.阅读第17-18回,在“大观园平面图”中画出宝玉、元春所走路线。3.阅读第39-41回,在“大观园平面图”中画出刘姥姥所走路线,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借刘姥姥的视角再次描写大观园。4.写出大观园中宝玉、黛玉、宝钗、探春、妙玉居所的名字,在“大观园平面图”中找到相应位置,概括每个人的居住环境。95【阅读活动】40【内容主题】

小说是更真实的历史,《红楼梦》真实展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场景,其中有礼仪、习俗、饮食穿着、生活起居等琐事细节,具有比史书还重要的研究价值。读《红楼梦》,如果忽视了细节,就无法品味到其中的妙趣。96【内容主题】小说是更真实的历史,《红楼梦》真实展

鲁迅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红楼梦》的艺术成就表现在网状结构方式、精妙人物描写、精美小说语言三个方面。她采用网状结构,使小说情节像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复杂而浑然天成;小说的每一个情节以至细节都不是孤立的,都是作为整体的有机部分而存在的,如惜春出场的第一句话“剃了头作姑子去”,遥遥照应着她最终“独卧青灯古佛旁”的归宿,可谓“伏线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