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9高三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整理:佚名参考网络点击数:368高三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高三中国古代史阶段练习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
1、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这是因为
A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青铜器
B青铜产品制造比较精美
C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D青铜生产技术水平较高
2、春秋时,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的频繁战争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融合的加强
B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瓦解
C各国掠夺财富
D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瓦解
4、下列哪一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
A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B公田转化为私田
C诸侯之间的争霸战争退
D周王室势力渐衰
5、商鞅变法是一场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最主要的依据是
A废井田,开阡陌
B废除特权,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秦国成为诸侯国中的强国
6、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
A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出现倒退
B封建国家由分裂到走向统一
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
7、屈原受到我国人民崇敬并每年纪念他,最主要是因为
A他创造出了新的文学体裁
B他主张政治上要变革
C他的爱国爱民精神
D他的仁爱思想
8、司马迁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称为“凿空”之行,“凿空”的含义是
A了解情况
B填补空白
C开拓空间
D开通道路
9、“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光武帝在位时,令郡县检核田地,这两个地区竟没人敢认真执行。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地方官吏大都贪污腐败
B检核制度早已形同虚设
C豪强地主多为功臣皇亲
D连年战争实无良田可言
10、“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C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D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时期
11、下列农业成就中,不属于两汉时期的有
A发明播种机械耧车
B使用桔槔灌溉农田
C修筑水利工程坎儿井
D干旱地区推广代田法
12、我国古代居民大规模迁移活动有两个流向,一是由北方迁到黄河流域,一是由黄河流域迁到长江流域。这两种迁移相同的结果是
A使民族成份复杂,民族矛盾加剧
B使人口分布趋于平衡
C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D使少数民族政权增多
13、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因素是
A先进的经济形态
B南北对峙的形势
C民族融合的趋势
D汉族地主的建议
14、孝文帝改革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鲜卑族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C得到各民族统治者的支持
D代表了中原地区人民的利益
15、范缜与王充的最明显的共同主张是
A人定胜天
B自然界的变化有一定规律
C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D人的肉体和精神是共存亡的
16、下列结果,因开凿大运河而带来的是
(1)“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2)“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3)“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4)“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A(1)(2)
B(3)(4)
C(2)(3)
D(1)(4)
17、唐初的措施中,对稳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作用最大的是
A推行三省六部制
B实行均田制
C完善科举制
D“庸”的实行
18、唐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780年实行两税法,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加强经济掠夺
B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调整生产关系
D减轻对农民的剥削
19、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
B统治者注意选拔人才
C当时社会稳定,政治清明
D选拔人才标准日趋完善
20、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出现了盛世。然而,秦朝与隋朝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A周边少数民族进攻
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
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横征暴敛苛政默武
21、促使唐代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
A科举制的推动
B三省六部制的需求
C科举制度的完善
D经济发达的结果
22、“时方镇阙守帅,稍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而外权削矣。”其实质目的是
A削弱朝中大将的兵权
B加强皇权
C使地方上的军政财三权分离
D防止藩镇割据
23、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下列军事机构(或官职)曾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的有
(1)西域都护(2)安西都护府(2)北庭都护府(4)黑水都督府(5)驻藏大臣
A(1)(2)(3)
B(1)(2)(4)
C(2)(3)(4)
D(1)(2)(5)
24、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的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是
(1)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2)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3)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4)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1)(2)(3)
B(1)(3)(4)
C(1)(3)
D(2)(3)
25、下列各项中,哪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和议的共同点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赵宋王朝都处于屈辱地位
C客观上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友好相处
D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6、自宋代以后,中国古代军阀割据局面不复出现,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民族大融合的加强
C政治制度的变革
D经济重心的南移
27、南北朝时期和宋元时期的的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是少数民族
A内迁过程
B汉化过程
C农业化过程
D封建化过程
28、秦朝、隋朝、元朝三个朝代的相似之处有
(1)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
(2)开凿运河,以便南北运输
(3)创立被后世沿用的新制度
(4)都是被农民起义直接推翻的
A(1)(3)
B(2)(4)
C(1)(2)(3)
D(2)(3)(4)
29、下列各项中,对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有着重要意义的是
A农业生产技术超过前代
B引进美洲的高产农作物
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
D统治者实行“摊丁入亩”
30、明清两代加强对西南少数少数地区统治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郡县
B改土归流
C册封制度
D设立卫所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陆生(陆贾)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乡(假如)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悦而有渐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史记》卷97
材料二:夫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以逾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亟故也。
材料三:尧以仁义为巢……故高而易安,动而易固……秦以刑罪为巢,故有覆巢破卵之患。国不兴无事之功,家不藏无用之器,所以稀力役而省贡献也。
材料四:故君之御下民,奢侈者多应以俭,骄淫者则统之以理。未有上仁而下残,上义而下争者。
——《新语•无为》
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陆贾说服汉高祖的论点和论据。(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提炼《新语》整理陆贾政治思想的基本观点。(3)据上述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思想的特点。(4)材料一中《史记》记录《新语》书的产生持怎样的史学态度?《新语》、《史记》的出现,可看出西汉的思想文化氛围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争不息,生民涂地,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如何?”普曰:“……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指辽、西夏掠夺)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极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文献通考》
材料四: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
回答: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北宋初期统治者制定了什么治国方略,并分析其背景和利弊。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份
顺治十八年
(1661年)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乾隆二十七年
(1762年)
乾隆五十九年
(1794年)
全国人口
约1920万
约10000万
约20000万
约31000万
——据《清史稿•食货志》王戎生《清代前期历史中的几个问题》编制
材料二: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说:“本朝自统一区宇以来,于今六七十年矣。百姓俱安享太平,生育日以繁庶。户口虽增,而土田并无所增。分一人之产,供数家之用,共谋生焉能几给足?”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有大臣建议垦荒,康熙帝说:“条奏官每以垦田积谷为言,伊等识时务。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此外更有何应垦之田,为积谷之计耶”
——摘自《清高宗实录》卷240、卷259
材料三: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道一尽,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直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摘自《清圣宗实录》卷910、卷1147
回答: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些历史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了解现实,你有什么认识?
三、问答题
34、试分析西汉和唐朝前期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对我们有何
启示?
35、史学界普遍认为元朝的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6、清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弱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应如何认识这种“衰弱”与“盛世”的关系?概括“衰弱”的表现,分析“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中国古代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C
B
D
B
A
D
C
D
B
D
B
C
A
B
C
题
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
案
C
A
C
A
D
D
B
A
D
D
C
C
C
C
B
二、材料解析题
31、(1)马上得天下,难道说能在马上治理天下吗?商汤、周武王文武并用治天下,秦朝灭亡是因为没有行仁义、法先圣。(2)“无为而治”、“清静无为”、“休养生息”、“仁义宽舒”的黄老道貌岸然家学说(3)实施“休养生息”的“宽舒”政策,厉行勤俭节约的“节俭”之风,轻徭薄赋的安民政策(4)较为客观的实事求是态度,统治阶级政治较为清明,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为了封建统治和长治久安实施的“宽舒”政策。
32、方略: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内患。
背景:前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君弱臣强,外忧内患,社会动乱。
利弊:保持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造成机构重叠,财政拮据,国家积贫积弱,导致对辽、西夏战争连连失利。
33、现象:人口增长,造成“食众田寡”,出现“与水争地”的现象。
原因:康熙、乾隆年间,经济的恢复和“摊丁入亩”的实行,隐瞒人口现象减少,人口的增长超过了耕地的增长,造成了人口和耕地的矛盾尖锐,“与水争地”的现象也就在所难免了。
认识: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但人口增长过快也会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造成生态平衡的恶化。因此,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国策,必须长期坚持。
三、问答题
34、原因:(1)两朝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辛勤劳动下社会经济才发展起来
(2)前期统治者都都吸取前朝灭亡教训,高速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而且政策长期稳定,保障持续发展(3)政府重视兴修水利、重视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工具的改进
(4)都对边地的水利、土地资源进行了开发,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教材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综合题专项训练六地理过程类含答案
- 【华师】第三次月考卷
- 语文教学论教案 第三章 语文教学设计
- 调研报告:医疗保险基金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2024年高中化学讲义
- 联盟加盟合同模板
- 挖掘机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房地产抵押合同2024年
-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协议模板
- 股权投资合作协议格式设计
- 编写标准必备文件 国家标准 地方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格式模板大全
- 《钻木取火》PPT
- 沟槽回填施工方案(完整版)
- 2021-2025乡村5年规划三篇
- 无线电遥控帆船讲解
- 压力与情绪管理(完整版)
- 各式链轮参数表
- 无机材料学报投稿模板
- 福建省标准化考点巡视监控系统操作规范
- 支护材料取样送检实施细则
- 金匮要略原文 .doc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