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一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范本_第1页
人教一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范本_第2页
人教一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范本_第3页
人教一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范本_第4页
人教一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设计参考模板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1人教一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设计一、单元内容分析:1、单元地位:本单元内容蕴涵了丰富而重大的历史学习价值。民主、共和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追求的目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这一理想奠定了基础。为此,中共领导人民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其间不乏正确有益的尝试,也走了一些弯路,甚至出现了重大失误。历史以惨痛的代价告诉后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具有曲折性和艰巨性;法制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保证和重要组成部分;也让我们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总结经验教训后,在民主法制和祖国统一大业方面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今后的政治文明建设留下许多思索和借鉴。在知识结构上,本单元内容也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讲述了在经历了近代屈辱历史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大业方面艰难探索的历程,为中华民族的再度崛起奠定了政治基础。对于新高中历史课程而言,现代中国民主建设中的得与失是启迪学生智慧、理解中国政治现状、升华爱国情感和人生观的重要资源。2、单元特点:本单元贯穿两条线索: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的统一大业;线索清晰,现实性强,具有较高的政治学习意义。如何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学生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等现实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是学习本单元的关键所在。3、重点、难点:第一课:教学重点:新中国的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及其特色,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教学难点:明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三权分力制度的本质区别,爱国统一战线的现实意义。第二课:教学重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全面发展。教学难点;“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第三课:教学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内涵及解决港澳问题的历程,台湾问题的现状。教学难点:任何论从史出地认识台湾问题及探讨解决台湾问题的途径。

【返回】二、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通过政治学科学习,对这方面的内容有简单的知识积累,平时也接触到一些相关的社会现实,有较浓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现实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成熟。如何将这段历史学习与学生有限的人生经验相结合,形成一种客观正确的理论认识?教师的引导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返回】三、课时安排:共四课时,第一课为两课时,第二、第三课各为一课时

【返回】四、单元教学目标:(一)课标要求:①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②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③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重要成就,认识实行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④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二)具体教学目标:第一课: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开国大典;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长期共存、互相监督",5个省级自治区;(2)理解: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个现代化”,政协的作用和职能、民主派参政的主要任务;处理少数民族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运用:“共同纲领”;爱国统一战线的现实意义;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类型的史料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分析方法。(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启发,使学生形成多角度发现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历史比较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成长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为实现民主科学而奋斗的求真精神。第二课:1.知识与能力(1)识记:刘少奇冤案;1967年1月上海造反派夺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法制建设方针;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制度的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2)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破坏给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严重危害,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发展的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的建设和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3)运用:探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的发展与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联系现实,让学生课后去调查、访问、交流等形式,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注重收集与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的过程,诸如影视图片资料、口述史料、文献资料、旧票证等历史实物、网络资源和社会调查资料等,培养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自觉维护民主法制,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养成与提高;第三课:1.知识与能力(1)识记:《告台湾同胞书》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中英谈判和香港回归;中葡谈判和澳门回归;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汪辜会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八项主张。(2)理解:通过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及解决问题在具体政策上的不同,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2.通过书刊、影视、网络等资源,培养收集运用史料,综合分析、比较和阐释历史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文学及政治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综合能力。(3)运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及解决问题在具体政策上的不同,深刻理解“一国两制”能成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港、澳、台百年来与祖国大陆关系的沧桑变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自觉顺应历史潮流,勇于担负维护祖国统一及振兴中华的使命。“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表现出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创造精神和非凡智慧,激励“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树立大胆创新的意识。(2)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返回】

五、教学处理的基本思路:1、教学策略设计:总体理念上突出三个结合:问题探究与教师引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外经验相结合。本单元内容理论性强,较难理解,知识点也多,要让学生接受掌握并不容易,在具体操作上,建议可试用以下方法:1.比较法:(1)将美国三权分立与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相比较,从了解民主制度实质角度入手,理解中美这两种制度的区别。(2)用图表对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2.调查访问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外资源,与课内历史学习相结合,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可建议学生去采访身边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了解他们参政的方式与途径;通过实地访问调查,了解我们身边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从而对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3.问题探究法:本单元对渗透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有丰富的史实依托,要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投影有关台湾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漫画,创造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爱国统一战线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2)以老舍之死、巴金之死、刘少奇之死为契入口,通过这些普通文人与国家领导人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悲剧命运,引导学生讨论:“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及其留给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3)以“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村民民主自治”为背景,引导学生讨论:民主建设还需要哪些条件?从现实的角度理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性和艰巨性。4.图表归纳法:对于一些琐碎的知识点,教师可用表格归纳的方法,这样既交代了知识点,又能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清晰的思路。如:(1)在以上讲述过程中,一步步显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区别(黑板上板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三权分立制度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行使权力主体不同全国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不同民主集中制分权制衡(2)用表格归纳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的内容:

内容国家领导人国家主席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一届人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二届人大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三届人大正式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法制方面的重大成就:成就史实1.平反冤假错案是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

2.加紧全面的立法工作,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逐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十一届三中全会十六字方针提出;全面立法:刑法;修订宪法;民法通则等形成体系,实现有法可依局面3.改进和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扩大基层政权和民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六字方针;民族工作:82年宪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和发展;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九届人大依法治国方略提出,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4.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加强对依法治国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4)港澳回归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条件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政策。改革开放、国力增强;一国两制政策;香港回归提供成功范例过程①1982年,中英谈判,否定英方以主权换治权方案;②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香港回归;①1987年4月,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②1999年12月20日,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中国正式恢复行使主权,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意义三个标志。P75一国两制方针成功运用2.教材处理及教学建议:本单元的一条主线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历程。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解决如下问题: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有益的探索,有哪些失误,应从失误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对今天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哪些借鉴作用。另一条线索是: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紧紧围绕主线,充分联系现实,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的问题入手,设计一些探究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索、讨论中解决枯燥的理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探究问题的引出,之后的引导是关键。教师可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尽量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将问题自然引出。问题设计如果太大,学生可能一时无从入手,教师这时要及时引导,可用层层分解的方法,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可提供一些资料,或参与讨论,进行启发,尽量让学生有话可说。对一些烦琐的知识点,教师可用表格归纳的方法,既交代了知识点,又能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清晰的思路。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采用问题教学法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的办法,教师在导入新课、疑难问题和重点问题采用讲述法外,其余可放手让学生归纳总结。

第一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两课时)[导入新课]通过新旧知识联系的途径,以60年前毛泽东与黄炎培对话——“破解政权的宿命”,为导入,强调: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后,即将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民主政治建设的重任,从而引出本单元的主线: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的探索历程。解决问题:一.人民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的诞生:这部分的内容应简单概括,可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第一次实践及之后的政治制度的准备阶段”来处理。1.打出中国的国旗、国歌等国家标志,引出新中国的诞生,问:在新中国成立的准备过程中,哪些方面已经体现出民主政治的某些特点?重点突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特点和成就:其代表的广泛性、《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得出结论:它本身就是一次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2.新中国的诞生及历史意义: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以情感体验的方式,让学生结合近代中国史相关内容,了解归纳新中国诞生的伟大历史意义。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导入]新中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随着经济建设大规模的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什么样的制度才符合民主原则呢?联系现实,投影美国总统竞选花絮,让学生谈谈对美国民主的认识,从美国与中国民主制度对比的角度引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两大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对比。讲授过程是两大内容穿插进行。其中前者用课件展示,后者用表格在黑板展示。(1)投影美国总统竞选花絮,让学生谈谈对美国民主的认识。结论:在美国,民主之花开得的确非常灿烂,但它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引导出:民主的本质就是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的相对平等。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一定范围内的民主。(2)投影材料:讲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归纳启发学生: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行使权利的主体是人民,美国民主制度行使权利的主体是资产阶级,这种政治制度上的差异,与两国经济基础上的差异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美国民主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私有制,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3)用图表对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差异,引导学生了解民主集中制的内涵。接着问:人民代表大会为什么采用民主集中制的活动原则?投影材料: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功能定位于“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就这个范围来说,我们的效率是高的。——引言出自《邓小平选集》第三卷结论:适应国情的选择。在以上讲述过程中,一步步用表格归纳的形式显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美国民主制度的区别(见上文):(4).归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与发展:,表格归纳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人大的内容.(见上文)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强调这制度是适应国情的选择,并联系台湾问题,指出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现实意义。(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建国后民主党派继续存在发展的必要性,用影片展示政治协商制度确立的过程(2)利用投影材料解析题的形式,来完成对政协地位与职能从1949年至1956年发展演变的分析。(3)投影有关台湾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漫画,联系台湾国民党领导人连战,亲民党领导人宋楚瑜大陆访问的事实,创造情境,组织学生讨论:爱国统一战线在今天有何现实意义?3、民族区域自治利用图片,师生共同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概念和史实,明确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三.小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前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是成功的实践,在我们今天的民主政治建设中仍发挥着核心的重要作用。

第二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课前准备]1.著名文学家巴金先生逝世,享年101岁,有人认为:长寿对他“是一种惩罚”,他晚年一直沉浸在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表现的反思和忏悔中;但他留下的更多的是后人对他的悼念和尊重。布置学生课前了解作家巴金作和作家老舍在在文革中的悲剧命运,思考文化大革命带给中国人以及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灾难,以此为素材,写一篇感想:“老舍之死与巴金之死——文革留给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思索”2.“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以此为题展开调查,可采访身边的家人、亲戚或邻居,或者设计社会调查问卷,了解现任村长的产生方式、任职年限、村民印象,了解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在我国农村的实施现状、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任选一角度,准备好一篇课堂发言稿。学生根据自己的现实条件,任选一题。[导入]新中国成立了,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进入60年代后,一股极左思潮让中国经济政治建设偏离了正确航道。“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严重失误和挫折。之一:展示图片:“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接见红卫兵”、红卫兵袖章、各种场合的批斗会、漫天的大字报、萧条的工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以上图片就是文革中发生的场景,由此导入新课。之二:个人命运总是与时代命运相联系的。展示巴金(配文字——长寿是一种惩罚)、老舍(配文字——不甘受辱的冤魂)的图片,导入新课。所要解决的问题: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的主要表现:请一两名学生概述巴金和老舍生平,重点是他们在文革中的命运。引出第一个表现: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兴起的红卫兵运动导致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和破坏,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及人身权利遭到严重践踏;进一步导出其他表现②造反派“全面夺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被空前践踏,对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危害;③中共的各级组织遭到破坏。(设计意图:巴金逝世,社会各界纷纷悼念,各大媒体争相报导,引发了人们对文革的思索,关心时事的学生对此应该有所了解,中间也可点出“刘少奇冤案”,从现实话题入手,切入“民主法制”的话题,进而归纳总结“文革”对民主法制的破坏的主要表现。本知识点是概述性的不宜展开,教师要把握节奏。)2.“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的原因及其留给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教训。(1)原因:作家老舍、国家主席刘少奇生前在人格、人身方面都遭受非人的待遇,而直接施虐者——红卫兵,绝大部分是那些昨天还可能坐在课堂之中纯真的学生。是什么扭曲了人性,将暴力视为正义,如果不认真反思历史,悲剧可能重演。引导学生讨论文革发生的原因及教训:引出结论:①国家层面:左倾错误;②领导人层面:毛泽东对时事判断失误:防止资产阶级复辟。③少数野心家的推波助澜。教师可以提问:文革的悲剧为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留下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学生思考、回答后,得出重点结论:必须将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才能避免悲剧的重演。二.民主法制建设与完善将书中的第二、第三目整合为一个大知识点: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成就。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在总结文革经验教训后,中国共产党从应从哪些方面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具体有哪些表现?可放手让学生归纳,教师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总结,强调指出其间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举措。(表格见上文)2.重点讨论村民民主自治制度:身边的民主——我所了解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分几个层次:(1)教师概述村民民主自治的特点。学生陈述其社会调查访问的结果,包括:现任村长的产生方式、任职年限、村民印象,选举中存在的不尽如人意的弊端(如卖选票、贿赂等现象)等。(2)指出基层干部民主选举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并为高层民主政治改革提供经验。问: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村民直接行使民主的权利,为什么在实施过程中还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学生讨论,可能得出的结论:制度不够完善,村民素质差等。教师引导:制度有漏洞,最关键的是要通过立法不断完善,民主制度化是中国政府民主政治建设努力的方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3)启发学生回顾文革的历史:“刘少奇高举宪法抗议”——当时是有制度,但制度遭到践踏。有人这样形容文革:“一个人(指毛泽东)煽动了2亿人,四个人(指四人帮)愚弄了8亿人”;且不评价将文革的责任归于某些领导人,这种“英雄史观”是否正确,问题是人民群众怎么这么容易被煽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有了完善的制度,还需要能够自觉维护制度、遵守制度的民众。公民的民主素质是民主制度实施的重要条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制度的尊重。(4)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公民民主素质的现状:中国人尊重制度吗?如果不,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样的本质呢?可以提问:①你要横穿马路,这时红灯亮了,而马路上空空荡荡,没有车辆,你是会在原地等待,还是会直接横穿过去?②在饭堂排队,队伍太长了,这时你会插队吗?或者会让排在前面的熟人帮忙吗?③晚修太吵了,班长出来维持纪律,他提醒你要克制自己,你的反映会是怎样呢?会不好意思,赶紧安静下来呢?还是觉得班长多管闲事,而依然我行我素?会有给班长白眼,甚至大声责骂班长的同学吗?学生讨论,引导得出的结论: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不遵守规则的现象,而导致我们的学习生活受到影响。可能几千年来,中国人在专制制度的统治下,习惯了人治,还没养成尊重制度的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文革领袖崇拜的现象,村长民主选举中的种种不良弊端,进一步理解民主建设需要的条件:公民的民主素质,对制度的尊重。指出中国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措施之一就是:加强民主法制的宣传,提高公民素质。(其间还可对比西方一些国家的公民遇到上述情况可能会是什么反映。也可例举2000年,小布什与戈尔竞选中,有美国公民觉得选票计算制度不公平而抗议,但选举结果一旦正式公布,他们照样很平静地接受了现实,表现出对制度的尊重,也显示了一个民主社会成熟公民的政治素质。)(设计意图: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中基层干部从任命到选举的过程,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这种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基础的环节,是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以民主选举一点为入口,讨论这一制度的重大意义,更重要的是从基层干部的民主选举的弊端,从另一个角度[人民群众]来分析中国文革狂热的原因,进一步讨论中国民主政治建设还要需要哪些条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和曲折性。)三.小结: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文革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法律化是关键,而公民的民主素质建设也不容忽视。今天,中国政府正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基础,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一个民主强大的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崛起。值得我们课外思索的问题是:民主并仅仅是政府的责任,它和我们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一个普通公民可以为这场轰轰烈烈的政治文明建设作些什么呢?

第三课祖国的统一大业本课分为三大内容模块:“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流。[导入]之一:营造情境,用图片等形式,展现港、澳、台地区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发展,激发学生进行积极探究、学习的激情。之二:打出视频——余光中《乡愁》诗,引出祖国统一大业问题,导入新课。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明确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可以让学生自己作简单的回顾介绍,教师用一些图片作补充。其次,概括“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的过程:重点强调《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圣在让学生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意义。再次,“一国两制”构想的主要内容是重点。引导学生阅读[历史纵横]和[资料回放],也可提供一些课外材料,加深学生的理解。二.一国两制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首先,让学生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过程。可放映一些相关图片,体会中英谈判的艰难历程,归纳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条件。其次,情感体验,回放香港回归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讨论香港、澳门回归的重大历史意义。最后,教师以表格形式总结。(表格见上文)三.海峡两岸的交流首先,展示台湾及反映海峡两岸交流的图片、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海峡两岸交流方面取得的进展。重点强调“汪辜会谈”的意义。其次,问题探究:阻碍台湾统一的因素有哪些?而促进台湾统一的有利因素又有哪些?教师可提供一些图片、资料,也可让学生联系时事。再次,面对当前形势,中国现在对台湾的政策是什么?江泽民对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是重点,注意引导学生明确“八项主张”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性和连续性,是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新情况对“一国两制”方针的细化,是新时期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单元总结:中国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阶段特征成果1949-60年代中期初步建立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一届人大: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届人大:国家领导人选变化;三届人大:四个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9~54,政协代行全国人大职能;54以后,以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56,中共提出八字方针,组成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原因;概念;5个省级民族自治机构名称;评价1966-1976文化大革命曲折发展时期全国人大连续十年没有召开;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原因和教训:制度不健全;法律不完善;法律意识不强。(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的艰巨性)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完善时期①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提出;平反冤假错案;全面立法:刑法;修订宪法;民法通则等形成体系,实现的有法可依局面③依法治国方略提出

②制度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基层民主——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坚持和加强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十六字方针;民族工作:82年宪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和发展;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七、备课参考文献资料:毛泽东与黄炎培关于破除政权宿命的对话60年前,毛泽东和他老师(徐特立)的老师黄炎培对话论天下。68岁的黄炎培直言相问:“我生六十余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縨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为了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于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53岁的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几十年来,尤其改革开放以来,这段三百二十九个字的对话不时被人提起。巴金《随想录》节选“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巴金一个老人的忏悔

巴金《随想录》序言其实我自己也有更加惨痛的教训。一九五八年大刮浮夸风的时候我不但相信各种“豪言壮语”,而且我也跟着别人说谎吹牛。我在一九五六年也曾发表杂文,鼓励人“独立思考”,可是第二年运动一来,几个熟人摔倒在地上,我也弃甲丢盔自己缴了械,一直把那些杂感作为不可赦的罪行;从此就不以说假话为可耻了。当然,这中间也有过反复的时候,我有脑子,我就会思索,有时我也忍不住吐露自己的想法。一九六二年我在上海文艺界的一次会上发表了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