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能生的形成及转化对策_第1页
潜能生的形成及转化对策_第2页
潜能生的形成及转化对策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潜能生的形成及转化对策周红贤潜能生的问题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碰到的一块难啃的“硬骨头”,许多老师对此望而却步,甚至不愿面对,无从下手。久而久之,不但拖垮了学生,也拖累了老师。学习需要浓厚的基础积累和浓烈的创新意识、人文素养、合作精神。学习是儿童生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业失败会挫伤儿童自尊心,给儿童的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影响,甚至会给儿童的一生留下创伤。而长时间的学业失败能够导致沮丧、绝望、焦虑和失望等消极情绪,无论是孩子,还是家长,这是一个让人懊恼的现实。所以,潜能生的提优补差将尤为重要。

要想解决潜能生的问题,就首先要弄清楚潜能生形成的原因。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变成潜能生的原因很多,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仔细分析起来,潜能生的形成有如下几种原因。

1、家庭方面的原因。首先,教育方法不当。有些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不当,要么是溺爱,要么是粗暴,要么是放任,使孩子在“自由”中疏远了感情;其次,家庭影响不好。为数不少的家长以自身并不美好的言行影响着孩子,比如,胸无大志、工作懒散、生活平庸、言谈粗俗……都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不良影响;最后,父母关系不睦。真诚和睦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相反,夫妻间经常吵架、打架,无疑会在孩子心中投下生活的阴影。

2、学校方面的原因。首先,教师的歧视。被老师冷落、辱骂、甚至体罚,都会使学生丧失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教育敌意的种子;其次,教学的失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总习惯于让所有的学生“齐步走”,这样必然会出现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潜能生;最后,多次尝试失败。对相当多的潜能生而言,有了第一次“失败”之后,教育者并未予以应有的心灵抚慰和学习帮助,以至于形成第二次失败的前奏,最终陷入恶性循环。

3、个人方面的原因。首先,交友不慎。不正当地交友,因而染上社会恶习,如抽烟、喝酒、打仗、斗殴、迷恋网吧,是一些孩子成为潜能生的重要原因;其次,学法不当。有些学生对学习很用功,但因为学习方法不当,致使学习成绩始终上不去,久而久之,成了潜能生;最后,智力较弱。个别学生反应迟钝,接受能力较差,也是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原因,即使同一个学生也会有多种问题。由于潜能生的类型不同,其心理表现也不同,主要有四种:第一,自卑心理。这些学生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却又讨厌别人瞧不起自己,上课不主动发言,做事小心谨慎,缺乏自信心,心里充满着自尊与自卑的矛盾;第二,逆反心理。潜能生因为心里的痛苦得不到正常的疏导和应有的宣泄,面对孤独无助,便以违纪、搞恶作剧的形式来“引人注目”,从而满足于自我存在的表现欲;第三,脆弱心理。他们在学习上很少获得成功,失去了进取的决心和动力,常常自暴自弃,不求上进;第四,疑惧心理。因为担心受到责备与嘲笑,往往比较胆小,常主观认为老师和同学轻视自己,对教师不愿意接近,不愿与同学交往,人际关系冷漠。综合这四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但自信心不足,得不到展示和锻炼的机会。笔者曾任教过初中的语文和政治教学工作,我想,在接手班级之前先摸清楚潜能生的底细是重中之重,找到病根,对症下药。通过确定孩子在学习上存在的弱点,采取一定的措施以强化,是可以帮助孩子摆脱学习困难的恶性循环的。

一、从感情上去接纳潜能生

潜能生心理是脆弱的,会因成绩差而畏首畏尾,作业长期不能完成,长期受冷落、歧视,他们一般都很心虚,对外界极敏感,说不定因老师对他的大声叫唤而瑟瑟发抖,在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信任,做老师的要深知,潜能生更需要鼓励。对待潜能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给他们更多的鼓励与支持。教师应当尊重、信任潜能生,逐步消除他们的疑虑。教师应走出心理误区,尊重潜能生的人格,要能利用课余时间多和潜能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心理思想活动等。和他们多谈谈理想、爱好,从情感上进行渗透,产生共鸣,让孩子能在主观上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应给潜能生偏爱、厚爱、深深的爱。以理、以情感动学生,让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潜能生的教育辅导工作中,赞赏、表扬、激励的运用极为重要。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潜能生虽然有很多不足,语文基础差,阅读能力不强,但只要我们教师不懈努力,水滴可穿石,金石也可镂。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及时肯定和表扬潜能生,哪怕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发言,都要及时给予支持和鼓励,以满足其自尊和正常的心理需要。请记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事实上,潜能生的内心世界是很脆弱的,重新树立起自信心是转化工作的关键。在学生通过努力取得一点一滴的成绩时,就要立即肯定,而且给予必要的奖励:比如在班级工作中,可有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干的工作,培养他们的成功感。总之,我们不要“恨铁不成钢”,而要“炼铁成钢”。不要灰心,我们要细心的呵护。爱是一扇门,教师如果关闭了这扇门,就等于堵死了自己和孩子的路;如果时时敞开这扇门,既为自己,也会那些潜能生打开了一片更辽阔的空间。

二、方法上诱导潜能生

许多潜能生的成绩之所以提高不起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对或老师的教学方法不准确,如无头苍蝇一般。老师需因生制宜,给他们方法。(1)对待语文潜能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就多,他就应该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强有力的手段,他对知识的感受就越敏锐,用读书来刺激潜能生思考的兴趣。(2)让潜能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读书习惯。如:边阅读边标记号是学习语文的良好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在文中标着重号或划线的方法找到相应答案。而潜能生便是巡视的主要对象,在巡视中指导他们寻找正确的答案。如:培养潜能生养成课前预习课文的好习惯,在预习中找到不懂的地方,标上标记。如:养成写日记和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都将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实践证明,适当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潜能生的学习能力。(3)让潜能生正确的对待考试。对于潜能生来说,考试是他们最恐惧的事,每次看到考试,还没提笔开始写,已经慌了手脚,担心考不好,带着这样的心理状态是考不好的。可以通过改变考试的形式,来调整潜能生的心态,教给潜能生考试的方法,激励学生勇敢的面对考试。(4)在课前备课中,能适当考虑潜能生,多设计能吸引潜能生眼球的教学环节,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多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教育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5)在课余时间能有计划的对潜能生进行辅导,订一个辅导计划,给潜能生一个目标。目标不要高,要能切合实际。辅导中做到的旧知识及时复习,及时补充,以减少因旧知识缺陷而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这样上新授课时,他们会觉得自己也听懂了,不是很笨。增强他们的学习新知识信心和能力,培养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做到面向全体又兼顾学困生,新授结束后,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辅导,分别点拨难点、弄清道理,安排一些他们能完成的作业,使他们尝到成功和喜悦。(6)小组活动,以好带差,分组表演时,通常潜能生说容易的,优等生说稍微难一点的,这样既给了优等生表现的机会,又给了潜能生锻炼的平台,给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在班级开展“一对一”互助活动,好差搭配,共同进步。像政治科,有时潜能生往往能以比优生先背完一个老师要求背的问题为荣,并且这是经常可能出现的现象,长此以往,潜能生的自信树立了,学习劲头自然也就更足了。

三、以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是推动学习进步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心理准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1)以贴近生活实际的例子、故事、悬念、矛盾、问题等形式,结合游戏、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设法将课堂教学内容转化为切合学生心理需求的内容,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刺激物。这样,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又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良好心态中进行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取长补短,虽然潜能生学习有困难,但不是什么都有困难,什么都落后。潜能生往往是体育的健将,绘画的行家,唱歌的能手,劳动的标兵……他们的品质往往会比学习好的同学还要好。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潜能生的长处,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及时总结和表扬他们的长处,要用他们的长处弥补他们的短处,要想办法挖掘他们的潜能,引导他们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培养自信,感受成功。自信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作为教师要培养潜能生的自信,让他们自己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在成功中培养自信。教师要通过各种鼓励性评价激起学生的自信。激励潜能生获得成功,是形成自信的基础。(4)要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要给他们多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展示自我。多利用他们的长处,展示他们的能力,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爱学习。他们也会感受到老师和同学们没有遗忘他们,并且非常重视他们,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形成。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是母爱,一是师爱,但师爱不同于母爱。师爱是一种情感与心灵的融化,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尽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对于潜能生的思想工作应做实做细,沟通要有艺术,那种以批评为主,教育为辅,以管代教,以堵代疏的做法会严重挫伤差生的自尊心。“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对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