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银行研究报告_第1页
成都银行研究报告_第2页
成都银行研究报告_第3页
成都银行研究报告_第4页
成都银行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成都银行研究报告一、基建先行引领,产业强化升级,区域红利加速释放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上升为国家战略正式推出。从2011年的成渝经济区,到2016年的成渝城市群,再至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成渝地区的发展定位实现从“一中心一基地三区”到“两地三区”再到“两中心两地”的跨越,目标将成渝地区建设成为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对于成都而言,“双城”两字则明确将成都确定为战略中的重要一极,赋予成都做优做强极核功能的时代机遇。极高的定位揭示出“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规格高、持续周期长、投入规模大、影响范围广。2020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0年10月,国家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一年后正式对外发布,更加明确了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打造为继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之后,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第四增长极”。大基建先行落地,同时发力培育重大产业集群,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助力未来经济动能顺利切换。根据成渝双城经济圈“两中心两地”的定位,顶层设计中对如何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现代产业体系、科技创新中心、国际消费目的地、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提出明确要求。成都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布具体行动方案,比如成都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新老基建加大投资力度以外,成都市重视打造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到2025年,要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世界先进制造业集群,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成都市重大投资结构正在从大基建引领转向产业和基建并重。伴随“成渝双城经济圈”战略升级,成都市重大项目年度落地投资规模迅速提升,2012年前不足2000亿,2018-2021年均达到4000亿以上。从项目领域来看,重大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领域项目年度投资计划占比自2011年以来逐步提升,2018-2021年达到并保持在一半以上,基建先行发力特征明显。随着基础设施领域项目竣工期开启,产业化项目开始发力,年度投资计划占比超越基建民生项目。在2022年成都市发布的重点项目清单上,重点产业项目投资规模为2004亿元,占比达到58%。成都银行紧扣区域基建先行、产业升级的发展路径,逻辑长短兼备,成长性持续。中短期维度,成都本地基建领域需求迸发,凭借当地重要法人银行的地位,成都银行实现低风险规模驱动型增长。伴随成渝经济圈的建设,成都银行有望乘发展之风,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依靠基建投资力度加大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快速成长跻身万亿资产俱乐部。中长期维度,成都银行以低风险低定价策略优选实体企业客户,提升零售业务产能和存款贡献,在对公和零售两端共同培育增长新动能。一方面,成都市正在建设打造本地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并且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另一方面,成都市人口持续净流入,消费基础好,财富管理潜力大。近几年成都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政务类存款账户出于流动性需求活期比例较高,成都银行在涉政类业务上构筑了成本低、份额高的强大存款基础。凭借低资金成本优势与深厚的政府资源,成都银行通过低定价贷款切入最优质实体客户,同时着力提升零售以表内外负债业务为代表的总产能,在对公和零售两端打造新增长点。二、中短期维度:基建发力,实现低风险规模驱动型增长2.1基建民生领域投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当下发力重点站在建设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视角,大基建是目前最重要的发力点。成都市基建民生领域投资自2011年开始发力,年度投资占比从34%最高提升至57%,年度投资计划从不足600亿提升至2000亿以上。2020年开始成都市基建民生项目逐步进入竣工期投入使用,重大投资逐渐开始由产业化项目引领。但站在建设整个成渝双城经济圈的视角,在2021年顶层设计正式出台后,2022年共建成渝经济圈与建设成都都市圈的项目清单推出,基建项目总投资计划占比均超过60%。在今年稳增长的大主线下,成渝地区基建投资将显著发力。随着成渝区域战略升级,成都市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逐步上量。2011年“成渝经济区”首次提出,2012年开始成都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2016年升级为“成渝城市群”,2016年起成都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规模突破3000亿元,2020年“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国字号战略再次升级,2020、2021年平均每年成都市重点投资项目规模超过5000亿元。2020年开始进入项目竣工阶段,开始正式投入使用,2020、2021年分别竣工960亿元和690亿元。2022年,“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成都都市圈重大项目”

首次推出,总投资超过3万亿元,年度投资计划接近3000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项目”共涉及16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万亿元,其中基建项目投资规模占比超过60%,产业项目投资规模占比超过1/4。“成都都市圈重大项目”共计194个,总投资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领域项目占比60%,产业发展领域项目占比1/4。在此基础上,成都市规划2022年重点项目共900个,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475亿元。其中重大基础设施与重大公共服务涉及项目共357个,总投资超过1.1万亿元,年度投资计划接近1500亿元。2.2

成都银行实现低风险规模驱动型增长,有望快速跻身万亿城商行梯队成都银行作为本地重要法人银行,伴随区域发展春风,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区域发展红利释放,成都市金融需求保持活跃,成都市贷款规模2019-2021年三年复合增速达到12.8%。成都银行作为成都市的城市商业银行,股东资源强大、管理团队稳定、员工队伍高效专业,与当地政府形成了密切深厚的合作关系。在“高效资产立行”的总体方针下,成都银行深度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支持地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成都银行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累计信贷投放超1000亿元,为115个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提供“一案两书”申报服务,总额达567.99亿元,在成都市市场份额占比超30%,银行机构中占比近50%,成都本地市场排名第一位。2018年以来,成都银行贷款同比增速均在20%以上,其中3Q21同比增速达到33%,贷款规模达到5454亿元;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持续提升,截至3Q21贷款占比达到48%,较2017年的低点提高14pct。与此同时,成都银行在当地贷款市场份额亦逐年提升,1H21达到5.6%,较2017年的低点提高1.6pct,位列成都市第7名。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成都都市圈”和“成都市”重大项目清单,成都以外地区基建将明显上量,预计成都银行省内异地以及重庆地区贷款占比将逐步提升。根据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1.5万亿元,5年复合增速达到10%以上。2021年10月,成都银行绵阳分行开业,绵阳是成都、重庆、西安“西三角”腹地,也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及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未来五年,成都银行计划在绵阳区域实现不低于500亿元的信贷投放。我们预计,成都银行总贷款在2025年将突破7500亿,四年复合增速达到20%,2023年左右总资产规模突破1万亿。我们假设到2025年成都市贷款占四川省贷款规模保持在56%的占比,成都银行在成都地区市场份额继续提高至7%(未来四年提高1.4pct,2017年至1H21提高1.6pct),成都地区贷款占成都银行总贷款比重降至60%(未来五年下降10pct,2016年至1H21下降9pct)。预计2025年,成都银行总贷款将达到7526亿元,四年复合增速为20%。假设到2025年,成都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提高至58%(未来四年提高10pct,2016至3Q21提高10pct),则2025年成都银行总资产将达到1.3万亿,预计2023年便可突破万亿资产规模。2.3与成都农商行合作大于竞争面对“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国家级战略,成都两家法人银行形成比较好的优势互补,合作大于竞争。一直以来,成都银行与本地政府合作关系更为紧密。成都农商行于2020年从安邦收回至成都国资,成都农商行仍需要一定盘整和建设期,成都银行在当下成渝发展的大潮中将承担引领的作用。1)网点分布来看,两家银行各有侧重。成都银行主要在成都主城区、成都农商行在成都郊县。另外,成都银行在四川省内较为发达的重要城市

(绵阳、宜宾,2021年GDP3000亿元以上)以及成都都市圈城市(德阳、资阳、眉山)网点较成都农商行布局更多,有利于成渝两地以及成都都市圈建设项目发力。2)资产规模来看,两家合计与建行、工行相当,利于实现合作共赢。截至2020年末,成都银行、成都农商行资产规模分别为6524亿、5197亿,贷款规模分别为2831亿、2639亿,两家银行合计资产与贷款规模分别为1.2万亿和5470亿,假设80%为成都市贷款,即4376亿,与工行、建行两家成都市贷款份额前二(不包括国开行)的体量基本相当。这意味着,成都银行与成都农商行可以以银团贷款的形式服务体量较大的融资需求,共同获取单家银行受限于自身体量难以承接的项目,相较于单打独斗具备更强的竞争力。四川银行刚刚成立,体量偏小,网点布局与成都银行形成错位,直接竞争不大。四川银行以攀枝花市商业银行和凉山州商业银行为基础于2020年刚刚成立。目前仅有111家分支机构,网点分布主要集中在四川省内成都以外区域,2020年末四川银行总资产与总贷款规模分别为1369亿和655亿。三、中长期维度:下好先手棋,低风险低定价策略优选实体企业客户,提升零售业务产能和存款贡献3.1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成都市进一步开拓区域发展动能2021年以来成都市对重点产业升级打造上提出进一步明确的方案与要求。2021年8月,成都市优化调整后的产业生态圈和产业功能区名录正式发布,全市产业生态圈共12个、产业功能区共66个(战略留白8个名额)。66个产业功能区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升级,其中先进制造业类功能区32个(占比55.2%)、现代服务业类功能区21个(占比36.2%)、农业类功能区5个(占比8.6%)。2021年12月10日,成都发布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提出将在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工业无人机、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大数据产业、人工智能、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文创业、旅游业、现代种业、绿色食品、绿色低碳产业等20个重点产业发力。到2025年,要培育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两大万亿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药健康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成都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达到8800亿元,金融产业增加值达到3000亿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保持国内一流位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0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主要载体,培育形成千亿级都市现代农业产业集群。3.2低成本存款优势是获取优质客户的基础成都银行存款基础强大,在成都地区存款市场份额相较于贷款更为领先。近几年,成都地区投资力度加大,存款派生能力更强,成都地区存款同比增速持续提升,2021年同比增速达到10.3%。成都银行自身来看,存款立行的经营理念贯穿始终,存款占总负债比重始终保持在70-80%的水平,负债基础十分扎实;在成都本地市场份额从2016年的7.7%提升至1H21的10.9%,在成都地区仅次于建行和工行,与农行相当,并自2020年开始超过成都农商行;截至3Q21,成都银行存款规模突破5000亿,同比增速提升至17%。对公端,成都银行重点经营“存款账户”,在当下基础建设高峰期,成都银行对公存款活期占比高、成本低。成都银行扎实的存款基础主要来源于对公客户,这一方面得益于成渝地区建设力度加大,基建投资正处于高峰期,对公涉政类存款派生性极好,且处于项目建设周期活期比例更高;另一方面成都银行将“稳定存款立行”

作为重要经营方针,服务政府类客户时以“存款账户”为核心,通过特色化金融服务方案推动客户营销突破,深入挖掘客户增存潜力,在本地政务类存款账户开立上占有极强竞争优势。我们查找汇总2019年以来,成都市及各区县存款账户竞标情况,在我们搜集到的30个样本中,成都银行作为第一中标候选人的共有23次。零售端,储蓄存款增量贡献达到目标要求,预计后续存款成本将保持稳定。2018年以来,成都银行在非常强大的对公存款基础上,未雨绸缪发力储蓄存款,一方面拓宽存款来源渠道,另一方面锻炼自身零售业务的员工队伍能力,确保在基建高峰期逐渐过去后仍能保证存款稳定。经过三年多的努力,成都银行新增零售存款占比从2017年的26%,提升至2020年的53%,基本达成管理层关于零售存款贡献的目标。尽管由于零售存款成本更高导致总存款成本上升,但我们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积累零售经验、提升队伍能力的过程,未来存款对公、零售两条腿走路,有利于保证负债基础稳定。目前储蓄存款增量占比达成目标,预计存款成本将开始企稳。3.3双低策略优选先进制造业客户成都市重大投资结构正在从大基建引领转向产业和基建并重,成都银行制造业贷款度过盘整期,2018年开始新增制造业占比转正。2022年成都市重大项目清单涉及900个项目,总投资超过2.5万亿元,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3676亿元,占比55%,重大基础设施项目8131亿元,占比32%,重大公共服务项目3261亿元,占比13%。从年度投资计划来看,2022年产业项目计划投资2004亿元,占比58%,2018年以来首次超过一半。与成都市发展同频共振,成都银行近几年来发力大基建贷款,截至2Q21,相关贷款占比达到47%,较2013年末提高28pct。在经过6年左右制造业贷款的盘整期,2019年以来成都市制造业贷款占比开始企稳,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比转正,2019、2020、1H21新增制造业贷款占比分别为4%、11%和7%。成都银行充分发挥政务项目带来的低成本存款优势,基于自身对产业的判断,低价切入低风险客户,先构建稳固的客户关系,再逐步扩大授信、拓展更多收益来源、逐步提升综合收益水平。截至2021年末,成都被评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小企业共有107家企业,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全国第三,成都银行为其中82户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占比77%;成都银行为83%的成都科创板上市企业、一半以上创业板上市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根据招股说明书,成都13家上市科创板公司中有9家成都银行均有授信支持。根据中自科技招股说明书,成都银行是6家授信银行之一,给予其1000万元贷款,期限一年,利率仅为4.55%,且为保证类型贷款。与其他银行相比,尽管成都银行的借款规模不大,但同等期限下明显利率更低,且无抵质押措施。而成都银行之所以敢于以低于同业价格先行切入客户,正是基于自身深耕成都的牢固根基和广泛资源,既能帮助自己精准选择客户,也能帮助企业积极对接各方资源,这是其获取和服务企业客户上的独特竞争壁垒。极低的资金成本,是其贷款定价不高但利差空间依然足够的关键保障,也是与同业竞争优质客户的利器。3.4零售客户主城区基本全覆盖,下一步着力提高总产能成都市人口持续净流入,消费能级高及商业活力强。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成都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两千万,且人口净流入接近600万,是全国的七个超大城市之一,也拥有辐射国内西部3.5亿人口和连接东南亚中亚欧洲等15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具备强大的消费辐射力和消费能级。从首店发展的数量来看,成都与上海和北京跻身第一梯队,2018年以来共引进首店1335家,彰显极强的消费活力。根据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要求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到2025年,成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000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成都银行零售客户已基本实现成都主城区客群全覆盖,跳过了一般银行零售发展阶段最困难的新开户环节。成都银行目前共有1000多万零售客户,成都地区主城区(锦江、青羊、金牛、武侯、成华、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郫都、新津共12个区)共有1542万常住人口,成都银行基本覆盖成都主城区。这主要得益于成都银行在成都主城区全面的网点布局与深厚的政府资源等本地法人银行优势。手握千万量级零售客户账户,相比于一般银行零售发展阶段最困难的新开卡、新拓客阶段,直接进入难度相对更低的铺产品、推服务与提产能环节。负债端,提升服务于中长期成长潜力的零售存款占比,并将适时发力财富业务,做大AUM、做强中收。2018年成都银行提出探索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大零售”转型业务格局,随后每年在负债端完成不同重点任务,从产品、系统、服务、营销、队伍建设等多方面发力,为零售表内外负债业务打下良好基础。2019年,成都银行重点巩固传统优势,进一步扩大储蓄规模,挖掘重点客群潜力,做到提档升级。理财业务则紧跟监管要求加快转型。2020年,成都银行提出AUM管理,在抓好储蓄的基本盘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能力。与此同时,大力推进个人理财业务,通过数据平台分层精准定位目标客户,筛选优质理财客户名单,对内加强激励约束、产品安排、营销宣传、人员部署,扩大个人理财规模。2020年成都银行理财规模实现79%的增长达到528亿,与此同时储蓄活期存款同比增长10%,增速远好于2018年(2%)和2019年(0%),拉动财富客户逐渐将成都银行成为其主办银行。2021年,成都银行提出加速扩大AUM管理规模,丰富中间业务产品体系。截至1H21,成都银行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9%达到577亿,储蓄活期存款较年初增长5%。2019年以来,成都银行储蓄存款增量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中长期服务潜力。2018-2020年新增储蓄存款分别为151亿、201亿、298亿,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储蓄存款为325亿,全年有望完成400亿量级。我们预计成都银行仍将保持100亿的储蓄存款增量提升幅度,2022年新增达到500亿。储蓄存款能力初步形成,未来预计将继续保持一半的增量占比,为长期增长贡献稳定资金来源。成都银行通过加大网点设置与提高精准化财富管理产品供给,进一步挖掘客户潜力。截至1H21,成都银行网均储蓄存款为8.8亿元,上市城商行第四,但网均理财规模近2.7亿,在上市城商行中排名靠后。根据招行与贝恩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四川省的高净值客户在2020年突破10万人,成为全国9个突破10万人的省份之一,四川省具备财富管理业务拓展基础。一方面,成都银行正在加大网点设置。截至1H21,成都银行在成都地区共有172个分支机构,较2017年增加28个,预计成都银行将进一步增强社区网点布局;

另一方面,成都银行增加精准化财富管理产品供给。根据四川省“十四五”金融业发展和改革规划,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川发起设立理财子公司。目前成渝地区仅重庆农商行拥有一张理财子牌照,我们预计四川省内成都银行将是有力获得理财子牌照的银行。与此同时,成都银行正在积极探索基金代销业务,通过优选符合自身客群风险偏好的财富管理产品,实现精准化营销,预计将成为未来中收的重要增长点。资产端,消费贷与信用卡规模不大,在庞大零售客群的支撑下,有较多“低垂的果实”可摘。在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的监管要求下,成都银行可以保持一定增量按揭。尽管成都银行按揭贷款占比超过监管要求(17.5%),但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潮中,成都银行完全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结构问题,把自身的结构调整融入到区域腾飞的大势中,实现起来亦是相对轻松的。截至2Q21,成都银行按揭贷款占比较2020年末已经下降4pct至22%,预计未来3年仍能保持每年超过50亿的按揭增量。成都银行存量消费贷压降到位,2020年开始进一步优化消费贷款产品,扩大优质消费贷款客群。成都银行消费贷占比始终不高,2013年最高值占比仅为5.5%,目前占比仅为0.4%。2014年以前成都银行曾经尝试与汽车生态合作消费贷效果不佳,2014年以来保持压降态势,至1H20降至不足4亿,占总贷款比重0.15%,存量包袱解决完毕。2020年,成都银行采用白名单制,向本地优质客群授信。截至1H21,成都银行消费贷规模较2020年末增长73%至15亿。四、公司治理层面确保战略稳定,坚守资产质量底线成都银行管理层非常稳定,风格统一,确保战略执行的连贯性。成都银行现任董事长王晖曾在建行四川省分行工作,并曾任建行成都市第一支行行长,建设银行存、贷款市场份额长期保持在成都市前两位。2005年来到成都银行开始担任行长、董事长,至今已经有17年,伴随成都银行将近20年的成长。现任行长王涛于2020年从工行四川省分行来到成都银行,与董事长同样具有大行背景。其他7位高管,均长期在成都银行工作,既有当地监管背景的干部,也有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成都银行整个管理层风格统一、长期任职,确保从上到下战略坚定执行。成都银行坚守资产质量底线,上市前彻底卸下资产质量包袱轻装上阵,目前各项指标均位于上市前列。在2010-2012年期间,成都银行内部人事出现变动,导致成都银行战略方向出现短暂漂移、风险底线出现暂时松懈。2013年开始四川省经济进入下行期,落后产能问题严重,叠加民营担保公司暴雷与四川省多位高管落马,成都银行前董事长毛志刚、前董事吴忠耘先后被查,成都银行不良开始明显暴露。2013年管理层重新捋顺,摆正成都银行战略方向与风险底线,在上市前花费两年时间以利润负增长为代价坚定出清存量资产质量包袱,轻装上阵。2017年以来,成都银行不良率持续下降、拨备覆盖率持续上升。截至3Q21,成都银行不良率仅为1.06%,较2015年的最高点下降129bps;拨备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