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论述类文本1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B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古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根据最后一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2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故选A。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3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故选C。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41、能熟悉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和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2、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3、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4、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的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
1、能熟悉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能整体感知文5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一、勾画观点与论据1.勾画观点句(中心论点、分论点、结论句)位置:开篇第一段、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每段的尾句。注意文中“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后的语句。2.勾画论据句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等可迅速把握道理论据。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一、勾画观点与论据6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一)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表判断的词语);(4)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5)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的词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7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二)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三)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8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关系”是指概念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种情况。1.思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文本中的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当然,这里所说的“概念”比较宽泛,是指语境中的概念(称陈述对象也可),因为有些选项会着意考查特殊语境造成的同义“概念”现象。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9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
2.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指在阅读文本时,注意语句之间存在的因果、转折、条件、并列等各种关系。有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勾画时的关联词基本能判断出,但是有的句与句之间没有关联词,需要格外注意,在阅读时要根据语意来分析判断。特别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在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思维模式,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10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
3.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论述类文章的论证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有的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起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这样处理: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再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和连缀的重要词语,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做准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11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
1.删(删减),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
3、调(调换),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1.删(删减),删除句子中的12错因选项句特征以偏概全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偷换概念原文中阐释的某一概念换成另一概念,或原文说的是甲事物怎么样,而选项说成是乙事物怎么样强加因果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强拉到一起;或将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的因果关系颠倒混淆关系在设置选项时故意混淆了原文中的各种关系条件无中生有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转化失误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曲解原文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将可能说成必然过于绝对认识事物过于绝对化,与“相对”对称模糊范围随意扩大或缩小原文的范围张冠李戴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常见的命题陷阱错因选项句特征以偏概全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13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段①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②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第1段提出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第①处提出文艺创作宗旨的问题,对应题2的A项;第②处是论据,也明确了观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019·全国卷14
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②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④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⑤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⑥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⑦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2段当下艺术家的困惑:不能理解社会现象下深层的东西第①处是过渡句,关键词表明了句间关系,对应题1的A项;以下几处是分析作家、艺术家的困惑,里面蕴含的观点对应题3的A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15
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②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④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⑤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⑥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⑦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2段当下艺术家的困惑:不能理解社会现象下深层的东西第①处是过渡句,关键词表明了句间关系,对应题1的A项;以下几处是分析作家、艺术家的困惑,里面蕴含的观点对应题3的A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16
3段①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第3段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论述要认识深层的东西需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的作用第①处是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回答第2段提出的“更深层的东西”,也是为了论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的作用”,本部分对应题2的C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3段①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17
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②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③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④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第4段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紧承上文,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第①处是本段中心句,第②处对应题2的B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18
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②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③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④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第4段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紧承上文,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第①处是本段中心句,第②③处蕴含的观点还对应着题3的C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正确)
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19
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②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③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④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第4段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紧承上文,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第①处是本段中心句,第④处对应题1的C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4段第④处,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20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①处是本段的中心句,对应题2的D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D项,不正确。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21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②处是并列关系,蕴含的观点是文化作品需要精品,对应题3的D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D项,不正确。“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22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③处是进一步分析,对应题1的D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D项,不正确。“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5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23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④处对应题1的B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24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⑥处是结论句,对应题2的D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D项,不正确。“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5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25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B.对人民的情感认同,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很多作家创作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答案:B.解析:A项,曲解文意,且“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说法过于绝对,相关信息在文章第2段,原文为“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4段,原文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D项,“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5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2019·全国卷Ⅰ)阅读文本后,完成后面的题目。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26(2019·全国卷Ⅰ)阅读文本后,完成后面的题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答案:D项,
解析: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
(2019·全国卷Ⅰ)阅读文本后,完成后面的题目。27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B.对艺术家而言,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既意味着巨大挑战,也能激发创作热情,促使他们投身沸腾的生活。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
答案:D项,
解析:“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2019·全国卷Ⅰ)阅读文本后,完成后面的题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8
总结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1、勾画观点与论据(中心论点、分论点、结论句;论据:圈注“如”“例”等)2、圈点标注关键词(时间、数据及概括性表范围词语;修饰限制表程度的词语;已然未然,或然必然;代词;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的词;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语)3、思考关系(词与词,句与句,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二、论述类文本解题方法:
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
29感谢同行们聆听!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课件30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及解题方法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冲刺复习论述类文本31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自古以来注重家庭伦理,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B.家庭既是生活单位,又是生产单位,决定了“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C.根据儒家思想,“孝”不仅是家庭内的规范,而且在社会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D.由于家庭结构和家庭伦理的变化,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比阅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C项,正确,原文第四段有“在孔子儒家思想中,‘孝’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有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A项,“把家庭伦理规范置于比社会伦理制度更重要的位置”错误;从第三段“‘孝’成为一种家庭伦理规范,并进而成为社会的伦理制度”中可见,“社会伦理制度”在家庭伦理规范之上。B项,“‘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家庭伦理”表述有误,“古代社会特有的”不准确。根据最后一段“现代社会中的家庭伦理会突化,‘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但作为‘孝’之核心理念的‘仁爱’仍有家庭伦理之意义,在家庭不再是生产单位的情况下,保障家庭良好的生活状态,将主要由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但‘孝’的‘仁爱’精神则不会改变”可见,现代社会中,“孝”仍有其家庭伦理意义;D项,“传统‘孝’的形式在现代社会无提倡的必要”错误,根据最后一段“‘孝’的内涵也会随之变化。例如‘四世同堂’‘养儿防老’,就因家庭作为生产单位的逐渐消失而失去意义,又如‘二十四孝’中的某些形式已没有必要提倡”可见,是“某些形式”,而不是所有“传统‘孝’的形式”。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32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几次引用文献,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B.文章基于对孔子“仁学”思想认同与接受,提出了关于“孝”的意义的论断。C.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引出论题,再提出观点,然后纵向深入,最后补充论述。D.文章既肯定“孝”的普遍意义,又指出它的内涵变化,显示了作者的思辨态度。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目的是论证中国古今经典中对‘孝’的理解诠释是一致的”错误,“《孝经》中有孔子的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是说明孝道是天地常规通则,目的是为了论证“‘孝’无疑是家庭伦理中最重要的观念”,而“《郭店楚简•成之闻之》中说:‘天登大常,以理人伦,制为君臣之义,作为父子之亲,分为夫妇之辨’”是论证“孝”成为社会伦理制度的哲理根据。故选A。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33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的“礼”,既有伦理性的一面,也有制度性的一面,是二者的结合。B.儒家从“天道”与“人道”的关系看待“孝”,这体现了哲理与伦理的统一。C.以“亲亲”作为“孝”的基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D.鲁迅从“现在怎样做父亲”的角度批评“父为子纲”说,体现了对旧说的反思。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做此类题时,第一步,把握题干信息要点;第二步,逐个选项到点,概括分析,判断正误。C项,“能使得‘孝’在历史实践中一直是自觉自愿的”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以‘亲亲’为基点,扩大到‘仁民’,以及于‘爱物’……‘孝’不是凝固教条,而是基于‘仁学’的‘爱’不断释放的过程,只有在家庭实践和社会实践中,以‘仁学’为基础的‘孝’的意义才能真正显现出来”,而并没有提到“自觉自愿”。故选C。高考真题【2020全国卷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341、能熟悉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能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本的主要概念、观点、方法和关键信息,分析评价观点和材料的关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关系;2、能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3、能评估作者的写作意图、读者意识和信息来源,评价文本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理有据地评判文中观点,发展新的观点,或呈现更客观的事实;4、能在不同文本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分析比较多个文本的内容、材料、观点、表达方式和价值倾向等方面的异同,对有关问题形成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提出值得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等。论述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
1、能熟悉文本的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能整体感知文35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一、勾画观点与论据1.勾画观点句(中心论点、分论点、结论句)位置:开篇第一段、每一段的第一句或每段的尾句。注意文中“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因此”“归根结底”等表总结性的词语后的语句。2.勾画论据句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在阅读时,圈注“如”“例”等句可迅速把握事实论据;圈注“如果……那么”,表比较、对比、引述等可迅速把握道理论据。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一、勾画观点与论据36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一)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1)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少量、部分、凡、凡是、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范围的词语);(2)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总共等表程度的词语);(3)已然未然(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等表时间的词语),或然必然(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经、将来、正在、目前、如果、必然、预计等表判断的词语);(4)代词(这,那,它,其,如此等);(5)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的词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37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二)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1)因果(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2)转折(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3)并列或递进(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4)分类分层(首先……其次……);(5)举例子(例如、如、人名);(6)解说性的词语:“换句话说”“也就是说”“所谓”“即”“说得正确些”表明前后意思相同(三)反复强化的词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二、圈点标注关键词38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关系”是指概念之间的关系、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种情况。1.思考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思考文本中的一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注意它们自身内涵以及与其他概念之间的区别。当然,这里所说的“概念”比较宽泛,是指语境中的概念(称陈述对象也可),因为有些选项会着意考查特殊语境造成的同义“概念”现象。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39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
2.思考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是指在阅读文本时,注意语句之间存在的因果、转折、条件、并列等各种关系。有的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根据勾画时的关联词基本能判断出,但是有的句与句之间没有关联词,需要格外注意,在阅读时要根据语意来分析判断。特别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在论述类文本中,以果求因,以因推果,是常见思维模式,含有因果关系的语句比较密集。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40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
3.思考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论述类文章的论证结构思路是沿着逻辑思维的过程展开的。段落与段落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有的是递进关系,还有的段落关系是纵横结合的逻辑关系。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有的有一些标志性的语句,如“首先、其次”等引起的语句。如果没有这样的语句,可这样处理:①各语段之内,句与句比较,筛出重要语句;②重要语句内,词与词比较,把握重要词语;③连缀重要词语,把握语段大意和文章思路。再根据勾画的关键词句和连缀的重要词语,迅速串起各段内容,从而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本大意,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迅速找出该内容在文章中的大致位置做准备。论述类文本阅读技巧三、思考关系41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
1.删(删减),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意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2、添(添加),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
3、调(调换),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
4、改(改变),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5、漏(遗漏),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6、凑(拼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设置干扰项常用六种手段1.删(删减),删除句子中的42错因选项句特征以偏概全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所有事物情况的判断偷换概念原文中阐释的某一概念换成另一概念,或原文说的是甲事物怎么样,而选项说成是乙事物怎么样强加因果毫无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强拉到一起;或将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事物的因果关系颠倒混淆关系在设置选项时故意混淆了原文中的各种关系条件无中生有原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中有,却在不同位置转化失误误将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已然变未然,未然变已然,或然变必然,必然变或然。曲解原文不尊重阅读材料中事物的客观性,故意夸大事物实有的能力、功能和效用,将可能说成必然过于绝对认识事物过于绝对化,与“相对”对称模糊范围随意扩大或缩小原文的范围张冠李戴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
常见的命题陷阱错因选项句特征以偏概全对部分事物情况的判断表述为对与其具有某43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段①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②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第1段提出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第①处提出文艺创作宗旨的问题,对应题2的A项;第②处是论据,也明确了观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在逻辑上也是逐层递进的。(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019·全国卷44
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②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④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⑤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⑥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⑦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2段当下艺术家的困惑:不能理解社会现象下深层的东西第①处是过渡句,关键词表明了句间关系,对应题1的A项;以下几处是分析作家、艺术家的困惑,里面蕴含的观点对应题3的A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作家树立了与时代积极互动的理念,在创作实践中就能做到以人民为中心。
(曲解文意,说法过于绝对)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45
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②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走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③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④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⑤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⑥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⑦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
第2段当下艺术家的困惑:不能理解社会现象下深层的东西第①处是过渡句,关键词表明了句间关系,对应题1的A项;以下几处是分析作家、艺术家的困惑,里面蕴含的观点对应题3的A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那些认为现实走在小说家想象力前面的作家而言,困难在于如何把握生活的复杂结构和本质内容。(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2段①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46
3段①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水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②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第3段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论述要认识深层的东西需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的作用第①处是事实论据,目的是为了回答第2段提出的“更深层的东西”,也是为了论证“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的作用”,本部分对应题2的C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文章引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内容,巧妙衔接了上下文,也有力支撑了论点。(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3段①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47
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②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③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④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第4段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紧承上文,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第①处是本段中心句,第②处对应题2的B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文章论证兼顾现实与历史,既有对当下创作的分析,也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正确)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48
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②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③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④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第4段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紧承上文,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第①处是本段中心句,第②③处蕴含的观点还对应着题3的C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老舍曾说:“不去与劳动人民结为莫逆的好友,是写不出结结实实的作品的。”这与文中情感共同体的理念是相通的。
(正确)
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49
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②新文化运动以来,无论是经历革命与战争考验的现代作家,还是上世纪80年代那批经历了知青岁月的当代作家,他们内心其实都有一方情感根据地,都和某一片土地上的人民建立了非常深切的情感关系。③这些作家是属于某个情感共同体的,这个共同体时刻提醒着他,他的生命和创作与这世界上更广大的人群休戚相关。④一个普普通通的劳动者,或许并不是我们的读者,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将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广大人民作为我们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
第4段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紧承上文,论述“为什么”要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第①处是本段中心句,第④处对应题1的C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C.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因为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
C项,强加因果,“人民是认识现实、理解时代的依据”与“普通劳动者才是文艺最理想的读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相关信息在文章第4段第④处,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4段①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50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①处是本段的中心句,对应题2的D项;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文章末段论证了正面人物的塑造是新时代文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体现。
(D项,不正确。对最后一段的论证中心理解错误,文章最后一段论述的中心应为“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51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②处是并列关系,蕴含的观点是文化作品需要精品,对应题3的D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我国当下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由量的问题转向质的问题,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凝聚共识。(D项,不正确。“艺术家的创作也应少而精”推断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是好不好、精不精”,强调文学家的创作重点在“精”也就是“质”上,而没有说“少”。)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52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振。⑥作家和艺术家只有把自己看成人民的儿子,积极投身于人们争取美好未来的壮阔征程,才有能力创造出闪耀着明亮光芒的文艺,照亮和雕剥一个民族的灵魂。(摘编自铁凝《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
第5段以人民为中心,需要怎样做: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第③处是进一步分析,对应题1的D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D.真正扎根时代、富有责任感的艺术家,无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娱乐和消费需求。
(D项,不正确。“无须考虑人民的娱乐和消费需求”曲解文意,原文第5段说“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解题方法:圈画关键→定位信息→文题比对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53
5段①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②在新的时条件下,我国文化产品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③诚然,娱乐和消费也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一部分,但是,有责任感的艺术家会深深感到,我们就生活在那些为美好生活、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们中间,理应对我们的共同奋斗负有共同责任。④我们有责任通过形象的塑造,凝聚精神上的认同。⑤这种认同,是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认同,是与新时代伟大历史进程的同频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亲子教育活动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税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误差理论与测绘平差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学院《有机化学B》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交通大学《元典阅读与笔记2》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形体与舞蹈(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戏曲学院《小企业会计准则》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自然地理学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数据分析与SPSS实现》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技术应用
- 2025年山东光明电力服务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神经发展障碍 儿童社交沟通障碍康复规范》
- 2025年中建六局二级子企业总经理岗位公开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5月江苏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知识与能力素质】真题及答案解析(管理类和其他类)
- 注浆工安全技术措施
- 2024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食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组”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上海高考英语词汇手册单词背诵默写表格(复习必背)
- 人民军队历史与优良传统(2024)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DB11T 641-2018 住宅工程质量保修规程
- 幼儿园幼儿营养食谱手册
- 2024宏泰集团所属湖北省征信限公司招聘9人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