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下农村新三代家庭结构研究,家庭社会学论文_第1页
城镇化下农村新三代家庭结构研究,家庭社会学论文_第2页
城镇化下农村新三代家庭结构研究,家庭社会学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镇化下农村新三代家庭结构研究,家庭社会学论文家庭构造指家庭的类型构造,主要根据家庭代际层次、婚姻以及亲属关系等因从来进行分类。一般来讲,我们国家传统的家庭构造主要有四种类型:〔1〕核心家庭,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2〕主干家庭,又称直系家庭,由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3〕联合家庭,又称复合家庭,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4〕不属于上述的一些其他家庭类型。从代际层次来看,典型的核心家庭为两代家庭构造,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都是三代家庭构造。主流的西方家庭当代化理论以为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我们国家家庭构造也必然不断走向核心化和小型化。在地处江汉平原的湖北应城调研发现,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家庭构造不但没有进一步核心化,反而出现向传统回归的逆向潮流。在对农村家庭户统计的经过中,发现很多8到12人的大家庭。村民讲如今家里有多个儿子的也都不分家了,独子更不分家了。村民讲如今不分家了,实际上是指没有经历仪式性分家的经过,构成的家庭构造形式上就类似于传统的直系家庭或复合家庭。但新时期的三代家庭户,又不同于传统三代家庭下的同居共财共灶,且代际关系、代际责任和代际伦理等与传统三代家庭也有着根本的不同,笔者称之为新三代家庭构造.江汉平原农村家庭构造变迁的经历体验与西方当代化家庭理论产生了悖论,这就需要对本土经历体验给予新的解释。一、家庭构造变动研究的认知偏差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三论我们国家家庭构造的变动,他提出三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家庭构造的核心化和小型化;二是主干家庭的活力;三是家庭构造变动与传统的奉养形式之间的关系[1-3].家庭当代化理论以为伴随当代经济发展,以家庭为主要单位的小农生产将被资本主义经济产业下的个体产业工人所取代,其旧的三代扩大家庭也必定会被两代核心家庭所取代。后来的人口学、社会学和历史学学者运用家庭当代化理论和定量统计来证明我们国家家庭构造的核心化和小型化趋势,传统的扩大家庭构造逐步被当代的核心家庭取代,家庭的当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却忽视直系家庭或主干家庭稳定的高比例这一社会事实,这是一元化的线性当代主义进化观。有学者指出西欧在工业革命之前的社会一直是核心家庭占主导的家庭构造,其复合家庭的比例远低于同时代的中国[4].费孝通和王跃生指出中国在传统时期大家庭同居共财只是理想形式,实践中就构成了核心家庭占多数,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是与之并存的重要形式。王跃生集中对1781-1791年的2000余件个案进行汇总分析:核心家庭占57.04%,直系家庭占29.04%,复合家庭占6.52%[5].曾毅、王跃生等学者都发现乡村直系家庭的比例稳中有升,从1982年的17%上升到2000年的25%[6-8].他们以为三代家庭户的比例上升不能讲明中国家庭正在向传统回归,由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生育率下降的滞后效应造成的,实际上中国家庭正在向当代型转换,预测到2018年三代家庭户的比例就会下降[9].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上升,我们国家直系家庭并没有解体,2018年乡村直系家庭结构的比例进一步上升到28.52%[10].黄宗智对普适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当代化形式予以批判,在全球化的比拟视野下,真正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三代家庭的延续[11].郭俊霞通过实地调研发现进入2000年以来,农村出现已经分了家的兄弟又合并起来或兄弟不分家、父子不再分家组成一种离散的复合家庭构造[12].陶自祥也发现全国各地农村呈现一种不分家式分家或分家式不分家的一种共同趋势,构成一种农民以为比拟模糊和讲不清楚的三代家庭构造[13].他们的性质研究也得到了人口学定量统计的验证,即到2018年人口普查时,直系家庭的比例上升到28.52%,和18世纪的直系家庭比例基本持平。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不断加快,而农村家庭构造非但没有像当代化家庭理论预言的那样向核心化和小型化加速变迁,反而三代家庭户的比例稳中上升。湖北应城农村调查的经历体验显示,不仅直系家庭的比例稳中上升,而且出现比传统时期的比例都要高的复合家庭形式。这是不是意味着向传统的回归呢?新时期三代家庭户在构造形式上类似于传统时期的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但在本质的家庭关系和家庭伦理上与传统有着根本的不同。对于家庭构造变动的动力机制,学界倾向于将之归结于国家或市场气力等构造性因素,忽视了构造变迁中行动者的能动性选择。本文将根据江汉平原①的田野调查,对新三代家庭构造的构成特征、变迁的动力机制以及社会功能予以解释。二、农村家庭构造的变迁及其特征〔一〕家庭构造变迁的历程江汉平原的村庄历史比拟短,多姓杂居村落,村庄的宗族制度在历史上就未发育成熟,村庄的社会关联较为松懈,国家权利和市场的气力等外在构造性气力就比拟容易进入,家庭构造的变迁也就会更快[14].从理想类型的建构上,江汉平原家庭构造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传统型家庭构造、新中国成立后至八九十年代的核心化家庭构造、2000年后的新三代家庭构造。1.新中国成立前的老三代家庭构造。新中国成立前江汉平原和全国其他地区一样,独子不分家,兄弟分家。即便兄弟分家,也不会结婚后立即分家,往往是父亲逝世后兄弟才分家,因此会构成短暂的复合家庭。传统时期我们国家家庭构造以核心家庭为主,直系家庭次之,复合家庭较少。新中国成立前的人均寿命缺乏50岁,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是社会理想,在现实中很少见,因此传统时期的家庭构造除了两代的核心家庭之外,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多是三代家庭,笔者称之为老三代家庭构造.传统的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都是同居共财和社会交往的单位,在家庭构造中以父子轴为核心,父权地位高,代际关系是有代际伦理支撑的厚重且平衡的反应形式[2].2.新中国成立直至八九十年代的家庭核心化。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末这段时期,先后经历国家权利和市场经济等外在气力的进入,江汉平原农村家庭内部经历了剧烈的代际权利争夺经过,突出的表现就是婆媳冲突。家庭构造迈向核心化,家庭关系走向理性化。多子家庭实行屡次性分家,父母在世时即实行结一个分一个,分家的时间不断提早,结婚一两年甚至刚结婚几天就分出去。独子家庭大部分也开场分家,核心家庭在村庄占据了绝对主导的位置,直系家庭的比例很少,复合家庭不复存在,父母独居的比例很高。此时期家庭构造的核心化程度大幅度提升,似乎应验了家庭当代化理论。传统以父子轴为核心的家庭构造转向以夫妻轴为核心,父权衰落,婆媳地位逆转,代际关系由有家庭伦理支撑的非即时性反应形式走向理性化的即时性代际交换关系。3.2000年后的新三代家庭构造。2000年打工经济兴起后,年轻人外出务工,中老年人在家种田。城市的消费文化与生活方式对年轻人构成了宏大的吸引力,他们不愿意再回到村庄,进城成为村庄社会竞争的标的。但是单靠年轻人在城市务工的工资,难以在城市立足和实现家庭的再生产,他们需要在村务农的父母提供支撑,如照料孩子、土地、人情等。江汉平原农村如今不管是独子家庭,还是多子家庭,都不分家了,构成了类似于直系家庭和复合家庭的家庭构造形式。但母家庭与子家庭都是独立的会计单位,母家庭的收入主要用于大家庭的开支,如生活开支、人情费用和带孩子等,而子家庭的收入则自个留存。对于多子家庭,亦是如此,本质上是母家庭与各子家庭都单独构成类似直系家庭形式,和兄弟关系无涉。为区分于传统三代家庭构造,笔者称之为新三代家庭构造.新三代家庭构造的成员为孙辈〔青少年〕---子辈〔年轻人〕---父辈〔中年人〕三代。而中年人的父辈一般是已经丧失劳动能力的七八十岁老年人,他们没有被接纳进新三代家庭构造,成了家庭的弃儿和村庄的边缘人。〔二〕新三代家庭构造的构成特征1.家庭构造的时空分离。在新三代家庭构造中,家庭构造的空间分离具体表现出在一半在农村,一半在城市,即一般父母在农村务农种地带孩子,年轻的子代在城市务工,只要到过年的时候,子代才会从城市回到农村与父母孩子团圆。家庭构造的空间分离同时也是时间的分离,一年中一般只要春节期间短暂的相聚,同居共灶。而且母家庭和子家庭是两个独立的会计单位,但是母家庭在农村的务农收入要用于大家庭的生活开支、人情费用以及带孙子等,而子家庭的务工收入则归核心小家庭留存,用于支撑在城市的消费,本质上构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式家计形式[15].由于家庭构造的时空分离特征,新三代家庭构造具有临时性和不稳定性,一旦子家庭的孩子长大或者子家庭在城市能够立足,子家庭对母家庭的依靠度降低,新三代家庭构造就有可能往两代核心家庭演变。2.年轻媳妇占主导。新三代家庭构造形塑的新型代际关系是年轻媳妇占主导的,具体表现出最明显的莫过于婆媳关系。村民以为六七十年代婆婆比媳妇厉害,八九十年代媳妇就比婆婆厉害了,如今婆婆和媳妇之间不存在谁更厉害,婆婆不拿媳妇当外人看待,甚至疼媳妇比女儿还亲。如今婆媳关系的好转是婆婆学会做婆婆了,应城瑶湾家喻户晓的一个好婆婆告诉笔者好婆婆的三条标准:〔1〕在家里不讲媳妇的坏话。她家的二媳妇喜欢抹牌,老是输钱,小家庭经济条件又不好,一次输了钱还开口问公公要,余婆婆不让老伴讲她。儿媳打牌的时候,婆婆做好饭还会主动端饭给她吃。〔2〕帮儿们带孩子。余婆婆三个儿子的五个孩子都是她一手带大的。〔3〕不在外人面前讲媳妇的不好,只讲媳妇的好话。而如今好媳妇的标准相比之下却很简单,只要不打骂婆婆,不找婆婆的事,好言跟婆婆讲话,婆婆在家给你带孩子、种地、赶人情,你忙着做自个的正事,就算是好媳妇了。3.代际不平衡。由于没有仪式性分家,代际责任的边界就不清楚明晰,母家庭对子家庭的代际责任就没有停止,直到父母失去劳动能力成为七八十岁的老年人时为止。但一旦老年人成为子家庭介入社会竞争的包袱时,就又可能面临着被踢出新三代家庭构造。母家庭对子家庭源源不断地输入资源,换来的只是儿子将来养老的可能性,要看儿子讲不讲良心,即养老是凭良心的,母家庭对子家庭一辈子无止境地付出,对儿子养老仍然抱有的只是一种不确定性。新三代家庭构造本质上是家庭劳动力的充分利用,形塑的是新型代际关系和代际伦理,主要具体表现出在年轻人与中年人之间的代际关系上,较之于此时的中年人与老年人在八九十年代的代际关系,代际交换变多,本质上是父代对子代的无限付出和父代对子代弱回报的等待。结果带来的是强代际责任,代际资源的向下传递,和温情脉脉的代际剥削。三、新三代家庭构造的建构逻辑打工经济和市场经济兴起后,打破了乡村地区相对封闭而静止的画面,乡村社会变得开放而流动。我们国家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格局的位置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城市化道路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