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课件_第1页
五行学说课件_第2页
五行学说课件_第3页
五行学说课件_第4页
五行学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行学说宋洁新密市中医院1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宋洁1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

学习要求掌握五行的概念及五行的特性。掌握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的内容。熟悉五行在一般状态下的调节机制和特殊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五行概念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及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依据及方法。2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

学习要求2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含有原始质朴的系统论思想。3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最初是指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材料,《尚书大传·周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因此五行最初也称为“五材”。4完整版ppt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4完整版ppt课件五行五—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

行—运动变化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5完整版ppt课件五行五—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尚书·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6完整版ppt课件(二)五行的特性6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特性表

五行《尚书·洪范》引申意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温热、向上、升腾生化、承载、受纳肃杀、收敛、清洁滋润、下行、寒凉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火土金水7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特性表五行《尚书·洪范》引申意义生长、升发、条达(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其一,直接的取象比类法。取象,是指通过观察而获取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尤其是事物的功能状态。比类,就是以五行的特性为标准,与所要认知的事物特有征象进行比较,如果所要认知的事物征象与已知的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同或相类似,就可将该事物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类。8完整版ppt课件(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8完整版ppt课件五脏归类

(取象)

肝:主调畅气机,主升主动——与木性相似──故属木心:主血脉,血色赤,行气血温养周身——与火性相似──故属火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营养全身——与土性相似──故属土

肺:肺气以肃降为主──与金性相似──故属金肾:肾主水液代谢,主藏精──与水性相似──故属水

9完整版ppt课件五脏归类(取象)肝:主调畅气机,主升主动——与木性相似─其二,间接的推演法。所谓间接的推演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其他相关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属性的认知方法。10完整版ppt课件其二,间接的推演法。10完整版ppt课件五腑、五体、五官归类(演绎)

肝属木──肝胆相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胆、筋、爪、目属木心属火──心与小肠表里,主脉,开窍于舌──小肠、脉、面、舌属火

脾属土──脾胃相表里,主肌肉,开窍于口──胃、肌肉、唇、口属土

肺属金──肺与大肠表里,主皮毛,开窍于鼻──大肠、皮毛、鼻属金肾属水──肾与膀胱表里,主骨,开窍于耳及二阴──膀胱、骨、耳、二阴,属于水11完整版ppt课件五腑、五体、五官归类(演绎)肝属木──肝胆相表里,在体合筋(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1.一般状态的调节平衡(1)五行相生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助、协同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资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和“我生”两方面关系。《难经》将此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母子”关系。凡属“生我”的一方,被称为“母”;“我生”的一方,被称为“子”。12完整版ppt课件(四)五行的生克关系12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

含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次序

木→火→土→金→水

关系母子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意义说明事物之间正常的资生关系。

举例:

木生我

母子

火我生母子

土13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生五行相生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促进(2)五行相克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克制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的两方面关系。《内经》中把这种关系称之为“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凡属“克我”的一方,即为“我”的“所不胜”;凡属“我克”的一方,即为“我”的“所胜”。14完整版ppt课件(2)五行相克14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含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和制约的关系。

次序木→土→水→火→金

关系“所胜”和“所不胜”

“克我”者为——“所不胜”

“我克”者为——“所胜”

意义

说明事物之间正常制约关系。

举例:

克我

所不胜

木我克

所胜

15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和制约的(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又称为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又存在着制约、拮抗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维持事物间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制,是指五行的生与克之间的制约关系。五行制化关系,是指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两种关系协调并存的状态,是维持五行之间动态平衡不可缺无的两种方式。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相克,事物就会产生过度的亢奋而失去协调。《类经图翼·运气》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16完整版ppt课件(3)五行制化16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

含义五行之间既相互生化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其协调平衡。

是五行相生和相克关系的结合。

规律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制化是生克关系的有机结合

促进事物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协调

意义

举例:

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木火土金水生生生生克

17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制化五行制化含义五行之间既相互生化又相互制约以维持2.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失调状态)(1)母子相及母子相及,也称为母子相犯,是五行之间正常的相生关系遭到破坏时所产生的异常作用。母及于子,是指母的一方异常时,波及到子的一方。其顺序和方向与正常调节中的相生关系一致。子及于母,是指子的一方异常时,就会波及到母的一方。其顺序和方向与相生关系相反。

18完整版ppt课件2.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失调状态)18完整版ppt课母子相及

含义母病及子——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子病及母——子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次序根据相生次序

母病及子——同相生序子病及母——与相生序反

规律母病及子:母行↓——→子行↓——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子行↑—→母行↑“子令母实”

子行↓—→母行↓“子累母虚”

子行↑—→母行↓“子盗母气”意义表示事物间相生异常变化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19完整版ppt课件母子相及含义母病及子——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2)相乘相乘是指相克太过,即超过正常限度的制约,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相乘产生的条件有三:其一,“所不胜”的力量太强;其二,“所胜”的力量太弱;其三,既有“所不胜”的太过,也有“所胜”的不足。20完整版ppt课件(2)相乘相乘是指相克太过,即超过正常限度的制约,其顺五行相乘五行相乘

含义

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我克”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则是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的表现。

次序同相克

木→土→水→火→金

形成

太过相乘:一行

不及相乘:一行

——乘其所胜如木旺乘土

——所不胜乘之如土虚木乘

意义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21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乘五行相乘含义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我克”一行的过度克(3)相侮相侮是指反向的相克,又叫“反克”,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相侮产生的条件亦有三:其一,“所不胜”一方不足;其二,“所胜”一方太过;其三,既有“所胜”一方的太过,又有“所不胜”一方的不足。22完整版ppt课件(3)相侮相侮是指反向的相克,又叫“反克”,或者“反侮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克我”一行的反向克制

是五行相克关系异常的表现

次序

相克的反向木→金→火→水→土

形成太过相侮:一行

不及相侮一行

:——侮所不胜如木亢侮金

——所胜反克如土虚水侮

意义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23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侮五行相侮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克我”一行的反向克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乘侮的异同

同皆是相克异常的表现

形成原因都是一行太过或一行不及异

相乘——相克太过,与相克次序同

相侮——反向克制,与相克次序反乘侮的联系——乘侮可同时发生

五行

一行亢盛

乘其所胜

侮所不胜

一行不足

所胜乘之所不胜侮之

24完整版ppt课件相乘与相侮的关系乘侮的异同同皆是相克异常的表现形成原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医学在五脏配五行的基础上,以比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六腑(实为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配合,支配着五体(筋、脉、肉、皮、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25完整版ppt课件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5完整版ppt课件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分属于五行系统,用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部分主要功能。

木性曲直,畅顺条达,有升发的特征,故用以比类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性和功能,故肝的五行属性为木;火性温热,以比类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故心的五行属性为火;土性敦厚,生化万物,故以此比类脾胃消化饮食,运送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故脾的五行属性为土;金性清肃,收敛、清洁,以此比类肺及大肠、皮毛对人体具有的清除废料,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故肺及大肠、皮毛的五行属性为金;水性润下,有闭藏特性,故用以比类肾主藏精、主水液的功能,故肾的五行属性为水。26完整版ppt课件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26完整版ppt课件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五行相生机制说明五脏之间的协同关系。用水生木关系,解释肾精化生阴血,滋养于肝的功能。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脾运化水液,防止肾所主的水液泛滥为患,即可体现土克水的关系。27完整版ppt课件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27完整版ppt课件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行学说的归类理论,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联系起来,反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即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28完整版ppt课件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8完整版ppt课件(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1.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是指疾病从母脏波及到子脏的过程。(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疾病从子脏波及到母脏的过程。又称为“子盗母气”,或“子病累母”。29完整版ppt课件(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29完整版ppt课件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

(1)相乘相乘是指疾病从所不胜之脏波及到所胜之脏的传变过程。例如肝病患者,在有胁肋疼痛,口苦,黄疸等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脘腹胀闷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脾胃失健的症状。

(2)相侮相侮是指疾病从所胜之脏波及到所不胜之脏的病传过程。又称为“反侮”、“反克”致病。例如咳嗽,气喘,咯痰的肺病患者,日久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舌色青紫之心病症状。30完整版ppt课件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30完整版ppt课件总之,五行学说认为,五脏之间的疾病是可以相互传变的。一脏有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到其他四脏;任何一脏均可感受来自于其他四脏的病理影响而发病。31完整版ppt课件总之,五行学说认为,五脏之间的疾病是可以相互传变的。一脏有以肝病为例说明五脏病变传变规律:

脾病肝病

肾病肺病心病

相乘相乘相侮

相侮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子病及母

32完整版ppt课件以肝病为例说明五脏病变传变规律:脾病肝病肾病肺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临床根据五行归类的理论,对病人临证中所表现的五色、五脉、口腔所感觉的五味等症状,进行五脏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或口泛酸水、脉见弦象,就可诊为肝病;若口苦,面赤,脉洪数,即为心火亢盛,等等。

33完整版ppt课件33完整版ppt课件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临证中常根据五行生克理论,从脉象与面色的五行属性,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又见弦脉,是为肝木乘脾土(土虚木乘);肺阴不足之证,面见赤色,脉见洪象,是心病传肺(火乘金),等等。34完整版ppt课件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34完整版ppt课件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临床实践中,可以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从病人的病色、病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推测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为“相胜之脉”,即为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提示病重;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为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提示病轻。35完整版ppt课件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35完整版ppt课件色脉合参判预后色诊和脉诊结合,参照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色脉相合(同属一行)——顺

色脉不合(不属同一行)

色脉合参

得相生之脉——顺

得相克之脉——逆

如:

肝病

色青脉弦——色脉相符

色青脉浮——相胜之脉金(浮)克木(青)

色青脉沉——相生之脉水(沉)生木(青)

36完整版ppt课件色脉合参判预后后。色脉相合(同属一行)——顺色脉不合(不(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难经·七十七难》“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37完整版ppt课件(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37完整版ppt课件2.确定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理论确定治疗原则《难经·六十九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所谓“补母”,是针对母子两脏关系失调的虚证。所谓“泻子”,是针对母子两脏关系失常中的实性病证。38完整版ppt课件2.确定五脏疾病的治疗原则38完整版ppt课件(2)根据相克理论确定治疗原则

“抑强、扶弱”:对相克关系失常中的“相乘”或者“相侮”,必需抑制太强的一方,扶助虚弱的一方,才可能使其复归到正常的相克关系。39完整版ppt课件(2)根据相克理论确定治疗原则39完整版ppt课件3.制订五脏疾病的具体治法(1)补母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肾阴以补养肝阴的治疗方法,适用于肝肾阴虚证,或肝阳上亢证;培土制水法,是用健运脾土以补益肺金的方法,适用于肺脾气虚证;金水相生法,是用滋肺养肾的方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证。40完整版ppt课件3.制订五脏疾病的具体治法40完整版ppt课件(2)抑强、扶弱:抑木扶土法,适用于肝旺脾虚,或肝气犯胃证,即属于疏肝健脾,或疏肝和胃之法;佐金平木法,适用于肝旺生热,热灼肺金的肝火犯肺证,即属于清肝火以除肺热的方法;泻南补北法,适用于心火旺肾阴虚证,即属于清心火,滋肾阴的方法。41完整版ppt课件(2)抑强、扶弱:41完整版ppt课件

4.指导针刺选穴“五腧穴”是十二正经各经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五个特定腧穴。其中五脏的阴经从四肢末端向近心端,依次的名称分别是井穴(属木)、荥穴(属火)、输穴(属土)、经穴(属金)、合穴(属水)。42完整版ppt课件4.指导针刺选穴42完整版ppt课件

(1)同经子母补泻法即在所病脏腑的所属之经的“五腧穴”进行取穴刺治的方法。(2)异经子母补泻法即除在所病脏腑经脉的“五腧穴”进行针刺外,然后再取其五行属性中的母脏之经取穴,或子脏之经取穴。43完整版ppt课件(1)同经子母补泻法即在所病脏腑的所属之经的“五腧穴”此外,还可根据五行学说的相克理论,运用“以情制情”的精神疗法,治疗因情志失常所致的一些慢性疾病。其中所用的原理是五志的五行属性,以及五行的相克理论。44完整版ppt课件此外,还可根据五行学说的相克理论,运用“以情制情”的精神疗法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运用不同情志变化的相互抑制关系来达到治疗目的,又称情志相胜。情志相胜关系表怒喜思悲(忧)恐情志相胜木克土:怒胜思火克金:喜胜忧土克水:思胜恐金克木:悲胜怒水克火:恐胜喜五志五脏肝心脾肺肾五行木火土金水45完整版ppt课件指导情志疾病的治疗情志相胜关系表怒喜思悲(忧)恐情志相胜木克5.指导脏腑用药五行学说运用五行归类的理论,将五脏、六腑、五体、五官和药物的五色、五味归属于五行。根据“同气相求”的理论原则,认为同一行(类)的具有某种色、味的药物,常常与同一类(行)的脏腑组织存在着某种“亲和”(即归走或所入)关系,并能调整该类脏腑组织的功能失调状态。

46完整版ppt课件5.指导脏腑用药46完整版ppt课件色青、味酸的药物属木,归走并作用于肝系统,如白芍、山茱萸味酸滋养肝血者是;色赤、味苦的药物属火,归走并作用于心系统,如朱砂色赤入心安神者是;色黄、味甘的药物属土,归走并作用于脾胃系统,如黄芪、白术味甘,入脾补气者是;色白、味辛的药物属金,归走并作用于肺系统,如石膏入肺以清肺泻热者是;色黑、味咸的药物,归走并作用于肾系统,如玄参、生地色黑味咸入肾以滋养肾阴等。47完整版ppt课件色青、味酸的药物属木,归走并作用于肝系统,如白芍、山茱萸味酸五行学说宋洁新密市中医院48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宋洁1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

学习要求掌握五行的概念及五行的特性。掌握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的内容。熟悉五行在一般状态下的调节机制和特殊状态下的相互影响。熟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了解五行概念形成的时代、文化背景及事物五行属性归类的依据及方法。49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

学习要求2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方法以及调节机制,并用以解释自然界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相互联系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唯物辩证观和方法论,含有原始质朴的系统论思想。50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内涵、特性、归类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一)五行概念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最初是指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材料,《尚书大传·周传》“水火者,百姓之所饮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兴作也;土者,万物之所资生也,是为人用”。因此五行最初也称为“五材”。51完整版ppt课件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4完整版ppt课件五行五—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

行—运动变化

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52完整版ppt课件五行五—木火土金水五类物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二)五行的特性《尚书·洪范》所说的“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是对五行特性的经典性概括。53完整版ppt课件(二)五行的特性6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特性表

五行《尚书·洪范》引申意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温热、向上、升腾生化、承载、受纳肃杀、收敛、清洁滋润、下行、寒凉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火土金水54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特性表五行《尚书·洪范》引申意义生长、升发、条达(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其一,直接的取象比类法。取象,是指通过观察而获取客观事物的感性形象、外在表象,尤其是事物的功能状态。比类,就是以五行的特性为标准,与所要认知的事物特有征象进行比较,如果所要认知的事物征象与已知的五行中某一行的特性相同或相类似,就可将该事物归属于五行中的某一类。55完整版ppt课件(三)事物五行属性的归类8完整版ppt课件五脏归类

(取象)

肝:主调畅气机,主升主动——与木性相似──故属木心:主血脉,血色赤,行气血温养周身——与火性相似──故属火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营养全身——与土性相似──故属土

肺:肺气以肃降为主──与金性相似──故属金肾:肾主水液代谢,主藏精──与水性相似──故属水

56完整版ppt课件五脏归类(取象)肝:主调畅气机,主升主动——与木性相似─其二,间接的推演法。所谓间接的推演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至其他相关的事物,以求知其五行属性的认知方法。57完整版ppt课件其二,间接的推演法。10完整版ppt课件五腑、五体、五官归类(演绎)

肝属木──肝胆相表里,在体合筋,开窍于目──胆、筋、爪、目属木心属火──心与小肠表里,主脉,开窍于舌──小肠、脉、面、舌属火

脾属土──脾胃相表里,主肌肉,开窍于口──胃、肌肉、唇、口属土

肺属金──肺与大肠表里,主皮毛,开窍于鼻──大肠、皮毛、鼻属金肾属水──肾与膀胱表里,主骨,开窍于耳及二阴──膀胱、骨、耳、二阴,属于水58完整版ppt课件五腑、五体、五官归类(演绎)肝属木──肝胆相表里,在体合筋(四)五行的生克关系

1.一般状态的调节平衡(1)五行相生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促进、资助、协同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资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五行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存在着“生我”和“我生”两方面关系。《难经》将此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母子”关系。凡属“生我”的一方,被称为“母”;“我生”的一方,被称为“子”。59完整版ppt课件(四)五行的生克关系12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生

五行相生

含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次序

木→火→土→金→水

关系母子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意义说明事物之间正常的资生关系。

举例:

木生我

母子

火我生母子

土60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生五行相生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资生、促进(2)五行相克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抑制、约束、拮抗作用。五行之间的递相克制的次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在五行相克关系中,任何一行都具有“克我”和“我克”的两方面关系。《内经》中把这种关系称之为“所不胜”和“所胜”的关系。凡属“克我”的一方,即为“我”的“所不胜”;凡属“我克”的一方,即为“我”的“所胜”。61完整版ppt课件(2)五行相克14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克

五行相克含义

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和制约的关系。

次序木→土→水→火→金

关系“所胜”和“所不胜”

“克我”者为——“所不胜”

“我克”者为——“所胜”

意义

说明事物之间正常制约关系。

举例:

克我

所不胜

木我克

所胜

62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含义五行之间存在着有序的递相克制和制约的(3)五行制化五行制化,又称为生克制化,是指五行之间,既有资助、促进,又存在着制约、拮抗的对立统一关系,从而维持事物间协调平衡的正常状态。制,是指五行的生与克之间的制约关系。五行制化关系,是指五行的相生和相克两种关系协调并存的状态,是维持五行之间动态平衡不可缺无的两种方式。没有相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相克,事物就会产生过度的亢奋而失去协调。《类经图翼·运气》说:“盖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63完整版ppt课件(3)五行制化16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制化

五行制化

含义五行之间既相互生化又相互制约以维持其协调平衡。

是五行相生和相克关系的结合。

规律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制化是生克关系的有机结合

促进事物稳定有序的变化与发展维持事物间的动态平衡协调

意义

举例:

生中有克

克中有生

木火土金水生生生生克

64完整版ppt课件五行制化五行制化含义五行之间既相互生化又相互制约以维持2.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失调状态)(1)母子相及母子相及,也称为母子相犯,是五行之间正常的相生关系遭到破坏时所产生的异常作用。母及于子,是指母的一方异常时,波及到子的一方。其顺序和方向与正常调节中的相生关系一致。子及于母,是指子的一方异常时,就会波及到母的一方。其顺序和方向与相生关系相反。

65完整版ppt课件2.特殊状态的相互影响(失调状态)18完整版ppt课母子相及

含义母病及子——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异常

子病及母——子行异常影响到其母行,终致子母两行皆异常

次序根据相生次序

母病及子——同相生序子病及母——与相生序反

规律母病及子:母行↓——→子行↓——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子行↑—→母行↑“子令母实”

子行↓—→母行↓“子累母虚”

子行↑—→母行↓“子盗母气”意义表示事物间相生异常变化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66完整版ppt课件母子相及含义母病及子——母行异常累及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2)相乘相乘是指相克太过,即超过正常限度的制约,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一致。相乘产生的条件有三:其一,“所不胜”的力量太强;其二,“所胜”的力量太弱;其三,既有“所不胜”的太过,也有“所胜”的不足。67完整版ppt课件(2)相乘相乘是指相克太过,即超过正常限度的制约,其顺五行相乘五行相乘

含义

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我克”一行的过度克制。

相乘则是五行之间的相克太过的表现。

次序同相克

木→土→水→火→金

形成

太过相乘:一行

不及相乘:一行

——乘其所胜如木旺乘土

——所不胜乘之如土虚木乘

意义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68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乘五行相乘含义五行中的一行对其“我克”一行的过度克(3)相侮相侮是指反向的相克,又叫“反克”,或者“反侮”,其顺序和方向与相克相反。相侮产生的条件亦有三:其一,“所不胜”一方不足;其二,“所胜”一方太过;其三,既有“所胜”一方的太过,又有“所不胜”一方的不足。69完整版ppt课件(3)相侮相侮是指反向的相克,又叫“反克”,或者“反侮五行相侮

五行相侮

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克我”一行的反向克制

是五行相克关系异常的表现

次序

相克的反向木→金→火→水→土

形成太过相侮:一行

不及相侮一行

:——侮所不胜如木亢侮金

——所胜反克如土虚水侮

意义表示事物间异常制约现象

用于解释人体的病理变化

70完整版ppt课件五行相侮五行相侮含义五行中某一行对“克我”一行的反向克相乘与相侮的关系

乘侮的异同

同皆是相克异常的表现

形成原因都是一行太过或一行不及异

相乘——相克太过,与相克次序同

相侮——反向克制,与相克次序反乘侮的联系——乘侮可同时发生

五行

一行亢盛

乘其所胜

侮所不胜

一行不足

所胜乘之所不胜侮之

71完整版ppt课件相乘与相侮的关系乘侮的异同同皆是相克异常的表现形成原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脏腑的生理及相互关系

1.解释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医学在五脏配五行的基础上,以比类的方法,根据脏腑组织的性能特点,将人体的组织结构分属于五行,以五脏(肝、心、脾、肺、肾)为中心,六腑(实为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为配合,支配着五体(筋、脉、肉、皮、骨),开窍于五官(目、舌、口、鼻、耳),外荣于体表的特定组织,即五华(爪、面、唇、毛、发)等,形成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结构系统,从而奠定了藏象学说的理论基础。72完整版ppt课件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25完整版ppt课件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五行学说将人体内脏分属于五行系统,用五行的特性说明五脏的部分主要功能。

木性曲直,畅顺条达,有升发的特征,故用以比类肝脏喜条达而恶抑郁,疏泄气机的特性和功能,故肝的五行属性为木;火性温热,以比类心阳对人体的温煦作用,故心的五行属性为火;土性敦厚,生化万物,故以此比类脾胃消化饮食,运送精微,营养全身的功能,故脾的五行属性为土;金性清肃,收敛、清洁,以此比类肺及大肠、皮毛对人体具有的清除废料,保持人体洁净的功能,故肺及大肠、皮毛的五行属性为金;水性润下,有闭藏特性,故用以比类肾主藏精、主水液的功能,故肾的五行属性为水。73完整版ppt课件2.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26完整版ppt课件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用五行相生机制说明五脏之间的协同关系。用水生木关系,解释肾精化生阴血,滋养于肝的功能。用五行相克理论说明五脏之间的制约关系。脾运化水液,防止肾所主的水液泛滥为患,即可体现土克水的关系。74完整版ppt课件3.说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27完整版ppt课件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五行学说的归类理论,将人体的五脏、六腑、五体、五官等,分别与自然界的五方、五季、五味、五色等事物联系起来,反映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性,即反映了人体内外环境统一的整体观念。75完整版ppt课件4.说明人体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28完整版ppt课件(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

1.母子相及的病理传变(1)母病及子母病及子是指疾病从母脏波及到子脏的过程。(2)子病及母子病及母是指疾病从子脏波及到母脏的过程。又称为“子盗母气”,或“子病累母”。76完整版ppt课件(二)解释五脏系统疾病的传变规律29完整版ppt课件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

(1)相乘相乘是指疾病从所不胜之脏波及到所胜之脏的传变过程。例如肝病患者,在有胁肋疼痛,口苦,黄疸等症的基础上,又出现了脘腹胀闷不适或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的脾胃失健的症状。

(2)相侮相侮是指疾病从所胜之脏波及到所不胜之脏的病传过程。又称为“反侮”、“反克”致病。例如咳嗽,气喘,咯痰的肺病患者,日久常伴有心悸,怔忡,面舌色青紫之心病症状。77完整版ppt课件2.相乘相侮的病理传变30完整版ppt课件总之,五行学说认为,五脏之间的疾病是可以相互传变的。一脏有病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到其他四脏;任何一脏均可感受来自于其他四脏的病理影响而发病。78完整版ppt课件总之,五行学说认为,五脏之间的疾病是可以相互传变的。一脏有以肝病为例说明五脏病变传变规律:

脾病肝病

肾病肺病心病

相乘相乘相侮

相侮

母病及子

子病及母

子病及母

79完整版ppt课件以肝病为例说明五脏病变传变规律:脾病肝病肾病肺

(三)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诊断1.指导疾病的定位诊断临床根据五行归类的理论,对病人临证中所表现的五色、五脉、口腔所感觉的五味等症状,进行五脏定位诊断。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或口泛酸水、脉见弦象,就可诊为肝病;若口苦,面赤,脉洪数,即为心火亢盛,等等。

80完整版ppt课件33完整版ppt课件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

临证中常根据五行生克理论,从脉象与面色的五行属性,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又见弦脉,是为肝木乘脾土(土虚木乘);肺阴不足之证,面见赤色,脉见洪象,是心病传肺(火乘金),等等。81完整版ppt课件2.判断疾病的传变趋势34完整版ppt课件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临床实践中,可以运用五行生克、乘侮理论,从病人的病色、病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推测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为“相胜之脉”,即为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提示病重;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为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提示病轻。82完整版ppt课件3.推测疾病的预后转归35完整版ppt课件色脉合参判预后色诊和脉诊结合,参照五行生克规律来推断疾病的预后。色脉相合(同属一行)——顺

色脉不合(不属同一行)

色脉合参

得相生之脉——顺

得相克之脉——逆

如:

肝病

色青脉弦——色脉相符

色青脉浮——相胜之脉金(浮)克木(青)

色青脉沉——相生之脉水(沉)生木(青)

83完整版ppt课件色脉合参判预后后。色脉相合(同属一行)——顺色脉不合(不(四)指导五脏系统疾病的治疗1.控制五脏疾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