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一种简便易行的茶树嫁接新方法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一种简便易行的茶树嫁接新方法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一种简便易行的茶树嫁接新方法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一种简便易行的茶树嫁接新方法

良种是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老茶区。新茶园发展已没有太大的空间。而现有茶园大多又是混杂的群体品种。重垦换种固然是改良群体茶园的有效方法。但重新垦植,从育苗到种植成园。需4—5年时间。投入成本高。所以,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和利用嫁接技术改造老茶园。茶树嫁接难度大,成本高。据介绍,当前比较有效的嫁接方法是:劈接套塑料袋保湿,遮阳遮荫的方法。这一方法嫁接成活率高,但嫁接成本较高,据云南省临沧地区茶叶科学技术研究所试验,采用双套袋保湿方法每亩嫁接成本992元;双套代保湿并采用遮阳网遮荫方法每亩嫁接成本1578元。如按常规嫁接方法则成本更高。为使嫁接技术能在茶园改造中推广应用在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一种新的嫁接方法,这种新方法可以节约开支,嫁接成本,且简便易行,适宜推广应用。一、嫁接方法1、接穗选择接穗应选择适合当地生长,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良品种。试验采用的品种是国家级无性系茶树良种云抗10号。2、嫁接时间于1—3月份嫁接,当年9月份调查,德宏州茶技站和潞西市茶技站试验点接穗成活率分别为74%和88.5%,而夏季嫁接成活率低。所以使用该法嫁接茶树,应在1—3月份进行。3、嫁接工具使用基建工程上用的抛光机配上圆盘锯片改造成的电动手锯锯砧木,整枝剪用于剪接穗,橡胶专用芽接刀用于劈砧木嫁接口,锋利的小刀用于削接穗,3㎝宽的塑料带用于包扎接穗和接口。4、嫁接方法采用斜切法嫁接。(1)锯砧木。每株茶树根据需要留1—3个骨干枝作砧木,在离地10—15㎝处用电动手锯锯除上部枝条,锯口要平滑,切忌撕裂韧皮部。(2)选接穗。选择母树上呈红棕色半木质化的成熟枝条,要求枝条粗壮、腋芽饱满。每个接穗只要1个节间和1个腋芽,要求当天采穗当天嫁接。(3)切砧木。用橡胶专用芽接刀在砧木横切面的一角下刀,与切面约呈35º角斜切一刀,深度略长于接穗的斜削面长度。(4)削接穗。将接穗枝条的下端两侧各削1刀成一侧较薄、一侧较厚的楔形,削面长约1.5㎝。将接穗上端的叶片剪去,注意不要伤及腋芽。(5)插接穗。把削好的接穗沿切口一侧插入,接穗薄面朝内,厚面朝外,插入接穗时务必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对齐。当地群众把形成层形象地叫做“水衣”,并编了一个顺口溜概括了茶树嫁接技术的要领:“皮对皮、心对心、水衣对水衣”。(6)包扎接穗和接口。当接穗与砧木形成层对准后,用宽约3㎝的塑料带把接位及接穗除芽眼外的部位包严实,嫁接即算完成,不用塑料袋套袋和遮阳网遮荫。(7)嫁接后茶园管理。与常规嫁接茶园管理相同。一般在嫁接后45天左右取出可将塑料带解除。二、特点首先,对嫁接工具进行了改进。锯砧木工具利用基建工程上使用的抛光机配上圆盘锯片改造成电动手锯,改变了常规嫁接方法中使用刀锯锯砧木,解决了成龄茶树锯砧木难的问题,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效。使用手工刀锯锯砧木,每亩需劳动力20个,而使用电动手锯锯砧木,每亩只需劳动力2个。两者相比,电锯锯砧木工效提高了9倍,使成本大幅度下降。第二,采用斜切法嫁接,由于切口较小,减少了失水面积,减少了伤口愈合所需的养分及能量消耗;利用塑料带绑缚可密封接口,且对接穗起保湿作用,使砧木与接穗之产的树液流通顺畅,提高了成活率。斜切法嫁接,方法简单易行,嫁接后不需要使用塑料袋套袋和遮阳网遮荫,每亩用工量比常规减少12个,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和嫁接成本。据德宏州茶技站试验基地试验,新方法的嫁接成本比常规嫁接方法每亩节约开支1337.40元,节约成本75.9%,且新法嫁接中开支最大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