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南赵扶中学2021年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赫鲁晓夫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由此可见,赫鲁晓夫观点的本质是A.冷战思维 B.促进资本积累 C.保护本土产品 D.维护政权稳定参考答案:A结合冷战这一背景可知,赫鲁晓夫并不是为了保护本土产品,也不是为了促进资本积累,而是受冷战思维的影响,故B、C两项错误,A项正确;把这些商品等同于“弹簧刀”,则夸大了引进这些商品对苏联社会的影响,因而D选项错误。2.《独立宣言》写道:“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这句话体现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就是

A.美国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B.美国实行联邦制C.美国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通过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D.美国政府采取三权分立的办法实现制约和平衡参考答案:A3.法国启蒙思想家除了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创作并发表了许多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启蒙思想家的所为意在A.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B.矛头直指欧洲君主制度C.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 D.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不是弘扬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思想运动,故排除A;题干中没有体现启蒙运动矛头指向欧洲君主制度的内容,故排除B;摧毁罗马天主教会权威的是宗教改革,故排除C;根据“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可知启蒙思想家意在动员群众构建理性王国,故选D。4.据学者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1926年,轻工业产品的出口则增加了一倍多。重工业产品主要是机器的进口,1912年占进口总额的13.7%,1936年则增至47%。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族工业仍有发展C.抗战前轻工业产量得到迅速提升

D.我国已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参考答案:D依据材料“从1912年到1936年,中国进口轻工业品下降的幅度约有3/4,从占进口总额的一半多,下降到只有14%”,说明此时中国轻工业品生产不断增加,这与一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了迅速发展有关,A正确,不符合答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1912至1927年,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12年到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发展,B正确,不符合题意。抗战前是1937年前,根据材料可以看出,“1912年到1936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发展,C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主要是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错误,符合题意。5.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参考答案:B数字①处1848年马克思主义诞生,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应该填空想到学科;数字②处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到实践;数字③处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受其影响,更多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到多国。6.《东方杂志》记载“当戊戌四五月间,朝旨废八股改试经义策论,士子多自濯磨,虽在穷乡僻壤,亦订结数人合阅沪报一份。而所谓时务策论,主试者以报纸为蓝本,而命题不外乎是。”材料反映了A.废除八股导致社会习俗根本改变

B.科举考试命题均以报纸为蓝车C.改试策论促使士于广泛阅读报刊

D.改试策伦得到士人的普遍拥护参考答案:C解析:A项不符合史实,“根本改变”不存在;材料并不是说明科举考试命题以报纸为蓝本,而是应试策论需要了解时事,B项错误;C项与材料内容相符;D项过于绝对,材料未体现出来。【思路点拨】从材料出发,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对选项进行判断。7.《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该战之后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参考答案:A本题主要考查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再认再现和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文字“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战”是指鸦片战争,A项表述符合题意,正确;B项表述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表述是《马关条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表述是《辛丑条约》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8.宋朝官僚制度中有“官”“职”“差遣”的区分,所谓“官”作为叙级、定薪的依据;“职”是一种虚衔,授予某些有名望的官员;“差遣”是官员们担任的实际职务。造成了“居其官,不知其职者,十常八九”的怪现象,其目的是:A.明确职责,提高行政效率B.细化级别,加强官僚管理C.重文轻武,防止地方割据D.分化事权,加强中央集权参考答案:D【详解】结合题中“官、职、差遣”制度及其具体的划分规则可知,宋代为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采取了分化事权的方法,D项正确。分化事权会造成冗官的现象,最终导致行政效率降低,A项错误,排除。细化级别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C项说法与题意不符,排除。9.在雅典民主时代,在位官员经手的账目须接受由公民抽签产生的10位会计的核查;离任官员向陪审法庭提交账目后3日内,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民对离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表明雅典A.监察体制高效完备B.部落之间相互制衡C.人民主权的广泛性D.注重公民主权地位参考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公民可核查离任官员的账目,可以对离任官员进行“任何公私指控”,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注重公民主权地位的原则,故选D;材料只讲到了对离任官员进行账目核查,这只是监察制度的一个方面,仅凭这一个方面不能说明监察体制完备,故排除A;仅依据材料中的“由各地域部落抽签产生的10位审计员负责受理公民对高任官员的任何公私指控”这一点信息,不能得出“部落之间相互制衡”的结论,故可排除B;材料不能说明人民主权的广泛性特点,故C项错误。【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要注意一种现象,就是选项中某个或几个选项都与材料所体现的问题有关,但是对材料所体现问题的夸大,比如此题中AB两选项。在做题过程中要细心辨别。10.1972年2月签署的《中美联合公报》声明:“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就中国而言,这一声明主要针对的是A.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B.美国霸权主义的不断扩张C.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复活

D.苏联对亚太霸权主义野心参考答案:D材料有两层意思,第一,中美双方都不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第二,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结合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代背景可知,这显然是双方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宣言,故选D项。11.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君主专制的存在。”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A.18世纪初的法国

B.18世纪后期的英国C.19世纪末的德国

D.20世纪后期的日本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材料所强调的政体的特点为,不是君主专制政体,但君主的权力依然较大,分析选项,19世纪末的德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宪法规定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材料相符,所以选C12.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参考答案:选C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世界贸易的整体发展,表明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当时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受到来自美、德的挑战,A项错误;B、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3.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C.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D.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参考答案:B14.明仁宗洪熙二年,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之后比例偶有调整,但按地域分配名额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举被废。这一制度A.反映了科举制度日益僵化B.有利于笼络北方士人群体C.违背了社会公平正义原则D.不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参考答案:B【详解】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科举考试名额逐渐被南方占据,为此明政府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南六十,北四十”,显然是为了笼络北方士人群体,B正确;材料中的措施不能反映科举制度日益僵化,也没有违背社会公平正义原则,故A和C错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中无法体现,D错误。15.毛泽东曾赋诗颂扬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下半年,彭大将军纵横驰奔在中国华北战场,亲自指挥了一场鼓舞全国军民抗日斗志的战役。这场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参考答案:考点:抗日战争.分析:本题考查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所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以下皆以八路军称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间发动的以破坏华北日军占领的交通线、矿山为目的破袭作战(又称晋南游击战).参加作战的中国军队包括八路军120师、129师和晋察冀军区与当地民兵.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即百团大战.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D项正确;AB都发生在1937年,C发生在1938年,均不符合材料时间.故选D.16.汉代皇帝有“六尚”,“尚”是掌管意,“六尚”是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浴与尚书。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只有“尚书”是管文书的,其职权地位本不高,后来才愈用愈大。这反唤出汉代A.承继秦制,“国”与“家”同构B.制度创新,奠定三省六部制根基C.皇权至上,缺乏有效制约体制D.风尚变迁,影响到后世皇家生活参考答案:A“五尚都只管理皇帝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说明官员为皇帝私人服务,它体现出“家国同构”思想,故A正确;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出现,故B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制约信息,故C错误;皇家生活并不因为风尚变迁而改变,故D错误。17.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三民主义等思想,付诸了很多实践,但终未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其根本原因在于A.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与软弱性B.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C.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欺凌D.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指导思想不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中国近代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中国近代的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与软弱性,因此,资产阶级革命派无法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胜利,故B项正确;AC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点睛】“婚礼铁路”“蜜月旅行”是关键信息。18.在周代,所有的封君,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而且他们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表明西周A.有效地规范了当政者的行为B.将天命观融入了政统和宗统C.实现了天子权力的高度集中D.通过分封制稳定了统治秩序参考答案:B材料信息“不仅权力来源于周王,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获得天命的眷顾”,这说明西周时期天命观、政治系统(周王)、宗族系统(大族长)三者的融合,故B项正确;A项错在“有效地”;C项指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错误;“稳定了统治秩序”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的思维逻辑是“现象——本质”。本题的现象是西周的封君权力来自于周王,并且通过周天子上达天听,这实质上反映出西周政治、宗族和天命的联系。19.“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自己穷困潦倒。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如果引用这段材料,最适合作为下列哪一论题的论据?A.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论英国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C.论英国何以能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D.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结构的影响参考答案:D考点:工业革命的影响。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归纳综合能力。从材料中“自己穷困潦”到“办工厂”再到“越爬越高”说明工业革命给部分群体带来了较大利益,从那个人说明社会人员结构的变化。由此可知,选择D。ABC均与材料所述无关。20.“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

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

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参考答案:B21.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中美国实行联邦制,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22.关于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的新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①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②福利国家得到发展,政府公共开支逐年增加③股份公司不断增加,股票呈现分散化趋势④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二战之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短暂的经济恢复之后,从50年代初开始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持续到70年代初,故①正确;二战之后福利国家得到发展,但是政府公共开支并不是一直增加的,在解决危机和滞涨问题时,就开始大幅削减,故②错误;人民资本主义反映了③;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并没有打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循环的规律,故④错误;所以选C。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23.“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材料所述文化传统,其根源可以远溯到A.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B.周朝开启的“家天下”时代C.春秋战国时期小农经济的形成D.汉朝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等信息可知,题干描述了夏商周时期开创的宗法制度所形成的宗法观念,故A项正确;?家天下?时代开启于夏朝,故B项错误;小农经济的形成与题意无关,故C项错误;儒家倡导的?纲常名教?是宋明时期的理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4.宋代对绝大多数重要商品实行专卖制度,并将盐茶等专卖法收入位列末代法典首位的保卫皇帝和陵庙安全的法律《卫禁》篇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当时A.重视国计民生产业的保护B.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C.专卖收入关系政权的稳定D.工商业经济发展十分活跃参考答案:C【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将专卖法收入保卫皇帝和陵庙安全的法律《卫禁》篇中等信息来看,说明专卖收入关系政权的稳定,是维护社稷的重要措施,从而得到统治者的重视。故答案为C项。专卖制度不是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排除A项;材料主旨反映的是专卖制度对于维护宋朝统治的重要性,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点睛】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基本经济制度,汉武帝时期盐铁专卖的推行,标志着专卖制度基本定型。专卖制度是封建国家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的表现,也是国家与商人争利的结果,是国家充当大商人的结果。虽然专卖制度在中国古代曾对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阻碍作用,但同时它也起过某些积极作用。25.维新变法期间,中国出现了强学会、保国会、时务学堂等一大批组织。他们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公开揭露和批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其反映了A.中国社会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B.儒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观念C.抵抗西方入侵的近代爱国主义内容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停滞不前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材料中维新变法期间的知识分子突破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向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从近代化角度上看,反映出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故A项正确;维新变法期间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已经突破了儒家传统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近代爱国主义内容是改革自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26.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周武王灭掉商之后,将其弟周公分封于鲁,这就是分封制,联系他们的是血缘,形成的是宗法制,是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的大宗与小宗27.鸦片战争后,当洋货入侵较早的沿海和沿江地区自然经济迅速解体的时候,广西90.45%的农民仍然穿自制土布,最能说明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近代中国经济极不平衡

B、洋货进口数量不大C、广西人民掀起了抵制洋货的爱国运动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参考答案:A28.1940年7月22日由朱德、彭德怀、左权签发命令说:“我军应积极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破坏敌人进攻西北的计划,创立显著的战绩。……为打破敌之囚笼政策,决定乘目前青纱帐和雨季时节,利于隐蔽及不利日军机械化作战,争取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路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袭正太路。”按照上述命令要求发动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

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参考答案: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百团大战C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1940年”“华北”可以判断出是百团大战,故本题选择C项;太原会战、平型关战役都发生于1937年。淮海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A、B、D都不符合题目要求。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百团大战的正确理解29.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 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参考答案:A30.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春秋时,戎狄“妄侵”华夏,夷夏之别更为严格。当时民族矛盾尖锐、各诸候国之间政治斗争激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提出了“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等思想。蛮夷必须向天子朝贡,承认天子的统治地位;如有不贡、不王,则先“修名”、“修德”,即要名尊卑,动之以“德”;若再不贡不王,则将“修刑”,动用“刑罚之辟”、“攻伐之兵”了。战国时,儒家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孟子等人,鉴于当时夷狄多融入华夏的现实,对四夷的看法又进了一步。他们更多地消除了对夷狄的鄙视,不再视之为未开化。他们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义,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摘编自周伟洲《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民族观》材料二

雍正皇帝历数了明代的“失德”诸端,认为明清易代是清朝顺天应人和体道崇德的结果。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及入主中原,都是符合“中华”价值标准的正当举措。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并且是理直气壮的“中华”。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华夷一家”的巨大版图。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使清朝的执政能力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当清朝即将覆亡之时,满族统治者在《逊位诏书》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摘编自韩东育《清朝对“非汉世界”的“大中华”表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孟的民族观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和清末的民族观。(10分)参考答案:(1)民族观:孔子:夷夏之别严格;夷狄与周天子有严格的尊卑秩序;(2分)孟子:逐渐消除对少数民族的鄙视;文化是区分夷夏的标准;(2分)背景:孔子:少数民族侵扰华夏,民族矛盾尖锐;诸侯争霸,周天子地位衰微;儒家尊卑秩序观的提出;(3分)孟子:民族融合的发展;儒家仁政、民本思想的发展;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民族自信心增强;(3分)(2)(10分)清初:认为满族不是夷狄,是中华的一部分;因为继承了传统中华价值;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这种观念有利于缓和清初的民族矛盾;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清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5分)清末:超越传统华夷观,提出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这种观念是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产物;推动辛亥革命和平完成;为现代中国的构建奠定基础;为中外疆域纷争提供法理基础:(5分)(2)第一小问评述满清统治者清初的民族观,根据材料二“清朝并没有自视为夷狄,而是中华”,“雍正皇帝的这种自信,理论上来自儒家哲学,而事实上则根源于中外一统的巨大版图”,由此可评述为夷狄是中华的一部分;继承传统中华价值;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大帝国;有利于缓和清初的民族矛盾;促进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发展;推动清初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等。第二小问评述满清统治者清末的民族观,根据材料二“鸦片战争以来的内忧外患,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清王室将一个偌大的帝国疆域和平转让与中华民国,从而为现代中国的构建,为这个未来中国的领土疆域之完整和巩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清以后的政权,凡涉及中外疆域纷争问题时,莫不以清朝的完全领土为法理依据”,由此可评述为提出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观念;这是内忧外患的产物;辛亥革命和平完成;为现代中国的构建奠定基础;为中外疆域纷争提供法理基础。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民族观【名师点睛】民族观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看法和观点。民族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是人们的世界观在民族和民族问题上的反映。国家观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32.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深刻影响世界局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应该与外国发展商务关系,但是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只有在非常紧急的情况下可以建立短暂的联盟,虽然对已经订立的政治性条约,应该忠实履行,但仅以此为限,以后不再增加……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乔治·华盛顿《告别词》材料二、时常发生的越轨行为,或因虚弱无能而造成文明社会的纽带普遍松弛。在美洲,也正如在其他地方一样,终将需要某一文明国家的干涉;而在西半球,美国之奉行门罗主义(由美国总统门罗于1823年提出,认为欧洲列强不应再殖民美洲,或涉足美国与墨西哥等美洲国家之主权相关事务。而对于欧洲各国之间的争端,或各国与其美洲殖民地之间的战事,美国保持中立),迫使美国,虽非出于心愿,将不得不在这种越轨行为或虚弱无能的重大案件中行使一种国际警察的权力。只有作为最后的手段,只有当他们显然在国内或国外无力或不愿保持公道,因而触犯美国权利,或招致有损美洲各国整体的外来侵略时,我们才会干涉他们。……我们在维护门罗主义时,在采取我们对古巴、委内瑞拉和巴拿马所采取过的步骤时,在努力缩小远东战场时……我们是为了本国利益,也是为了人类普遍的利益而采取行动的。——选自1904年12月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国情咨文材料三、咨文阐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国要接替英国,填补东地中海的真空;并指出任何国家的人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危害着国际和平的基础和美国的安全”。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择;因而宣布“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的自由民族”,即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充当世界宪兵的角色。——摘编自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国情咨文(1)根据以上材料,指出美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及其重点。(12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外交政策及其重点变化的原因及影响。(13分)参考答案:参考答案:(1)(12分)建国初期,奉行孤立主义外交政策。重点:避免涉及国际冲突,关注自身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以拉丁美洲为主要扩张对象。二战后,实行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对抗苏联,与苏联展开冷战,在全世界进行扩张。(2)(13分)变化的原因:(6分)国家利益的需要;美国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形势(格局)的发展变化。变化的影响:(7分)对美国:推动了美国综合国力的发展,增强了美国对世界的影响力。对世界:霸权政策(对外侵略政策)损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引起各国不满,加剧国际关系的紧张,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美国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变化的原因。(1)问提问方式为“根据以上材料”,所以本题答案从材料中寻找,总结即可。材料一是建国初期:由“却要避免与它们发生政治联系,不要与任何外国建立永久的联盟”得出政策是孤立主义;由“美国不能通过人为的纽带,牵连进欧洲的政局变换中去,或者卷进与欧洲为友或为敌的那些通常的结合和冲突中去”可归纳出避免国际冲突,注重自身发展。材料二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门罗主义”含义即可得出对外扩张和以美洲为主。材料三是二战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对外推行冷战。(2)问变化的原因,国家的对外政策是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的,同时,政策的变化还受到国家实力的影响,同时同世界的局势有密切关系,以此为角度作答即可;变化的影响,要采用以小到大的思维方式,即对美国到对世界角度解答。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窃臣国藩上年在天津办理洋务,经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奉旨来津会办,屡与臣商搉,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加以复核,拟派员在沪设局,访选沿海各省聪颖幼童,每年以三十名为率,四年计一百二十名,分年搭船赴洋,在外国肄业,十五年后,按年分起,挨次回华,计回华之日,各幼童不过三十岁上下,年力方强,正可及时报效……至带赴外国,悉归委员管束,分门别类,务求学术精到,又有翻译教习,随时课以中国文义,傅识立身大节,可冀成有用之材。虽未必皆为伟器,而人才既众。当有瑰异者出乎其中,此拔十得五之说也。——摘编自《同治十年七月十九日大学士两江总督曾国藩等奏》材料二、1951年有375名学生被公派到苏联留学,其中中国科学院派出了10名。。“一五”计划规定,5年内计划派出留学生10100人,其中到苏联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