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六年级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教学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小学六年级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教学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小学六年级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教学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小学六年级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教学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小学六年级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教学的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小学六年级革命文化主题课文教学的思考涟源三小龙刚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教材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2022年春季开学,部编版语文教材完成了在中小学所有年级的全面铺开。与以往语文教材相比,统编教科书突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包括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还有他们的作品,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的一些老课文、经典的课文又回来了。”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介绍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革命人物、一篇篇意蕴深长的课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统编版语文教材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感受革命精神、学习爱国精神、感知责任使命,在历史坐标中构筑时代担当,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斗争中构建的文化,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从本质意义上看,革命文化与红色文化是一致的,相对而言,红色文化是更形象的表述。红色是血与火的颜色,中国人民赋予其特定的文化内涵,象征希望、热烈、勇敢、创造、奋斗、牺牲等。红色是中国共产党党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颜色。这种特定颜色及其象征意味,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品格情操和价值诉求形成完美的“同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不同阶段,形成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不同的表现形态。这些革命文化,是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是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中华精神的革命创造与薪火相传,永远闪耀着光芒。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结构设计,表现为每单元、每课都含有“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均衡递进。以小学第三学段六年级的几篇革命文化主题课文为例,每一课根据其所在年级、学期、单元,教材赋予其不同的人文目标和语文要素:课题人文目标语文要素《七律·长征》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开国大典》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灯光》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中,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我的战友邱少云》感受邱少云自觉遵守纪律的伟大精神《好的故事》学习作者鲁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感受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其次还有第四单元第一篇课文《桥》及单元后的阅读推荐《小英雄雨来》,这些人文主题的文章不难看出革命文化从国家、榜样、民族精神等领域精选内容编排其中,凸显语文教材体现国家意志,传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归属感以及高尚品质,打好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这类教材必然承载着语文课程学习和语言文字运用的学科要求,教材以“单元篇章页”、课后练习等方式明确地从两方面提出了学与教的任务。基于对教材编排意图的解读,教学实践中就应力求以学科特有的方式传播红色基因,将革命文化的熏陶感染根植于语言文字,语文要素才能与革命文化水乳交融。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教学时如何做到多元融合呢?课前布置新课预习

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自己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与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学生课前查找了解抗日战争、晋察冀根据地、狼牙山等资料,才能更清楚地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缘由,更能理解五壮士的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革命主义精神,更能体会革命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对于《我和伯父鲁迅先生》要求学生阅读有关鲁迅生平介绍,报刊中关于本文的评价等资料。教师应向学生提示从哪些书籍,报刊(何期何版)中查找,如学生资料缺乏,应印发供其参读,为检验其参读效果,教师可要求学生将要点摘抄在笔记本上或做资料卡片,或针对参读材料提几个问,请学生读后想,课堂上回答。课前预习可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联结学生已有的经验和革命文化,触发唤起情感体验,从而实现立德树人和培养语文素养的核心目标。把握文本,点面结合在教学革命文化题材的作品时,要借助语言文字,在咬文嚼字中理解内容,在品悟内涵中受到感染,实现教师、学生、作者、教材编者与文本中的人物之间的对话,在这样交互的对话中,去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从而对历史人物身上的高尚品质产生心理认同,甚至是敬仰、崇敬之情。如《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了去。”用“一边......一边......”这个表示并列关系的复句,对人物群像“面”的描写写出了五位战士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对每位英雄的个体刻画,是“点”的描写。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也就是把“点”和“面”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方法叫“点面结合”。这样有点有面的描写,层次感及画面感强,既让我们感受到五位战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既给人以整体感,又突显了人物的特点,令学生印象深刻。《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第2、3自然段写了邱少云和战友们潜伏的场景描写是整体描写,写战士们的隐蔽情况用了点面结合的描写,写出了“我”观察细致,很明白当时的形势严峻和遵守纪律的重要性。这些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为下文写邱少云壮烈牺牲做了必要的铺垫,告诉我们“我”在邱少云被火烧的时候想救却不能救的痛苦心理。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字深处,走进人物内心,对人物性格、行为、形象做一番品味与揣摩,结合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展开富有现实性、令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研讨,以辨明理,以论识人,让学生深切体悟革命先烈对党忠诚、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境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