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计划_第1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计划_第2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计划_第3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计划_第4页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3江西省定南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报告定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赣州分院二○一一年一月江西省定南县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报告编写单位:定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赣州分院项目负责人:廖为圣现场调查人:廖为圣李相文练建斌邝茂荣报告编写人:廖为圣李相文练建斌邝茂荣报告审查人:黄余辉院长:曾马荪总工程师:曾马荪提交报告单位:定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赣州分院提交报告时间:二0一一年一月目录TOC\o\h\z一、前言 1项目来源 1编制依据 1目的与任务 1工作部署、实物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1二、废弃矿区基本情况 2三、地质环境背景 2矿区自然地理 2区域地质环境背景 3四、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情况 3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 3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 3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 4矿山环境污染问题 4五、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评估 4六、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 5七、治理费用估算 5八、预期效果 5九、结论及建议 5附件(附报告内)1、废弃矿区地质环境现状汇总表2、废弃稀土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汇总表3、各废弃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4、各废弃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图(1/5000~1/10000)6、照片附图定南县废弃矿区分布图(1/10万)一、前言项目来源为尽快查明定南县废弃矿山基本情况,根据赣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废弃矿山摸底调查的紧急通知》(赣市府办电[2010]279号),及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关于抓紧做好废弃矿山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赣市矿管字[2010]200号)的精神,要求对全县废弃矿山进行摸底调查。根据项目任务书安排,本项目由我院和定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共同承担,工作期限为2010年12月15日至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7;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3、《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4、《开发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1998;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996);10、《赣州市废弃矿山现状摸底调查技术要求》及《废弃矿山环境摸底调查报告提纲》11、现场调查收集相关资料。目的与任务1.3.1目的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服务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根据赣州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市废弃矿山摸底调查的紧急通知》及赣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局《关于抓紧做好废弃矿山现状摸底调查的通知》的精神和《赣州市废弃矿山摸底调查技术要求》等有关规定,要求全面掌握全县废弃矿山的基本情况和现状,为矿业开发、地质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行政主管部门对本矿区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实施情况与效果进行监督检查和管理提供依据。1.3.2任务对定南县稀土矿现矿权已灭失或乱采滥挖形成的废弃矿区进行调查,重点调查废弃稀土矿区。主要任务是:1、调查矿区基本情况,废石、尾砂排放量,采矿场、废渣堆放场所,废水排放,水土流失,矿山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等情况,对未治理、已治理和正在治理的区域进行分别调查。2、编制各废弃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图和废弃矿区分布图(1:10万)。3、编制定南县废弃矿山摸底情况报告,并提出治理项目建议。工作部署、实物工作量及质量评述1.4.1工作部署我院接受任务后,根据定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提供的废弃矿山数目,成立了项目组,收集了有关资料,进行了该项目的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治理方案措施分析等工作,结合该项目实际情况与特点,依照《赣州市废弃矿山现状摸底调查技术要求》和“废弃矿山环境摸底调查报告提纲”,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图件与调查报告编制。1.4.2实物工作量项目组于2010年12月15日至29日对各废弃矿区进行了实地调绘,完成实物工作量详见表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表1-1调查废弃矿山(处)调查面积(km2)现状调查表(张)GPS控制点(处)编制图件(幅)编制调查报告(份)56566365711.4.3质量评述根据赣州市废弃矿山现状摸底调查技术要求,调查工作着重点放在采矿区、废石弃土堆放区、尾矿库、水土流失等区域。野外利用1:1万地形图作底图,对照实地现状,借助GPS定位仪和皮尺,对各调查区分为25度以上和25度以下,进行实地调绘和简易测量。现场填写“废弃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调查表”,表格内容采用调绘和访问调查如实填写,并对各矿山土地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情况调查核实,对可能引发或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调查核实。野外资料均进行过自检、互检,资料、数据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编制图件和调查报告,项目质量符合“技术要求”。二、废弃矿区基本情况定南县由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无序大量开采稀土,受限于当时技术条件限制,以及矿山环境保护意识的薄弱,致使原有矿山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了水土流失。定南县本次调查废弃矿区共56个,全部为废弃稀土矿区,,废弃矿区约平方千米,累计尾砂存量万吨,水土流失面积209372平方米,未治理面积7429480三、地质环境背景矿区自然地理3.1.1定南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多年平均气温为18.9℃。据定南县气象局1959-2002年监测资料,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9.9毫米,年最大降雨量为1901.9毫米(1992年),年最小降雨量为985.0毫米(1991年);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6日,暴雨日(日降雨量≥50毫米)4-5日,大暴雨(日降雨量境内河流分属定南水与桃江两水系,定南水流汇广东东江,其支流有九曲河、老城河、下历水等;桃江流汇贡水,其支流有濂江等。这些河流两岸峡谷深邃,河床落差大。定南水之支流九曲河上游、下游分别设有龙塘、桃溪2个水文站。龙塘站控制流域面积684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米3/秒,桃溪站控制流域面积1306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为米3/秒。3.1.2定南县地处赣粤边境九连山脉北翼,地势呈东、西、北三面崛起,中南部略低并向南倾斜,形如菱角。据地形形态特征和形成原因,将区内划分为二个地貌单元:侵蚀构造中低山地形,构造剥蚀丘陵地形。(1)侵蚀构造中低山地形分布于本县的北西部、南西部及东部,面积约686平方公里。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混合岩,侏罗系碎屑岩,岩浆岩。山脉走向北北东,海拔500米~1062米,以南西部的登高岽为最高峰,标高为1062米。相对高差为350~600米。山坡坡度一般为30~40度。沟谷深切,多峡谷。沟谷多呈“(2)构造剥蚀丘陵地形分布于本县中北部及南部广大地区,面积约633平方公里。出露地层有:震旦系、寒武系变质岩、混合岩,白垩系下统红色碎屑岩,岩浆岩。绝对高程300~500米,相对高差150~200米。主要山体走向呈北北东向,由于岩性不同,其地貌形态亦有差异。在红层、岩浆岩地区,山势平缓,波状起伏,山顶园,山脊宽平,山坡坡度小于30度;沟谷多呈“U”型,植被覆盖率50%~60%。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定南县境内出露地层主要有震旦系、寒武系、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以及第四系等地层,其余地层缺失;另外,岩浆岩发育,约占总面积的53%。定财县岩土体类型归为六类:岩浆岩类、混合岩类、一般变质岩类、碳酸盐岩类、一般碎屑岩类、红色碎屑岩类、松散岩类,其中以岩浆岩类分布最广。四、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情况定南县56处废弃矿区均属林地生态系统,自然状态下,矿区土壤环境、地表水环境、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良好。矿山建设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对土壤、土地资源、地貌景观及对地表水质、地下水的影响与破坏,并诱发严重水土流失和地质灾害等。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的影响与破坏4.1.1对土地资源影响与破坏矿山工程开挖、填方以及废弃土(石)的堆放,破坏了土层结构、表面植被,同时压占了山坡林地,使原来相对稳定的表土层受到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降低抗蚀能力,在降雨及其径流的作用下,加剧或产生新的水土流失。调查表明,稀土开采场不仅破坏了山林,且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掩埋、破坏山沟中农田。另外,稀土开采时,矿山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对矿山附近的农田造成污染,造成土壤酸化,虽然稀土开采场均已关闭,但对土壤的影响将是长久的。露采场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但废弃土石的堆放造成的水土流失更加严重,如稀土开采场及尾砂堆放场造成很严重的水土流失。4.1.2对地貌景观影响与破坏矿山开采扰动和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并引发和可能地质灾害。建设期平整场地、修筑道路,挖高填低,场地及道路附近的地形地貌将不同程度有所改变。矿山开采后期及闭坑后,稀土开采场山头被削平,沟谷被弃土充填,采场形成深达大部改变了原始山峰的地貌景观;同时,随着废石堆放场废土石的不断堆放和尾矿的不断淤积,沟谷中堆放的废土石改变了沟谷的纵坡坡度,局部形成台阶陡坎,原始沟谷的地貌形态有了较大改变。对水资源的影响与破坏4.2.1对地表水影响与破坏稀土矿生产期间外排水多呈酸性,未经处理直接外排,对周边沟溪水质有一定影响;矿山关闭后采场、弃土石场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岩土直接暴露地表,不利于水土保持,地表水水质遭到一定程度破坏。4.2.2对地下水的影响本次调查的稀土在开采过程中不需进行排水,不会影响地下水位。但在雨季,雨水对废土石及被扰动的土体进行冲刷、浸泡,水中污染物浓度会增加,入渗后对地下水质会产生一定影响。单个矿山规模小,开挖仅局限于单个或三两个相互独立的小山包上,属相互独立的水文地质小单元,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风化裂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岩石含水量较贫乏,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因此,矿山开采对周边地下水位和水质影响程度较小。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本次废弃矿山调查,调查范围内当前虽然未发现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但废弃土(石)堆放场、采场边坡及道路、地面设施场所开挖形成的人工边坡,均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分述如下:1、排土(石)场一般位于沟谷中或直接堆放于采场边缘的自然斜坡上,由于没有按规范要求堆放,坡底未削成台阶,堆土未分层压实堆放,周边也未开挖截排水沟。在雨季,不仅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且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特别是位于泥石流较易发沟谷中的堆土(石)场,由于汇水集中,一旦产生废石堆滑坡,可能继而产生泥石(沙)流地质灾害,对下游产生较严重危害。2、稀土开采场多采用堆浸浸矿和池浸浸矿方式开采,尾砂排土场边坡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开挖场地及矿山道路存在不同程度的人工切坡,边坡高度一般5~20m,部分大于30m,坡度60~80°,边坡岩土体为全—强风化花岗岩,呈砂土状,遇水易软化,易产生滑坡、崩塌等灾害。矿山环境污染问题矿山开采对环境的污染是显而易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稀土开采外排的废水呈酸性,造成土壤酸化,即使矿山关闭后,采用堆浸、池浸等浸矿方式开采的矿山,土壤酸性影响将是长期的;2、采矿场、废弃土石场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区附近的溪沟,掩埋农田,造成农田土壤沙化,减少土地肥力,影响农业收成;3、稀土排土场土直接暴露空气中,易引起沙尘,造成空气污染。五、矿区地质环境现状评估面本次调查废弃矿区共56个全部为废弃稀土矿区,废弃矿区约平方千米,其中:废弃稀土矿区平方千米,采矿场1686974平方米,废弃稀土排土场地4909481平方米,尾砂存量万吨;水土流失面积209372平方米;未治理面积7429480平方米。其中:地形坡度>25°区面积为1686976平方米,地形坡度<25矿山开采对矿区原生地形地貌景观产生了影响与轻度破坏,矿山废石(土)堆占用林地,破坏山体植被,引起水土流失,此外废石(土)堆经雨水淋滤作用后对矿区及下游地区的地表水、地下水资源造成了轻度污染,此外,矿区大量尾砂、废土未经任何拦挡处理即堆放于斜坡高处或沿沟谷散布,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隐患。综上所述,采矿活动产生的废石堆与矿山地面工程建设占用了一定的林地、荒山地面积,对矿山原生地形地貌景观产生了破坏,矿区地质环境条件较复杂,参照《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相关规定,废弃矿区对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属较严重级。六、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对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建议如下:1、建议对地形坡度25度以上地段采取植被复绿治理措施,地形坡度25度以下地区采取土地复垦治理措施,对局部沟谷出口地段修建拦挡坝,以改善水土流失的现状。2、建议对采场、排土场等高陡挖、填方边坡进行截排水、降坡、支护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降低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3、对水土流失区清除淤积泥砂,复垦被泥沙掩埋土地。4、在河沟地段设置相应废水处理设施,消除废水对下游地表水、地下水及农田污染。七、治理费用估算依据本次调查废弃矿山面积及其建议治理措施,参考财政部与国土资源部2005年共同编制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