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1页
第三篇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2页
第三篇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3页
第三篇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4页
第三篇水环境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篇

水环境化学

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水资源的0.64%。研究重点(1)

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水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方面研究(2)金属存在形态与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3)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

1第二篇水环境化学1第二篇

水环境化学

教学要求1.掌握天然水组成和性质。2.了解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等基本化学原理在水环境化学中的应用。3.掌握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2第二篇水环境化学2第一章天然水性质和组成地球表面---70.8%海洋覆盖,占地球总水量的97.3%,淡水占2.7%,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约为850万km3,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4%。中国水资源---约2721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却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

(目前)用水量--仅次于美国对44个城市水质调查---

地下水93.2%被污染,地表水100%污染

3第一章天然水性质和组成3天然水系类别4天然水系类别4天然水组成--形成过程天然水--化学组成----风化过程、土壤生成

地壳中原生岩石(火成岩)---经过风化、迁移和沉积作用---沉积岩---地壳变迁---火成岩(岩石循环)水---悬浮态和可溶态物质(输送者)---物质化学转化---反应物

HCO3------(大气、CO2溶入、植物腐败降解

)SO42------(40%大气进行循环、60%来自硫化物的风化以及和硫酸盐矿物溶解

Cl-、Ca2+

、Mg2+、Na+、K+5天然水组成--形成过程天然水--化学组成---天然水组成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金属离子

----酸-碱、沉淀、配合及氧化-还原等反应---稳定状态水中溶解性气体

----大气气体分子与同种气体在溶液分子间的平衡服从亨利定律水生生物

----自养生物、异养生物6天然水组成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6天然水组成溶解氧(DO)水体与大气交换或经化学、生物化学反应溶于水中的氧。

-----水体污染程度重要指标地面水要求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4毫克/升生物(或生化)需氧量(BOD5)一定体积水体有机物降解所耗用氧的量。化学需氧量(COD)(COD

Mn与COD

Cr)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氧化剂的量。7天然水组成溶解氧(DO)7天然水性质--碳酸平衡

在水体中存在着CO2、H2CO3、HCO3—、CO32—等四种化合态,常把CO2、H2CO3合并为H2CO3,H2CO3含量极低,主要是溶解性气体CO2。

8天然水性质--碳酸平衡在水体中天然水性质---天然水碱度碱度水中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1)强碱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OH-离子;(2)弱碱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OH-离子;(3)强碱弱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盐等,水解生成OH-或者直接接受质子H+)。

9天然水性质---天然水碱度碱度9天然水性质---天然水酸度酸度

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

(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1)强酸;(2)弱酸如CO2、H2CO3、H2S、蛋白质以及各种有机酸类;(3)强酸弱碱盐。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

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6~9之间。水中碳酸化合物控制水的pH值--具有缓冲作用。

10天然水性质---天然水酸度酸度10天然水性质---水的硬度

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水的硬度分级

总硬度水质0~4度很软水4~8度软水8~16度中等硬水16~30度硬水30度以上很硬水常用“度”作为硬度单位。例如l0mg/L的CaO称为1德国度,l0mg/L的CaCO3称为法国度。11天然水性质---水的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离子天然水性质---天然水体颗粒物和沉积物

天然水体颗粒物质来源

(1)陆生岩石碎屑

石英(SiO2)、刚玉(Al2O3)或赤铁矿(Fe2O3)等颗粒物。(2)粘土矿物--土壤--铝硅酸盐--风化作用生成

(3)碳酸盐、硅石--生物体残骸中“硬性”部分

(4)颗粒状有机物--生物体残骸中“软性”部分

(5)天然和人造化学物质总残渣-----过滤性残渣(又称总溶解性固体物TDS)和非过滤性残渣(又称悬浮物或悬浮固体物SS))。总残渣----挥发性残渣和固定残渣12天然水性质---天然水体颗粒物和沉积物天然水体颗粒物质来源天然水体--海洋海水离子强度I≈0.7。温度和盐度----海水各种性质的决定性因数。海水pH值在表层为8.1~8.3,深层pH=7.8主要成分Cl-、Na+、Mg2+、SO42-、Ca2+、K+和(HCO3-+CO32-)

含氯量---水样中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总和(后两者被折算为氯化物)。盐度和含氯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盐度‰=0.03+1.805氯‰)多数海水的盐度在33‰-37‰。13天然水体--海洋海水离子强度1414天然水体--海洋污染(1)(河水)工农业废水、(投弃海洋)工业废物(2)(河水)生活污水(河口、海湾地区---赤潮)(3)(海岸)核电站、热电站排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和热污染(4)(运输船只、海难事件中油轮倾翻)原油(5)塑料制件(破碎鱼网、船上丢弃人海的废塑料制品)(6)(旅游)海滨地区污染

15天然水体--海洋污染(1)(河水)工农业废水、(投弃天然水体—河流大气降水及来自地下的水向低洼处汇集---(重力作用)沿泄水的长条形凹槽流动,且终年有水者称为河流。常年性流水和槽床(即河床)----形成河流基本条件河流水体的基本综合性质有受纳水量、水位、流速、流量、含固量、矿化度(即以g/kg表示的离子总浓度)等。与地下水相比,河流是敞开流动水体。河流污染物

----金属、有机物

16天然水体—河流大气降水及来自地下的水天然水体—湖泊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同的洼地积水而成湖泊。形成湖泊条件(周围高、中间低)湖盆---蓄积湖水:钙、镁、钠、钾、硅、氮、磷、锰、铁等元素,其中氮、磷等元素引起的富营养化问题是湖泊的主要污染问题。富营养化是湖泊等水体的衰老表现,极端富营养化会使湖泊演化为沼泽或干地。17天然水体—湖泊由地面上大小形状不同的天然水体—地下水大气降水存在于地表之下饱和层的水体----地下水(即由水的重力克服向上的毛细管力从而汇聚于此的水分)水质特点(1)悬浮颗粒物含量少,水体清沏透明

(2)盐分高、硬度大、有机物多(3)水体呈还原态,铁、锰等元素以低价形态存在

(4)水温不受气温影响

(5)岩石阻隔(流动速度小,水层的水质大差异大)18天然水体—地下水天然水体—地下水地下水污染物耗氧污染物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原生动物等植物营养物质合成化学品放射性物质

19天然水体—地下水19天然水水质

水质指标水质、水量和水能-----水资源可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水质----水样中除水分子外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浓度天然水水质指标----物理、化学、生物、放射性四类水质标准

国家环境保护局(1988年)----《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一88(有关海水水质标准另列于GB3097一82)。

20天然水水质水质指标20天然水水质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等;Ⅲ类--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1天然水水质21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二篇

水环境化学

世界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水资源的0.64%。研究重点(1)

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水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方面研究(2)金属存在形态与生物有效性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3)饮用水资源的保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

23第二篇水环境化学1第二篇

水环境化学

教学要求1.掌握天然水组成和性质。2.了解溶解和沉淀、氧化还原、配合作用及固-液界面相互作用等基本化学原理在水环境化学中的应用。3.掌握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归趋模式的基本原理。24第二篇水环境化学2第一章天然水性质和组成地球表面---70.8%海洋覆盖,占地球总水量的97.3%,淡水占2.7%,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约为850万km3,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64%。中国水资源---约27210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却仅占世界人均水量的1/4

(目前)用水量--仅次于美国对44个城市水质调查---

地下水93.2%被污染,地表水100%污染

25第一章天然水性质和组成3天然水系类别26天然水系类别4天然水组成--形成过程天然水--化学组成----风化过程、土壤生成

地壳中原生岩石(火成岩)---经过风化、迁移和沉积作用---沉积岩---地壳变迁---火成岩(岩石循环)水---悬浮态和可溶态物质(输送者)---物质化学转化---反应物

HCO3------(大气、CO2溶入、植物腐败降解

)SO42------(40%大气进行循环、60%来自硫化物的风化以及和硫酸盐矿物溶解

Cl-、Ca2+

、Mg2+、Na+、K+27天然水组成--形成过程天然水--化学组成---天然水组成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K+、Na+、Ca2+、Mg2+、HCO3-、NO3-、Cl-和SO42-(占天然水中离子总量的95~99%)。金属离子

----酸-碱、沉淀、配合及氧化-还原等反应---稳定状态水中溶解性气体

----大气气体分子与同种气体在溶液分子间的平衡服从亨利定律水生生物

----自养生物、异养生物28天然水组成天然水中常见的八大离子6天然水组成溶解氧(DO)水体与大气交换或经化学、生物化学反应溶于水中的氧。

-----水体污染程度重要指标地面水要求溶解氧含量不能低于4毫克/升生物(或生化)需氧量(BOD5)一定体积水体有机物降解所耗用氧的量。化学需氧量(COD)(COD

Mn与COD

Cr)水样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时,其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氧化剂的量。29天然水组成溶解氧(DO)7天然水性质--碳酸平衡

在水体中存在着CO2、H2CO3、HCO3—、CO32—等四种化合态,常把CO2、H2CO3合并为H2CO3,H2CO3含量极低,主要是溶解性气体CO2。

30天然水性质--碳酸平衡在水体中天然水性质---天然水碱度碱度水中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即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总量。组成水中碱度的物质(1)强碱在溶液中全部电离生成OH-离子;(2)弱碱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OH-离子;(3)强碱弱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磷酸盐、硫化物和腐殖酸盐等,水解生成OH-或者直接接受质子H+)。

31天然水性质---天然水碱度碱度9天然水性质---天然水酸度酸度

水中能与强碱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

(放出H+或经过水解能产生H+的物质的总量)组成水中酸度的物质(1)强酸;(2)弱酸如CO2、H2CO3、H2S、蛋白质以及各种有机酸类;(3)强酸弱碱盐。天然水体的缓冲能力

天然水体的pH值一般在6~9之间。水中碳酸化合物控制水的pH值--具有缓冲作用。

32天然水性质---天然水酸度酸度10天然水性质---水的硬度

水中所含钙、镁离子总量称为水的总硬度。

水的硬度分级

总硬度水质0~4度很软水4~8度软水8~16度中等硬水16~30度硬水30度以上很硬水常用“度”作为硬度单位。例如l0mg/L的CaO称为1德国度,l0mg/L的CaCO3称为法国度。33天然水性质---水的硬度水中所含钙、镁离子天然水性质---天然水体颗粒物和沉积物

天然水体颗粒物质来源

(1)陆生岩石碎屑

石英(SiO2)、刚玉(Al2O3)或赤铁矿(Fe2O3)等颗粒物。(2)粘土矿物--土壤--铝硅酸盐--风化作用生成

(3)碳酸盐、硅石--生物体残骸中“硬性”部分

(4)颗粒状有机物--生物体残骸中“软性”部分

(5)天然和人造化学物质总残渣-----过滤性残渣(又称总溶解性固体物TDS)和非过滤性残渣(又称悬浮物或悬浮固体物SS))。总残渣----挥发性残渣和固定残渣34天然水性质---天然水体颗粒物和沉积物天然水体颗粒物质来源天然水体--海洋海水离子强度I≈0.7。温度和盐度----海水各种性质的决定性因数。海水pH值在表层为8.1~8.3,深层pH=7.8主要成分Cl-、Na+、Mg2+、SO42-、Ca2+、K+和(HCO3-+CO32-)

含氯量---水样中氯化物、溴化物和碘化物总和(后两者被折算为氯化物)。盐度和含氯量之间的经验关系式为:盐度‰=0.03+1.805氯‰)多数海水的盐度在33‰-37‰。35天然水体--海洋海水离子强度3614天然水体--海洋污染(1)(河水)工农业废水、(投弃海洋)工业废物(2)(河水)生活污水(河口、海湾地区---赤潮)(3)(海岸)核电站、热电站排水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和热污染(4)(运输船只、海难事件中油轮倾翻)原油(5)塑料制件(破碎鱼网、船上丢弃人海的废塑料制品)(6)(旅游)海滨地区污染

37天然水体--海洋污染(1)(河水)工农业废水、(投弃天然水体—河流大气降水及来自地下的水向低洼处汇集---(重力作用)沿泄水的长条形凹槽流动,且终年有水者称为河流。常年性流水和槽床(即河床)----形成河流基本条件河流水体的基本综合性质有受纳水量、水位、流速、流量、含固量、矿化度(即以g/kg表示的离子总浓度)等。与地下水相比,河流是敞开流动水体。河流污染物

----金属、有机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