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
压力和温度不但在油气生成、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是开发油气田的能量,也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参数。油气藏地层压力和温度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油气等流体的性质,还决定着油气田开发的方式、油气开采的技术特点与经济成本,以及油气的最终采收率。因此,研究压力和温度,在油气田勘探和开采中具有重要意义。1第九章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1第1节油、气层的压力一、地层压力及其来源1.概念:1)地层压力(Pf):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对于油、气藏来说,则分别称为油层压力和气层压力。2)静水压力(PH):地层中孔隙空间内地层水重量产生的水柱压力。方向:垂直向下。
PH=H·w·g
P—静水压力,Pa;H—测压点的水柱高度(水压头),m;
w—水的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2第1节油、气层的压力23)地静压力:上覆岩层重量所产生的岩石压力。4)上覆负荷压力(S):上覆岩层和孔隙空间内流体的总重量所产生的压力。5)压力系数:实测的地层压力与按同一地层深度计算的静水压力的比值。辽东湾地区地层压力与埋深关系正常地层压力:在一般地质条件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相当,即压力系数≈1,异常地层压力: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异常高压:地层压力高于静水压力,压力系数大于1。也称压力过剩。
异常低压:地层压力低于静水压力,压力系数小于1。也称压力不足。33)地静压力:上覆岩层重量所产生的岩石压力。辽东湾地区地层压
6)动水压力
也叫水动力:同一岩层具有不同海拔高度的供水区和泻水区,由于水位面倾斜引起地层水流动而产生的压力。是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7)压力梯度: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有两种压力梯度,一是静水压力梯度,即静水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一般105Pa/10m。
二是动水压力梯度:沿水流方向上,单位距离的压力降。46)动水压力42.地层压力来源:主要有两个来源:(1)地层孔隙空间内地层水重量所产生的静水压力;(2)上覆岩层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即地静压力。一般情况下,地层与外界联系,即开放体系,地静压力主要由岩石骨架承担,岩层连通孔隙中的流体只承担地层水重量产生的静水压力,地层压力为静水压力。此时为正常地层压力。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封闭的体系,如孤立的砂岩透镜体,或流体排出不畅通的体系,随着上覆负荷增加,地层孔隙中的流体不能及时排出,地层孔隙中的地层水不但要承受静水压力,还要承受一部分地静压力,就产生超压。52.地层压力来源:5其它来源:流体膨胀力、岩石弹性力等。
在一个盛满水的圆筒内装有几层带孔的金属板,金属板之间由金属弹簧来支撑。金属弹簧模拟岩石骨架。在圆筒顶部施加一负荷S。当水排出畅通时(C),负荷S由弹簧承担,流体压力为静水压力;当水排出不畅通时(B),负荷S一部分由弹簧承担,一部分由筒内的水承担,流体压力大于静水压力;当水不排出时(A),负荷S全部由筒内的水承担,弹簧高度保持不变,流体压力远大于静水压力。6其它来源:流体膨胀力、岩石弹性力等。在一个盛满二、原始油层压力(一)原始油层压力及其分布
原始油层压力:在未投入开发之前油气层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一般用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试油时所测得的压力数值代表。
在正常的地质条件下,具有统一水动力系统的油气藏,原始油层压力主要源于流体压力,其分布规律遵循连通器的原理,即在同一压力系统中流体处于平衡的条件下,任何深度上的压力大小,取决于该深度上流体液柱的高度和流体的密度。现以背斜油气藏为例,说明其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状况。7二、原始油层压力在正常的地质条件下,具有统一水下图是一具有原生气顶的背斜油气藏,油层一侧在海拔+100米的地表出露,具供水区,油层的另一侧,或因岩性尖灭,或因断层的封隔未能出露地表,故无泄水区。因此油气藏的测压面是以供水露头海拔(+100米)为基准的水平面。勘探初期,钻了4口探井,各井的原始地层压力可按静水压力公式求得。
1号井钻在油藏的含水部位,井底海拔高度为-500米,井内液柱高h1=600米,若地层水的密度为w=1.0×103kg/m3,则其原始地层压力为
P01=h1·w·g=600×1.0×103×10=6×106Pa=6MPa
油-水界面的海拔高度为-700米,则油—水界面上的原始地层压力为1号井的原始地层压力值加上1号井至油—水界面这段水柱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即P0w=P01+h0·w·g
=6×106+(700-500)×1.0×103×10=8MPa10zhi8下图是一具有原生气顶的背斜油气藏,油层一侧2号井钻在油藏的含油部位,井底海拔高度为-500米,若原油密度为o=0.85×103kg/m3,则其原始油层压力要从油—水界面上的压力减去自油—水界面至该井井底这一段油柱的压力,即P02=P0w-h0·o·g=8×106-(700-500)×0.85×103×10=6.3MPa
在2号井内,相当于6.3Mpa的油柱高度为h2=P02/(o·g)=6.3×106/(0.85×103×10)=741.2米
由于2号井内液面海拔为-500+741.2=241.2米,低于井口海拔(+350米),故2号井的原油不能自喷。
4号井也是钻在油藏的含油部分,井口海拔为+100米,井底海拔与2号井的相同,故其原始油层压力相等,井内液面海拔也应为241.2米,高于该井的井口海拔(100米),故4号井为自喷井。92号井钻在油藏的含油部位,井底海拔高度为-5
3号井钻在油气藏的气顶上,因天然气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故其压力不能从油—气界面上的压力直接导出,而必须根据井口最大关井剩余压力来计算。但是,因气体的密度小,因此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较小,所以当气顶的高度不大时,可用油—气或气—水界面上的原始油层压力代表气藏(或气顶)内各处的压力。油-气界面的海拔高度为-400米,3号井的原始油层压力等于2号井的原始油层压力减去该井至油—气界面(海拔-400米)间的油柱压力,即
P03=p0g-h3·o·g=6.3×106-
(500-400)×0.85×103×10=5.45MPa103号井钻在油气藏的气顶上,因天然气的密度随温度和(二)原始油层压力的测定
1)实测法:
在油气田勘探阶段,常以第一批探井打开油层后,下入井底压力计,关井待油层压力恢复稳定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值,即为原始油层压力。
2)试井法:
油田开发初期,可根据试井资料绘制油层压力恢复曲线求得。一般根据井口最大套管压力计算原始油层压力:
Po=Pmax+H·O·g
Po—原始油层压力,Pa;Pmax—最大套管压力,H—油层深度,即油柱高度,m;
o—油的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时间套管压力11(二)原始油层压力的测定时间套管压力11三、原始油层异常压力原始油层异常压力: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或称压力异常。(一)异常压力判断方法
1)压力系数判断法:
>1,有异常高压;<1,有异常低压。
2)压力梯度法:
一些国家常用压力梯度法判断异常地层压力的存在。当压力梯度Gp=0.1Mpa/10m(Gp=1atm/10m)时,属正常地层压力;当压力梯度Gp>0.1Mpa/10m时,属高异常地层压力;当压力梯度Gp<0.1Mpa/10m时,属低异常地层压力;12三、原始油层异常压力12(二)异常压力形成原因1)有机质生烃及流体热增压作用:
这是地层中产生超压的首要原因。随着地层埋藏深度加大,经受地温升高,导致有机质成熟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地层水也会出现水热增压现象,在烃源层及储集层中都会造成异常高地层压力,在含油气盆地中这是非常普遍的事实。2)风化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常常引起地形起伏甚大,而测压面的位置未变,于是测压面与地面的高低关系可能因地而异,造成A、B两个油藏分别出现压力过剩与压力不足的现象。13(二)异常压力形成原因133)断层与岩性封闭作用:
在厚层泥岩中所夹的砂岩透镜体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原始地层压力较大。后来,在块断升降运动作用下,油藏所在断块上升,深度变浅,但原始地层压力仍然保持下来,形成高压异常;相反,也可造成低压异常。
4)刺穿作用:
在盐丘和泥火山发育区,由于不均衡压力而使可塑性岩体发生侵入刺穿作用,致使上覆一些软的页岩和未固结砂层发生挤压与断裂变动,减少孔隙容积,流体压力增大,造成高压异常。143)断层与岩性封闭作用:4)刺穿作用:14
5)浮力作用:
气、油、水的密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也可使油气藏内出现过剩压力。如下图表示一个背斜气藏,测压面(水位面)处于水平状态气-水界面上的1井(A点)与水层中的2井(B点)海拔高度相同,两点的压力相等。而海拔高度相同的C、D两点,分别位于气藏内部和水层之中,因气、水比重不同,而两点的压力不等,气藏内的C点由于受浮力作用所具有的过剩压力为:
式中,hg—C、D点与气-水界面的海拔高差;w、g—地层条件下水、气的密度。155)浮力作用:式中,hg—C、D点与气-水界面的海拔高差;6)泥质岩类的压欠实作用:
7)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变粘土矿物的压实成岩演变中,即在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中,有大量层间水析出,成为粒间水。若排泄不畅,可形成异常高地层压力。166)泥质岩类的压欠实作用:16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需判断油层内流体运移方向。由于构造变形或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根据绝对地层压力值并不能判断储集层内流体运动的方向,而必须把地层压力换算成折算压力,用折算压力才能阐明流体在层间或层内运移的方向。(一)概念
折算压力:为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运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水平基准面上的压力。基准面可任意选择一水平面,但通常选海平面或油水界面。17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17(二)折算压力的应用
研究油气层内流体是否流动或其流动方向。
流体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流动。①静水环境
测压面为水平的,取海平面为折算平面(基准面)。
对Ⅰ层而言,1、2号井的测压面至海平面的高度相等,折算压头均为H1,即折算压力相等,因此1、2井间液体不能流动,即在每个储集层内,流体不发生运移。对于有两个以上的储集层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每个层的供水区海拔高度不同,各层的测压面位置就有高低之别,这样,若有通道,就可能发生流体向上、下储集层的层间垂向运移。
1井2井结论:1)对于同层来说,若水位面水平,在层内各点折算压力相等,层内流体不流动;2)对于不同层来说,只要有折算压差存在,流体就会发生层间流动。流体总是从测压面高的层向测压面低的层运移;若两层测压面高度相同,则不发生层间垂向运移。例如1号井钻穿Ⅰ、Ⅱ两层,折算压头分别为H1和H2,由于Ⅰ层测压面比Ⅱ层测压面高,所以H2>H1。折算压头差Hb=H2-H1,即在折算压差的作用下,液体从I层向下流往Ⅱ层。测压面2测压面118(二)折算压力的应用1井2井结论:1)对于同层来说,若水位面②动水环境
储集层供、泄水区的海拔高程不同,测压面呈倾斜状,因而折算压力都沿测压面倾斜方向有规律地递减。例如图中A、B两点的绝对地层压力:PA=hA
×(ρwg)PB=hB
×(ρwg)
∵hA<hB∴PA<PB而两点的折算压力
P′A=(hA+h1)×(ρwg)P′B=(hB+h2)×(ρwg)
∵hA+h1>hB+h2∴P′A>P′B所以尽管A点的地层压力小于B点,但由于A点折算压力大于B点,水从A点流向B点。19②动水环境所以尽管A点的地层压力小于B点,但由于A点折算压力
所以,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储集层内的流体沿测压面倾斜的方向流动,并不决定于层内的绝对地层压力,而是受折算压力所控制。无论各点的绝对地层压力如何,水的流动方向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流动。因此,应将测得的各井油层压力换算成折算压力后,绘制出折算压力等值线图作为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重要资料。20所以,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储集层内的流体沿测压面倾第2节油气层的温度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一)基本概念:
1.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恒温带)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的增加值。GT=100(T-t)/(H-h)式中,GT——地温梯度,℃/100mT——深度为H处的地层温度,℃,H——测温点的深度t——恒温带的温度,℃,h——恒温带的深度
地球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100m,称为正常地温梯度。低于此值的为地温梯度的负异常(冷盆地),高于此值的为地温梯度的正异常(热盆地)。
21第2节油气层的温度21由于地球热力场的非均质性,地温梯度在各地不一。如松辽盆地4.0℃/100m,四川盆地川南地区2.4℃/100m。地温梯度的高低,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乃至开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2.地温级度:地温每升高1℃时,深度的增加值。实际上是地温梯度的倒数。
DT=(H-h)/(T-t)22由于地球热力场的非均质性,地温梯度在各地不一。(二)地温的影响因素:
1.大地构造性质
影响地温的因素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和全局性影响的是大地构造性质。1)所处的构造部位:是决定区域地温分布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从全球来看,在板块构造的不同部位,反映了截然不同的地温特征。如大洋中脊的高地温,海沟部位的低地温,海盆部位的一般地温。在稳定的古老地台区具有较低的地温,而在中新生代裂谷区则具有较高的地温。2)地壳厚度:对地温也有重要的影响。地壳厚度薄,地温及地温梯度一般较高。如我国东部地区地壳普遍薄于西部,故东部各盆地的地温及地温梯度一般均高于西部。23(二)地温的影响因素:232.岩石热导率岩石传导热的能力,用岩石热导率表示。岩性不同,热导率不同,例如玄武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水>油>气。一般,在同一井中,导热性差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导热性好的岩石具较小的地温梯度。3.地下水循环地下水是一种良好的载热体,在地下水活动过程中,深层的热水上升可引起周围区地温普遍增高;地表温度较低的地下水也可通过开启性断层流到深部,从而使地温降低。242.岩石热导率244.局部构造影响
如背斜构造,顶部地温梯度高,两翼低。原因:热流传导的各向异性。当地层倾斜时,热流将偏向地层上倾方向传播,结果造成背斜使热流聚敛,向斜使热流分散,所以背斜顶部比翼部热流密度大。
除上述原因之外,还有其它因素,如岩浆侵入、放射性元素蜕变等。254.局部构造影响25(三)地温来源:
1)太阳辐射带:地温受太阳能影响的地壳表层。随昼夜和季节变化。约20米。2)常(恒)温带:是地球内部热与太阳辐射热的相互影响达到平衡的地带,约20-130米厚。3)地热带(增温带):常温带之下,温度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的增大。
对于油气田勘探和开发来说,主要研究增温带。地壳上层10km以内,热能可能来自地核热源。包括岩浆侵入与冷却、地热辐射与对流、放射性元素蜕变、地壳变动摩擦热、渗透层内放热化学反应等。26(三)地温来源:26二、地温的测定
对于研究油气生成来说,应恢复古地温,以求得生油岩所经受的最高温度。对于研究油层物理、石油钻井和油气田开发等方面的问题来说,应用现今地温即可。测定现今地温的两种方法:
1、电测温度:电测温度在完钻后进行。由于泥浆温度往往低于井底的地层温度,致使井温测量记录的温度一般比真正的地层温度低,因此,要进行多次井温测量,用经验公式计算真正的地温。
Tf--真正的地下温度;t1,t2,t3-各次测井时泥浆循环停止的时间。T1,T2,T3-各次测井时的井底温度。=27二、地温的测定=272.采油温度:
在采油过程中所测得的井底油层温度。在实际工作中,常用采油温度校正电测温度。对同一深度,采油温度都高于电测温度,平均差值达22%。常用这个平均差值做为校正系数,对没有采油温度的油气田将电测温度校正为地层温度。282.采油温度:28三、油气田分布与地温关系1.油气藏形成的可能性与地温的关系
油气初次运移主要时期,即生油岩成岩的中期阶段,其孔隙度为30-10%,埋深1500-2800米;有机质生成石油的有利温度范围为60-100℃。由此预测,地温梯度在2.5-4℃/100米有利于油气藏形成。29三、油气田分布与地温关系292.油气藏平面分布与地温的关系
油气藏形成的最佳温度范围为52.5-127℃,若地下温度过高,会使石油变质,直接影响油气的平面分布。例如美国阿巴拉契亚盆地,自西向东依次为油藏—油气藏—气藏的分布规律,主要是热变质作用造成的。302.油气藏平面分布与地温的关系303.油气藏的纵向分布与地温的关系
地下温度不仅影响油气的平面分布,而且对油气纵向分布的影响更为明显。随埋深增加,地温有规律的升高,油气纵向分布则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
1)深度范围:
深度小于1500米,气藏为主。1500-4000米,油气藏为主。大于4000米气藏和凝析气藏为主。
2)时代:
时代变老,石油成分低分子增加,密度减小等。
地下温度不仅影响油气的地下分布,而且影响油气藏中流体的物理性质。温度升高,石油的粘度降低,易于流动。所以研究地下温度,对油气田开发意义重大。313.油气藏的纵向分布与地温的关系31思考题1、何谓地层压力、静水压力、压力系数、压力梯度?2、地层压力的主要来源?3、何谓异常地层压力?异常压力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哪些?4、何谓折算压力?如何根据折算压力判断储集层内流体流动的方向?5、何谓地温梯度?32思考题32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九章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
压力和温度不但在油气生成、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地层压力和地层温度是开发油气田的能量,也是油气田开发过程中重要的基础参数。油气藏地层压力和温度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油气等流体的性质,还决定着油气田开发的方式、油气开采的技术特点与经济成本,以及油气的最终采收率。因此,研究压力和温度,在油气田勘探和开采中具有重要意义。34第九章油气层的压力和温度1第1节油、气层的压力一、地层压力及其来源1.概念:1)地层压力(Pf):作用于岩层孔隙空间内流体上的压力称为地层压力或孔隙流体压力。对于油、气藏来说,则分别称为油层压力和气层压力。2)静水压力(PH):地层中孔隙空间内地层水重量产生的水柱压力。方向:垂直向下。
PH=H·w·g
P—静水压力,Pa;H—测压点的水柱高度(水压头),m;
w—水的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35第1节油、气层的压力23)地静压力:上覆岩层重量所产生的岩石压力。4)上覆负荷压力(S):上覆岩层和孔隙空间内流体的总重量所产生的压力。5)压力系数:实测的地层压力与按同一地层深度计算的静水压力的比值。辽东湾地区地层压力与埋深关系正常地层压力:在一般地质条件下,地层压力与静水压力相当,即压力系数≈1,异常地层压力: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
异常高压:地层压力高于静水压力,压力系数大于1。也称压力过剩。
异常低压:地层压力低于静水压力,压力系数小于1。也称压力不足。363)地静压力:上覆岩层重量所产生的岩石压力。辽东湾地区地层压
6)动水压力
也叫水动力:同一岩层具有不同海拔高度的供水区和泻水区,由于水位面倾斜引起地层水流动而产生的压力。是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之一。7)压力梯度:地层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有两种压力梯度,一是静水压力梯度,即静水压力随深度的增加率。一般105Pa/10m。
二是动水压力梯度:沿水流方向上,单位距离的压力降。376)动水压力42.地层压力来源:主要有两个来源:(1)地层孔隙空间内地层水重量所产生的静水压力;(2)上覆岩层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即地静压力。一般情况下,地层与外界联系,即开放体系,地静压力主要由岩石骨架承担,岩层连通孔隙中的流体只承担地层水重量产生的静水压力,地层压力为静水压力。此时为正常地层压力。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例如封闭的体系,如孤立的砂岩透镜体,或流体排出不畅通的体系,随着上覆负荷增加,地层孔隙中的流体不能及时排出,地层孔隙中的地层水不但要承受静水压力,还要承受一部分地静压力,就产生超压。382.地层压力来源:5其它来源:流体膨胀力、岩石弹性力等。
在一个盛满水的圆筒内装有几层带孔的金属板,金属板之间由金属弹簧来支撑。金属弹簧模拟岩石骨架。在圆筒顶部施加一负荷S。当水排出畅通时(C),负荷S由弹簧承担,流体压力为静水压力;当水排出不畅通时(B),负荷S一部分由弹簧承担,一部分由筒内的水承担,流体压力大于静水压力;当水不排出时(A),负荷S全部由筒内的水承担,弹簧高度保持不变,流体压力远大于静水压力。39其它来源:流体膨胀力、岩石弹性力等。在一个盛满二、原始油层压力(一)原始油层压力及其分布
原始油层压力:在未投入开发之前油气层内流体所承受的压力。一般用第一口或第一批探井试油时所测得的压力数值代表。
在正常的地质条件下,具有统一水动力系统的油气藏,原始油层压力主要源于流体压力,其分布规律遵循连通器的原理,即在同一压力系统中流体处于平衡的条件下,任何深度上的压力大小,取决于该深度上流体液柱的高度和流体的密度。现以背斜油气藏为例,说明其原始油层压力的分布状况。40二、原始油层压力在正常的地质条件下,具有统一水下图是一具有原生气顶的背斜油气藏,油层一侧在海拔+100米的地表出露,具供水区,油层的另一侧,或因岩性尖灭,或因断层的封隔未能出露地表,故无泄水区。因此油气藏的测压面是以供水露头海拔(+100米)为基准的水平面。勘探初期,钻了4口探井,各井的原始地层压力可按静水压力公式求得。
1号井钻在油藏的含水部位,井底海拔高度为-500米,井内液柱高h1=600米,若地层水的密度为w=1.0×103kg/m3,则其原始地层压力为
P01=h1·w·g=600×1.0×103×10=6×106Pa=6MPa
油-水界面的海拔高度为-700米,则油—水界面上的原始地层压力为1号井的原始地层压力值加上1号井至油—水界面这段水柱重量所产生的压力,即P0w=P01+h0·w·g
=6×106+(700-500)×1.0×103×10=8MPa10zhi41下图是一具有原生气顶的背斜油气藏,油层一侧2号井钻在油藏的含油部位,井底海拔高度为-500米,若原油密度为o=0.85×103kg/m3,则其原始油层压力要从油—水界面上的压力减去自油—水界面至该井井底这一段油柱的压力,即P02=P0w-h0·o·g=8×106-(700-500)×0.85×103×10=6.3MPa
在2号井内,相当于6.3Mpa的油柱高度为h2=P02/(o·g)=6.3×106/(0.85×103×10)=741.2米
由于2号井内液面海拔为-500+741.2=241.2米,低于井口海拔(+350米),故2号井的原油不能自喷。
4号井也是钻在油藏的含油部分,井口海拔为+100米,井底海拔与2号井的相同,故其原始油层压力相等,井内液面海拔也应为241.2米,高于该井的井口海拔(100米),故4号井为自喷井。422号井钻在油藏的含油部位,井底海拔高度为-5
3号井钻在油气藏的气顶上,因天然气的密度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而变化,故其压力不能从油—气界面上的压力直接导出,而必须根据井口最大关井剩余压力来计算。但是,因气体的密度小,因此气柱高度变化对气井压力影响较小,所以当气顶的高度不大时,可用油—气或气—水界面上的原始油层压力代表气藏(或气顶)内各处的压力。油-气界面的海拔高度为-400米,3号井的原始油层压力等于2号井的原始油层压力减去该井至油—气界面(海拔-400米)间的油柱压力,即
P03=p0g-h3·o·g=6.3×106-
(500-400)×0.85×103×10=5.45MPa433号井钻在油气藏的气顶上,因天然气的密度随温度和(二)原始油层压力的测定
1)实测法:
在油气田勘探阶段,常以第一批探井打开油层后,下入井底压力计,关井待油层压力恢复稳定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值,即为原始油层压力。
2)试井法:
油田开发初期,可根据试井资料绘制油层压力恢复曲线求得。一般根据井口最大套管压力计算原始油层压力:
Po=Pmax+H·O·g
Po—原始油层压力,Pa;Pmax—最大套管压力,H—油层深度,即油柱高度,m;
o—油的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m/s2。
时间套管压力44(二)原始油层压力的测定时间套管压力11三、原始油层异常压力原始油层异常压力: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或称压力异常。(一)异常压力判断方法
1)压力系数判断法:
>1,有异常高压;<1,有异常低压。
2)压力梯度法:
一些国家常用压力梯度法判断异常地层压力的存在。当压力梯度Gp=0.1Mpa/10m(Gp=1atm/10m)时,属正常地层压力;当压力梯度Gp>0.1Mpa/10m时,属高异常地层压力;当压力梯度Gp<0.1Mpa/10m时,属低异常地层压力;45三、原始油层异常压力12(二)异常压力形成原因1)有机质生烃及流体热增压作用:
这是地层中产生超压的首要原因。随着地层埋藏深度加大,经受地温升高,导致有机质成熟生成大量石油和天然气,地层水也会出现水热增压现象,在烃源层及储集层中都会造成异常高地层压力,在含油气盆地中这是非常普遍的事实。2)风化剥蚀作用:
剥蚀作用常常引起地形起伏甚大,而测压面的位置未变,于是测压面与地面的高低关系可能因地而异,造成A、B两个油藏分别出现压力过剩与压力不足的现象。46(二)异常压力形成原因133)断层与岩性封闭作用:
在厚层泥岩中所夹的砂岩透镜体油藏,原来埋藏较深,原始地层压力较大。后来,在块断升降运动作用下,油藏所在断块上升,深度变浅,但原始地层压力仍然保持下来,形成高压异常;相反,也可造成低压异常。
4)刺穿作用:
在盐丘和泥火山发育区,由于不均衡压力而使可塑性岩体发生侵入刺穿作用,致使上覆一些软的页岩和未固结砂层发生挤压与断裂变动,减少孔隙容积,流体压力增大,造成高压异常。473)断层与岩性封闭作用:4)刺穿作用:14
5)浮力作用:
气、油、水的密度差引起的浮力作用,也可使油气藏内出现过剩压力。如下图表示一个背斜气藏,测压面(水位面)处于水平状态气-水界面上的1井(A点)与水层中的2井(B点)海拔高度相同,两点的压力相等。而海拔高度相同的C、D两点,分别位于气藏内部和水层之中,因气、水比重不同,而两点的压力不等,气藏内的C点由于受浮力作用所具有的过剩压力为:
式中,hg—C、D点与气-水界面的海拔高差;w、g—地层条件下水、气的密度。485)浮力作用:式中,hg—C、D点与气-水界面的海拔高差;6)泥质岩类的压欠实作用:
7)粘土矿物的成岩演变粘土矿物的压实成岩演变中,即在蒙脱石向伊利石转化的过程中,有大量层间水析出,成为粒间水。若排泄不畅,可形成异常高地层压力。496)泥质岩类的压欠实作用:16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需判断油层内流体运移方向。由于构造变形或地形起伏的影响,往往根据绝对地层压力值并不能判断储集层内流体运动的方向,而必须把地层压力换算成折算压力,用折算压力才能阐明流体在层间或层内运移的方向。(一)概念
折算压力:为消除构造因素的影响和正确判断地下流体的运动方向,把所测得的油层真实压力折算到某一水平基准面上的压力。基准面可任意选择一水平面,但通常选海平面或油水界面。50四.折算压力的概念及其应用17(二)折算压力的应用
研究油气层内流体是否流动或其流动方向。
流体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流动。①静水环境
测压面为水平的,取海平面为折算平面(基准面)。
对Ⅰ层而言,1、2号井的测压面至海平面的高度相等,折算压头均为H1,即折算压力相等,因此1、2井间液体不能流动,即在每个储集层内,流体不发生运移。对于有两个以上的储集层同时存在的情况下,由于每个层的供水区海拔高度不同,各层的测压面位置就有高低之别,这样,若有通道,就可能发生流体向上、下储集层的层间垂向运移。
1井2井结论:1)对于同层来说,若水位面水平,在层内各点折算压力相等,层内流体不流动;2)对于不同层来说,只要有折算压差存在,流体就会发生层间流动。流体总是从测压面高的层向测压面低的层运移;若两层测压面高度相同,则不发生层间垂向运移。例如1号井钻穿Ⅰ、Ⅱ两层,折算压头分别为H1和H2,由于Ⅰ层测压面比Ⅱ层测压面高,所以H2>H1。折算压头差Hb=H2-H1,即在折算压差的作用下,液体从I层向下流往Ⅱ层。测压面2测压面151(二)折算压力的应用1井2井结论:1)对于同层来说,若水位面②动水环境
储集层供、泄水区的海拔高程不同,测压面呈倾斜状,因而折算压力都沿测压面倾斜方向有规律地递减。例如图中A、B两点的绝对地层压力:PA=hA
×(ρwg)PB=hB
×(ρwg)
∵hA<hB∴PA<PB而两点的折算压力
P′A=(hA+h1)×(ρwg)P′B=(hB+h2)×(ρwg)
∵hA+h1>hB+h2∴P′A>P′B所以尽管A点的地层压力小于B点,但由于A点折算压力大于B点,水从A点流向B点。52②动水环境所以尽管A点的地层压力小于B点,但由于A点折算压力
所以,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储集层内的流体沿测压面倾斜的方向流动,并不决定于层内的绝对地层压力,而是受折算压力所控制。无论各点的绝对地层压力如何,水的流动方向总是从折算压力高向折算压力低的方向流动。因此,应将测得的各井油层压力换算成折算压力后,绘制出折算压力等值线图作为油田开发动态分析的重要资料。53所以,在动水压力作用下,储集层内的流体沿测压面倾第2节油气层的温度一、地下温度及其来源(一)基本概念:
1.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恒温带)以下,深度每增加100米地温的增加值。GT=100(T-t)/(H-h)式中,GT——地温梯度,℃/100mT——深度为H处的地层温度,℃,H——测温点的深度t——恒温带的温度,℃,h——恒温带的深度
地球的平均地温梯度为3℃/100m,称为正常地温梯度。低于此值的为地温梯度的负异常(冷盆地),高于此值的为地温梯度的正异常(热盆地)。
54第2节油气层的温度21由于地球热力场的非均质性,地温梯度在各地不一。如松辽盆地4.0℃/100m,四川盆地川南地区2.4℃/100m。地温梯度的高低,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乃至开采等都有很大的影响。2.地温级度:地温每升高1℃时,深度的增加值。实际上是地温梯度的倒数。
DT=(H-h)/(T-t)55由于地球热力场的非均质性,地温梯度在各地不一。(二)地温的影响因素:
1.大地构造性质
影响地温的因素很多,其中起主导作用和全局性影响的是大地构造性质。1)所处的构造部位:是决定区域地温分布的最重要的控制因素。从全球来看,在板块构造的不同部位,反映了截然不同的地温特征。如大洋中脊的高地温,海沟部位的低地温,海盆部位的一般地温。在稳定的古老地台区具有较低的地温,而在中新生代裂谷区则具有较高的地温。2)地壳厚度:对地温也有重要的影响。地壳厚度薄,地温及地温梯度一般较高。如我国东部地区地壳普遍薄于西部,故东部各盆地的地温及地温梯度一般均高于西部。56(二)地温的影响因素:232.岩石热导率岩石传导热的能力,用岩石热导率表示。岩性不同,热导率不同,例如玄武岩>碳酸盐岩>碎屑岩>水>油>气。一般,在同一井中,导热性差的岩石具有较高的地温梯度,导热性好的岩石具较小的地温梯度。3.地下水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合集【人力资源管理篇】
- 2024年厂年度劳动竞赛的工作总结
- 《广告的社会功能》课件
-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 (B卷·能力提升练)(解析版)
- 《孟子生平简介》课件
- 《杜绝校园欺凌》课件
- 超市客服话务员工作总结
- 探索生态之谜
- 2023年项目安全培训考试题(能力提升)
- 2023年项目部治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完整答案(必刷)
- YYT 0822-2011 灭菌用环氧乙烷液化气体
- Unit14 同步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册
- AQ6111-2023个体防护装备安全管理规范
- 柯林斯分级词汇
- 中医史上的圣经-《黄帝内经》课件
- (正式版)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
- 如何健康饮水科普知识讲座
- (高清版)DZT 0208-2020 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金属砂矿类
- 抢工措施方案
- 数值分析上机题(matlab版)(东南大学)
- 93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