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整理_第1页
高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整理_第2页
高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整理_第3页
高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整理_第4页
高考语文 记叙文阅读方法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叙文阅读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语文考试中,阅读理解中的精读部分常常令学生们头痛不已。今天,我们从出题人的角度来看一看,考试的时候,他们究竟都是从哪些角度设置题目,而我们应该怎么来应对这些题目。一、在题目上设题:这类题目往往不是直白浅显型,而是含蓄形象、引发好奇、富有诗意等。题型往往是:为什么以此为题?题目含义?题目作用?谈谈对题目的理解?为文章加或者换XX标题?问题目的含义:从表层义(字面意思)、深层义(从比喻、象征、双关等手法角度,结合文章内容、人物、情感、主旨等语境)等几个角度考虑。问题目的作用(妙处、好在哪里):①.确定文章描写对象=2\*GB3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3\*GB3③.文章线索,贯穿全文;=4\*GB3④.点明主旨;=5\*GB3⑤.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6\*GB3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7\*GB3⑦.运用XX修辞,增添文采;=8\*GB3⑧.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好奇心(遐想),吸引读者谈谈对题目的理解:含义+作用二、在情节上设题1.概括事件(或内容):找准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一般按照“他(她)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对象+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有的需要添加必要的背景、环境(有特定意义的)。这类题目往往有字数限制,注意细节。2.概括部分情节概括故事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或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或是概括人物情感变化过程。思路:先划分出情节的各个阶段,再进行概括。防止出现误将高潮当作结局,或把经过当作结果的情况。3.概括情节的变化:这类题大致有三种情况:(1)有提示性填空(可能会有暗示性条件,比如字数、结构等)(2)只给几个空,不做其他提示(3)空也不给,不做任何的提示思路:全局考虑,分析结构,划分情节发展的阶段,筛选出文中的关键词语或自己概括来填空。三、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概括人物形象注意题目中可能会有“请结合内容或链接材料等分析”,答题时得把相关内容概括进来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思路:从具体的写人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对比、衬托、烘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用赞扬(或批判)的情感,用积极向上(或贬斥)的语言概括出人物身上的优秀(或低俗)的品质或性格。2.辨识塑造人物的手法及其作用思路:这句话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的描写手法(或写法),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突出了文章……的中心。3.评价人物形象或为人物写颁奖词这类题常有两种类型:有模板;没有限制。思路:(有模板,可以模仿模板的句式、语言风格)先写出人物的优秀品质,再加以赞美。语言要简洁,优美,富有激情。4.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四、在记叙顺序上设题常考倒叙,插叙的辨识和作用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引人入胜;使文章曲折有致,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插叙的作用: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帮助展开主要事件,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或对主要人物的身份作简要介绍,丰满人物形象;或诠释某一细节,丰富文章内容;补充交代上文中的某一情节的原因、真相;为下文的xx铺垫。结构方面: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生动;可读性增强。五、在词语上设题题型:针对加点词语,谈谈理解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语境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褒贬及互换);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联系本句或者上下文(突出了本句或者上下文的什么内容)、联系文章的中心(论点)与作者的态度感情、联系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语言组织:这个词语意思是……,在这人是……,强调(突出、写出)了……,表达了……的情感,或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提供合理的依据。在句子上设题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章有关键性影响的句子(2)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蕴含哲理的句子等(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文中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等(4)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点睛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5)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的句子,即“文眼”(6)表达形象生动、独出心裁的句子(7)表达方式上:议论性、描写性、抒情性语句1.句子含义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句子的含义,包括分析句子的浅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体味句子的言外之意(一是句子本身所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以及它所表现的内在含义,二是要注意结合语境和主旨,由此而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和看法;同时结合修辞解读)2.重点句子理解(作用)思路:①从内容上分析;②从结构上分析;③从表达效果上分析(用了修辞或其它技法)。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表达(表现)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人物上靠拢)3.描写句理解(作用)(1)人物描写句答题思路同上(2)自然环境描写句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提示季节和环境特点,交代人物(事件)场所;表现地域风光,暗示社会背景。渲染气氛,奠定xx感情基调,为下文叙事、抒情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或反衬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面故事情节发展作铺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暗示或烘托主旨。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3)社会环境描写句思路:这句话写出了当时社会……的特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下文……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或为下文叙事描写作铺垫)七、在段落上设题同句子理解(作用)一样。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思路:这一段写出了……,(这是内容)与下文(上文)……(相关联、对比),突出了……。段落位置不同,结构作用不同,,表述语言有所不同。文章开头: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领(总起)全文;(若是材料或景物)交代……,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景物)营造了……氛围,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文章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为……作铺垫。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中心;画龙点睛,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总结全文,使文章完整,浑然一体;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发人深思,回味无穷。独立成段:可能强调突出……八、在表现手法(写法)上设题衬托、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夹叙夹议、欲扬先抑、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等(1)象征手法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2)对比手法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4)讽刺手法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5)欲扬先抑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悬念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9)修辞角度:比喻:形象生动的写出了……的特征。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便于抒发作者强烈的感情。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在表达方式上设题记叙文常见的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抒情的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描写的作用:人物描写(见前文“三”);景物(环境)描写(见“六.3”)在语言特色上设题:(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风趣幽默、尖锐犀利、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等)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适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附:朴实自然的语言赏析词库:(1)朴实无华(2)写得晶莹澄澈,明润无疵,如诗如画(3)语言简洁,气势纵横(4)文字洗练,意境深邃(5)语言朴实活泼,节奏明快,上口顺耳生动优美的语言赏析词库:(1)文笔凝练,刻画传神(2)细致传神的描绘,使行文摇曳多姿,富于变化,主题鲜明突出(3)含蓄隽永,耐人咀嚼,发人深思,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4)语言气垫壮阔,精练凝缩,激动人心(5)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撼人心扉十一、在记叙文的人称上设题:(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作品中的人物:辅助于刻画其他人物<对比、衬托>;或表现主题;线索作用(以“我”的见闻感受贯穿全文);增强亲切感和真实感。(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3)注意人称变换: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十二、从语言赏析角度出题:=1\*GB3①遣词炼字(短句、叠词、双声叠韵、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精妙的形容词、起限制作用的副词、数词等)=2\*GB3②修辞运用(常用修辞外、双关、通感)=3\*GB3③描写手段(人物描写、景物描写)=4\*GB3④艺术手段(多角度:视、听、触、嗅等或形、色、声、味等,运用想象联想,虚实结合等)=5\*GB3⑤含义:言浅意深或是富含哲理、饱含情感等=6\*GB3⑥语言风格上(如运用叠词、音韵和谐,委婉含蓄等)*一般答题要素:手段(技法)+内容(含义)+效果(作用)+情感从线索角度出题记叙的线索及作用:线索有以下几种:①以中心事件为线索;②以情感为线索;③以具体事物为线索;④以人物为线索。(注意标题,不少文章标题就是线索;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十四、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