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课程实施中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主讲:福州一中唐鸣新课程实施中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1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语文课程的建设主要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里不做展开)我主要谈谈“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这是当务之急的一项任务。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2一.“语文教学内容”现状分析王荣生老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P.10页)中说道:“不少时候,语文教师在教的,还是小集团内流行的或个人随意产生的‘知识’,它们从来没有被要求作学理的审查,在被剥夺权利的同时,语文教师往往是‘我以为’式的即兴‘创制’、僵化、呆板和随意性过大并存,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严重问题。”他还指出:“当前最迫切的工作,可能应将突破口由对资源材料和教学法的依赖,转到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的注重上。”(P.14页)一.“语文教学内容”现状分析3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就很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教学内容。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4常常我们会说“教无定法”,这个“教”不仅是指教学方法,也可以指教学内容;没有最好,只有合适。那么合适这个标准又是如何界定?怎么才算合适?是听课老师的感觉,还是说课老师的感觉,抑或是听课学生的感觉和收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看学生这一头,学生学到了什么?在心里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学生感兴趣吗?爱听你说的内容吗?你说课的内容或引发学生讨论的内容有价值吗?常常我们会说“教无定法”,这个“教”不仅是指教5例如:在2005年《人民教育》第2期上有一组文章,介绍王老师上的那堂公开课《错误》(郑愁予的一首小诗)。王老师用“以诗解诗”的教法几乎是满堂灌,是非常传统的。听课的人有的从中看到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落实的尴尬,有的人却认为它直抵诗歌或者语文教学的本质内容。例如:在2005年《人民教育》第2期上有一组文6之所以分歧如此之大,我以为还在于该教什么内容的认识上不一致。由于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公认的、经过学理论证的、有推广意义的语文教学内容,才会出现这种评价的随意性。之所以分歧如此之大,我以为还在于该教什么内容的7再比如原高三第六册是《红楼梦》专题,新教材在必修3中只选了一篇(内容丰富的选择哪些内容来教)。不同的老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红楼梦》的政治背景研究;《红楼梦》建筑风格研究;《红楼梦》诗词研究;《红楼梦》人物关系研究;《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研究;宝黛爱情研究;或某一人物研究等等。哪些内容该教,哪些内容不该教,哪些内容必教,哪些内容可教可不教,是我们备课时遇到的大难题。再比如原高三第六册是《红楼梦》专题,新教材在必8王荣生老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P.2页)中说道:“据研究,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教学内容’上。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对;②语文教学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③语文教学内容以一种极不确定的面目呈现,有时笼统得几无内容;④许多迫切需要教的,无内容;⑤充塞着不少乱七八糟的内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语文课程目标不够清晰具体、语文课程研制有疏漏、语文教材编制落后、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等。因此,对于体现新理念的语文教学内容,迫切需要加以梳理和提炼,广大语文教师也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荣生老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P.29例如:在必修1《金岳霖先生》教材的“研讨与练习”(二)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本单元学了几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现在归纳总结一下你的阅读体会。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也可另找思路),请你就其中一个思路,对这几篇课文进行综合探究,并与同学研讨:1.找准人物的特点,尤其是主要特点;2.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材料;3.恰当有序地安排材料,使文章成为有机整体;4.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5.语言各具特色。例如:在必修1《金岳霖先生》教材的“研讨与练习10这一组题目的2、3、4、5小题的引导偏离了本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应是“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让学生感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感到心灵的震撼。而这些题目侧重于写作技巧,不是本单元的重点。而教材篇后题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组题目的2、3、4、5小题的引导偏离了本单11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单篇选文的教学。那么就单篇选文而言,语文教材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这篇选文“一般应该教什么?”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对此往往含混其词,似是而非。在“思考和练习”里(现在改称“探究”“讨论”之类),比如《项链》,某一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要师生在课堂里做这样的“问题讨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单篇选文的教学。那12“在小说中,玛蒂尔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生活可厌可悲的人物,还是一个在命运的作弄中坚守自己人格尊严亦可悲亦可敬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你是悲悯同情,亦或是赞美敬重?或者只是鄙夷她?”应该说,这道题体现了现代的阅读观念,也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即便如此,这道题究竟想让教师“教什么”,还是颇费思量的。事实上,这道题可能牵引出许许多多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小说中,玛蒂尔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一个爱13①得出该问题的答案——过去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现在鼓励多种可能的答案。②学习人物形象的概括方法中的某一点,比如如何表述。③领会小说人物和主题的关系。④理解《项链》的主题。⑤感受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⑥体会阅读视野与小说阐释的关系。⑦感受(反思)阅读者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与文本注视点的关联。⑧扩展对“人”、对“人生”的理解,即理解(反思)小说对读者的影响。⑨学习文学作品的一种解读方法:系统、理性地分析阅读感受,自圆其说地阐发观点(评论)。⑩体验小说阅读的一种方式:众人共同阅读,或者叫碰撞式阅读。●⑾从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切入感受主人公的命运及主题。①得出该问题的答案——过去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现在鼓励多14那么教材究竟想(意图)以哪一点作为这节课这道题的“课程教学内容”呢?对不起,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揣摩”了。以上列举的,相互之间或可关联或有贯通,那么在这节课的这道题关联哪些点、贯通哪些点呢?对不起;这又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揣摩”。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教材编制者压根就没有把哪一点、关联哪些、贯通哪些作为问题来考虑过,因而背后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揣摩——围绕这道题的这节课“教什么”,其实是要靠老师来“生产”的。那么教材究竟想(意图)以哪一点作为这节课这道题15这等于把“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应该教什么)的研制任务,转嫁给了教师。紧接着,“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这一教材编制者本该完成的工作,也转嫁给了教师。因为在“教什么”上不确定,“用什么去教”的设计便不会有合适的着落;而一旦教师“生产”出围绕这道题的“课程内容”,他势必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本来是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现在被要求同时还要充任语文课程专家和语文教材专家。这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种种复杂情况,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莫大的负担。这等于把“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应该教什么)16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17我们开展了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附研讨会提纲: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暑期研讨提纲(2006.7)在2005年底全组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基本认同了当前语文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并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主要表现为教完一篇课文,往往“不知道教了什么”,或自以为“教了什么”,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了什么”。这是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症结所在。解决这一问题,非朝夕之功,需要对情况作调查分析和深入研讨。为了使研讨的话题能够集中一些,仍考虑以王荣生的观点为依据,请参与讨论的诸位主要参读王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第44页—67页的内容,准备讨论下列几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附研讨会提18(一)、在我们的教学中,下面哪一种情况比较普遍?为什么?请加以分析。1、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目标不相一致,甚至截然相反;2、内容不正确(是由教材编撰者现在练习部分“自行生产”的);3、内容以一种不确定的面目出现,有时笼统得几无内容;4、无内容,不知道教什么。(二)、如果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率先选择出若干作为我们“用教材教”的课程教学内容,你认为有哪些可选(既容易落实,也便于检查和评价)?(一)、在我们的教学中,下面哪一种情况比较普遍?为什么?请加19(三)、如何确定一篇课文合适的教学内容?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原高一或高二的一篇课文为例做说明。(四)、如何看待“学校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你对“语文知识的除旧纳新”有什么建议?王荣生认为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应该是“语识”,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你认为对高中的学生来说,最需要的语文知识有哪些?王著中引用了北京师大王宁教授关于“语言修养”的意见(第49页),是否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确定“学校语文知识教学内容”的参考?(五)、下学年开学,就语文教学内容问题,教研组是否可能向各备课组提出若干统一要求(最基本要求)?或者就此制定出评课的若干指标?(三)、如何确定一篇课文合适的教学内容?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20经过讨论,我们在必修1必修2中选出了第一批“定篇篇目”:必修(1)1.沁园春
长沙
2.再别康桥
3.错误
4.兰亭集序
5.赤壁赋6.纪念刘和珍君7.金岳霖先生8.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9.包身工必修(2)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3.诗经
氓
4.离骚5.烛之武退秦师6.荆柯刺秦王7.鸿门宴
8.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经过讨论,我们在必修1必修2中选出了第一批“定篇篇目”:21●如何确定教学内容?1.先问自己这一篇为什么要“学”。如果回答因为是精品甚至是经典。那么,让学生知道“精”之所以为“精”,“典”之所以为“典”,就是这一篇的教学内容。如果回答的是,因为既然编进了书本所以要学,那么实际上学不学它也就无所谓了,还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222.再问这一篇为什么需要“教”。通常一篇文章不“教”也能“学”懂,否则它先就不会有读者。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教”?你应该找出需要“教”的三条五条理由,再根据“课标”、“学情”等筛选提炼一下,教学内容就出来了。2.再问这一篇为什么需要“教”。通常一篇文章233.最后,你还是先要确定“什么不教”。学生(一般)已经知道的“不教”,今天学生还不需要知道的“不教”,不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不教”。尽可能多剔除“不需要教”的,才能把教学内容提炼得很精粹,任务规定得很集中。读一读陈钟梁教《风筝》的课堂实录,可能茅塞顿开。3.最后,你还是先要确定“什么不教”。学生(24
●如何进入课文的分析?
1.不同类型(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进入方式。但是首先还是要明确为什么需要分析。一篇好文章,本是有机的整体,干吗要去分析它?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在于披文入情,提要钩玄,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抵达言辞的内蕴。分析不是肢解,不是剁碎,分析之后,是让读者更容易看到整体,是从局部或细部识通篇,窥全豹。现在主张不论教什么课文,都先“整体感知”,但整体感知却并不一定非从“整体”入手不可,有时从一个字词、一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感知通篇文章,甚至把握全文的主旨。例如教《兰亭集序》,问其中的“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一句是怎么来的?让学生从这一句上下寻绎,了解作者整体的构思,行文的脉络。所以说,从哪里进入,是可以因文而异,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匠心独运,做出最佳选择。●如何进入课文的分析?25
2.不管是否按照课文的顺序教,进入“分析”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其一是寻找“紧要语”(朱熹)。包括孙绍振老师所说的“关键词”,或文章中精要、精彩、精妙的语句。其二是发现“关节眼”。也就是通篇文字的联络照应。不仅是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有词语句子的配合呼应。其三是比较“新异处”。这一般是在和(同类)的其他作家作品做比较中,发现其内容的丰富深刻,形式的独特新颖等。2.不管是否按照课文的顺序教,进入“分26我们尽量设置好每篇课文的优秀问题(或课题)。优秀体现在:能总领全文主要内容,有吸引力,有价值。我们尽量设置好每篇课文的优秀问题(或课题)。27例1:纪念刘和珍君全文紧紧抓住第七小节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例1:纪念刘和珍君28例2:金岳霖先生全文紧紧抓住这句话“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例2:金岳霖先生29例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全文围绕第3段“导语”——“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这里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游中心。来人的目的各不相同——有人为了亲眼看看事情是不是像说的那样可怕,有人为了不使自己忘记过去,也有人想通过访问死难者受折磨的场所,来向他们致敬。”例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30例4:包身工设置两个问题:1.从课文中筛选出有关信息,给“包身工”下一个定义或做诠释。(注意文中来源、方式、做工地、付出、得到、结局、作者评价等处(可在文中找到16、17处)(归纳后写200字左右说明性文字)。2.归纳后只有200字左右的说明性文字,而本文写了7千字左右。哪个更有魅力?(这就是报告文学的特点和魅力。)例4:包身工31例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抓住一个总说句:“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问:这个句中的两个状语能否对调?然后引出全文脉络,感受马克思的人格魅力。例5: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32例6:祝福抓住一个总说句:“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着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例6:祝福33三、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效率首先前面谈到的我们尽量设置每篇课文的优秀问题(或课题),优秀体现在:能总领全文主要内容,有吸引力,有价值,就能体现课堂教学效率,直奔主题。其次,我们非常重视学生预习的环节,预习不是笼统的、随意的,而是在老师指导下的,有效果的预习。三、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效率34●如何收到预习的效果?1.教师如果不充分认识预习的重要性,学生就不可能重视。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学,在教学的指导下预习,是语文课程的一条定律。不预习就上课,是语文教学低效率的一个症结。一节课有预习垫底,就会出现高度;有预习先行,就会出现深度。●如何收到预习的效果?352.预习需制订“常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不要一下子布置太多,要求很高。这是习惯的事,要有耐心。刚开始,甚至只要熟悉若干字音字形和词义,可视为“养习”的良好开始。只要师生共同重视,持之以恒,大概花两个学段,就能够把预习的习惯培养起来。2.预习需制订“常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不要一下子布置363.教师应做出“示范”,不要徒托空言。更不能没有检查,听之任之。凡有新课,必有布置,凡有布置,必有检查。用课前5分钟,有目的有重点地逐步推进。放弃检查,预习全空。3.教师应做出“示范”,不要徒托空言。更不能没有检查,听之374.预习最能使学生感觉受用的,是发生疑问而引起对话交流的兴趣,以及由此获得探究的自信和满足感。所以预习应以“问疑”为主项,而“识记”次之。4.预习最能使学生感觉受用的,是发生疑问而引起对话交流的兴38
总结中学语文教学的效率要提高,也能提高,关键就是要把时间和气力尽量花在合乎规律的、有效的劳动上,重点是放在对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语文教学内容确定得正确、有效、有价值,是备课的重点,是确保课改质量的关键,也是难度较大的一环。至于教学方法的改进,相对比较容易)。唯有学生的“产出质量”与教师的“投入时间”相对一致了,“效率”问题才能解决。总结39谢谢!谢谢!40新课程实施中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主讲:福州一中唐鸣新课程实施中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
41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建设上。(语文课程的建设主要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里不做展开)我主要谈谈“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这是当务之急的一项任务。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学研究的重心,应该转移到语文42一.“语文教学内容”现状分析王荣生老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P.10页)中说道:“不少时候,语文教师在教的,还是小集团内流行的或个人随意产生的‘知识’,它们从来没有被要求作学理的审查,在被剥夺权利的同时,语文教师往往是‘我以为’式的即兴‘创制’、僵化、呆板和随意性过大并存,这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严重问题。”他还指出:“当前最迫切的工作,可能应将突破口由对资源材料和教学法的依赖,转到对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研制的注重上。”(P.14页)一.“语文教学内容”现状分析43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很大程度上由教师把握,如果教师的专业能力达不到可依赖的水准,就很容易产生不适当的教学内容。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在课堂里“教什么”44常常我们会说“教无定法”,这个“教”不仅是指教学方法,也可以指教学内容;没有最好,只有合适。那么合适这个标准又是如何界定?怎么才算合适?是听课老师的感觉,还是说课老师的感觉,抑或是听课学生的感觉和收获?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看学生这一头,学生学到了什么?在心里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学生感兴趣吗?爱听你说的内容吗?你说课的内容或引发学生讨论的内容有价值吗?常常我们会说“教无定法”,这个“教”不仅是指教45例如:在2005年《人民教育》第2期上有一组文章,介绍王老师上的那堂公开课《错误》(郑愁予的一首小诗)。王老师用“以诗解诗”的教法几乎是满堂灌,是非常传统的。听课的人有的从中看到了新课程理念没有被落实的尴尬,有的人却认为它直抵诗歌或者语文教学的本质内容。例如:在2005年《人民教育》第2期上有一组文46之所以分歧如此之大,我以为还在于该教什么内容的认识上不一致。由于没有明确的、统一的、公认的、经过学理论证的、有推广意义的语文教学内容,才会出现这种评价的随意性。之所以分歧如此之大,我以为还在于该教什么内容的47再比如原高三第六册是《红楼梦》专题,新教材在必修3中只选了一篇(内容丰富的选择哪些内容来教)。不同的老师也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红楼梦》的政治背景研究;《红楼梦》建筑风格研究;《红楼梦》诗词研究;《红楼梦》人物关系研究;《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研究;宝黛爱情研究;或某一人物研究等等。哪些内容该教,哪些内容不该教,哪些内容必教,哪些内容可教可不教,是我们备课时遇到的大难题。再比如原高三第六册是《红楼梦》专题,新教材在必48王荣生老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P.2页)中说道:“据研究,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问题出在‘教学内容’上。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语文教学内容与目标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对;②语文教学内容不正确,且数量不少;③语文教学内容以一种极不确定的面目呈现,有时笼统得几无内容;④许多迫切需要教的,无内容;⑤充塞着不少乱七八糟的内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复杂的,包括语文课程目标不够清晰具体、语文课程研制有疏漏、语文教材编制落后、语文教师的专业化程度较低等。因此,对于体现新理念的语文教学内容,迫切需要加以梳理和提炼,广大语文教师也迫切需要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王荣生老师在《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P.249例如:在必修1《金岳霖先生》教材的“研讨与练习”(二)中设置了这样一道题目:“本单元学了几篇写人记事的散文,现在归纳总结一下你的阅读体会。下面提供一些思路(也可另找思路),请你就其中一个思路,对这几篇课文进行综合探究,并与同学研讨:1.找准人物的特点,尤其是主要特点;2.选取最能表现人物特点和文章主题的材料;3.恰当有序地安排材料,使文章成为有机整体;4.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方法;5.语言各具特色。例如:在必修1《金岳霖先生》教材的“研讨与练习50这一组题目的2、3、4、5小题的引导偏离了本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应是“仔细揣摩人物的言行、心理,体察人物的个性、情操,”让学生感悟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在人物的一言一行中感到心灵的震撼。而这些题目侧重于写作技巧,不是本单元的重点。而教材篇后题目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确定。这一组题目的2、3、4、5小题的引导偏离了本单51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单篇选文的教学。那么就单篇选文而言,语文教材所要回答的第一个问题应该是:这篇选文“一般应该教什么?”遗憾的是,我们的语文教材对此往往含混其词,似是而非。在“思考和练习”里(现在改称“探究”“讨论”之类),比如《项链》,某一教材的《教师教学用书》要师生在课堂里做这样的“问题讨论”: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单篇选文的教学。那52“在小说中,玛蒂尔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奢华生活可厌可悲的人物,还是一个在命运的作弄中坚守自己人格尊严亦可悲亦可敬的人物?对于这个人物,你是悲悯同情,亦或是赞美敬重?或者只是鄙夷她?”应该说,这道题体现了现代的阅读观念,也吸收了最新研究成果,具有相当高的水准。即便如此,这道题究竟想让教师“教什么”,还是颇费思量的。事实上,这道题可能牵引出许许多多的“课程教学内容”:“在小说中,玛蒂尔德是个什么样的人物?是一个爱53①得出该问题的答案——过去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现在鼓励多种可能的答案。②学习人物形象的概括方法中的某一点,比如如何表述。③领会小说人物和主题的关系。④理解《项链》的主题。⑤感受小说主题的复杂性和丰富性。⑥体会阅读视野与小说阐释的关系。⑦感受(反思)阅读者所获得的情感体验与文本注视点的关联。⑧扩展对“人”、对“人生”的理解,即理解(反思)小说对读者的影响。⑨学习文学作品的一种解读方法:系统、理性地分析阅读感受,自圆其说地阐发观点(评论)。⑩体验小说阅读的一种方式:众人共同阅读,或者叫碰撞式阅读。●⑾从当时法国的社会背景切入感受主人公的命运及主题。①得出该问题的答案——过去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现在鼓励多54那么教材究竟想(意图)以哪一点作为这节课这道题的“课程教学内容”呢?对不起,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备课时“揣摩”了。以上列举的,相互之间或可关联或有贯通,那么在这节课的这道题关联哪些点、贯通哪些点呢?对不起;这又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揣摩”。真实的情况,很可能教材编制者压根就没有把哪一点、关联哪些、贯通哪些作为问题来考虑过,因而背后也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供揣摩——围绕这道题的这节课“教什么”,其实是要靠老师来“生产”的。那么教材究竟想(意图)以哪一点作为这节课这道题55这等于把“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应该教什么)的研制任务,转嫁给了教师。紧接着,“通常可以用什么去教”这一教材编制者本该完成的工作,也转嫁给了教师。因为在“教什么”上不确定,“用什么去教”的设计便不会有合适的着落;而一旦教师“生产”出围绕这道题的“课程内容”,他势必要面对“用什么去教”的问题。这就意味着本来是教学专家的语文教师,现在被要求同时还要充任语文课程专家和语文教材专家。这造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种种复杂情况,也给语文教师带来了莫大的负担。这等于把“语文课程教学内容”(一般应该教什么)56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二.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57我们开展了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附研讨会提纲:关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暑期研讨提纲(2006.7)在2005年底全组的教研活动中,大家基本认同了当前语文教学最突出的问题,并不是“怎么教”,而是“教什么”,主要表现为教完一篇课文,往往“不知道教了什么”,或自以为“教了什么”,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学到了什么”。这是教学效率不高的主要症结所在。解决这一问题,非朝夕之功,需要对情况作调查分析和深入研讨。为了使研讨的话题能够集中一些,仍考虑以王荣生的观点为依据,请参与讨论的诸位主要参读王的《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第44页—67页的内容,准备讨论下列几个问题——我们开展了以“语文教学内容”为主题的系列教研活动。附研讨会提58(一)、在我们的教学中,下面哪一种情况比较普遍?为什么?请加以分析。1、教学内容与课程内容目标不相一致,甚至截然相反;2、内容不正确(是由教材编撰者现在练习部分“自行生产”的);3、内容以一种不确定的面目出现,有时笼统得几无内容;4、无内容,不知道教什么。(二)、如果从《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建议”中,率先选择出若干作为我们“用教材教”的课程教学内容,你认为有哪些可选(既容易落实,也便于检查和评价)?(一)、在我们的教学中,下面哪一种情况比较普遍?为什么?请加59(三)、如何确定一篇课文合适的教学内容?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原高一或高二的一篇课文为例做说明。(四)、如何看待“学校语文知识教学”的现状?你对“语文知识的除旧纳新”有什么建议?王荣生认为语文课程的主体内容,应该是“语识”,你是否同意这个看法?你认为对高中的学生来说,最需要的语文知识有哪些?王著中引用了北京师大王宁教授关于“语言修养”的意见(第49页),是否可以作为我们研究确定“学校语文知识教学内容”的参考?(五)、下学年开学,就语文教学内容问题,教研组是否可能向各备课组提出若干统一要求(最基本要求)?或者就此制定出评课的若干指标?(三)、如何确定一篇课文合适的教学内容?其依据是什么?请结合60经过讨论,我们在必修1必修2中选出了第一批“定篇篇目”:必修(1)1.沁园春
长沙
2.再别康桥
3.错误
4.兰亭集序
5.赤壁赋6.纪念刘和珍君7.金岳霖先生8.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9.包身工必修(2)1.荷塘月色
2.故都的秋3.诗经
氓
4.离骚5.烛之武退秦师6.荆柯刺秦王7.鸿门宴
8.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9.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经过讨论,我们在必修1必修2中选出了第一批“定篇篇目”:61●如何确定教学内容?1.先问自己这一篇为什么要“学”。如果回答因为是精品甚至是经典。那么,让学生知道“精”之所以为“精”,“典”之所以为“典”,就是这一篇的教学内容。如果回答的是,因为既然编进了书本所以要学,那么实际上学不学它也就无所谓了,还教什么?●如何确定教学内容?622.再问这一篇为什么需要“教”。通常一篇文章不“教”也能“学”懂,否则它先就不会有读者。那么为什么还需要“教”?你应该找出需要“教”的三条五条理由,再根据“课标”、“学情”等筛选提炼一下,教学内容就出来了。2.再问这一篇为什么需要“教”。通常一篇文章633.最后,你还是先要确定“什么不教”。学生(一般)已经知道的“不教”,今天学生还不需要知道的“不教”,不是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不教”。尽可能多剔除“不需要教”的,才能把教学内容提炼得很精粹,任务规定得很集中。读一读陈钟梁教《风筝》的课堂实录,可能茅塞顿开。3.最后,你还是先要确定“什么不教”。学生(64
●如何进入课文的分析?
1.不同类型(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进入方式。但是首先还是要明确为什么需要分析。一篇好文章,本是有机的整体,干吗要去分析它?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在于披文入情,提要钩玄,通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抵达言辞的内蕴。分析不是肢解,不是剁碎,分析之后,是让读者更容易看到整体,是从局部或细部识通篇,窥全豹。现在主张不论教什么课文,都先“整体感知”,但整体感知却并不一定非从“整体”入手不可,有时从一个字词、一截短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感知通篇文章,甚至把握全文的主旨。例如教《兰亭集序》,问其中的“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一句是怎么来的?让学生从这一句上下寻绎,了解作者整体的构思,行文的脉络。所以说,从哪里进入,是可以因文而异,也可以根据教师的匠心独运,做出最佳选择。●如何进入课文的分析?65
2.不管是否按照课文的顺序教,进入“分析”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其一是寻找“紧要语”(朱熹)。包括孙绍振老师所说的“关键词”,或文章中精要、精彩、精妙的语句。其二是发现“关节眼”。也就是通篇文字的联络照应。不仅是段与段之间的衔接,更有词语句子的配合呼应。其三是比较“新异处”。这一般是在和(同类)的其他作家作品做比较中,发现其内容的丰富深刻,形式的独特新颖等。2.不管是否按照课文的顺序教,进入“分66我们尽量设置好每篇课文的优秀问题(或课题)。优秀体现在:能总领全文主要内容,有吸引力,有价值。我们尽量设置好每篇课文的优秀问题(或课题)。67例1:纪念刘和珍君全文紧紧抓住第七小节的一句话:“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例1:纪念刘和珍君68例2:金岳霖先生全文紧紧抓住这句话“谁也不会知道这位老先生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例2:金岳霖先生69例3:奥斯维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时尚影视化装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共同赡养孩子协议书模板
- 香港海关保密协议书范文范本
- 2024年多层小区出租合同范本
- 2024年大型钢企销售合同范本
- 吉林师范大学《微控制器导论》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供应链管理》教案 张静芳 第3章 供应链网络构建;第4章 供应链协调管理
- 农村买卖房屋的契约协议书范文
- 吉林师范大学《曲式与作品分析》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海岛旅游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针刺伤标准预防
- 团播主持人协议
- 跨国企业中方外派人员的跨文化适应
- 国际航空运费计算
- 《静载试验讨论》课件
- 《光伏屋顶系统简介》课件
- 村里建群管理制度
- 消防车事故培训课件模板
-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研究5300字】
- 2024年中核汇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