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中学高一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B.从英国开始扩展到各国

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D.以电力作为能源参考答案:C2.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使他们都能表达本民族的意思,由此可见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参考答案:C略3.“美国宪法是人类法制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制定是将欧洲从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下列原则和制度中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A.总统制B.三权分立C.中央集权D.议会至上参考答案:B【详解】1787年宪法中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这是对启蒙运动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的运用,B正确;总统制、中央集权和议会至上不符合材料“将欧洲从启蒙运动以来有关人类对理性政治的思考变成了现实的政治原则”,A、C和D项错误。4.这一部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部宪法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1875年宪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在温和的君主立宪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国的1875年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即实现了“一票共和”,体现的是君主立宪派和共和派之间的妥协,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英国不存在君主立宪派与共和派,排除A;美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不存在“妥协的共和国”一说,排除B;C项错误,德意志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与题干“妥协的共和国”不符,排除。故选D。考点: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1875年宪法【名师点睛】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不同点:项目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国家元首国王总统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世袭议会选举国家元首的任期终身制任期制国家元首有无实权有有政府首脑首相总统政府产生方式皇帝任命议会产生政府与议会关系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对议会负责国家的权力中心是谁皇帝议会相同点: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体现分权、制衡原则。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推动世界民主化进程。5.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A.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B.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C.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D.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参考答案:C6.关于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苏联官方的说法是:晚上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起义成功的士兵用炮轰击冬宫,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表明:当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据此判断A.两者描述存在矛盾,无法得知真相B.前者记录为官方资料,可信度更高C.后者研究更加客观,可信度更高D.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参考答案:C苏联官方的说法与苏联解体之后研究资料相矛盾,这并不妨碍历史真相的探究,故A错误;官方资料的可信度不一定更高,故B错误;苏联解体之后的研究可信度也不一定更高,故C错误;材料说明需要多方史料互证才会更接近历史本真,故D正确。故选D。7.哥伦布的话在15世纪的西欧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谁就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这种对黄金的贪婪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黄金是欧洲人踏上新海岸所首先需要的东西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参考答案:A8.右图所示的漫画反映的近代以来英国国王统治的特点是

A.“统而不治”

B.“君权神授”

C.首相对国王负责

D.国王掌握行政权参考答案:A9.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

)A.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

B.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

D.宰相权力被分散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根据材料“...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说明与汉朝相比较,唐朝的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故意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朝政治制度的特征10.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所享有的福利政策。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缓和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

②扩大社会消费,从根本上激发了工人积极性

③造成财政赤字,加剧了国家财政负担

④调整生产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新变化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参考答案:B11.英国国王的活动总原则之一是“国王不能为非”,即国王永远没有是非错误,国家政策中出现的一切错误,都不能归咎于国王,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这一原则A.违背了《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B.意在为国王的行为开脱责任C.表明国王已经失去自由权利D.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利的限制参考答案:D要使国王永远保持没有政治错误的形象,“国王永远不对国家的任何政治决策负政治责任”,实际上国王也就不能作出任何政治决策。因此这一原则实质是对国王行使权利的限制,故答案为D项。《权利法案》的基本精神就是限制王权,排除A项;B项对这一规定理解错误,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2.假设某年雅典全国人口约二十万,自由民约为十六万八千人,其中男性成年公民四万五千人,外邦人约三万人,奴隶约一万人。其中有权参加公民大会的人数是A.约十六万八千人

B.约四万五千人

C.约七万五千人

D.约八万五千人参考答案:B13.某同学为设计黑板报,收集整理了如下资料:“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西安事变”。据此,你判断该黑板报的主题是

)A.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B.八年抗战,同仇敌忾C.十年内战,烽火绵延

D.解放战争,革命胜利参考答案:C14.《大国崛起》中说:“在世界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如此全面而细致地规划过自己的发展进程,这是苏联人的一个创造。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生产、运输、销售都由国家计划安排……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这段话评价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的工业化D.斯大林模式参考答案:D材料中“对于苏联而言,它未来几十年的兴衰都和这种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联系在了一起”,说明了斯大林体制对苏联产生了深远影响,故D正确;AB均与材料“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不符;C包含的范围较广,排除。点睛:“斯大林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最突出的特征,具有明显的两面特征:积极影响,迅速的实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创了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也造成了巨大的消极影响,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15.华盛顿在1787年给友人的一封信中谈到:“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华盛顿这段话表明美国建国之初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加强中央集权与维护共和的矛盾B.大州与小州之间的矛盾C.解决州权问题D.南北生产方式的差异参考答案:A16.下列有关古代郡县制的评价,正确的是

(

)①郡县制是分封的继承和发展②废分封,立郡县是秦朝二世灭亡的重要原因③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④废分封,立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参考答案:答案:D分析:我国古代的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受封的诸侯国在政治上、经济上乃至军事上都有较大的独立性,并随着诸侯国势力的强大,中央对其基本无法控制,而郡县制是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废除分封制的前提下实行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郡县的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命,这有利于中央集权,所以郡县制不是分封制的继承和发展,故可排除①;秦二世短暂而亡的重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而并非是废分封,立郡县,所以可以排除②;分封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而郡县制是我封建社会时期一项有利于中央集权的一项地方行政制度,所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故③应选择;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知道④应选择。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D.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郡县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17.资本输出是西方列强进入垄断帝国主义阶段后的主要对外侵略扩张方式,下列不能鲜明体现资本输出的是A.政治贷款

B.抢占市场

C.修建铁路

D.开设工厂参考答案:B考查近代列强的经济侵略。分析选项,A、C、D都是近代列强在19世纪末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B是商品输出的要求。故应选B。18.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参考答案:C19.鲁迅先生说:“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参考答案:C20.“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这首童谣的出现是由于发生了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参考答案:A21.“南海I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800多年前一艘宋代木质船。2010年11月25日“南海I号”沉船遗址科学考察组织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已从该船打捞出水的文物有金银、铜、瓷等器物6000多件。以下所列出的文物你认为不可能属于由该船打捞出来的是(

)A.白瓷碗

B.铜钱

C.青花瓷盆

D.青瓷壶参考答案:C22.马克思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他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种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的火花将取而代之。”这“革命力量的火花”是指 A.核能

B.无产阶级

C.煤炭

D.电力参考答案:D23.“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下列属于这一“法宝”核心精神的是()A.在边疆设立节度使 B.分化事权使各部门相互牵制C.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参考答案:1H: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D: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本题考查我国宋朝加强统治的措施,主要有:1、分相权:枢密院分兵权;转运使分财权;2、收兵权:禁军为野战军,收天下精锐之兵.半归首都,半归各地,强干弱枝.3、地方以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为副监督.4、扩大科举录取名额,巩固统治基础.解答:A.设立节度使是唐朝的策略,故A项错误;B.宋朝在中央设置二府三司制度,在地方设立通判等机构,从而使不同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以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C.材料中转运使只是负责经济方面,不能体现出材料中措施的核心精神,故C项错误;D.设通判负责地方监督是具体的措施,不是其根本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宋朝加强统治的措施,考查学生对材料和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注意对宋朝加强统治的措施的理解和把握.24.右图所反映的问题,可以通过哪一机构组织进行磋商解决?(

)A.世界银行

B.世界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联合国参考答案:C25.雅典由贵族制走向共和制,而罗马却由共和制走向帝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A.两国统治阶级的意愿

B.两国的地域大小C.两国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D.两国民族传统的差异参考答案:C26.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下列能反映这一特殊情况的是A.战国时秦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重用身边近臣,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大事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实行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来源:Z.X.X.K]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参考答案:D27.近年来,随着文化市场的繁荣,各种穿越剧、抗日神剧和历史偶像剧轮番上演,一些影视作品中的雷人情节严重干扰了广大观众的正确历史观的形成,请你从历史的角度看看,下面哪些影视剧中的场景是不可能发生的()①女主角欢天喜地的向康熙皇帝展示自己的无袖旗袍②中共地下党员在地铁站里向同伴传递日军情报③一对年轻人身穿列宁装和布拉吉(连衣裙),唱着欢快的苏联歌曲去剧院观看“样板戏”④一位刚来深圳打工的年轻人从广播里得知恢复高考的消息毅然辞掉工作回家复习,准备圆自己的大学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参考答案:A28.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具有“合法性”的是:A.兼并争霸B.楚王问鼎C.三家分晋D.设置官吏参考答案:D根据材料“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和地方以合法性...”即可概括出所谓“合法性”的含义是受周王册封的诸侯,遵守诸侯权利与义务的诸侯,诸侯可以在封国内设置官吏,故D项正确;ABC项都具有“合法性”,排除。29.“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它典型地说出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且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市民的整体素质

D.革命的彻底性参考答案:B30.2017年,联合国驻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最高行政长官尼葛这样评价中国的工兵分队:“中国工兵非常出色,不仅为达尔富尔的和平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当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属于A.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的行动B.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C.中国与苏丹双边外交活动D.践行“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参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成就,从材料可知,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授权的,故体现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选B。材料没有体现“构建新型区域合作”的信息,故排除A。中国参与苏丹维和行动是联合国授权的,不属于双边外交活动,故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结伴不结盟”的国家关系的信息,故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鲜明的半殖民地特征。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宣告结束,中国被迫走上了屈辱艰难的对外开放之路。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被迫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上千个不平等条约,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主权,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基本上都是靠乞怜和讨好外国列强来维持自己统治的。另一方面,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具有近代化的色彩。19世纪末,清政府开始“自开商埠”,北洋政府时期进一步拓展,只不过,与通商口岸一样,这些商埠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一带。随着对外联系的加强,政府还鼓励华商参加国际博览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出口。国民政府还发起了“改定新约运动”和收回利权的斗争,逐步收回了部分主权,并于1947年成为关贸总协定创始国之一。——据申学锋《中国近代对外开放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种种考验,虽然道路并不十分平坦,但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上积极对外开放,同世界各国友好往来,并且主张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同时通过对外援助实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据陈思思《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对外开放关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特点。(2)对比材料二与材料一,概括中国现代开放与近代开放的不同点,并指出导致不同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特点: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带有近代化色彩;由被动开放到主动开放;开放范围不断扩大,但仍属于局部开放;由丧权辱国到部分收回利权;既服务于列强侵华,又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成分。(2)不同: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因素:社会性质的不同(新中国是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家,近代中国是丧失了部分主权的半殖民地国家)。【详解】(1)根据材料“近代中国的对外开放,具有鲜明的半殖民地特征”、“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被迫走上了屈辱艰难的对外开放之路”、“政府还鼓励华商参加国际博览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民政府还发起了“改定新约运动”和收回利权的斗争”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特点是:具有半殖民地特征,带有近代化色彩,由被动到主动开放,由丧权辱国到部分收回利权等。(2)根据材料“我们始终坚持在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上积极对外开放”、“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可以看出,中国现代开放与近代开放的不同点是: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原则;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根据材料一旧中国的外交和材料二新中国的外交可以看出导致外交态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社会性质。32.美国农业部门口的标牌上写到:“农业:加工、制造业的基础”,全美仅有2.8%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农业却是美国在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确切地说在大萧条爆发前,农业就处于慢性危机之中。1929年,农业人口收入只有273美元,而全国人均收入为750美元,农业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由1919年的16%下降到10年后的8.8%。……除黑人劳工外,没有人比农场主在大危机中遭受的打击更大。农场主在1932年实现的净收入比1929年少了1/3;农产品的价格跌落了50%。二十世纪早期,政治上提倡小政府、经济上主张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上反对极权政治的传统保守主义盛行,……把农业放到了与工业同等竞争的位置,把粮食生产当成是农场主、农民个人的事,而把农业的特殊性、尤其是美国农业的特殊性置于不顾,政府的措施收效甚微。到大萧条时期,农业问题雪上加霜,农民的不满情绪越来越严重。材料二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当时实行《农业调整法》时,也引起了美国民众的强烈抗议,那些正在债务中挣扎的农场主们也不明白为何要控制种植,他们对农业调整议案也抱有戒心。1936年1月6日,联邦最高法院在一起案件中宣布《农业调整法》违反了美国宪法第10条修正案,终止实施该法。材料三1936年2月29日在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保护土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同时,已经受到侵蚀的土地则停止耕种,并转租给国家,由政府拔专款支付租金。材料四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新的法案除了继续实施耕地面积削减计划、控制农业产量外,还建立了农产品常平仓,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1)根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4(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6(3)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6(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4

参考答案:(1)关系:农业慢性危机是大萧条出现的因素之一,大萧条加剧了美国的农业危机。(2)变化:从单纯限制生产转向限制生产和保护环境相结合。原因: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3)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原因:①限制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过剩农产品产量;②干预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立常平仓,稳定农产品价格。(4)特点:从自由放任转向全面干预;通过国家立法干预;从干预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产品流通市场领域: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补贴。

33.结合材料及所学,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大概从17世纪中期开始,当农业产量已经达到上线的时候,从菲律宾来的西班牙商人们把美洲的作物引入了中国。美洲的玉米,甘薯和花生等作物,使农民可以把以前未开垦的荒地也利用起来。新作物的引进增加了食物供给,进而支撑了人口的进一步增长。——【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新全球史》材料二概观清王朝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直到乾隆末年,在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国内政局稳定,为人口的增长创造了客观条件;加之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措施,如“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等。这就使清朝的人口数量以持续不断的速度呈直线上升。——《清高宗实录》卷677材料三中国近代各时期人口统计(部分)单位:万人

1812年1851年1887年1912年1928—1946年1949年东北141.6312.5517.42662.43508.65379.0华北9399.19634.29229.59957.411735.513506.8华东9826.911204.15788.97739.39121.68498.5西南3377.45912.86140.97804.69150.19804.1其它13799.716566.315937.717360.617563.117394.7总计36544.743622.937614.445524.351078.954583.1

——资料章有义《近代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再估计》清代1750—1850年100年,人口增长超过2亿,增长率为0.6%。1850—1950年100年,欧美人口由3.55亿增至9.18亿,增长率达1%;近代的日本,人口也加速增长,1872—1942年的70年间增加了1.15倍,增长率为1.1%。——刘佛了《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世纪中期以后促进清朝人口增长的因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近代人口变化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并分析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参考答案:(1)清朝以来政局稳定;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清朝实行摊丁入亩;进行地丁合一改革,废除了人头税(或政府采取措施)。(2)特点:人口总体有所增长;人口增长幅度小于清中叶的历史时期;人增幅小于同一时期的欧美地区与日本。原因:中国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欧美日本处于资本主义增速比较大的阶段;中国近代大批移民向外谋求发展;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西方比较低。【详解】(1)根据材料“在这一百余年的时间里,国内政局稳定”得出:清朝以来政局稳定;根据材料“当农业产量已经达到上线的时候,从菲律宾来的西班牙商人们把美洲的作物引入了中国。美洲的玉米,甘薯和花生等作物”得出: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根据材料“清政府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措施”“摊丁入亩”得出:清朝实行摊丁入亩;进行地丁合一改革,废除了人头税(或政府采取措施)。(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表格中数据,中国1851年人口43622.9万人,1949年人口54583.1万人,增长约1亿,由此得出:人口总体有所增长;根据材料“清代1750—1850年100年,人口增长超过2亿”得出:人口增长幅度小于清中叶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1850—1950年100年,欧美人口由3.55亿增至9.18亿,增长率达1%;近代的日本,人口也加速增长,1872—1942年的70年间增加了1.15倍,增长率为1.1%”得出:人增幅小于同一时期的欧美地区与日本。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可知,1851年正值中国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此后近代中国接连遭受列强的殖民侵略,直到1949年才赢得民族的独立,新中国的诞生,得出:中国战争频繁政局动荡;根据材料“1850—1950年100年,欧美人口由3.55亿增至9.18亿,增长率达1%;近代的日本,人口也加速增长,1872—1942年的70年间增加了1.15倍,增长率为1.1%”得出:欧美日本处于资本主义增速比较大的阶段;根据所学得出:中国近代大批移民向外谋求发展;中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