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流调报告与数据分析_第1页
食品流调报告与数据分析_第2页
食品流调报告与数据分析_第3页
食品流调报告与数据分析_第4页
食品流调报告与数据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安全事故流调报告撰写

数据分析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办2013.52023/1/51职责《食品安全法》74条疾控机构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卫生处理:事故现场的消毒,对有关物品的无害化处置,对生物样品、可疑中毒食品及其原料、相关物品样品的采集等措施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直接关系到事故因素的及早发现和控制,是责任认定的重要证据之一2023/1/52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是现场调查的主要产出是现场流行病学工作者的职责是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是重要的历史档案和法律证据2023/1/534现场流行病学工作思路人群的观点,研究对象是同质的,比和率的比较边调查边分析、边控制、边报告

报告、报告、再报告调查(分析)、调查、再调查控制(评价)、控制、再控制2023/1/54边调查边报告发现病例数有变化发现需要多辖区联合调查的发现致病因子可能存在人-人传播、水体污染因素、职业接触、投毒、超出管辖范围等需要移交情况的认为需要及时采取防控措施的发现可疑食品或原料来自外辖区或流出本辖区的调查工作遇到困难和阻挠,不能正常开展调查工作的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交阶段性调查结果的其他需要及时报告的事宜2023/1/55经典的暴发调查步骤准备开展现场调查证实暴发存在(聚集、散发、暴发)验证诊断(疾病的临床特点)制定病例定义,病例搜索计数,采访病例确定人、地点和时间特征(描述性流行病学)提出假设检验和验证假说(分析性流行病学)再推敲,修正和再检验假说实施控制措施交流调查结果2023/1/56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要素核实诊断制定病例定义开展病例搜索进行个案调查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2023/1/578一、报告撰写

1.报告分类根据所调查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相关调查报告的撰写时间,调查报告可以分为发生报告进程报告阶段报告结案报告2023/1/589发生(初次)报告指在事件发生后或到达现场后对事件进行初步核实,根据事件发生情况及初步调查结果所撰写的调查报告主要针对事件的发生、发现过程及事件的初步诊断或特征进行的描述,简要分析对事件性质、波及范围以及危害程度的判断等;简要介绍已经掌握的事件相关特征资料,如病例的时间、人群、地区分布;简要分析事件可能的发展趋势,如事件可能的走向;初步分析事件的原因(可疑因素);简要介绍已经采取的措施或开展的工作等。

2023/1/5910发生(初次)报告要求:快速和简要!2023/1/51011进程报告主要用于动态反映某事件调查处理过程中的主要进展、预防控制效果及发展趋势,以及对前期工作的评价和对后期工作的安排或建议。发生报告、进程报告均应特别强调时效性,应在获取信息后最短时间内完成,否则就失去了该类报告撰写的意义。如发生报告一般应在开展初步调查后的当天完成,进程报告应在开始调查后每隔1~2天完成一份,对出现的新情况进行报告。随着调查工作的开展和现场控制措施的落实,如果事件趋于逐步稳定,没有什么新的变化,在现场调查处理的中后期,进程报告的时间间隔可根据情况相应延长。进程报告可多次。

2023/1/51112进程报告要求:新和快!2023/1/51213阶段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持续较长时间时,每隔一段时间对调查事件所进行的阶段性总结报告,主要用以对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全面回顾,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并对事件发展趋势及后期工作进行展望。

2023/1/51314阶段报告要求:全、快!2023/1/51415结案报告是在事件调查处理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调查处理工作的全面回顾与总结;包括事件的发现、病人的救治、调查研究工作的开展及其结果、预防控制措施及其效果、事件发生及调查处理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做好类似工作或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等。

2023/1/51516结案报告要求:全面、完整!2023/1/516172.报告撰写的提纲标题前言(背景)基本情况核实诊断患者的暴露史、临床特点、临床辅助检查信息流行病学特征:流行强度,三间分布,相关图表食品卫生学的调查情况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测、验证(包括分析流行病学的应用、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调查结论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建议小结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2023/1/51718标题标题是报告的高度概括。包括人群、地点及主要内容,题目应简练、准确。其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评价报告××××调查”等。一般用“关于+地点+事件名+的调查报告”表示。2023/1/51819前言说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的简单经过调查任务来源(何时接报或接到上级行政部门调查指示)、事故简单描述(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波及范围、基本经过等)、参与事故调查的机构与人员、调查目的简述。2023/1/51920前言

简述发现事件的信息来源包括接报与上报情况事件发生的经过,开展本次调查的性质受基层邀请、领导指派、或事件本身需要。简单描述现场工作的经过。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听取基层汇报;核实诊断,现场调查内容等)地点和日期。一般在200字左右。2023/1/52021基本情况重点说明可能与事件性质和原因有关的各种本底情况。事故发生地的基本情况,如气候、风俗习惯、人口数、社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学校/工厂/企业规模、住宿非住宿、食品企业的日常活动和操作、卫生服务机构等。2023/1/52122调查过程(调查方案)调查方法和内容流行病学调查人群描述病例定义:制定病例定义人、时、地三要素,列出病例定义和分级定义简洁、有操作性,随调查进展进行调整(先松后紧)。如何开展病例搜索如何选择病例和对照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实验室检测的内容。2023/1/52223调查结果

(现场流行病学和食品卫生学、临床、实验室)特殊病例的描述(首发、末例、典型病例)绘制流行曲线,推断潜伏期(最短、最长、平均)危险因素暴露情况(发病前72小时或重点可疑餐次的饮食史、可疑食品进食时间与数量)2023/1/523流行特征描述流行强度描述事件的总发病数、罹患率、死亡数和死亡率等事件的波及范围;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分布地点分布人群分布尤其要用相对数来进行描述,尽可能用图表来表示,以求简单明了2023/1/52425临床特点临床表现描述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及特点(发热、腹泻、疼痛等)辅助检查2023/1/525食品卫生学调查可疑食品及其原料的来源、剩余数量及流向;可疑食品的制作时间、配方、加工方法和加工环境卫生状况;成品(包括半成品)的保存、运输、销售条件;食品制作人员的卫生和健康状况;分析造成食品污染的环节。2023/1/52627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测与验证综合暴露史、流行病学的特征、食品卫生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提出病因假设验证假设分析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调查结果,以及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标;描述标本(病例生物标本和可疑食物)的采集和检测结果;综合干预措施的效应等进行病因推断以确定病因对该事件作出可能的结论判断,及排除其它的理由

2023/1/52728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描述各种技术措施的落实过程情况,采取措施的时间、范围和对象等防制措施实施后,应对其效果作出评价,反过来也是验证调查分析是否正确如果效果不佳或发生续发病例,应说明原因,需要修正的控制措施要分开描述已采取的防制措施和即将采取的防制措施2023/1/52829调查结论与趋势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评价后得出的结论,分析预测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展趋势。2023/1/52930建议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流行因素分析及措施落实情况,事件的复杂程度,分析预测该事件的可能发展趋势,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包括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建议和尚需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根据该起突发事件的病因调查和控制实践经验,提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的建议。

2023/1/53031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在整个报告的结尾,应写明报告单位的全称,加盖公章,注明发文的具体时间。2023/1/531323、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题目词不达意2.整体格式混乱3.用词不规范4.语言表达不准确、不合逻辑5.图表使用不当6.病例定义不清7.事件判断理由不充分8.事件随意分级9.报告时间的问题10.不能满足绩效考核的要求2023/1/53233绩效考核量表满分备注/说明1.事件报告

1.1初次报告

初次报告不及时,本部分不得分。每个项目项不符合或不完善不得分。①在确认事件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报告,及时审核1②有报告单位、报告人及通讯方式等记录材料(传真记录、电话记录)11.2进程报告

①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事件的发展势态和危害性评估1②落实控制措施情况1③资源使用情况11.3结案报告

①在确认事件终止后2周内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影响因素1②事件的危害与损失及其补偿建议1③评价措施效果1④事件处置成本效益分析1⑤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建议12.事件确认

按照本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定义的疾病有关标准判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准确,响应级别符合应急预案的要求10不符合定义减5分,未及时定级减5分。3.事件处置准备

①调查处置的相关方案,方案格式规范、合理;调查内容符合事件的初步假设,要素和相关调查表格齐全4每项缺少一种要素减1分,单项得分减完为止。②组成现场所需的相关专业工作队4③实验标本采集器材充足4④现场处置的设备、器材、药品充足4⑤个人防护用品充足42023/1/533344.事件现场处置

①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后勤供应等小组等职责任务5②开展流行因素调查;按病例定义逐个核实和调查已报告的病例,确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③开展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不明原因疾病、甲类及参照甲类管理的传染病100%追踪、乙类不低于85%、丙类不低于60%5④“三间分布”描述清楚,数字、表格和图表等使用准确5⑤有疫点、疫区的划定,必要时采取检疫和封锁措施5⑥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55.控制措施落实

①疫点、疫区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消杀灭方法正确4②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4③按要求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服药等特异性保护措施,有接种服药人数记录4④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4⑤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42023/1/534352023/1/535二、分析流行病学的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未得到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结果支持的;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无法判断可疑餐次和可疑食品的;事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可能有再次发生风险的;调查组认为有继续调查必要的。2023/1/536

病例对照研究在难以调查事故全部病例或事故暴露人群不确定时,适合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计算OR值。按餐次或食品品种,计算病例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与对照组进食和未进食之比的比值(OR)及95%可信区间(CI)。如OR>1且95%CI不包含1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2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2023/1/537队列研究在事故暴露人群已经确定且人群数量较少时,适合开展队列研究计算RR值。按餐次或食品进食情况分为暴露组和未暴露组,计算每个餐次或食品暴露组的罹患率和未暴露组的罹患率之比(RR)及95%CI。如RR>1且95%CI不包含1时,可认为该餐次或食品与发病的关联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如出现2个及以上可疑餐次或食品,可采用分层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控制混杂因素的影响。2023/1/538现场调查中开展分析流行病学的作用验证描述流行病学所形成的假设前提必须是基于描述基础上形成假设,进行验证2023/1/539回顾性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适用情况小范围、有限人群有限人群数量大时可随机抽取一样本(AR太低不适合)开放人群:如大社区固定人群数量大时罹患率低分组方式暴露组与非暴露组病例组与对照组分析指标RR值OR值分析内容单因素、多因素、剂量反应单因素、多因素、剂量反应2023/1/540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由果及因)是否暴露病例组对照组暴露结局研究时刻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如果病例组暴露率和对照组暴露率有差异,则认为暴露与发病有关2023/1/541病例对照研究的分类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未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2023/1/542病例对照研究中反映疾病和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OR(oddsratio,比值比)

病例对照合计暴露aba+b未暴露cdc+d合计a+cb+dOR=ad/bc2023/1/543

病例对照的研究步骤

(一)提出假设通过查阅文献、病例访谈以及描述流行病学等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待检验的可疑危险因素例如:婚宴中有三餐,通过各餐次的罹患率确认晚餐是可疑餐次,下一步假设:晚餐中的某道菜品是危险因素2023/1/544病例的选择原则:有代表性,能代表该病的病人全体例:学校发生食物中毒,300名病例,可以随机选择100名调查选择特异性强的病例(确诊病例或可能病例)

-减少错误分类

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暴发,尽量选择新病例:回忆清晰,信息准确病例对照的研究步骤

(二)选择研究对象2023/1/545对照的选择选择对照的目的是用来估计源人群对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对照来自并代表病例所在的源人群有暴露的可能性,而且暴露机会与病例均等除暴露因素外,其他方面与病例尽量相似有发病的可能:比如未患过所研究的疾病2023/1/546对照要来自病例所在的源人群,同等暴露机会学校共有1800名学生,1000人寄宿,主要在食堂吃饭,800人走读,不在食堂吃饭学生发生胃肠炎暴发,共有100名病例,均为寄宿生走读生和住宿生用水一样查找危险餐次和危险食品,因无各餐就餐人数,故开展病例对照研究,对照应该从哪个人群中选择对照?源人群:住宿生1000人推断:在食堂就餐导致暴发2023/1/547病例和对照的餐次情况:哪个餐次危险?餐次病例(100)对照(100)OR1/9早餐50%55%0.811/9午餐85%40%8.51/9晚餐60%50%1.52/9早餐35%45%0.662/9午餐50%50%1.02/9晚餐60%55%1.22023/1/548如何继续分析9月1日的午餐中哪一种食品危险?34名病例食用A菜100401616名对照食用A菜10085342023/1/549如果将原来的病例和对照都纳入分析,结果如下:病例对照A菜+3416A菜-6684OR=1.0OR=2.7在食用9月1日午餐者中在全部住宿学生中病例对照A菜+3416A菜-5124

2023/1/550几种常用的对照来源社区为基础的人群邻居朋友、同事和同学家庭成员医院或门诊其他疾病的患者

2023/1/551社区人群对照对照来自病例所在的社区人群

可采取概率抽样或随机抽取电话号码的方法优点如果是概率抽样,代表性非常好,偏倚小缺点成本较高(找到抽样框架、入户、打电话…)应答率可能较低,产生偏倚2023/1/552医疗机构对照对照来自病例就诊的同一家医疗机构优点:容易获得和调查,如果患病,容易被诊断和发现缺点:为特殊人群,不代表源人群,暴露率与源人群暴露率可能不同2023/1/553家庭成员对照除了疾病外,很多方面都和病例相似暴露机会和病例也相似评价家庭外部的暴露比较好,如家庭外就餐操作上非常容易、省时省力,应答率高缺点:如果按照年龄或性别匹配,受到限制2023/1/554对照的匹配:是控制混杂因素的方法之一混杂因素具有三个条件: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所研究的因素有联系不是所研究的因素与疾病之间因果链上的中间环节匹配的优点使对照在混杂因素上与病例保持一致,以达到在设计阶段控制混杂,这样两组的差别就是暴露所致的差别2023/1/555个体匹配:为每个病例按照匹配因素配上1个或多个对照如:为每个病例按照同年龄组、同性别、同居住地范围的原则分别选择2个对照2023/1/556频数匹配:为一组病例按照匹配因素配上一组对照如:为男性病例选择男性对照,女性病例选择女性对照2023/1/557对已知的混杂因素进行匹配,如年龄如学校发生腹泻暴发,各年级间罹患率无统计学差异,则无需按照病例的班级进行匹配匹配的对照设计,需要匹配的分析方法,设定对子数匹配时应注意的问题2023/1/558按照年龄、性别、同村庄1:2个体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编号病例状态年龄性别村庄是否暴露

对子数1病例10岁女A是12对照10岁女A是13对照10岁女A否14病例7岁男B否25对照7岁男B是26对照7岁男B是27病例15岁女C是38对照15岁女C否39对照15岁女C否32023/1/559按照性别1:1频组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编号病例状态性别是否暴露

对子数1病例男是12病例男是13病例男否14对照男否15对照男是16对照男是17病例女是28病例女否29病例女否210对照女是211对照女否212对照女是22023/1/560匹配的病例对照研究OR值计算匹配病例对照研究:OR=f/g病例对照暴露未暴露暴露ef未暴率ghEpiinfo计算:匹配和不匹配的结果比较2023/1/561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

(三)样本含量的确定公式法,查表法,使用统计软件每种方法都需要一些先决条件,如估计的OR值,对照组的暴露比例p0,Ⅰ类错误的概率(α),Ⅱ类错误的概率(β)2023/1/562用Epiinfo软件估算病例和对照的样本量2023/1/5632023/1/5642023/1/565病例对照研究的所需参数灵敏度(1-α)把握度(1-β)病例与对照两组的数量比例对照组的暴露率OR值,或病例组的暴露率(二者任选其一)2023/1/566填入需要的五个指标,按F4计算结果对照组:病例组对照组的暴率比例估计的OR值2023/1/567样本含量过大会影响调查的质量调查的方法和要求难以统一调查者的负担也重,耗时长样本量不是越大越好2023/1/568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

(四)获取病例和对照的暴露因素信息

需获得的信息暴露情况:是/否暴露剂量:时间、次数、数量获得信息的方法:面访、电话访谈、测量、填写问卷、查阅记录等2023/1/569从病例和对照两组获得的信息质量要一致,减少信息偏倚病例和对照暴露信息的资料来源应一致调查方法也应一致例如:病例组和对照组都是通过面访获得,或者都通过电话调查获得信息。2023/1/570病例对照研究的步骤

(五)资料整理和分析OR值的点值估计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判断暴露与疾病的关系是否有统计学差异(即OR值与1是否有统计学差异)95%CI不包含1,有统计学意义,95%CI包含1,无统计学意义也可通过X2和p值判断,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2023/1/571计算OR值的95%可信区间例:学校腹泻暴发,喝生水与腹泻之间的关系

病例对照饮用6035

未饮用2045

点值估计:OR=ad/bc=3.995%可信区间:Epiinfo计算:95%CI:1.9-8.02023/1/572OR值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OR值的95%可信区间是否包括1包含1,说明暴露与发病无统计学关联不包含1,说明暴露与发病有统计学关联

OR=3.9(95%CI:1.9-8.0)卡方检验,计算卡方值和相应的p值p<0.05,说明OR值与1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OR值与1无统计学差异Epiinfo计算X=16,p<0.0522023/1/573资料分析单一的暴露因素时,使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即可如有多个暴露因素时,先做单因素,再用多因素分析2023/1/574单因素分析2023/1/575分层分析2023/1/576剂量反应关系的判断:线性趋势X2检验

某因素A是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2023/1/577判断剂量反应关系—线性趋势X2检验某因素A是危险因素,是否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在暴露于A因素的人群中以最低暴露组为参照组,计算不同暴露剂量的OR值做线图,看是否有上升趋势,再用线性趋势卡方检验2023/1/578例:食用甲鱼与霍乱之间无剂量反应关系用量(筷子)人数病例非病例OR189980参照组1.02638571.25(0.41-3.8)3142121.48(0.19-8.9)≥4193161.67(0.32-7.9)趋势X2=0.627,P=0.43食用甲鱼OR=3.2(95%CI:1.9-8.0)2023/1/579例:饮用生水与菌痢之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饮水量病例对照OR1杯1218参考组

2杯20171.83杯15102.3≥4杯1363.3趋势X2=4.1,P<0.05饮用生水OR=2.6(95%CI:1.4-6.0)2023/1/580Epiinfo中趋势卡方检验2023/1/581依次填入各级的级数和病例和对照数2023/1/582趋势卡方检验的结果2023/1/583队列研究的特点(由因及果)暴露组未暴露组患病未患病暴露结局比较暴露组和未暴露组的发病率,如果暴露组发病率与未暴率组的发病率有差异,则认为暴露与发病有关2023/1/584发病未发病总数暴露aba+b未暴露cdc+da+cb+d队列研究:从暴露组和未暴露组出发,比较两组发病率,计算RR值(相对危险度)RR=a(c+d)c(a+b)a/(a+b)

c/(c+d)暴露组发病率未暴露组发病率==发病率a/(a+b)

c/(c+d)=ac+adac+bc2023/1/585回顾性队列研究从暴露状态出发进行抽样发病未发病合计暴露ab(a+b)k未暴率cd(c+d)j

k=暴露组抽样比例,100%,50%,10%j=未暴率组抽样比例,100%,50%,10%2023/1/586抽样比例可以约掉发病未发病合计暴露akbk(a+b)k未暴率cjdj(c+d)j

合计ak/(a+b)k

cj/(c+d)j2023/1/587当全人群数量大时,可从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作为队列婚宴有400人聚餐,共160户,从参加者名单中随机抽取65户(140人)调查。140人中,85人患病,罹患率61%2023/1/588单因素分析2023/1/589队列研究的分析:先单因素分析,再多因素分析可疑吃某种食物的人数未吃某种食物的人数RR95%CI食物发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